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孩子變得自律,家長要學會忍耐,效果事半功倍

2020-12-23 月叔說育兒

#母嬰參考#圖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許可請勿抄襲。

作為成年人,大家都希望自己是一個自律的人,能夠安排好自己的人生,計劃好自己的生活,從而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因此,當成為家長之後,會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自律的人。可是,家長需要清楚,自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復一日的培養,而且家長也要做好榜樣,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也要展現自己的自律性。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在以下幾件事上做好忍耐,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

1、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不少人做父母的時候是非常年輕的 ,剛剛20幾歲的年紀,年輕的他們早早的需要承擔起作為父母的責任。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經常出錯。年輕的父母,在做事的時候更容易衝動,情緒管理的能力沒有做好,稍不注意就會把壞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

孩子的辨認能力尚未發育成熟,在面對家長生氣的時候,他們首先會覺得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讓家長不滿意,漸漸地產生自卑的心理。長此以往,孩子會覺得自己永遠都沒有辦法滿足家長的要求,不管自己做成什麼樣子,家長都會生氣。會完全放棄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管控,很難形成嚴於律己的性格。

因此,家長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長是積極向上的,會給孩子傳遞更加樂觀的態度。反之家長總是隨便發脾氣,孩子也會變得不會控制自己,更不會控制自己的人生。

2、耐得住孩子的磨蹭

小朋友的時間觀念是比較模糊的,當家長讓小朋友做事情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磨磨蹭蹭地,耗費很多的時間。在家長的眼裡,總是覺得孩子是在拖時間,經常會責怪孩子太慢了。但是,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訓斥孩子,而是應該忍耐一下。因為你一旦開始批評孩子,孩子的自信心會被打擊,覺得自己是不擅長這件事的,會更加畏手畏腳。

因此,在孩子做事磨蹭的時候,家長應該做的給予正確科學的指導,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掌握了正確方法的孩子自然會做得越來越順手,時間也會越來越短。等孩子有了時間觀念後,也會更加的自律。

3、忍住插手

小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家長看著總會覺得有些奇怪,覺得孩子做不好,總是不由自主的想上手幫孩子。雖然父母的出發點和心意是好的,但是長此以往,孩子會缺乏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只要做好保護工作,確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即可。不要一味地插手孩子的人生,畢竟所有人最後都只能靠自己,即使是父母也無法一直被依靠。

總而言之,家長從小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和引導工作,讓孩子養成時間管理意識,對自己負責,遇到難題可以自己解決。這樣長大成人後,孩子才能更加輕鬆有準備的面對這個世界。

