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畝產50萬斤/年,畝利潤超百萬!電魚娃變千萬身家牛人

2021-02-17 水產前沿

廣告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鄧旭,廣西鄧旭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玉林市玉州區南江街道廣恩村人,一位水產養殖專業戶,他既非水產專業出身,也非水二代。說起他如何與水產結緣,的確是一個很不體面的原由:電魚!然而從12歲起開始電魚到至今,鄧旭就與水產不離不棄。2016年他養殖草魚,230多平方米養出18萬斤草魚,成本控制在2.6-2.8元/斤,當地收魚價在5.5元/斤,利潤率達到100%。真正的養殖「牛人」!

廣西鄧旭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 鄧旭(中)

因為「電魚」,與水產結下不解之緣

鄧旭說,小時候家境貧困,缺衣少穿,為了填飽肚子改善夥食,從12歲起,他就開始在家附近的野外河流小溪電魚。那時候,有關部門對電魚行為打擊並不像現在那麼嚴厲,每天所電的魚,除了供應自家人食用外,多餘的拿到菜市場去賣,也能換回一些零用錢。鄧旭發現,魚的確是個好東西,好吃更能賺錢。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都到野外電魚,持續了很長時間。

因為喜歡「釣魚」,成為水庫養殖人

到了2004-2005年時,年約20歲的鄧旭做了點小生意,手頭已積攢了好幾十萬元,此時的他卻又喜歡上了釣魚,經常與一班釣友到各大小水庫、河流去釣魚。2007年一次釣魚時,正好有個小水庫尋求承包人,鄧旭就以3萬多元的價格承包了這個約100畝的小水庫,目的很簡單,就是供應自己和朋友們釣魚。平時投了點雞屎肥水,沒曾想到第二年底,水庫清塘抓魚上市,居然賺了10萬元。

「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相對手頭上的生意,嘗到甜頭的鄧旭覺得搞水產養殖大有可為,從此便心無旁騖,一頭扎進水產養殖這個行業。

由於看中水庫養殖效益可觀,2008-2010年三年間,鄧旭就四處打探承包水庫,於是在陸川縣一帶承包了大小共5個水庫,養殖面積達到了2700多畝。鄧旭也因此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千萬。

因為「難管理、價廉、天災、病害」,轉身池塘養殖

但幹事業從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鄧旭也一樣!

儘管水庫養殖租金便宜,但水面太寬太大,管理十分困難,庫區附近的村民經常三更半夜到水庫網魚,甚至很多非村民也到水庫釣魚、偷魚。鄧旭和工人每天開著小船到處巡邏,制止,所以他和工人常與村民、當地人鬧矛盾,時常打架,各種衝突事件不斷發生。時間長了鄧旭對此感到十分無奈。因此他覺得非轉變養殖思路不可。

又是一年放苗季,鄧旭調整了養殖策略,在大水庫只放了少量魚苗不投料,讓其自然生長,小水庫投放草魚、羅非魚、鯽魚、花白鰱等魚苗,進行全投料精養。

然而,更讓他困惑痛苦的是魚價低迷、寒潮天災以及魚病暴發.

這一年,魚價行情很低迷,羅非魚價格3元多/斤、草魚4元多/斤,飼料養殖盈利很困難。

鄧旭清楚地記得2010年底,水庫有一批達上市規格的羅非魚,正是由於價格太低,鄧旭捨不得賣魚,想等待年後價格回暖再賣。但一場突如其來的寒災破滅了他的夢想,儘管當時採取了燒鍋爐給羅非魚加溫,最終也無法挽救這些羅非魚,冷死了10多萬條約20多萬斤的魚,加上加溫燃料、人工等投入,這一場寒潮致鄧旭損失將近100萬元左右。

