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星網」耀太空 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2020-12-14 閩南網

  新華社西昌6月23日電題:中國北鬥 服務全球——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之際

  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新華社記者李國利、胡喆、張汨汨

  6月23日上午,大涼山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

  推遲一周發射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矗立在發射塔架旁,乳白色箭體上的「中國航天」四個大字與火箭整流罩外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標誌的搭配顯得格外醒目。

  「10,9,8……3,2,1,點火!」

  9時43分,伴著山呼海嘯般的巨響,騰空而起的長徵火箭底部拖曳著耀眼的白色尾焰,託舉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飛向太空。約30分鐘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中國的北鬥:體現中國智慧的中國方案

  天上的七星北鬥,自古就為人們指引方向。

  我國開始研究利用衛星進行地面定位服務,始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

  然而按照空間定位原理,對地球上一個目標點進行定位,至少需要3顆衛星;考慮到時間誤差,精確定位至少需要4顆衛星。

  當時的中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技術基礎,對此都可望不可即。

  之後,我國「863計劃」倡導者之一的陳芳允院士,創造性提出「雙星定位」建設方案,即:把地心視為一顆虛擬衛星,再發射兩顆地球同步衛星構成星座,實現對區域內地面目標的快速定位。

  不同於美國GPS的四星定位,「雙星定位」這一方案,能以最小的星座、最少的投入、最短的周期,實現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從無到有。

  1994年,我國啟動北鬥一號工程。是時,美國GPS已完成全球組網。

  事實上,將我國自主建造的衛星導航系統命名為「北鬥」,也飽含著近代以來中國歷經劫難的清醒、走向復興的企盼。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我國相繼發射兩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北鬥一號系統建成。

  至此,中國人正式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建成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特別是用導航衛星「發簡訊」的短報文服務,則是國外其他任何一個衛星導航系統都不具備的中國北鬥特色。

  「北鬥一號系統的建成並投入使用,首先解決了我們國家有沒有的問題。」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說,兼具導航定位和短報文通信的通導融合模式,是我國對世界衛星導航領域的重要貢獻,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

  實事求是地說,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相比,北鬥一號仍有不小差距,但「服務全球、造福人類」是中國北鬥人的初心。

  於是,北鬥二號系統建設提上日程。

  彼時,最適合衛星導航的黃金頻段被美俄全部佔用。我國與同時希望建設衛星導航系統的歐盟,推動國際電聯從航空導航頻段中,最大限度地擠出一小段頻率,供衛星導航共同使用。

  這一小段頻率,只有黃金頻段的四分之一,卻是建設一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基本的頻率需求,且各國均可平等申請。

  2000年4月17日,北鬥和伽利略系統同時成功申報。按照國際電聯規則,必須在7年有效期內成功發射導航衛星。

  2007年4月初,首顆北鬥二號衛星終於如期立在發射塔架上。

  各項測試進展非常順利,但在發射前的最後檢測中,衛星上應答機出現了小異常。儘管這不是個大問題,發生故障的概率也不高,卻有影響信號正常傳回的可能性。

  即便只有萬分之一的故障,也必須徹底歸零!北鬥人重新打開已矗立在塔架上的星箭組合體,拆出應答機,3天72小時不眠不休,成功排除應答機隱患。

  2007年4月14日4時11分,這顆肩負著重要使命的衛星發射升空,幾天後太空傳來這顆衛星的信號,我國終於趕上建設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班車!

  這一刻,距離國際電聯規定的頻率申請失效最後期限不到4個小時。

  建成覆蓋全球的導航定位系統,至少需要24顆衛星。這一次,北鬥人再次腦洞大開,開創性地設計了混合星座構型,並於2012年底建成由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傾斜同步軌道衛星和中圓軌道衛星共14顆衛星構成的北鬥二號系統,實現了全天時全天候為亞太大部分地區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中國北鬥,服務全球,必須覆蓋全球。

  按照傳統衛星管理手段,控制使用好繞飛地球的衛星,需要有遍布全球的地面站。在難以全球布站的情況下,必須建立衛星之間的星間鏈路,實現衛星管衛星,這是世界導航領域的前沿技術,也是北鬥三號工程建設必須解決的難題。

  2015年8月,兩顆全球系統試驗衛星首次建立起星間鏈路,標誌著我國掌握了這一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

  2017年11月5日,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雙星首次發射。

  2018年12月27日,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建成並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2019年12月16日,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鬥全球服務能力全面實現。

  2020年6月23日,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整服務全球的目標指日可待。

  「從國內到亞太再到全球,北鬥系統建設發展的三步走方案,充分結合了中國國情,極具中國特色,彰顯了中國智慧、中國速度和中國精度,為世界衛星導航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楊長風說。

