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華教授:遵循指南用藥方案 規範蕁麻疹臨床診療|抗組胺藥|皮膚...

2020-12-22 騰訊網

► 徐金華 教授

蕁麻疹是一種全球範圍內常見的皮膚病,無種族差異,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人群發病率一般在1%~30%。我國人群患病率約為23%,已然構成一個龐大的蕁麻疹患者群體。但蕁麻疹的發病機制非常複雜,約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別是慢性蕁麻疹。為此,2019年2月,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蕁麻疹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蕁麻疹診療指南(2018版)》,用以規範蕁麻疹的臨床治療。如今17個月過去,記者就蕁麻疹診療規範化的相關問題,採訪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徐金華教授。

2019年2月,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蕁麻疹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蕁麻疹診療指南(2018版)》,以規範蕁麻疹的臨床治療。經過一年多的臨床使用,您認為目前指南的落實情況如何?

徐金華教授

為了更好地指導蕁麻疹的診斷和治療,規範廣大皮膚科醫生的診療行為並造福患者,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蕁麻疹研究中心,結合國內外蕁麻疹研究相關進展,以我國2014版指南為基礎,參考美國2014年版及歐洲2017年版蕁麻疹診療指南,先後在PubMed、中國知網等資料庫搜集整理近5年內的高質量文獻,由數十位專家多次召開現場會議,經討論而制定,從而為蕁麻疹的診療提供更豐富、有效、權威的參考依據。本指南適用於中國成人及兒童蕁麻疹患者,可供廣大醫療機構及臨床醫務工作者參考應用。

指南發布至今,皮膚性病學分會一直致力於通過大大小小的會議,在全國各地進行宣講,使更多基層醫生了解蕁麻疹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學習蕁麻疹的規範治療,目前已取得一定進展。

指南對規範慢性蕁麻疹治療十分重要,但治療方法的多樣化及指南的局限性是臨床醫生處置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對於這一問題,您是如何理解的?

徐金華教授

指南中的治療方法,主要依照現有臨床療效證據等級來制定。根據患者病情和對治療的反應,在慢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案上,指南提供了一線、二線和三線三種選擇供臨床醫生參考。

一線治療首選第二代非鎮靜抗組胺藥,治療有效後逐步減少劑量,以達到有效控制風團發作為標準,以最小的劑量維持治療。慢性蕁麻疹療程一般不少於1個月,必要時可延長至3~6個月或更長時間。第一代抗組胺藥治療蕁麻疹的療效確切,但中樞鎮靜、抗膽鹼能作用等不良反應限制其臨床應用,因此不作為一線選擇。

二線治療第二代抗組胺藥常規劑量使用1~2周仍不能有效控制症狀時,考慮到不同個體或蕁麻疹類型對治療反應的差異,可更換抗組胺藥品種,或聯合其他第二代抗組胺藥以提高抗炎作用,或聯合第一代抗組胺藥,睡前服用以延長患者睡眠時間,或在獲得患者知情同意情況下,將原抗組胺藥增加2~4倍劑量。

三線治療上述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考慮選擇以下治療。(1)雷公藤多甙片,每日1.0~1.5 mg/kg,分3次口服,使用時需注意對造血系統的抑制、肝臟的損傷及生殖毒性等不良反應。(2)環孢素,每日3~5 mg/kg,分2~3次口服,因其不良反應發生率高,只用於嚴重的、對任何劑量抗組胺藥均無效的患者。(3)生物製劑,如奧馬珠單抗(omalizumab,抗IgE單抗),對多數難治性慢性蕁麻疹有較好療效,推薦按150~300m g劑量皮下注射,每4周注射1次,但需注意其罕見的過敏反應。(4)糖皮質激素,適用於上述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一般建議予潑尼松0.3~0.5mg·kg-1·d-1(或相當劑量的其他糖皮質激素)口服,好轉後逐漸減量,通常療程不超過2周,不主張常規使用。國外有研究顯示,部分難治性慢性蕁麻疹採用補骨脂素長波紫外線(PUVA)或中波紫外線治療均有一定作用,並以PUVA療效更佳。

以上三種治療方案提供的藥物選擇,一般在臨床上都能滿足患者需求。除此之外,在臨床上不具備療效證據的藥物,指南不建議使用。

目前,對於慢性蕁麻疹,國內外指南中的抗組胺策略有什麼異同?對於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怎麼調整治療策略?

徐金華教授

在藥物初始使用效果不好的情況下,國外相對比較推崇增加劑量的治療方式,但國內指南並未將此作為首選。國內最常選用聯合或者換用其他的抗組胺藥物進行治療。若仍沒有效果,再考慮增加劑量。增加劑量受限於藥物說明書,如果說明書上沒有該類適應證,醫生單方面增加劑量使用,則屬於超適應證使用,可能會引起醫療糾紛。也就是說,目前國內對於慢性蕁麻疹的抗組胺治療,仍要遵循指南和藥物說明書調整用藥方案。

患者教育是蕁麻疹治療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對此您是如何做的?

