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入門:松腰——打開陽氣總開關

2020-09-26 至簡養生大成拳站樁

腰部是人體氣血精津上下貫通的必經之處,為腎所在的部位,是活動時屈伸轉側的樞紐。松腰,是內家功法的關鍵,是各門派修煉的關竅。

本文所指的松腰,主要指後腰部分。掌握了松腰的方法,內功修煉即算入門。此乃各派修煉中的秘傳,拳法中的「私功夫」。此度公開,道破天機,有幸得見,便是有緣。希望大家用心學習,認真習練。



我們的後腰由多層肌肉組成,松腰,即整體全部放鬆。(請見下圖中高亮部分)



我們平常很少有松腰的體驗,習慣挺腰站立、行走。

站軍姿要求挺胸、抬頭、收腹,顯得精神;

女士們穿高跟鞋,挺胸、翹臀,顯得性感。

我們從小被灌輸的最佳站立姿勢——軍姿


高跟鞋「造」出的S型身材

「高」處不勝寒

這樣做會讓重心前移,放在前腳掌上。破壞了原有的平衡,為了找回平衡必須把腰挺起來,客觀上加強了曲線效果,顯得臀部豐滿,身材性感。

其實這都是不健康的姿勢,偶爾幾次身體還能承受,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腰肌疲勞,甚至勞損。所謂「久立傷骨」就包括這一點。

反之,所有的身體修煉方法,都要求松腰。比如雙盤打坐時,腰部就是放鬆的;正襟危坐時,腰部也是放鬆的;打太極拳時,腰部也是放鬆的,大部分拳法的屈膝站樁,也是為了把腰松下來。

雙盤打坐

正襟危坐

太極拳——容易找到腰部放鬆的感覺

馬老師的樁功,也是以松腰為一切的基礎,同時貫穿始終的。腰松下來後,脊柱隨之拔直,有三個好處:

  • 腰部肌肉得到放鬆,腰椎疾病可得到改善。
  • 脊柱拔直後,椎孔對齊,督脈打開,內氣自然生發上行,培補元氣。
  • 脊柱拔直後,橫膈膜更易放鬆,升降自如,久而久之自然形成腹式呼吸,做到深,長,綿。


馬老師的樁功與其他功法有一個最大的區別——不往下蹲。這樣做膝蓋就不會受傷,腿部肌肉也不會很痛苦。但如何在膝蓋不彎時體會松腰的感覺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靠門站。

不要小看了這一靠,這可是一個大秘密。很多人就是因為使用了這個方法而受益,尤其對腰椎間盤突出有奇效:曾經有一位70多歲的患者,每天靠門站一小時,三個月就徹底康復了。

下面介紹具體方法,每個人都可以掌握,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如下圖所示(為了拍照效果清晰,圖為靠牆站,實際習練時建議靠門,避免受涼):



找一扇門,按照樁功第一式的姿勢靠門站立。沒學過站樁的朋友可以參照以下方法:

  • 雙腳與肩同寬,後背靠門站立,腳後跟距離門一腳到半腳遠,膝蓋自然放鬆,微彎,不挺直。
  • 收下頜,頭向上頂。
  • 舌抵上顎(上牙膛),閉眼。
  • 男子右手放在左手上(女子左手放在右手上,如圖所示),兩手心與小腹氣海穴位置重疊。
  • 含胸拔背,兩肩向前微扣。
  • 最重要的是,卷胯,松腹,後腰要完全靠在門上,從後背靠到屁股,沒有任何縫隙(可以用手掌試試,應該插不進去)


