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中細思極恐的一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人性有時多麼卑劣

2021-01-08 三順說名著

年輕的時候看《聊齋》,總是帶著幾分好奇,幾分恐懼。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才慢慢看明白,原來,《聊齋》裡的許多故事也是需要讀者慢慢品味的。

在聊齋中,有一個很簡短的小故事《種梨》,這個故事記載於《聊齋》的第一卷第十四篇。這原來是我一直覺得《聊齋》中十分無味的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鄉下人,在市集上賣梨。梨子的味道非常好,就是有點貴。一個破衣爛帽的道士走過來,向鄉下人討梨吃。鄉下人不僅沒有給這個道士梨,反而還怪了這個道士。

道士說,你車上有幾百個梨,我只不過要你一個,對你也沒有什麼損失,你為什麼不給我?旁邊一群打醬油的紛紛勸這個賣梨的給道士一個,但是賣梨的就是不給。這時,一個店鋪的工作人員,就走過來,買了一個梨給道士。道士說:我們出家人不知道什麼叫吝嗇,下面我請大家吃梨。

旁邊的人說:你既然有梨,為什麼不吃自己的?還非得要賣梨人的?

道士說:我需要有個梨核。

然後他就把梨吃完,把肩膀上的鏟解下來,在地上挖個坑,埋點土,數個一二三四五。然後又向路人要水,澆灌土裡的梨核。

有人為了看看這個道士到底玩什麼把戲,向路邊的店裡要了燒開的汁水。道士也不介意,直接把熱騰騰的熱水倒到土上。

不一會兒,梨核就發芽了,長成大樹了,開花了,結果了,累累滿樹的梨子,香氣襲人。

道士就把樹上的梨摘下了,分給圍觀的人。不大一會兒就分完了。然後,他又用鏟把梨樹鋸斷,用肩扛著滿樹的葉子走了。

道士做法的時候,賣梨人也伸長了脖子看熱鬧。等到道士走遠了,他一回頭,才發現自己車上的梨一個也沒有了。這才明白,剛才道士分給眾人的梨都是自己的。再仔細一看,自己的車子上的一個車把也沒了,還有新鋸斷的痕跡。

滿市集的人,都哄堂大笑。

人到中年,再讀這個故事,忽然滿腹的辛酸。一個以賣梨為業的鄉下人,他的家境能好到哪去?他的家中,有沒有高堂和幼子,等著他用賣梨的錢買回餬口的米麵?

滿車的梨沒了,車子也沒把了,他該用什麼去填滿家中人的肚子?他的梨,他可以選擇施捨,也可以選擇不施捨,這是他的自由,憑什麼僅僅因為沒有施捨一個梨,就應該奪了他滿車的梨?

如果非要說這個賣梨人有什麼過錯,那就是他不應該斥責這個道士,這個道士應該也是一個很有修行的人,僅僅因為幾句斥責,就這樣的報復一個窮苦人,只能說,這個道士僅僅修行而沒有修德。