吸取教訓,2011年他再不敢養殖羅非魚,兩個小水庫只養草魚,共400多畝,投苗40多萬尾。到了六月份草魚已有0.5-0.8斤規格,但由於天氣高溫,其中一個小水庫的草魚出現了嚴重的爛鰓、出血病。他便賣藥治療,潑了一個多月花了5萬多元藥錢都無濟於事。魚還是每天持續死亡,死了一個多月後所剩無幾。

最後投料起捕抓魚時,鄧旭傻眼了:投17多萬尾魚苗,餵了70多噸飼料,浪費了藥費5萬多元,最後只剩下了一千多條魚,真是欲哭無淚。又損失了40多萬元。

經歷了多次沉重打擊,不但沒有使鄧旭退縮,反而激勵他進行品種改良研究以及對魚生長習性的深挖。既然水庫養殖面積太大,難管理、抗寒能力差、發病風險高,面對瓶頸,他又思考著轉變。

到了2012年,他抽身轉向小面積的池塘養殖——既能較好的管理又能提高抗風險的能力的養殖方式。

鄧旭與幾位朋友一起合夥租地搞養殖,但漸漸地,鄧旭發現,他們的養殖方式與當地人一樣,主要以豬雞糞肥水養殖,而且他們墨守成規、不思進取、不努力追求效益。鄧旭覺得這不是想要的養殖事業(模式),於是便退出這個合夥圈,自己租了約20畝地挖塘,在挖了大約4畝地時,由於特殊原因,剩餘的地不準再挖。

此時,流水養殖模式已經很流行,多年行業浸淫,鄧旭也見識了不少地方利用流水養殖收穫高效益。玉林地區水資源十分豐富,山泉活水河流小溪到處都是,鄧旭所挖池塘的位置正好可以引山泉水作為水源進行流水養殖。於是,鄧旭將所挖的4畝地改造成6口小塘,除去塘基等,平均每口塘面積約230多平方米。

其中兩口塘用來培育改良品種試驗,多年耗巨資培育的良種——脆鱗草魚和軟骨鯽魚,終於在2016年獲得成功。

兩口塘流水養殖草魚與鯽魚。

還有最後兩塘口放了大量的花白鰱,目的是根據花白鰱的生活食性,重新利用流水養殖塘排出的水(含豐富的殘餌、魚糞等 ),此舉不但環保還能進一步創新效益。

鄧旭多年摸索設計流水養殖塘

因為喜歡「折騰」,成為養殖牛人

鄧旭表示,流水養殖並非隨便簡單地引水入塘、挖個排水口就了事,而是要較精準地計算水流速度、單位時間換水容量來設計入水口和出水口的大小,入水口的高低、出水口最佳位置在哪裡?池塘水位深度幾米最為科學?在保持快速生長、儘量少生病或不生病的前提下,以最小的單位面積達到最高產,這的確花費鄧旭幾年的心血來觀察和總結。經過長時間的探索,他的池塘進、排水口不斷補了又開、開了又補,終於,達到了他比較滿意效果。2016年養殖,投苗2造,1口流水養殖塘,大約230平方米收穫2-3斤規格的草魚約18萬斤(折合畝產達50萬斤/1年2造0,鯽魚畝產更多,產量是周邊同樣流水養殖池塘的10倍。



視頻:鄧旭的流水養殖塘

 鄧旭繼續表示,2017年他又摸索出了一套在不需要任何電力動力設備下,流水養殖收集魚糞方案,目的是為流水養殖真正做到零排放、零汙染,讓中國的綠水長流、人民生活更健康,鄧旭稱這才是他的目標。這麼多年的努力與幾番折騰,目前自己的願望就是把這些經驗分享給大家,也算是為水產行業做出了一點點貢獻。

後記:鄧旭有很多池塘改造的絕活

我國是世界水產養殖大國,其中淡水魚養殖產量所佔的比例最大。鄧旭稱,全國能利用山泉水、江、河、小溪進行流水養殖模式改造的面積超過一半,即是有溪流的地方都可建設流水養殖塘。目前多數養殖戶還依舊沿用傳統方法養殖,肥水、死水、或裝很多增氧設備。模式老舊,產量上不去,若遇上病害多發、行情低迷價格低廉時,養殖風險就更大。再有死水養殖魚品質無法保障,存在食品安全及環保隱患,他呼籲有條件的養殖戶最好對池塘改造流水養殖。