好了,你已經掌握了松腰的方法,可以自己習練了!你可以現在就站起身來,找一扇門靠一下,找找感覺。

不需要很久,五分鐘你就會感到很舒服,每天堅持一段時間,很快你就會看到身體的變化!我們每個人都蘊藏著無窮的潛力,無盡的寶藏,只要方法得當,就能挖掘出來,受益無窮。

人體自有大藥。

補充說明一下,並不是說沒有曲線的腰才是好腰;恰恰相反,健康的腰部是具備S型生理曲線的,站樁松腰可以讓緊繃的腰部肌肉得到休息,更有彈性,能屈能伸,更富曲線美。


本文轉載公眾號:【大臉貓微笑】 宗旨:人體大藥,向內求法

如若轉載請標準來源,否則視為侵權

相關焦點

  • 站樁的第二層次松
    今天開始來講些第二層的松。關於第一層的松,我前面已經詳細說了,就是放鬆把重心落到腳底。大家可以按照我的方式去嘗試一下。一般一周裡面肯定會出現身體上的驗證。也不浪費大家的時間。我是講身體實證的,沒有唯心的意念上的東西。第一層放鬆裡面包含了第二層次松的基礎,你的重力感應的越明顯,第二層松就越簡單。你腳底失去知覺,熬的越久,重力的感應越大,接下來的回報越豐厚。
  • 站樁的入門捷徑
    相遇即緣分,想交流可點擊我頭像,看簡介我還要告訴你一個站樁入門的捷徑練站樁時,你得穿平底鞋,如果在家的話,赤腳來練效果更好;兩腳與肩同寬,腳尖平行向前;身體輕輕下蹲,兩膝蓋指向正前方,手掌放在膝蓋上;臀部微翹,要感覺臀部像坐著一個很高的板凳,膝蓋彎曲在10度之內就行了,蹲深了反而容易影響氣血運行;感覺坐踏實之後,身體再慢慢地向後靠,逐漸恢復到直立狀態;雙手緊貼大腿內側向上到腹部、胸部,最後在胸前合圓。
  • 初學者如何站樁!乾貨——站樁松腰落胯的方法,下盤如何穩固
    松腰:就是把腰放鬆好,怎麼算是松腰呢?並不是說不用力就是松腰了,大家背靠牆站直站直,如果腰部沒有放鬆好的話,在腰與牆之間,我們的手是可以直接穿過去的,也就是松的到位,那麼你的腰貼在牆上,手是插不過去的,所以你可以記住與牆貼合的感受,但是要記住不要含胸駝背了!並且松腰的過程中,你會自然的坐跨,命門後凸,實腹,等於就是把腰這一塊的動作直接做到位。
  • 站樁姿勢中最核心的抱臀松腰怎麼簡單做到?
    剛開始做抱臀松腰首先強調下,我分享的均是我的站樁心得感受,可能並不適合與你,僅供參考。站樁的過程中,我自己覺得比較難的動作就是抱臀松腰。而這個動作,又是站樁姿勢中非常重要的。抱臀松腰動作做到位,從外面看就是腰部與後背是一條「直線」,腰部彎曲位置被拉直,從內在感覺腰是放鬆的,屁股那裡有往前夾的感覺也就是收谷道。經過一段時間的站樁,我發現站樁的姿勢是連貫的系統的。站樁時,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平行向前(其實外八字也是可以的,我也嘗試了),膝蓋微彎的同時屁股往後找座位往下坐。
  • 松腰為站樁中的重點,你鬆了嗎?
    這樣往上一提整個人就拉起來了,就像兜子兜起來似的,人懸起來了,站樁時就會覺得輕鬆一點。百會往上提要配合尾閭下垂,上下兩頭拉。身體微下蹲,尾閭下垂象立到地底下一樣,支撐著身體,意念要使尾閭和地連接在一起,臀部「似坐非坐」。這時,頭往上一拉,加上會陰上縮,胯往上擠,腰就松過來了。2、身體下蹲後容易犯的毛病是兩膝蓋死往裡扣,往裡擠,把襠夾住了。
  • 解密含胸拔背、松腰落胯
