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一線牽,點讚即是緣。「點讚」這一網絡社區功能可以說是目前社交網絡上最為快速便捷的表態方式。這種零成本的現代微社交於彈指間表達同感、傳遞共情,點讚者與求贊者都能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一定的存在感。
「點讚」連接了不同屏幕前的你我,一個贊可以表示點讚者對相關觀點的認同,也可以是對發布者單純的關心與喜愛。
所謂「朋友圈式」社交指的是人們撇開私聊,僅在微信朋友圈頁面進行互動,大家可以相互評論,但更多時候,「點讚」成了更深入的回覆與暢談的代替品。
不論對方發布了何種內容,隨手一贊,刷個存在感,今日份社交互動就達成了。但朋友是不是如天上星星一般,僅僅「存在」就夠了呢?
朋友圈是個人展示的窗口,現今也成了很多人相互認識的名片。透過一個人的朋友圈動態,可以窺見他的生活狀態與近日愛好,達成初步了解。
但也有人為了美化這張名片,費盡心思地修飾它。5元ins風配圖打包、8元改定位、30元包月環遊全球……伴隨著這種心理的滋長,各種「朋友圈服務」應運而生。為了得到更多的贊,許多人利用各種手段立起了「朋友圈專用人設」,即使真實生活一塌糊塗,也要在朋友圈雲淡風輕。
然而,「點讚之交」能夠替代真實的人際交往嗎?當網絡社交成本大大降低,交友又該如何被定義?
媒體評論
隨著點讚的濫用,它在現實中便有些變味了。一方面,有些人並不是自己熟悉的朋友,但總喜歡在朋友圈動態下面默默地點個讚。這種「點讚之交」只是泛泛之交,也被認為是「最尷尬的聯繫」。對點讚的過度依賴,也會加劇社交隔閡。當然,更不能因為虛擬的社交網絡,就忘卻了現實的美好。
而且,朋友圈社交網絡中,除了有「點讚狂魔」外,其實還有「盼贊狂魔」。有人在發完一條朋友圈後,會很在意點讚數。這一方面是面子問題,畢竟點讚數代表著自己的「人緣」;另一方面,便是心靈渴望慰藉的表現,需要通過點讚尋求認同感。
無論是點讚還是盼贊,都只是社交的一部分,也可以看作是社交的加分項,而不是社交的全部。要追求有靈魂、有價值和有意義的點讚,而不是機器式無情感的點讚。「點讚狂魔」並不是真正的社交高手,只有「點讚」釋放情感,才能真正成為社交的加分項。
——中國青年報《「點讚狂魔」不是真正的社交高手》
如今,微信朋友圈已成為不少人自我表達和展示的重要平臺。從字斟句酌的文案到層層濾鏡的美顏,從精心挑選的定位再到恰到好處的點讚,我們每一次的「苦心經營」,都是為了在好友心中留下一個更好的印象,呈現出一個更好的自己,並逐步搭建起符合自我期待的人設。可以說,基於真實的人設管理與建設,是一種正常人際交往的需要,本身無可厚非,可過度包裝卻多少讓這個圈「有點假」。朋友之間,誰還不知誰幾斤幾兩?
——北京日報《花錢「粉飾」朋友圈在騙誰?》
紙條君有話說
友誼當求傾蓋如故,而非白首如新
古時孟子曾經暢想:「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
「友天下之善士」這一夢想正在現代網絡的助力下成為現實,「朋友圈式」社交、Q群擴列、遊戲社交、短視頻社交等諸多交友方式大大擴寬了我們的交友渠道。
有人一條朋友圈可以在兩小時內收穫上百個贊,「擴列」一天就可以增加數百個好友,但這些交友數據的增長,真的能反應出交友質量的提高嗎?