徐金華教授

目前對蕁麻疹患者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在候診期間進行科普。這主要是因為國內門診資源緊張,門診醫生每天要收治大量患者,從而導致患者候診時間相對較長,醫生便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進行蕁麻疹科普教育。未來門診資源緊張的問題若能得到緩解,患者就診採取預約制,門診醫生便有更多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患者教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你需要一份蕁麻疹用藥和預防全攻略
    小編聽到了你們的呼聲,本期「盛情」邀請到重量級嘉賓皮膚科主任徐金華教授及皮膚科朱奕錡醫生,為您提供詳細全面的蕁麻疹診療及預防全攻略。上文提到,肥大細胞激活後釋放組胺是引起蕁麻疹的重要機制之一,故而抗組胺藥在蕁麻疹的藥物治療中具有重要地位,屬於一線治療方案。
  • 皮膚科專家馬琳:規範診療與日常護理並重,守護皮膚健康
    皮膚是保護人體的第一道屏障,然而由於氣候、遺傳、生活方式等原因,皮膚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特應性皮炎(AD)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病,最常見的症狀是溼疹、瘙癢、乾燥等。為了規範和指導特應性皮炎的診斷和治療,中華醫學會根據國內外特應性皮炎研究進展,推出了《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2020版)》(以下簡稱《指南》)。新版《指南》做了哪些更新?
  • 蕁麻疹,治療藥物有哪些?| 螞蟻藥事
    根據,美國皮膚病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簡稱AAD):對於輕中度蕁麻疹最常使用的藥物是非鎮靜型(即不會引起嗜睡)的抗組胺藥,比如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阿伐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咪唑斯汀、苯磺貝他斯汀
  • ...有效管理兒童蕁麻疹——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馬琳教授
    鑑於急性蕁麻疹在兒童中發病率較高,近日本刊就兒童蕁麻疹在臨床診療上的相關問題,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馬琳教授進行了專訪。感染為我國兒童蕁麻疹發病的第一因素馬琳教授介紹,蕁麻疹是兒童皮膚科的常見病。
  • 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左亞剛:蕁麻疹的病因分析、治療方法和止癢小竅門
    01健康界:蕁麻疹屬於過敏性疾病嗎?它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是什麼? 得了蕁麻疹一定要進行過敏原檢測嗎? 左亞剛教授:蕁麻疹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臨床上特徵性表現為大小不等的風團伴瘙癢,可伴有血管性水腫。
  • 蕁麻疹奇癢難忍、反覆發作,該怎麼辦?
    它是各種因素致使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風團伴瘙癢和(或)血管性水腫,可有發熱、腹痛、腹瀉或者其他全身症狀。不過別擔心,絕大多數預後良好。
  • 濟川藥業多款藥品入選2020《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
    近日,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的2020《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正式實施,濟川藥業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同貝·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健胃消食口服液入選。《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項、中華中醫藥學會負責,全國名老中醫汪受傳教授任兒科指南專家指導組組長、全國多名中醫兒科專家共同參與修訂,是目前中醫兒科臨床應用最具權威性的診療指南。
  • 世界肝炎日 | 規範診療方案 助力我國「2030消除C肝」目標的實現...
    本版指南規範和更新了C型肝炎的預防、診斷和抗病毒治療,既做到了與世界同步又體現了中國特色,因而在實際應用中更具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指南更新的背景和意義 C型肝炎是一種全球性流行性疾病,具有慢性率高,疾病進展隱匿的特點。
  • 【科普】皮膚瘙癢就是蕁麻疹嗎?冬季寒冷性蕁麻疹高發,該怎樣判斷?
    發癢的原因多種多樣,蚊蟲叮咬、皮膚乾燥、真菌感染等都會產生瘙癢的症狀,蕁麻疹也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引起皮膚狀況的疾病。 其他類型的蕁麻疹 物理性蕁麻疹包括皮膚劃痕症、壓力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其他特殊類型的蕁麻疹包括膽鹼性蕁麻疹、接觸性蕁麻疹、運動性蕁麻疹、水源性蕁麻疹等。