    記住,站樁是練這個東西,行拳也是練這個東西。修煉脊柱骨,身體裡才會有真東西。脊柱是一節一節的關節組成的,在武學中稱為龍骨,如何修煉龍骨,就鮮有人知了。其實修煉龍骨的堂奧就在含胸拔背和松腰落胯上,而含胸拔背和松腰落胯的目的是開脊柱關節,注意,含胸拔背和松腰落胯是利用胸廓和胯的自然力(重量)。
  • 站樁為什麼要「松」
    ,松是最重要的。初學者不要關注什麼「抻筋撥骨,拉皮筋,外撐內抱」之類的,,只需關注一個字「松」就夠了。三通之後,這些東西會不請自來的。站坐臥都可以練功,但是只有站著才能出武功!因為力從脊椎出,只有站著才能練到脊椎,才能出功夫。不過由於地球吸引力,由於人體的結構所限,站著放鬆真的很不容易啊。各種的規矩同時要做到太分神也太難啦。
  • 正確的站樁能使陽氣上升,精神飽滿
    因此,兩手臂自然下垂,只要雙手領起來前臂與胸前,肘自然下墜就好,其它一切力都不能加,如此,肩臂才有松墜的感覺。肩真正松的開氣血開能通,才能養,自然肩周炎等問題才能解決。如果肩松不開,周圍肌肉群松不開,那麼肩周炎就好不了,懂的松肩開肩是治療關節炎的良方。 再談松背松腰。背部脊柱是人體的一條大梁,脊柱周圍的肌肉群是加固大梁的穩定。
  • 站樁啟示錄提昇陽氣是王道
    陽氣,對於一個生命體而言,其重要性怎樣說都不為過。陽氣是生命的主宰者,是健康的守護神,是長壽的根本動力源。站樁,可以提昇陽氣,提高身體素質。 上周中,一個初秋的中午,過多的暴走讓自己弄得一身溼淋淋的。未經中間地帶的處理,就一頭扎入空調的辦公場所。
  • 站樁 | 站樁初學入門必讀
    大成拳站樁初學入門必讀 「站樁貴在明理性,形神合一體力行」。站樁是精神內斂功夫,是「揣摩意中力,虛無求切實。」「形神合一」的修煉分四個階段:有形無意、有形有意、有意無形(得意忘形)、無形無意(離形去知)。「置身氤氳大氣中,頭頂腳踩身膨鬆」。站樁之根本在於內清虛,外脫換。
  • 淺談站樁入門知識
    內家拳都要求站樁,為何如此要求站樁呢?比如大成拳沒有什麼招式就是一個站樁,卻是內家拳中不可忽視的一支重要拳種。又有云:「要想骨髓洗,先從站樁起」首先什麼是樁?先理解這個字可能對於深入理解站樁有好處,樁是木+莊,古人的房子都是木建築的,木頭深入泥土中四平八穩才能組成樁字。那麼站樁就是腳下面是深入的,想想跨海大橋的樁,蓋房子的地基。只有這麼做上虛下實才能自然形成。
  • 調身:這樣可以做到站樁基本要領的「松」
    今天先談下「松」。什麼是站樁中的「松」?這裡的松,不單指的是身體姿勢上的放鬆,還指精神上的放鬆。身體姿勢上的放鬆很好理解,就是指肌肉、關節、內臟甚至肌腱、韌帶等的放鬆;精神上的放鬆一般指的是情緒上緊張煩躁等現象的消除,使得在整個站樁過程中可以保持一個平和的狀態。
  • 站樁強烈的排病反應,新手站樁身體反應!站樁階段身體的反應
    (前面我教了大家如何站樁、松腰、強腎的練習方法,以及站樁的各種注意事項與要領,但是很多朋友對於站樁完後的感受,尤其是一些排病反應感到畏懼,所以做此詳解供大家借鑑!先點讚,後觀看,養成好習慣!關注老廖不迷路,站樁養生帶你飛!)
  • 如何入門養生站樁  ----談初學站樁的體會
    氣血運行變化了,你站樁的感受自然就會不同。初期站要以放鬆為主,得用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什麼時候能松的徹底了,能夠一次站上40分鐘以上,才差不多合格。後期再站,就可以進入第二階段用意不用力的練習,你才有可能出現和別人一樣的氣感、熱感等。三、如何在站樁中很好的「松」打個比方:學跳舞只要學會動作就會跳,但站樁的學習是個體悟的過程,不僅要有形,還要有意。
