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朗讀丨敬一丹 講解丨宋英傑配樂丨巫娜 - 心印自然
10月8日3時55分迎來寒露節氣,
霜染紅葉,蟬噤荷殘,夜涼如水。
《寒露節氣:秋中之秋》
作者丨宋英傑
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二十四節氣中,有兩個節氣是描述露水的,一個是白露,瑩瑩白露;一個是寒露,悽悽寒露。它們倆的差別在哪兒呢?
白露時,白天是夏熱,早晚是秋涼。寒露時,白天是秋涼,早晚是冬寒。雖然只相差一個月,但感覺卻相差了一個季節。
就全國平均而言,秋季節氣之中,「變天」節奏最快的,其實是寒露。氣溫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寒露。降水減少幅度最大的,是寒露。所以,「轉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褲」。
寒露時節,不僅天氣涼了,雨水少了,日照也少了。花鳥草蟲,該飛的飛了,該睡的睡了;該謝的謝了,該歇的歇了。但農民們還沒歇。我們經常說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實際上秋天既是收穫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
秋天首先是忙著收,有的早一些,是「白露快割地,秋分無生田」;有的晚一些,是「寒露無青稻,霜降一齊倒」。人們忙著收,「寒露到,割晚稻」。收完了,還要翻地,「寒露霜降,耕地翻土」。還要打場,還要晾曬,「寒露割谷忙,霜降忙打場」。
收曬之後,又是新一輪的播種。二十四節氣起源的黃河流域地區,寒露節氣是冬小麥播種的標準時間節點。冬小麥每年重複著寒露種、芒種收這樣的循環。所以寒露對於節氣起源地區而言,是冬小麥的「落地」節氣。
中原地區的諺語是:「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當然,隨著氣候變暖,冬小麥播種的時間有所推延。例如從前華北是「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但現在,往往是「小麥點在寒露口,點一碗收一鬥」。
蘇軾寫道:「露寒煙冷蒹葭老,天外徵鴻寥唳(lì,鳥鳴)。」露水變冷了,煙氣變涼了,蘆葦也不開花了。天邊的鴻雁,聲音悽清而高遠。但鴻雁只是匆匆過客,過了寒露便了無蹤影。人們錦書遙寄的心願,再也難以通過鴻雁傳書的方式實現了。而在鴻雁漸遠的同時,是蟬噤荷殘的景象。
鳴蟬沉默了,荷葉凋零了。深秋時節,因為漸漸蕭疏殘敗的景物,人們稱之為老秋、窮秋,「窮秋九月衰」,似乎時光正在走向衰老。
「寒露霜降水退沙,魚落深潭客歸家」,從秋分物候的「水始涸」,到立冬物候的「水始冰」,一切變成簡約而清淨。有人懷念曾經的繁盛,但也有人更享受深秋的這一份清淨自在。
杜牧詩云:「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寒露一候「鴻雁來賓」,鴻雁是古代物候觀測史上重要生物標識,寒露時最後一批鴻雁南飛。寒露二候「雀入大水為蛤」,鳥類越發少見,到水邊一看很多貝殼,顏色和紋理跟鳥特別相似。「飛物化為潛物也」,好像鳥類都變成了貝類。寒露三候「菊有黃華」,「寒露百花凋」,但菊花偏偏在寒露時盛開。「滿城盡帶黃金甲」,寫的便是寒露時節的菊花之盛。
宋英傑趣解寒露三候
寒露丨詩意
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
〔唐〕元稹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
千家風掃葉,萬裡雁隨陽。
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
池上
〔唐〕白居易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
〔唐〕戴察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
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
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幹。
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凝空流欲遍,潤物淨宜看。
莫厭窺臨倦,將晞聚更難。
秋興八首(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寒露丨習俗·飲食
寒露時節民俗頗多
一是吃螃蟹
「九月團臍,十月尖」
寒露時,母蟹卵滿、黃膏豐腴
再過一個月,則最適宜吃公蟹
二是秋釣邊
在江南,寒露前後有「秋釣邊」的習俗
氣溫下降,魚兒遊往水溫高的淺水處
有太陽的正午,淺處垂釣,自得其樂
三是吃芝麻
在北方,一些地方講究寒露吃芝麻
芝麻有補肝腎,潤腸燥的功效
陶弘景說,八谷之中,惟此為良
登高
登高望遠是重陽節重要習俗。寒露節氣經常在重陽節前後,宜人氣候也十分適合登山。因此,登高也漸漸成為寒露的習俗。我國北方氣候漸冷,南方也秋意漸濃,秋季的蕭瑟氛圍往往給人帶來傷感情緒。結伴外出遊玩,登高遠眺,是保持良好心情的不錯選擇。
秋釣邊
寒露節氣到來前後,天氣告別炎熱,陽光和煦,正是出遊好時節。這段時期降溫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使得魚兒遊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吃芝麻
寒露時節,氣溫由涼爽轉為寒冷。民間有「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方地區,寒露節氣前後,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成為寒露時令小食品。
飲菊花酒
寒露時節,正是菊花盛開時。有些地區有用菊花酒除秋燥的習俗。菊花酒是用菊花加上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愛菊成痴的陶淵明一首《飲酒》詩中有這樣幾句:「秋菊有佳色,裛(yì,沾溼)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把沾著露水的菊花泡在酒裡,那遺世獨立的真情更為濃深。
《晚景悵然簡二三子》
李嶠
氣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
長歌白水曲,空對綠池華。
古人把寒露後的月份稱菊月
催紅了楓葉,催黃了菊花
其時,邀約親朋,登高望遠
有「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說法
也有「採菊花久服之」的講究
既是行孝尊老,又是人文雅事
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移至重陽節
《秋日望西陽》
劉滄
風入蒹葭秋色動,雨餘楊柳暮煙凝。
野花似泣紅妝淚,寒露滿枝枝不勝。
季節轉換時,養生多注意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寒露之後,陽氣漸退,陰氣漸生
冷熱交替時,勿忘添衣
應合理起居,早睡早起
補充水分,吃梨、哈密瓜、蘋果等
滋陰潤燥,吃核桃、蘿蔔、蓮藕等
《八月十九日試院夢衝卿》
王安石
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
喧喧人語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間。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有「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的嘆惋
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
落英滿地,楓葉火紅,西風颯颯
這是秋天中的秋天,深秋美景如此
「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
小燈籠般的柿子,寓意柿柿如意時時安
《偈十二首》
釋文準
八月九月天,白露寒露節。
門外在處山,秋風落黃葉。
享受假期,感受團圓
今年的寒露是長假的最後一天
鄉心不可問,秋氣又相逢
秋陽自不燥,秋風也正好
對親友說,天寒露重,望君珍重
對自己說,不急不躁,堅定前行
文/央視新聞、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