一流的北鬥:走出自主創新的中國道路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張「星網」耀太空。一顆顆北鬥導航衛星巡天測地,作為中國自主創新的結晶,為人類提供一流的衛星導航服務。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地球中圓軌道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三種不同軌道的衛星組成,包括24顆地球中圓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相對於靈動活潑的地球中圓軌道衛星、飄逸優雅的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此次發射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也被親切地稱為「吉星」。

  這些北鬥「吉星」高高地駐守在距離地球36000公裡的天疆,照耀著這片藍色星球,並為北鬥導航系統的技術指標提升提供增強服務。

  大衛星擁有「大體魄」,這顆壓軸出場的「吉星」採用東方紅三B(導航)衛星平臺,是我國現役規模較大的衛星平臺之一。強大的「體格」,讓它具備導航定位授時、短報文通信、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等本領。

  ——這是「創新之星」,突破讓聯通更輕鬆。

  創新,是北鬥導航衛星與生俱來的基因。而有源定位和短報文通信,則是中國北鬥系統的創舉。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副總設計師劉天雄介紹,利用無線電測定技術,通過兩顆「吉星」聯手,不僅能回答用戶「我在哪」,還能告訴關注著用戶行蹤的相關方「你在哪」,在搜救、漁業等領域被廣泛使用,是保障民生安全的「千裡眼」。

  「此外,北鬥三號的短報文通信能力顯著提升,信息發送能力從一次120個漢字提升到一次1200個漢字,遇到突發情況時無需字斟句酌,足以將情節一次性說清楚,還可發送圖片等信息,可以說就像『空間微信』一樣。」劉天雄說。

  ——這是「長壽之星」,衛星設計壽命達12年。

  「北鬥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中國發展衛星導航技術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為全人類提供時間坐標和空間坐標的基礎設施,服務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十分重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說。

  就像停水停電影響城市生活一樣,衛星導航服務一旦中斷,國家和社會的正常運行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對衛星導航的可靠性、連續性提出了苛刻的設計要求。

  遲軍介紹,為了提高衛星在軌服務的可靠性,北鬥三號衛星採取了多項可靠性措施,使衛星的設計壽命達到12年,達到國際導航衛星的先進水平。

  ——這是「自主之星」,堅定不移走國產化道路。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作為北鬥全球導航系統的「收官之星」,這顆衛星秉承北鬥研製一直以來堅定走國產化道路的思想,在國產化方面也是集大成之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陳忠貴介紹,北鬥導航系統面向國家安全、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提供時間基準、空間位置基準,對國家的重要性和人民生活的影響程度非常大。

  「作為時間和空間的基準,如果由別人提供,安全感何來?比如當前的熱點新基建,也將是我國建設發展下一階段的重要方向,時間基準和空間位置基準就是至關重要基礎,北鬥導航系統是新基建的基建,基礎的基礎。」陳忠貴說。

  從北鬥一號解決有無問題,到北鬥二號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攻克了以導航衛星總體技術、高精度星載原子鐘等為代表的多項關鍵技術,再到北鬥三號一馬當先,更是走出自主創新的北鬥之路。

  衛星研製團隊率先提出國際上首個高中軌道星間鏈路混合型新體制,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星間鏈路網絡協議、自主定軌、時間同步等系統方案,填補了國內空白;建立了器部件國產化從研製、驗證到應用一體化體系,徹底打破了核心器部件長期依賴進口、受制於人的局面,鑄造了北鬥導航系統的「中國靈魂」。

  擁有了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北鬥導航衛星單機和關鍵元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中國的北鬥可以自豪向世界宣布:「我們是世界的北鬥,更是一流的北鬥!」

世界的北鬥:成為享譽全球的中國名片

  北鬥的建成,舉全國之力;北鬥的應用,惠民生所需。

  星空布陣的同時,北鬥也在深度融入社會生活,規模化、產業化和國際化應用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不久前的5月27日,中國登山健兒又一次登上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峰頂。

  「2005年登頂,GNSS衛星測量主要依賴GPS系統。而今年,我們同時參考四大導航系統,並以北鬥的數據為主!」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李國鵬說。

  北鬥在這次「巔峰測試」中的成功應用,也是它在接續攀登、走向卓越道路上的一個耀眼標記。近年來,從減災救災到交通運輸,從農業漁業到旅遊服務,北鬥在各行各業發揮著越來越舉足輕重的作用。

  ——讓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更有保障。在地質災害多發地區,北鬥能夠實時監測、預判危險、及時報警。

