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曾這樣評價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1662年,年僅22歲的蒲松齡開始進行《聊齋志異》的創作,以各種人和妖的故事將人性展現在我們面前,有時候妖魔並非生來就是邪惡的,人與妖魔鬼怪之間的故事讓人又哭又笑,是一本非常好的文學作品。
在《聊齋志異》中一共有491個故事,其中有三個讓大家覺得十分荒唐的故事,讀第一遍的時候覺得捧腹大笑,再讀的時候,卻是笑不出來。第一個故事就是《盜戶》,公園1638年順治繼位後,山東滕縣地區盜賊猖狂。
十戶人家裡有七八戶都落草為寇,猖獗到互相勾結,幫忙打掩護,導致官府最後也不敢來圍剿他們。最後只能將他們招安,招安後的盜賊們被稱為「盜戶」,官府極儘可能的給予他們最好的待遇,唯恐他們再次叛變。
而且一旦普通百姓與盜戶發生矛盾,官府一定事先維護盜戶的利益,在解決百姓與盜戶之間的紛爭時,笑料百出,讓讀者看了不僅捧腹大笑,但是若是再讀幾遍,就能發現,當時的百姓是有多麼的無助。
第二個故事則是和糧稅徭役有關,在章丘,對有農田的普通百姓所收的賦稅往往是鄉紳大族們的好幾倍,而百姓負擔不起這樣的高額稅收,就會選擇將自己的天地掛靠在地主和鄉紳名下,這樣一來相當於沒收了農民的土地。
於是一位鍾姓縣官上任以後,就將此時上報,為當地的百姓將掛靠的田地要了回來,這原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卻有人趁機將幾年前自願賣掉的土地也要了回來,世人們根深蒂固的「地主壓迫農民」的思想,反倒讓許多小人得了逞。
第三個故事則是第九卷中的《郭安》,有一次郭安在僕人的床鋪上睡著了,而這個僕人與李祿結怨已久,於是在某天晚上李祿就持刀將郭安錯殺了,得知此事後,郭安的老父親前去縣衙狀告李祿,誰知縣太爺居然判李祿給郭安的老父親當兒子。
同樣村中有人將另一個村民砍死了,導致其妻子守寡,這位縣太爺居然讓死者的妻子給兇手做老婆,免得守寡,處理手段極為荒唐,初看逗得人大笑不止,再看卻發現深有其意。
1679年,整整寫了17年蒲松齡才將初稿完成,此後又經歷了更改書名以及邀請友人題序,歷時四十餘年,這部名垂後世的著作才得以完成。
《聊齋志異》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已有流傳,全書將近五百篇,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為了回饋新老顧客,在小編的申請下,商家將108元,現降到了59.9元,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