  • 為什麼要站樁?怎樣站樁最好呢?
    ——明·龔遷賢《壽世保元·飲食》有武術常識的人都知道站樁,這是武術入門的基本功。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樣看似簡單的動作,對我們的身體是極為有利的。我們在站樁的時候,要含胸拔背,就是在挺直脊柱的同時把胸放鬆,雙手作出抱球的姿勢,這就是第二個要領。第三點是松腰坐胯。松是放鬆,把腰松下來。坐就是往下坐,胯就是髖關節。松腰坐胯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腰放鬆下來。一般人喜歡挺腰,導致腰部肌肉很緊張。
  • 我的站樁入門心得分享
    我每天站樁打卡,時間長了就會有朋友問:站樁是什麼?其實,還有很多人連站樁二字聽都沒聽說過。當你聽到站樁二字了,我認為你已經「入門」了。站樁的門在哪裡?我們總以為在別處,其實就在此處。自己從接觸站樁到現在已經三年有餘,認識站樁時間已經夠長了。最近三個月堅持站樁,自己已經突破了前三年站樁的坎,回頭頭想想關於「站樁入門」。就有一種: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 站樁入門的3個攻略,我站樁實踐心得分享
    回顧總結自己的站樁經歷,走了很多彎路,也希望通過分享我站樁入門的心得對你有所幫助,不足之處還望不吝之處,我定改正。我認為站樁先明心、再明理、最後是站。以上這些,就是影響我們站樁的最大障礙,是它們讓始終走不進站樁的大門。我們因好奇知道了站樁,又因好奇不斷知道其他的站樁。我們有追求「秘籍」之心,總以為還會有更好的方式方法,總以為自己站的不是很完美,不是很對。
  • 站樁的要領學習 站樁如何「放鬆」站樁需要注意什麼
    松沒松到腳,看看網球李娜的強力上旋弧圈,腳的發力即可。站樁網上很多說法,基本的說法是,入門方可站樁,久站傷膝等,關於冬季(或者晚上)站樁!按中醫五行學說而言,秋季燥氣當令,燥邪之性乾澀,最易傷及陰津。自然界中深秋落葉,是樹木為了減少蒸騰,保留收藏水分陽氣,抵禦秋冬乾燥寒冷氣候的生長之道。
  • 別等走彎路了才重視站樁
    經過持續站樁,腿部的支撐力明顯增強,在作「左右擦腳」等動作時,站得住,立得穩,東倒西歪的現象減少了許多。三是站出了「松沉勁」。初步體會到了一點點「上虛下實」、「腳踏大地」的感覺。在練拳過程中,也有了薛奇英老師要求的「內不動、外不動」,「外動是內動的放大器」那種微秒的感覺第一,要找到「立身中正」的感覺。吳穎鋒老師說:「正松是練好太極拳的築基法門」。「沒有正,就沒有松,就沒有通」。
  • 大成拳站樁入門心要
    站樁是中華武術的基本功,就是擺好姿勢,站立不動,猶如樹樁,很多拳種都是通過站樁鍛鍊,使人們身體由弱變強後,才能具備為進一步練拳打下堅實的基礎。因初學站樁身體酸痛感明顯,大腦和心靜不下來,所以不可強求,要持之以恆,數年如一日地去站,就會自然得之。火候一到,真傳密語說:形死神活。這時,你可以微微地動點小意了,這是身體自然產生的,故云:無意之中有真意。而且,如炒菜的火候,要用之得當。沒有老師傳授,學子豈可妄猜?學子未達層次,老師也不會進一步傳授。以上初學者入門,就是薌老晚年提倡的先天法門,但為學術之延續,坦而言之,望能與大家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