  ——讓勞動生產效益大幅提升。在東北、新疆廣闊的田野上,農業機械安裝北鬥終端,使復播準確率提高到100%,農藥節省40%。

  ——讓交通更加可控安全。7萬餘艘漁船、650多萬輛營運車輛安裝了北鬥終端,民航也將依託北鬥建設航空器全球追蹤系統。世代在遠海風浪中討生活的漁民,甚至唱起了「一拜媽祖,二拜北鬥」的歌謠……

  2020年初,一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在神州大地打響。在這個特殊的戰場上,中國北鬥快速響應、全面融入。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修建引發「全民圍觀」,為複雜地形地貌實現高精度定位、精確標繪的,正是北鬥。

  面向全國的「千尋位置」網上無人機平臺,可以實現無人機精準噴灑等防疫作業,為其提供高精度數據的,也是北鬥。

  物資運輸車輛實時監管調控,智慧機器人將各地送達的醫療物資快速送往醫院隔離區,背後的支持系統,還是北鬥。

  國之大器,利國惠民。隨著5G商用時代的到來,隨著終端套數快速增長,打破壟斷、更接地氣的中國北鬥,正不斷走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將很快成為人們更貼心、更便利、更可靠的夥伴。

  在中國入網的智慧型手機,已經有70%以上提供了北鬥服務。基於北鬥的導航服務已被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製造、位置服務等廠商採用,廣泛進入中國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與新一代通信、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加速融合,北鬥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湧現。在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應用領域,自動駕駛、自動泊車、自動物流等創新應用層出不窮。

  「北鬥的應用只受到想像力的限制。」北鬥人自信且自豪的話語,更昭示著一個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美好的未來。

  北鬥翱翔星空,服務惠及全球。隨著系統一步步升級完善,北鬥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不斷擴大服務覆蓋範圍,讓越來越多的國家體驗到「中國智慧」。

  日臻完善的中國北鬥,正在加速「融入世界」。

  近年來,北鬥與GPS、伽利略、格洛納斯先後建立了兼容共識基礎上的合作機制,聯手打造兼容使用、精度更高衛星集群的前景可期。

  「相比只有一套系統,多種系統的兼容共存實際上提高了可靠性。」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說,四大系統間並不是有些人認為的「競爭關係」,更多的是攜手為全球用戶提供更精確、更可靠的定位導航服務,促進世界互聯互通。

  完成組網的中國北鬥,也將更加「吸引世界」。

  事實上,北鬥已開始向上百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服務,用戶數量達到「億級以上」水平。巴基斯坦的交通運輸、港口管理,緬甸的土地規劃、河運監管,寮國的精細農業、病蟲災害監管,汶萊的都市現代化建設、智慧旅遊,印尼的海上集成應用……北鬥還分別與沙特、阿聯、埃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等國家制定推進措施。中國胸懷和中國貢獻,伴隨「太空絲路」不斷延展。

  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半數以上的國家在全球範圍內使用北鬥系統。

  讓科技創新成果為更多國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中國北鬥系統,對世界上渴望科技改善生活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巨大鼓舞,「中國分享」也必將讓世界更加美好。