一個輕飄飄的贊,可以隨手點下,也可以反手取消,如此虛弱而單薄的聯繫並不能成為友誼的真正紐帶。止步於「點讚」,而捨棄深入的了解與交流,不過只是泛泛之交;以獲贊數量衡量人緣好壞更是給正常的交友造成了無形的壓力,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
友誼的誠摯越經時間洗濯而越見光潔。真正的交友,是逐步相互了解、相互磨合的過程;真正的朋友,既能雪中送炭,又能榮辱與共。
用法解析
適用於真誠交友、珍惜友誼、人際交往等主題,如2018年上海卷《被需要》,2013年全國卷二《同學關係》。
示例:友誼中的需要與被需要是相互付出的真誠,在收穫鼓勵之時也背上幫助他人這一甜蜜的責任。在種種網絡微社交大行其道之時,我們更要珍惜友誼,「朋友圈式」社交依賴點讚而演變為社交客套;群聊「擴列」只實現了網絡好友數量的裂變,而非交好知音與同道。無論交友方式發生何種改變,交友的淳樸與真誠應該始終如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共賞春花,共度寒冬,彼此的人生都因對方而更加芬芳美麗。
求贊拗人設,騙人亦愚己
除去「點讚狂魔」,「朋友圈式」社交還存在著另外一種角色,那就是發布內容後惴惴不安的求贊者。為獲得更多的點讚數量,他們不僅精心編輯圖片,配文也字斟句酌,甚至還會規劃發送時段。
近日各種「代服務」「代經濟」興起,「代喝奶茶」「代吃火鍋」等看似無稽的服務就是為了滿足朋友圈人設份子曬美食照片的需求。相比於現實生活,他們更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更重視自己在朋友圈呈現出來的狀態。
這種僅僅表現在社交網絡中的「偽精緻」已經使很多人疲憊不堪,不僅要出演生活,在社交網絡上還要多添一張面具;不僅要追趕現實的忙碌,還要應付朋友圈求贊的焦慮。
當拗人設佔去了大部分心力,當他人的評論看法成為圭臬,求贊黨們在一味迎合他人的期待中,逐漸忘卻真實的自己。這樣的人設,我們真的需要嗎?如果點讚要靠自我偽裝來獲取,那麼獲贊的意義又何在?
當點讚變成一種表面客套,當獲贊成為一種人生追求,「贊」本身的真誠和熱情正在被消解,而淪為一種愚人愚己的「朋友圈文化」,逐漸與我們所憎惡的「酒桌文化」相差無幾。
與其費盡心思打造完美人設只為求贊,不如努力生活贏得真正的嘉獎。只有將朋友圈視為一種記錄方式,自由隨性地展現真實的自己,才不會陷入毫無意義的「朋友圈攀比」,在朋友圈記錄中獲得真正的快樂。
用法解析
適用於活出真實自我、腳踏實地、努力生活等主題,如2015年天津卷《範兒》,2010年北京卷《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示例:生活本應掌握在自己手上,但越來越多的人受潮流所累、被標籤所困,在他人審視的包圍中茫然不知所措,成為生活的奴隸。有些人費心經營乃至包裝偽飾自己的朋友圈,一邊為獲贊數量沾沾自喜,一邊為眼前現實扶額苦嘆,在夾縫中畸形度日。蒙田說:「不管人們扮演什麼角色,總是在演自己。」求贊黨自以為長袖善舞、四處逢源,實則演技拙劣、馬腳頻露,是騙人也是愚己。真心實意、興致盎然地與生活交手,少些扮演,多些從心,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活出自己的「範兒」。
點讚是交友的輔助工具而不能佔據友誼的全部,我們可以用生活的斑斕去填補朋友圈的空白,但切勿讓朋友圈「掏空」生活的意義。
你喜歡給別人點讚嗎?你們的朋友圈也有人設分子嗎?你們怎麼看待點讚狂魔的行為呢?大家一起在評論區交流一下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文章版權屬於作文紙條所有,轉載請聯繫紙條君)
寫在最後
喜歡這些閱卷老師都點讚的時事熱點素材?可以評論催更呢~
更多學霸尖子生都在偷偷背的高分驚豔句子、中考高考滿分作文範文、寫作秘籍、高考中考押題預測,都在【作文紙條App】等你來挖寶呢~
下面爆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