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患終末期擴張型心肌病 心臟移植讓他重獲新生

2021-01-19 視界網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尹傳東

「謝謝,謝謝新橋醫院的全體醫護人員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讓我重獲新生!」。9月10日上午,患有終末期心臟疾病的李先生在接受心臟移植術後,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順利闖過了感染、排異和營養等關鍵環節,身體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康復出院。

47歲的李先生,原本是一個健壯的漢子。三年前,他開始出現心悸、氣喘、胸悶等症狀,經過心臟彩超等檢查提示他的心臟比正常人大2倍,但左心室的射血分數僅為正常人的1/3,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

同時李先生還被查出患有輸尿管結石、腎積水等疾病。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逐漸加重,在當地醫院反覆住院治療都不見好轉,且有逐漸加重的趨勢。4個月前,李華出現頭暈、憋悶症狀,甚至無法行走,連平躺著睡覺都非常困難。醫生這時告訴他,他的擴心病已發展到終末期,心臟肌肉本身收縮功能出現了無法逆轉的改變,心力衰竭,心臟移植是他能活下來的唯一辦法。

病情變化隨時可能危及生命,但心臟移植需要有合適的心臟供體,可等到合適的供體談何容易!李先生在得知去年底新橋醫院成功實施了重慶市首例OPO心臟移植手術後,一邊在該院心血管外科靠藥物維持著生命,一邊焦急的等待著心臟供體的消息。

幸運的是,一個月前,他終於等來了合適的移植心臟,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接到報告,重慶某醫院一名病危患者家屬願意捐獻患者器官。經過對捐獻者嚴格的臨床評估和腦死亡判定,確認其符合捐贈條件。在重慶市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協調員的全程見證下,按照國家人體器官捐獻的法規要求,醫院將捐獻器官信息錄入COTRS系統(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進行器官自動分配。終於,在新橋醫院心血管外科資源庫裡,李先生成功匹配。

匹配成功後,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臟移植領導小組立即啟動醫院心臟移植工作預案,經多個科室多次討論,最終確定了 「取心」、「傳心」和「植心」手術和保障方案,確保手術成功開展。7月30日下午5時,在武漢協和醫院的幫助下,新橋醫院心血管外科成功將心臟移植進患者的胸腔。「在醫院和社會各界的通力配合下,在2小時50分內,我們就將供體心臟移植到受體的體內,從而大大減少了心臟冷缺血時間。」據新橋醫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馬瑞彥介紹,由於心臟冷缺血時間不到3個小時,心功能比較好,術後心臟很快自動復跳,心跳血壓等都很滿意。

經過術後一個多月康復治療,李先生身體的各項機能迅速恢復,順利帶著這顆凝聚著無數人愛心、善心和關心的健康心臟康復出院,重新踏上人生新旅程。

據了解,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作為國家衛健委批准的、重慶市唯一一家具有心臟移植資質的醫院,於2018年12月15日,該院心血管外科心臟移植團隊在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獲取一枚心臟,成功實施重慶市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後,又於2019年7月30日,將一顆23歲的「鮮活」心臟移植到患擴張型心肌病患者李先生體內,這也是通過OPO獲取心臟,在重慶開展的第二例心臟移植手術。此手術的成功,標誌著重慶心臟大血管外科治療和多學科聯合診療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重慶在終末期心臟疾病或重度心臟創傷的治療保障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更多的患者受惠於此技術。