鄧旭稱,儘管目前有部分養殖戶也懂得利用流水養殖,但由於進排水口和池塘水深淺設計不規範,也無法取得高產高收益。如果利用科學依據來設計,提高生長速度、節省成本等,至少可比目前的收益增加30-40%。

而對於沒有條件改流水養殖的死水養殖塘,經過多年研究與摸索,鄧旭稱他也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通過精準的計算,降低養殖成本20-30%,發病率也下降50%,如此可實現死水塘比目前常規養殖高20-30%利潤。(視頻和圖片由鄧旭提供)

本文為「水產前沿」獨家稿件,版權合作,敬請聯繫wx@fishfirst.cn。

未獲書面許可,一律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相關焦點

  • 這種牧草價值高,牛羊草魚都愛吃,畝產一萬斤!還可作足球場草坪
    有一種牧草,不僅牛羊愛吃,也是餵養草魚的上好飼料。除了作為牧草之外。還能作為綠化草坪,甚至許多足球場都有它的身影,這就是黑麥草。黑麥草的品種有很多,有一年生和多年生之分。多年生的黑麥草年產量較低,但優點是不用年年都種。如果種植戶真想種一次,之後就改種其他的作物,可以種植一年生的。但如果種植戶想要一直種下去,為牲畜提供飼料,就可以選種多年生的。
  • 看珠三角地區草魚養殖高手是操作的
    這樣的養殖戶在養殖草魚普遍採用以下的養殖模式如:草魚畝放養1500-1800尾,分三種規格存塘,分別為等數量的0.5、1、1.8斤這三種規格,大頭50-70尾每畝,鯽魚1000+尾每畝,鯪魚(數量不等),基本做到草魚基本每個月出魚,年草魚出魚1萬斤以上每畝,大頭500斤左右,鯽魚800-1000斤每畝左右,鯪魚1000斤左右。
  • 養殖一畝能賺十二萬,比在外打工強多了
    今年淡水魚養殖價格偏高,例如泥鰍,草魚,大耳魚等,鰻魚是一種一斤80釐米左右,圓通華潤直莖在6釐米之間,身體上鯰性非常強滑,頭尖平肚尾寬薄稍,魚鯤兩邊須長6釐米。它的產量高畝產在兩萬斤左右,鰻魚是一種周期短生長很快的長條魚,市場銷售量特高,紅燒鰻魚茄子頭,深受北方人食用。在養殖過程中有很多人去跟風養殖,在2015年秋天價格跌倒低谷每市斤賣5塊錢,有%85的養殖戶無一倖免,所有的漁民帶著一屁股債務離開了養殖行業。
  • 這樣養加州鱸畝產超萬斤,一畝賺6萬元!這場會幹貨滿滿
    荊門市五龍飼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餘守文致歡迎詞餘守文董事長在致辭中表示,荊門市五龍飼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佔地160畝,實驗基地80畝,工廠標苗車間2100個平方,公司現有「舞龍」「隆翔華中地區黃顙魚水花放養密度以30萬尾/畝左右為宜、養殖池塘面積5-10畝最為適合,畝產2500-3000斤,畝產值3萬元,成本2-2.3萬元,利潤0.7-1.0萬元。飼料成本佔養殖成本的76%,魚苗佔3%,「黃優1號」與非黃優1號佔每斤魚的成本價差不到1毛錢,但產生的效益具有天壤之別。
  • 運東漁村 3個「水缸」養8萬斤魚
    只見一處6畝大的池塘中,三隻大大的「水缸」被安放在水中央,陽光下閃爍金光。「這個『水缸』,行內話叫流水槽,可別小看它,建3隻流水槽花了50多萬呢!養殖模式叫內循環流水槽高密度養殖,是揚州首家,據我了解,這樣的流水槽全國也就2萬多隻。」公司董事長楊先生快人快語,揭開「謎底」。