而那滿市集嘲笑賣梨人的民眾,心態該是多麼的卑劣。

這就是名著的魅力,我們在不同的年齡段,經歷了多面的人生之後,可以讀出不一樣的感覺。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關於「孝」一則細思極恐的小故事的感想
    然後就有些關於孝順的一些過分的故事,聊齋就收錄了一篇《水災》。故事發生在康熙二十一年,山東大旱,自春到夏,都是赤地無青草。直到六月十三日開始下小雨,老百姓們就準備種莊稼了。到了十八日,開始下大雨,不停歇地下大雨。
  • 《毛骨悚然的故事》簡評:細思極恐的小故事
    導 讀 毛骨悚然的故事》簡評:細思極恐的小故事"> 很久沒有寫恐怖遊戲了,最近看見一款名叫《通讀後就會毛骨悚然的故事》的漢化遊戲,覺得非常難得,於是就拿來玩了一下
  • 聊齋系列電影開機,全新演繹聊齋故事
    而對出品公司限精彩(無錫)影業公司而言,在選取所演繹的故事時必須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據電影導演尹波介紹:通過他們近幾年的研究,這四部影片覺得分別代表了四個類型的愛情故事,能夠充分展示人性的光輝點。在這四個故事中,既有觀眾耳熟能詳的,又有鮮少被人體及的;既兼顧了受眾基礎,又能夠帶給觀眾難得的新鮮感。
  • 聊齋系列電影開機 全新演繹聊齋故事
    此次開機的電影《聊齋新編四部曲》,便是選取了《聊齋志異》中的《畫皮人》《嬰寧》《辛十四娘》《鴉頭》這幾個故事進行演繹。而對出品公司限精彩(無錫)影業公司而言,在選取所演繹的故事時必須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據電影導演尹波介紹:通過他們近幾年的研究,這四部影片覺得分別代表了四個類型的愛情故事,能夠充分展示人性的光輝點。
  • 《聊齋》中三個荒唐的小故事,初讀時忍俊不禁,再讀卻讓人落淚
    郭沫若曾這樣評價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1662年,年僅22歲的蒲松齡開始進行《聊齋志異》的創作,以各種人和妖的故事將人性展現在我們面前,有時候妖魔並非生來就是邪惡的,人與妖魔鬼怪之間的故事讓人又哭又笑,是一本非常好的文學作品。
  • 《聊齋志異》中的小說《畫皮》,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
    最諷刺的小說《畫皮》又稱《鬼畫皮》、《畫皮鬼》,是《聊齋志異》中的經典篇目之一。這篇小說講的是一個面目恐怖的惡鬼,披掛上用彩筆繪畫成的人皮,裝扮成一個楚楚動人的美女,耍弄各種欺騙招數,愚一好色書生,以達到撕裂人腹、掏取人心的目的。
  • 《聊齋志異》的故事《化男》,女主是一個雙性人?
    作者:張長國《聊齋志異》是以傳奇手法描寫志怪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它的作者是蒲松齡。在書中的文章裡,蒲松齡記載了很多的故事,有描寫花妖鬼狐的,也有描寫普通人故事的,反映了當時的世態炎涼,是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高峰。雖然是志怪小說,但是在這部書裡也有很多故事不是志怪小說。
  • 從魯迅《補天》之中的兩處「點睛之筆」,看人性的愚昧和卑劣
    在1922年11月,魯迅寫了一篇小說,原名為《不周山》,最初發表在《晨報四周年紀念增刊》上面,曾經收錄在《吶喊》的初版之中,後來又被刪除,再後來改名為《補山》,收入在《故事新編》之中。之所以被刪除,背後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刪除文章並不是魯迅主觀的主意,而是因為一個人,叫成仿吾,而刪除這篇小說的原因,魯迅也寫到了《故事新編》的序言之中。
  • 《聊齋志異》:不僅僅是鬼怪亂神的故事,更是一部人生哲學
    《聊齋志異》是以鬼怪亂力為依託,講述的一個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故事。這本書有多出名,不用做多贅述。但是它通過狐仙,鬼怪,山石,鳥獸等揭露的官場黑暗,人性的詭辯,愛情的悽美等註定它成為傳世之作。它將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蒲松齡也因此被稱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
  • 《聊齋》中可怕的故事「噴水」,我們或許低估了它的意義