相關焦點

  • 「邊緣心」移植獲成功,廣東11歲心肌病患兒重獲「心」生
    近日,這個驚險又暖心的故事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上演,該院心臟外科主任吳鍾凱教授團隊攻克技術難關,將一顆「邊緣心」修復後成功移植到這名11歲男孩身上,並在移植後克服患兒股動脈畸形等難題,幫助男孩重獲「心」生。
  • 困擾馬拉度納的擴張型心肌病,如何破解生死局?
    聖心研究所(Instituto Sacre Coeur)的所長曾在新聞發布會上披露:「他患有嚴重的擴張型心肌病。」2004年,馬拉度納再次因擴張性心肌病和高血壓入院接受治療。酗酒、肥胖、高血壓、擴張性心肌病……這些早已經種下了心衰和猝死的「因」。
  • 器官捐贈譜大愛 55歲擴張型心肌病患成功「換心」
    東北網4月26日訊(曹玥 李華虹 記者 楊金光)4月19日,哈醫大二院心外科四病房主任謝寶棟教授團隊順利為今年55歲的擴張型心肌病患者李先生完成了心臟移植手術,移植手術歷時五個小時順利結束,術後6小時患者恢復意識,順利脫離呼吸機。
  • 罹患嚴重心衰,煎熬等待3個月「求心」保命 天津男子來漢「換心」重...
    武漢晚報訊(通訊員李晗 記者張劍)天津男子2年前查出嚴重心衰,必須儘早心臟移植,輾轉來到武漢,在煎熬中等待3個月,終於等到一顆來自福建的心臟供體。醫生連夜飛往千裡之外取回供體,完成移植手術。11月23日,該男子康復出院。
  • 男孩換心臟變學霸 什麼是擴張性心肌病
    17歲的小翔(化名),5歲那年,小翔因頻繁胸悶查出肥厚性心肌病(後來,隨著病情的進展發展成了擴張性心肌病,心臟移植患者中最為多見的一種疾病)。自那以後,他開始變得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了,他每天需要吃各種藥,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奔跑、跳躍,劇烈運動對他而言都是「危險」。「在移植前,每次體育課我只能站在邊上看,從沒在操場上跑過。」
  • 武漢協和醫院一天完成四臺DBD心臟移植手術
    ▲8月7日,董念國教授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四臺手術基本情況35歲的楊女士於十年前完成二尖瓣置換手術,術後心功能情況恢復較差,尤其是去年生產後,楊女士心功能急劇下降,EF值(左心射血分數)只有24%,被確診為終末期瓣膜性心肌病
  • 他有一顆充電的心!全國首例商品化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患者出院
    1月5日下午,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中心病房,42歲的宋先生準備出院回家。他身旁有一個裝著設備的小推車,一根電線管道,兩頭分別連接著設備和腹部。這是宋先生的「新心臟」。2020年11月10日,患有擴張型心肌病且處於終末期心力衰竭的宋先生,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接受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術後未出現併發症,恢復情況良好。
  • 心肌病類型不單一,擴張性心肌病是如何引起的?診治手段有哪些?
    有時候免疫反應的改變也容易導致患上擴張型心肌病的概率上升。另外細胞免疫也會引起擴張型心肌病。在患者中,可以發現自然殺傷細胞活性降低,機體防禦能力下降等,這樣就會發生細胞介導免疫反應,從而引起擴張型心肌病。2、擴張型心肌病的臨床表現擴張型心肌病起病是比較慢的,有時候會高達10年以上。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最主要的一個症狀,其中水腫和氣短是最常見的。
  • 武漢協和醫院一天移植4顆心臟
    湖北日報訊(記者胡蔓、實習生張磊、通訊員聶文聞)8月7日上午,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監護室,4位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相繼拔掉了呼吸機,開始自主、平穩的呼吸。同一家醫療機構在單日內完成4臺DBD(腦死亡器官捐獻)心臟移植術,數量之多,在我國尚屬首次。
  • 擴張型心肌病能活多久?治療得當可活20年
    專家介紹,根據病程長短不一,發展較快者於1~2 年死亡,較慢者可存活達20 年之久,這主要取決於心臟擴大的程度、是否伴有嚴重的心律失常和難治性心力衰竭。   擴張型心肌病是所有心肌病中對心功能影響最大的疾病之一。該病預後不佳,約有50%的患者2—5年內死亡。
  • 心臟移植患兒出院:「我長大了想當厲害的心臟科醫生!」
    今年8歲的女孩彤彤(化名),因為擴張性心肌病導致的終末期心力衰竭,在一周內經歷了兩次生死搶救。而在11月11日這天,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的心臟移植專家團隊,通過手術使她重啟了美麗人生。●女孩遭遇不幸:7歲查出擴心病,8歲病情進展到晚期「有表演天賦,情商高。」
  • 一顆全新的心臟在12歲的小均體內跳動,上海兩家醫院數十位醫務人員...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兒科醫院緊急啟動綠色通道、兩院心外科團隊的數十位醫務人員攜手為擴張型心肌病終末期患兒進行了一場爭分奪秒的小兒心臟移植手術。當大年初三中午心臟移植手術順利完成,那顆心臟有力地在小均胸膛裡搏動,這不但給整個家庭重新燃起「心」的希望,更是特殊時期下,醫護人員用堅守詮釋責任的最佳例證。
  • 心衰患者苦等三月終配型 武漢醫生奔行千裡急取心
    醫生當即飛往千裡之外取回這顆心,完成移植。昨日,杜先生康復出院。天津男子心衰累及肝和腎杜先生今年61歲,身體一直不錯,連感冒發燒都很少。兩年前,他開始出現心慌、憋氣,雙腿也開始浮腫。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他患有擴張性心肌病,不僅存在嚴重心衰,而且心臟問題還累及到他的肝、腎等器官出現了問題。
  • 【最新教學視頻】擴張型心肌病,王慶國教授用苓桂術甘湯治好了
    圖*國家首屆全國名中醫王慶國教授 擴張型心肌病,確診後的5年生存率為50%。 在這個醫案中,一位患有擴張型心肌病的患者,通過王慶國教授的中醫藥治療,逐漸走向了康復。 那麼,王慶國教授的治療方法有什麼特點,他用了哪個方子,才能達到臨床這麼好的療效呢? 答案,就藏在本期教學視頻內容當中。
  • 8歲女孩接受心臟移植:「我長大了想當像楊醫生一樣厲害的心臟科...
    今年8歲的女孩彤彤(化名),因為擴張性心肌病導致的終末期心力衰竭,在一周內經歷了兩次生死搶救。 而在11月11日這天,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的心臟移植專家團隊,通過手術使她重啟了美麗人生。 女孩遭遇不幸:7歲查出擴心病,8歲病情進展到晚期 「有表演天賦,情商高。」
  • 「零」輸血換心,中山一院異血型心臟移植獲成功
    他欣喜地說:「我是從5號樓輕鬆走到1號樓的,這是近四年裡想都不敢想的事。」他說話時中氣十足。鄒先生是一名江西奉新縣的41歲患者,4年前,鄒先生輕微活動後,就開始出現沒有誘因的心悸氣促。經檢查,醫生診斷他罹患了擴張型心肌病。患者鄒先生4年來,鄒先生堅持規範的抗心衰治療,但胸悶、頭暈常常伴隨著他,他一直不能工作。
  • 四川:他有了一顆充電的心!全國首例商品化人工心臟讓人驚呆了
    1月5日下午,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中心病房,42歲的宋先生準備出院回家。他身旁有一個裝著設備的小推車,一根電線管道,兩頭分別連接著設備和腹部。這是宋先生的「新心臟」。
  • 4顆愛心為拯救生命齊聚武漢 協和醫院單日完成4臺心臟移植手術
    (通訊員 劉坤維 攝)湖北日報訊 (記者胡蔓、實習生張磊、通訊員聶文聞)7日上午,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監護室,4位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相繼拔掉了呼吸機,開始自主、平穩的呼吸。同一家醫療機構在單日內完成4臺DBD(腦死亡器官捐獻)心臟移植術,數量之多,在我國尚屬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