  • 番茄年畝產6萬斤,這個高效基質栽培「科技套餐」值得入
    番茄年畝產6萬斤,這個高效基質栽培「科技套餐」值得入說起無土基質栽培,大家並不陌生。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傳統無土基質栽培模式的「升級版」——基於基質栽培的蔬菜高效無土基質栽培技術體系。其中,在北京小湯山特菜基地和北京金六環農業園創造了日光溫室番茄年畝產3萬kg的超高產紀錄,還在全國培育了一批番茄、黃瓜等年畝產超2萬kg的高產典型。這個「科技套餐」是如何促進無土基質栽培生產提質增效的,我們一起了解下吧!
  • 軟棗獼猴桃,畝產過萬斤,功效多,優勢更多
    軟棗獼猴桃,種過的農友都說太厲害了,畝產過萬斤,下面來說說它廣受好評的原因。高產,好管理它的產量非常高,畝產1500公斤以上。而且由於個頭像棗,所以它的數量就像紅棗一樣,含糖度也比獼猴桃高,結果的時候,一枝全是掛滿的獼猴桃。批量好打理。
  • 牛羊愛吃的牧草前五名,黑麥只能排第二,第四名畝產5萬斤!
    而關於牧草的選擇,其實也不是容易的事,很多人都發現,如果種植的牧草實在難以引起牛羊的興趣,那麼可能牛羊就會食欲不振,長膘慢,要達到出欄體重就變得很遙遠了,而有的人會養牛羊的,很快就能出欄,賺得盆滿缽滿,所以很多人除了重視牧草產量以外,也要注重牧草的口感,因為就算產量一年10萬斤,可牛羊不吃,你這10萬斤牧草就只能拿來燒火。
  • 博白人種植出號稱「畝產萬斤」的水果,引來眾人觀摩!他是怎麼做到的?
    常規的百香果種植園,年畝產量能夠達到1500公斤就算不錯了,但博白縣黃凌鎮張志明的百香果園,卻號稱可達5000公斤以上。是真是假?廣西、廣東、海南的百香果種植戶聞訊驚詫之餘,紛紛趕到博白縣黃凌鎮一探究竟。張志明利用科技手段種植百香果獲得高產的事實,讓遠道而來的種植戶大開眼界。「萬斤果」技術值得考證關注▲果農對張志明百香果園的種植模式很感興趣。
  • 公務員辭職經商賺3千萬,承包萬畝荒山做農業,幾年變負債千萬
    任麥山,村裡人都喊他乳名「大剛」,1975年出生於河北省大名縣,像千千萬萬農村寒門學子一樣,他通過努力考上邯鄲市一所四年制的農業中專,成為村裡為數不多走出去的農村娃,進入市直機關捧上了鐵飯碗。6年後下海經商,正趕上房地產行業黃金期,得意時個人資產達到人民幣三千多萬,妥妥的人生贏家。
  • 農村有9畝地,種植什麼可以有較高的收益
    一網友問:「自家在農村有9畝地,種什麼可以年收入8萬以上?」我推薦種植生薑。生薑用途廣泛,鮮姜可用於佐料,賓館、飯店、小餐館有需求,日常家庭炒菜也離不開它,深加工還能製成薑糖、醋等,銷路是不愁的。要是量大圖簡單,直接拉到蔬菜批發市場,也有人專門批量收購,像我所在的村,去年種了20畝生薑,就是直接拉到蔬菜批發市場賣的。生薑對氣候和土壤的要求不高,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可種植。一畝生薑的種植成本,包括種子、肥料、人工等需要7000元左右。
  • 50畝水稻畝產不足15公斤缺水不是主因