    蒲松齡名著《聊齋志異》中,有幾個相當經典的恐怖故事,第十六卷《噴水》便是其中之一,《噴水》令人毛骨悚然的程度,完全可以與第一卷《屍變》相提並論,並且直追大家十分熟悉的《畫皮》。在此,我們不妨再來回顧一下《噴水》的故事經過,講的是山東萊陽人宋玉叔,在某地任職時,租了一座十分荒涼的老宅,想必荒涼、老宅這樣的詞躍入讀者眼中時,會讓人感覺非常不適,畢竟那些詭異之事往往與老宅有關。
  • 日本版《聊齋》十大恐怖電影之一 把人性的黑暗 描寫到了極致
    日本版聊齋  相信中國的聊齋電視劇,大家都看過吧!  蒲松齡的《聊齋》故事,那可是經典,是一代人的回憶!  特別是1986版本的聊齋電視劇,在當時——那可是家喻戶曉 。
  • 《卡桑德拉大橋》:人性的高尚與卑劣,致命瘟疫背後的殘忍謊言
    作者:文娛小仙女(原創)一個有態度的吃瓜群眾如果說世上還有什麼東西值得永遠嚮往而且有時還能得到,那就是人間的真情。——加繆《鼠疫》這部誕生於1976年的災難片《卡桑德拉大橋》,豆瓣評分8.3,是一部由英國,義大利和西德聯合拍攝,喬治·科斯馬圖斯執導,理察·哈裡斯、伯特·蘭卡斯特、索菲婭·羅蘭等影壇巨星聯袂出演的經典影片。
  • 聊齋故事:一個小偷以及一個大盜的故事
    (重溫聊齋系列268篇《某乙》) 話說城西的某乙,曾經是一個小偷。因為在《聊齋志異》裡,不光彩的人為了避諱,都不留姓名,故此叫做某乙,但是為了敘述方便,姑且給他取個名字,叫做聊齋乙。那些人又開始盤問她的姓名住址,聊齋乙編了一套謊話糊弄他們。 原來這是一個盜竊團夥,平時都各自務農,一旦有了買賣,聚集在一起盜竊。大家以丟石子為暗號,代表參加的人數。既然聊齋乙丟了石子,說明他也是團夥裡的一員,有可能是新近入夥的,大家還不熟悉。 領頭人塞給聊齋乙一把刀,帶著他一起出發。
  • 《聊齋》中的狐女告訴你:為麼說「牛鬼蛇神比那正人君子更可愛」
    《聊齋志異》作為經典的古典名著,蘊含了感人的故事情節及深刻的思想意境。在這部著作中,「狐」構成了小說形象,蒲松齡藉此烘託了美好與純真的人性情感。在蒲松齡之前,很多文學作家認為「狐」是一種有害於人的鬼魅事物,並將其描述為猙獰的鬼怪面目,但在《聊齋志異》中狐類擁有凡人不可企及的純潔靈魂與美好形象。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聊齋志異中的畫皮並不是鬼故事,蒲松齡到底想表達什麼?
    我們今天一起來聊一聊畫皮,畫皮是聊齋志異中特別有名的故事,很多同學都聽說過或看過這個故事,不少同學也看過根據這個故事改編的電視劇或電影。那麼第一個問題,就先來講一下目前比較流行的大眾想像中的畫皮故事,我們講幾個典型的影視版本。
  • 《聊齋》中最荒唐的2個故事,初讀讓人笑破肚皮,再讀卻嘆氣不止
    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是我國最為出名的怪志小說,是一篇短篇小說集,在這本書中,講述了不少離奇故事,雖說多數故事都涉及到狐仙鬼怪,但是更多的是對於封建統治的諷刺揭露,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可讀性強的同時,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 《驚悚50州》:一集一個恐怖故事,美版「聊齋」還挺帶勁!
    說起80、90心中最經典的童年恐怖片,《聊齋志異》當之無愧。各種民間奇聞軼事,構成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今天,君君也要和大家講幾段「鬼故事」。這些故事都改編自美洲大陸上流傳已久的民間傳說。沒錯,這是一本美版《聊齋》。接下來,系好安全帶,我們進入正餐。01第一個故事發生在密西根州。
  • 聊齋故事:悍婦掌家
    公主說:或許天意如此,要留此兒性命,但要記住,四年後侯家生女,左脅有小贅疣,無論門第高低,定要娶為可棄之妻。人生離合,皆有定數。安大業貪戀與公主共享俗世歡娛,使夫妻姻緣短暫,數年後公主回聖后府再也沒回來。大器稍長便勤奮讀書,十歲考中秀才,後來娶雲氏為妻,夫妻和睦,孝順父親。可棄長大後鬥雞走狗,狎妓賭博,與市井無賴廝混,常偷東西賣了換賭資。
  • 《聊齋志異》中的女鬼故事,周星馳多部電影從中受到啟發
    屈原則在《楚辭·九歌》中創造了「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這一多情女鬼形象,首次將鬼文化與文學相結合。到了六朝,志怪小說中開始大量出現鬼形象。《搜神記》中甚至有了「泰山府」這樣一個管理結構,但《搜神記》中的鬼形象大都比較單調,如著名的「宋定伯賣鬼」的故事中的鬼實在太過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