作者:本報記者 王東 《光明日報》
( 2015年07月06日 09版)
參加光州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成員中,中國大學生足球隊無疑是一支備受關注的隊伍,這不僅是因為他們全部是由北京理工大學的在校生組成的隊員,而且北理工足球隊已成為中國教育界和體育界的一個「範本」。
競技體育和文化教育能否互相促進?我們的頂尖運動員有沒有可能從大學生中產生?校園足球究竟能不能培養出高水平的競技人才?北理工足球隊給出了答案。
從2003年韓國大邱大運會開始,北理工男足共5次代表中國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03年的大運會是中國大學生足球隊首次派出全部以在校大學生為班底的隊伍參賽,主教練是剛剛輔佐米盧率領中國國家隊參加了韓日世界盃的名帥金志揚。賽前,代表團負責人對記者說:「只要別輸得太難看就算勝利,就怕輸得太多把這些孩子們的信心都輸沒了!」
預賽中,他們先是連輸兩場,關鍵的第三場他們以2比0擊敗了烏拉圭隊,從而躋身八強。能進入八強對他們來講已屬不易,因為這些隊員在技術和體能上都與專業隊無法相提並論,但是他們卻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按當時教練金志揚的話就是文化水平高,道德修養好,學習能力強。
那是國家體育總局最後一次組隊參加大運會。此後,參加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由教育部組隊。因此,與運動成績相比,高校組隊參加大運會的意義更為重要。而派出高校隊參加大運會對於現行的球員培養體制的改進很有啟發意義。
北京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副團長楊賓向記者詳細介紹了這支「學生軍」的情況:1999年,北理工校領導萌發了組建一支水平較高的男足隊伍的念頭,剛好,當時在人大附中主管體育教學的李連江向楊賓推薦了人大附中足球隊。經過考評,2000年,北理工將人大附中足球隊整體引進,一共20人,當年高考錄取時,這20名隊員的成績都過了錄取線。現在北理工足球隊的兩名教練袁微和於飛都是當時的隊員。
組隊完成後的次年,他們參加全國大學生聯賽,一舉獲得全國第三;2002年,又拿到大學生聯賽冠軍,並獲得中國大學生參加2003年世界大運會的機會。在隨後的兩年中,北理工男足整體能力有了較大提升,他們又產生了跨出大學聯賽的想法。2006年,他們報名參加全國足球乙級聯賽,當年就衝入了全國足球職業聯賽的次等級組別,成為甲級隊,這成為當年中國足球界的一條「爆炸性新聞」,進入中甲聯賽9年,北理工是目前唯一沒有過降級的球隊。
北理工足球隊連續五次代表中國大學生參加世界大運會,取得了兩次第7名(2003年大邱大運會、2011年深圳大運會)、一次第15名(2005年伊茲米爾大運會)以及一次第12名(2013年喀山大運會)。袁微是這支隊伍的元老,也是目前的主教練。在經歷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學習後,袁微現在的身份是北理工的教師,他坦言:「我們的隊員確實都不是『學霸』型的,但我們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學生。因為我們有運動特長,大家都為自己是北理工的足球隊員而自豪。」
楊賓告訴記者,北理工足球隊目前已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按照中甲聯賽的規則要求,參賽球隊需要建設梯隊,北理工就與足球基礎較好的中學建立起了緊密聯繫,北京的八一中學、回民中學、人大附中都是北理工的梯隊建設和人才培養基地,同時也與深圳等外地的中學建立起聯繫,另外還與中超泰達俱樂部的訓練基地建立了合作關係。
(本報光州7月5日電 本報記者 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