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三國志》等相關史料的記載,小編認為:整個三國時期,最容易被忽視的頂級謀士當屬以下四位:
第一位:賈詡
字文和,號「毒士」,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
他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
事實上,縱觀賈詡一生,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往往被認為是三國歷史上真正的第一謀士。更為可貴的是,賈詡尤其擅長審時度勢,保全自己,從而安享晚年,得以善終。基於此,著名學者易中天對其有如下評價:「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第二位:沮授
字則注,東漢末年袁紹帳下頂級謀士,袁紹平定河北的第一功臣。
漢靈帝年間,沮授仕州別駕,舉茂才,歷二縣令,少有大志,長於謀略。袁紹奪取冀州後,闢沮授為從事。他經常對袁紹提出良策,但很多時候袁紹並不聽從。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漢獻帝輾轉流亡到河東等地,沮授進諫建議袁紹迎獻帝,遷都至鄴城,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沒有聽從。官渡之戰時,沮授建議利用優勢軍力和地理形勢,對曹操進行持久戰,「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穩打穩紮,同時「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萬安之策,而不必決戰於一役,袁紹不採納。
可以說,如果袁紹能夠在官渡之戰採納沮授的建議,那麼三國的歷史恐怕就要改寫了。曹操對此感慨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由此可見沮授的謀略之高,竟令曹操動容。
第三位:陳宮
陳宮,字公臺,東漢末年呂布帳下首席謀士,頂級智囊。為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便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之後,他輔助呂布攻打曹操並先後取得兗州與徐州。下邳城中,呂布不聽陳宮兩面互補之計,以致失敗。呂布戰敗後,隨呂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決意赴死。
事實上,陳宮的謀略水平,在當時絕對屬於一流水準。勇而無謀的呂布正是由於得到了陳宮這位頂級謀士,才最終開拓出了一番基業,成為了漢末群雄之一。更加值得稱道的是,陳宮對呂布忠貞無比,隨其慷慨赴死,令人無比動容。
第四位:陳登
字元龍,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東漢末年著名謀士、將領。
陳登一生最大的亮點,便是屢破孫氏,威懾東吳。他曾在建安四年(199年)兩次擊退孫策、孫權的進犯,取得了廣陵保衛戰的勝利。以至於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為此感慨道:「孫策的用兵,幾於所向無敵,獨有兩次攻陳登,都是失敗的······所以陳登在廣陵,確是孫氏的一個勁敵。」
由上觀之,賈詡、沮授、陳宮和陳登四人,個個才智出眾,個個謀略超人。他們之所以被忽視,有的是因為明珠暗投,有的是因為韜光養晦。有的則是因為英年早逝。毫無疑問,他們絕對是三國時期的頂級謀士,他們的個人才智理應受到後人的尊重。各位若對此有不同看法,請在下方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