    然而,種糧戶陳永珍卻是天天發愁,她種植的50畝水稻,收穫了一堆癟谷,總產量不到750公斤,幾近絕收。「我種了30年糧食,頭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稻穀光有『皮囊』沒有『肉』,畝產不足15公斤,創下收成『新紀錄』。」陳永珍自嘲道。陳永珍是嵊州人,多年來,她一直租賃濱海新區瀝海街道百瀝村村民的農田種植水稻。
  • 中國第四大湖-萬峰湖網箱養殖模式調查:養殖戶多是百萬身家,千萬身家也不稀奇
    3、養殖戶簡介萬峰湖約有幾千戶養殖戶,基本都是百萬身家的老闆,其中尚有千萬身家的大老闆。4、養殖品種和上市規格養殖品種較多,吃食魚主要養殖的是草魚(約佔50%)、鯉魚(約佔10%~15%)和羅非魚(約佔10%~15%),約佔吃食魚養殖總量的70%,還有少量叉尾
  • 此草酷似甘蔗,種1次管20年,畝產20噸500元1噸,1畝能養5頭牛
    導讀:產量高生長快,1年能割6次畝產20噸,1噸500元能收25年,草魚愛吃 農村近些年搞養殖的農民比較多,有人養牛羊,有人養雞鴨,還有人養魚等。而無論養殖什麼,飼料和草料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為了降低養殖成本,一般都會自己流轉部分土地,然後種植一些飼草。
  • 50畝,收穫15萬斤!洛南首次從南京引進的小西瓜成熟了!
    西瓜成熟吸引了當地群眾前來品嘗,經過江蘇省和陝西省科技部門專家的品鑑後,覺得從南京引進的小西瓜適合在洛南種植,並把古城鎮作為蘇陝扶貧協作西甜瓜種植示範基地,今年洛南的50畝小西瓜,收穫了15萬斤,被很多大型蔬果超市提前預定。區別於傳統大西瓜,小西瓜採取溫室大棚種植,從品種和技術上解決了傳統西瓜種植對土壤養分的破壞,今後在南京江寧區的幫助下,洛南縣還將把小西瓜基地擴大到300多畝。
  • 畝產收益過萬元!廣西歸述鉤藤變「金鉤」 警民聯手實現年產值近千萬!
    原標題:畝產收益過萬元!廣西歸述鉤藤變「金鉤」,警民聯手實現年產值近千萬!    知道這是什麼嗎?
  • 50萬斤水晶梨滯銷 果農心焦
    眼下,翁源縣種植的3000多畝水晶梨已進入掛果豐產期,但由於今年水晶梨集中上市,目前有50萬斤水晶梨滯銷。
  • 番茄畝產6萬斤,賣了120萬,全靠這項技術!
    「小番茄畝產3萬公斤、賣了120萬元。這項新技術帶來的效益太讓人驚訝了。」他說。青島市城陽區曹村草莓專業合作社園區負責人王倩說,以往管理一畝草莓大棚,至少需要兩名技術人員,如今有了智能化,氣霧栽培技術模式,一個人就可以管理10畝地,極大節省了人力。不僅如此,採用立體種植,畝產量達1.2萬斤,而普通大棚畝產量只有3000多斤。
  • 新疆1800畝沙漠高粱畝產接近全國平均畝產兩倍
    這一測產數據是全國高粱平均畝產的近兩倍。」基地種出的『晉糯3號』高粱根量特別大,地上部分和地下根莖長度比達到1:1,因此產量很高。試驗表明,經重慶交通大學『力學治沙』技術改良後的沙漠,保水保肥的特性很好,能夠生長多種植物,特別適合種植高粱、小麥、飼草等作物,且生長旺盛。」
  • 火龍果一畝地利潤多少?大棚種植10畝火龍果成本
    火龍果在種植後的第2年開始結果,每年能開花10-15次,每年4-11月份都是結果期。栽種後的第2年每株可以結果20個左右,到第3年開始進入盛果期。火龍果管理水平比較高的果園,每畝大約可以產6000-10000斤,種植一畝的利潤大約在1.5萬-2.5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