  • 蕁麻疹對孩子危害大,警惕這4大原因,別等到嚴重了,才開始治療
    小孩子的皮膚嬌嫩,夏季又是蕁麻疹的高發季節,一個不小心得了蕁麻疹,小孩和家長都苦累。臨床上小兒蕁麻疹並不少見,特別是現代人缺乏鍛鍊運動,又攝入過多食物,很容易免疫力低下,進而導致蕁麻疹頻發。除了對食物、環境過敏,新手爸媽還應該知道,以下這些「寶寶殺手」也會導致小兒蕁麻疹。
  • 傳說中的「風疹疙瘩」,你真的了解蕁麻疹嗎?探索蕁麻疹的小秘密
    導語:當前社會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的變快以及飲食習慣、作息規律等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了蕁麻疹的發生發展之中,使得臨床上的診療工作增加了難度。大約有兩成的人會至少患有一次急性蕁麻疹,極少數患者後期會轉變成慢性蕁麻疹。
  • 同樣是抗過敏藥物,西替利嗪與氯雷他定,有什麼區別?
    每到春天,是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溼疹、皮膚瘙癢症等過敏性疾病的高發季節。很多過敏的患者會自行購買藥品緩解症狀。而藥店中兩種最常見的非處方抗過敏藥,就是鹽酸西替利嗪與氯雷他定。這兩種藥的適應症、價格以及服用方法都非常地相似。很多人問華子,這兩種藥品是不是一類藥,它們有什麼區別,如何用藥才能降低用藥風險,並且提高臨床療效呢?
  • 洪天配教授:這種用藥方案強效、安「心」降糖,綜合獲益證據明確
    2020年10月,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與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聯合制訂的《GLP-1受體激動劑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專家共識》(簡稱《共識》)正式發布,該《共識》將最新的國際糖尿病管理指南與最新的臨床研究證據相結合,對GLP-1受體激動劑(GLP-1RA)的聯合用藥方案以及適用人群範圍、GLP-1RA對心血管和腎臟結局的獲益等方面做了更新。
  • 皮膚過敏,可大可小,不容小覷
    【病因】蕁麻疹的起病以突發性的皮膚瘙癢及出現紅色風團為特徵,甚至可以伴有嘴唇、喉頭水腫,嚴重時可引起過敏性休克。臨床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IgE介導的Ⅰ型變態反應性蕁麻疹,另一類是非變態反應性蕁麻疹。
  • 中國晚期乳腺癌規範診療指南(2020版)|乳腺癌|抑制劑|內分泌|診療|...
    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非常重要,且因為一、二線解救治療後缺乏標準治療方案,中國乳腺癌診療專家組根據國內外乳腺癌研究進展、真實世界臨床數據更新,進行認真分析、討論和總結,對不可手術的局部晚期和復發或轉移性乳腺癌診斷、治療及預後等方面在2018版基礎上進行更新,制定《中國晚期乳腺癌規範診療指南(2020版)》(ABCC 2020),以供臨床醫師參考。
  • 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指南告訴你,激素得這樣用 | 指南時間
    原創 黃新民 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收錄於話題#指南時間14個2020中國SLE診療指南是結合中國SLE患者發病、臨床表現和臨床轉歸發布的最全面指南,具有中國特色,指南對SLE激素應用做了較全面的規範。
  • 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發布,點名這些藥
    ▍來源/賽柏藍 ▍整理/阿妮婭 四川又新增確診病例,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控指南、流感防治指導方案來了,推薦這些藥…… 1
  • 醫生奉勸:慢性蕁麻疹久治不愈,避開這些誘因,才不會反覆重來
    一、蕁麻疹為何反反覆覆? 急性蕁麻疹以瘙癢性風團和耀斑型皮膚、伴或不伴有血管性水腫為臨床表現,常在6周內能痊癒。 二、蕁麻疹治療要對症下藥 皮膚科臨床大夫在遇上慢性蕁麻疹患者和家屬時,被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病能斷根嗎?」聽到這種問題的醫生往往都會露出苦笑,這不僅是因為慢性蕁麻疹的治療難度較大,而且人們的許多看法也存在誤區。
  • 兒童蕁麻疹是免疫力低下造成的?而且還治不好?
    對於外界的刺激,比如像牛奶,這是牛的奶,這不是媽媽的奶,身體識別這是「外來的」、「有害的」東西,它的免疫就會激活,就會引起蕁麻疹的發生。那麼當它的免疫識別了「牛的奶也是好的奶,它對我也是有幫助的」,那蕁麻疹就不會再發生了。本質上來講是小朋友對於外界的刺激,比如說感染,比如食物的過度免疫造成的。
  • 蕁麻疹能根治?幾千塊一針的生物製劑靠譜嗎?蕁麻疹治療黑科技
    這集,就給親們說說《蕁麻疹查與治》,ACTION!檢查篇有沒有蕁麻疹,醫生看看就知道。先看風團,皮膚上出現發紅或蒼白的風團。再看瘙癢,風團伴有瘙癢。此外,抽血檢測、把可疑致敏物貼在皮膚上也是檢查過敏原的方法呦。治療篇蕁麻疹目前治療的中心思想是,去除病因、緩解症狀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