原標題:中國北鬥 服務全球——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之際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寫在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之際:體現中國智慧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寫在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之際:體現中國智慧新華社西昌6月23日消息,當日上午,大涼山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9時43分,伴著山呼海嘯般的巨響,騰空而起的長徵火箭底部拖曳著耀眼的白色尾焰,託舉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飛向太空。約30分鐘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 楹聯同賀: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主評 張強
    楹聯同題:戲臺 主評劉英強 楹聯同賀: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主評 張   強編審 方留聚相關連結:央視:總臺獨家揭秘!多角度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收官之星」點火升空如何拍攝?新華社:提氣瞬間!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6月23日9時43分,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這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三顆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  在北鬥導航衛星的「家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科研人員將北鬥GEO衛星稱為「吉星」。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在「吉星」中排行老三,於是被暱稱「嚞星」。  作為駐守在高軌天疆的「大塊頭」,「嚞星」肩負顯著增強北鬥三號整體技術指標的職責。隨著它在北鬥三號組網「大棋局」的落子定盤,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 ...一箭雙星」再發兩顆「北鬥星」 完成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
    新華社西昌12月16日電(李國利、鄧孟、劉藝)我國16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箭雙星」再次成功發射兩顆「北鬥星」,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 至此,北鬥三號全球系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成功發射。
  • 中國北鬥 導航全球——北鬥全球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側記
    中國北鬥  導航全球——北鬥全球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側記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擁抱阿拉伯國家
    20世紀80年代,一批仰望星辰的中國科學家開始研製中國人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並以「北鬥」這一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從2000年10月第一顆北鬥一號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到2020年6月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完成部署,20年來,44次發射,中國先後將4顆北鬥試驗衛星,55顆北鬥二號、三號組網衛星送入太空,完成全球組網,為世界貢獻全球衛星導航的「中國方案」。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北鬥人又迎來新起點
    從北鬥一號到北鬥三號,26年間,從無到有,從追趕到並肩,從中國走向世界。未來北鬥將如何「導航」人們的生活?中國的北鬥人下一步有怎樣的目標?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接受新華網記者獨家連線採訪,講述他眼中的「北鬥」。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的發展歷程
    2003年5月25日,00:34分我國發射第三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作為備份星,跟前兩顆衛星組成了中國完整的第一代衛星導航系統,這就是北鬥一號。2004年,北鬥二號系統工程建設啟動。2009年北鬥導航衛星迎來了的高密度發射期,2011年建設完成北鬥區域衛星導航的基本系統,具備向中國大部分地區提供初始服務的能力。
  • 軍媒詳解北鬥三號導航系統性能特點 比GPS和"格洛納斯"更穩定
    ,標誌著北鬥三號基本系統部署圓滿完成。(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拖拽圖片可查看大圖)(中國國防報11月27日報導)11月19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發射方式順利將我國第18、19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送入太空。至此,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中國「北鬥」邁出從區域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
  • 矚目: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中的「西安交通大學」力量!
    2020年6月30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第三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定位成功、有效載荷完成開通,經過遙測數據判讀,星載基準頻率合成器、原子鐘、導航任務處理單元、星間鏈路等載荷設備均工作正常,地面接收信號正常。
  • 26年艱辛建設 國產「GPS」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今天終於成了!
    今日(23日)消息,經過長達26年的艱辛建設,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終於在今天大功告成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宣布: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運行的,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屬於國家重要時空基礎設施。據了解,2009年,北鬥三號系統建設啟動。到2020年,完成30顆衛星發射組網,全面建成北鬥三號系統。
  • 北鬥導航:距完成全球組網僅一星之遙,將在西昌發射
    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崔爽 原標題為《北鬥導航:距完成全球組網僅一星之遙》此時此刻,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正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蓄勢待發。作為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它於4月4日運抵西昌,在這裡開展測試、總裝等工作,並計劃於5月發射升空。屆時,北鬥導航系統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
  • 北鬥衛星的導航服務全球性升級,手機怎樣「連接」使用北鬥導航?
    今年中國的北鬥衛星正式完成了組網,之後便開始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花了數十年的心血,一步一步的完成了北鬥計劃。
  • 日本網友評論中國北鬥 將會成為全球第一衛星定位系統
    前段時間,中國的北鬥三號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中國北鬥邁出從區域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有日本網友評論中國北鬥將會成為全球第一的衛星定位系統,這個觀點算是一個比較高度的評價了,如今中國北鬥部署完成,美國的GPS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 北鬥三號建設即將收工!關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你了解多少?
    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按照發射流程,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完成技術區測試、推進劑加注和發射前狀態設置,執行發射任務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也已完成加注前的全部測試工作,即將開展常規推進劑、低溫推進劑加注,將於近日擇機發射。
  • 2021考研政治每日一題:衛星導航系統發展戰略
    (多選題)1.2020年23日43分,因技術原因推遲一周發射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後成功布陣太空。此次發射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五十五顆衛星,是北鬥全球系統的收官之星,其成功發射並在軌穩定運行,標誌著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原理及其應用》
    央視春晚上,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向祖國報告」:「『北鬥三號』衛星已實現全球組網,實現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 中國從 1994 年開始,分三步建設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 我國一箭雙星發射兩顆北鬥衛星,在軌數量突破50顆
    如果再算上更早前發射的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那麼長三甲系列火箭已經41次、護送55顆北鬥衛星進入軌道。「勞模」長三甲18天兩發繼11月5日發射北鬥三號導航衛星之後,23日上午,長徵三號乙火箭再次將兩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以18天兩發的高頻率,完成「一月雙射」。而在此之前,長三甲系列火箭已先後兩次完成了這樣的「壯舉」。
  • 同樣是全球定位系統,為何GPS只用24顆衛星,北鬥卻需要55顆?
    今年以來,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一直備受各界關注,在完成了全球組網之後,很多國家紛紛拋出橄欖枝,希望與我國展開多方面的合作,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與我國籤訂北鬥入駐協議,未來,北鬥的發展前景只會越來越好。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總設計師林寶軍:讓用戶打心底...
    作為北鬥三號的建設者代表,我感覺備受鼓舞。」今天上午,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員副院長、北鬥三號系統衛星總設計師林寶軍研究員,剛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第一時間接受新民晚報電話採訪時如是說。電話那頭的他,很是激動:「從無到有,從區域到全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實現了真正的跨越式發展,沒有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