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危險的狀況並不是不可見的,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看到它。
一個由科學專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本周發表了一份令人十分不安的新研究報告,報告中警告稱:在生物多樣性減少、氣候變化和汙染問題上,人類在數十年的無所作為和無效行動之後,文明正站在被嚴重低估的「可怕未來」的懸崖邊。
這個國際研究小組的負責人解釋說:「事實上,生物圈及其所有生命形式(包括人類)所面臨威脅的規模如此巨大,就算是消息靈通的專家也很難理解。主流社會很難理解這種損失的嚴重性,儘管人類文明的結構正在不斷受到侵蝕。」
如果,以上這番言論看起來近乎誇張的話,那只是因為我們在這裡實際談論的東西具有難以置信的高風險。
雖然,這些研究者都非常清楚,他們的評估將在許多方面遭到拒絕、攻擊和嘲笑,但這些知識並不能使他們(或他們代表的科學界)免於分享新聞的責任。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的信息可能不受歡迎,而且確實令人恐懼。但是,如果人類要理解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科學家必須坦誠和準確。」
根據該團隊的研究,我們面臨的核心問題是:以不可持續的人類消費和以其他一切為代價的人口增長為中心的經濟和政治體系。該研究回顧了150多項關於自然世界惡化狀況不同方面的研究。
研究人員寫道,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1000年前農業開始的時候,但由於自然生態系統所承受的壓力不斷惡化,這個問題在近幾個世紀大大加速,以至於現在科學上不可否認第六次大滅絕的現實。
與此同時,全球人口持續增長,自1970年以來翻了一番,估計到本世紀末人口將達到近100億的峰值。
反過來,這種不斷擴大的人類足跡,預計將加速和惡化現有的糧食不安全、土壤退化、生物多樣性下降、汙染、社會不平等和區域衝突。
研究人員寫道:「這種大規模的生態超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增加造成的。這些方便的燃料使我們能夠將人類的需求與生物再生分離開來:85%的商業能源、65%的纖維以及大多數塑料現在都是用化石燃料生產的。」
儘管,所有這些都被認為是公認的科學知識,但人類的主要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仍在繼續。
研究人員表示,阻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遠非任何國家的首要任務,遠遠落後於就業、醫療保健、經濟增長或貨幣穩定等其他問題。
人類正在運行一個生態龐氏騙局,社會為了在短期內增加收入而掠奪自然和後代。就連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也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是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
即使是比生物多樣性喪失更為明顯的威脅 —— 氣候變化,也似乎是人類社會難以應對的,因為溫室氣體濃度不斷上升,各國繼續未能有效減少排放或制定有效的氣候目標。
在這種生存威脅的嚴峻背景下,發達國家的選民們卻越來越多地接受右翼民粹主義領導人,他們的反環境議程只會加劇現有的壓力,同時使把「環境」與「經濟」掛鈎的錯誤模式永久化。
從長遠來看,如果我們不能改變人類社會的進程,朝著防止滅絕和恢復生態系統的方向前進,我們將面臨「可怕的未來:大規模滅絕、健康狀況下降、氣候破壞劇變(包括迫在眉睫的大規模遷徙)和資源衝突」。
儘管,這一令人震驚的評估似乎是宿命論,但研究人員堅持認為,他們的評估不是號召大家投降,而是在為人類及其領導者們澆上一盆「冷水」!一場殘酷的現實檢驗,讓人們從睏倦、危險的惰性中清醒過來。
科學家們總結道:「雖然最近有更多的呼籲,尤其是科學界對人類發出了更多的警告,但這些都不是足夠的預兆,不足以與這場危機的規模相提並論。」
因此,任何涉及生物圈未來和人類福祉學科的專家,都有責任避免沉默,避免粉飾面前的壓倒性挑戰,並堅持「實話實說」!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