我是月叔說育兒,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

相關焦點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如何讓孩子變得更自律?這些教育孩子的關鍵點,你都知道嗎?
    家長都特別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變得更加自律,因為作為一個自律的人才,能夠對他以後的人生發展起到更有力的幫助,然而現在的很多小孩子,在自律性方面簡直可以說是非常差的。
  • 自律有助於孩子規範自我,怎樣培養孩子自律性?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家長也需要重視這個問題,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前不久,李女士參加了兒子幼兒園的見面會。發現兒子班級裡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小朋友,不僅僅在學習方面領先於同班同學,各項能力和品格素質也極其優秀。因此李女士忍不住和對方的媽媽攀談起來,想要請教一下是如何教育孩子。
  • 孩子如何教育才能變得自律?原來方法很簡單,家長還省事
    很多家長羨慕那些自律性很強的學霸,羨慕他們的家長根本不用去過問孩子學習的事,別看學霸們也興趣廣泛,玩起來也很瘋狂,甚至讓別人感覺他們都在玩,為什麼每次考試成績都那麼好?我曾在一篇《什麼樣的孩子可以不上補習班》的文章裡,舉例過我家孩子從來不去補習班,而且學習成績一直都不錯,課餘時間也迷戀網路遊戲,有網友留言說希望我能介紹一下,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所以家長要把玩與學結合起來,讓孩子從小養成既愛玩也愛學的習慣,玩又不能太過了,否則就不愛學習了。
  • 家長如何教會孩子「自律」?
    ◆ ◆ ◆主講:於磊課程導語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孩子缺乏恆心、存在畏難情緒。導致這些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家長對於孩子沒有「紀律」要求,家長可以通過教會孩子遵守紀律,讓孩子學會「自律」。2.認為「紀律性」就是要嚴厲管教
  •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講道理不管用,學會正確溝通效果事半功倍
    可是很多家長卻發現,有的時候和孩子講道理,似乎一點效果都沒,甚至還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加糟糕,甚至到了無法收場的地步,因此感到非常頭疼。 可是在孩子看來,家長對自己的情緒,並沒有進行回應,甚至直接無視。這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可能並不愛自己了,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長久以此的話,孩子的健康心理也許會受到影響,容易變得敏感,變得患得患失。
  • 如何讓孩子變得高情商呢?家長只要利用好「同理心」,就事半功倍
    如何運用「同理心」培養孩子的情商?一、教會孩子學會情緒自控。情緒自控能力對於一個小孩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很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件都是由於情緒自控能力不足導致的。父母應當趁早教會孩子學會管控情緒,當孩子想要發脾氣時,要平和地告訴他,你發脾氣的話要顧及別人的感受,你衝別人發脾氣,別人也會受到你影響,這樣是不對的。除此之外,父母可以教孩子深呼吸法消消氣了,從而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當孩子見到別人亂發脾氣時,父母也可以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顧他人感受的哦,小朋友不可學習哦」。二、教會孩子學會傾聽他人。
  •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律?有三個方面,父母要對孩子「狠一點」
    文字/梅媽編輯/梅媽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自律,自律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好的品質,他能夠讓一個人在自律中獲得自由。對於孩子來說,只有學會自律才能獲得自由,才能變得越來越優秀。但是如果孩子的自律性差,父母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引導:養成好習慣如果想要孩子變得自律,那麼父母首先應該要讓孩子擁有較好的習慣,不論是好的生活習慣還是好的學習習慣。
  •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巧用「馬蠅效應」,孩子會越來越自律
    茅盾說過:天分高的人如果懶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發展他的才能,則其成就也不會很大,有時反會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可見懶惰對一個人帶來的不良影響是巨大的。現在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的懶惰,不思進取而發愁。要讓孩子改正懶惰的壞習慣,變得越來越自律,越來越上進。「馬蠅效應」美國總統林肯少年時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在農場犁地,雖然兩個好夥伴互相幫助,配合默契,然而馬卻走得很慢,兩個人使出了渾身的力氣,馬還是很懶不願意快走。
  • 鍛鍊孩子「咀嚼力」,家長需抓住「練習黃金期」,效果事半功倍
    寶媽並不清楚寶寶的咀嚼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也需要家長為寶寶逐漸鍛鍊的,所以她才擔心寶寶吃比較硬的食物不好消化,餵養得十分精細。如今寶寶年齡漸長,寶媽突然為孩子餵養輔食,孩子咀嚼起來感覺很吃力,自然也就不願意去吃比較硬的食物,有了挑食的表現。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家長必讀)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三歲時,家長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四歲時,家長要教會孩子等待和自律; 五歲時,家長要在誘惑訓練中教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 自律的孩子,是這樣的家長培養出來的
    「每天早上光是叫孩子起床就得花費20多分鐘,真是很羨慕男孩的父母,孩子一定是來報恩的!」 「十歲的孩子居然能夠做到這般自律,真的很佩服父母的教育有方!」 然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庭的孩子是做不到像視頻中的孩子這樣具有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通常父母不是起床叫個半天,就是我想要這我想要那,每天必須家長趕著才能幹活。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出現以上情況,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孩子缺乏自控力。高自控力的孩子做事情往往更有耐心和毅力,善於控制自己的衝動情緒,並且更有能力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至關重要,上周張桂莉老師和馬志國老師介紹了哪些養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自控力發展,本周二位老師將來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 孩子犯錯家長的訓斥並不管用,建立有效地溝通,效果事半功倍
    要知道他家小孩以前並不是這樣的,小孩之前非常聽話,老李讓孩子往東,孩子絕對不敢往西。甚至在每次犯錯後,都會乖乖地被老李訓斥,從來都不會還嘴,因此讓大家非常羨慕老李。 所以老李在看到他家孩子面對訓斥,變得非常叛逆、頂嘴後,就感到非常奇怪,孩子怎麼好好地會變成這樣?
  • 如何調動孩子學習拼音的積極性?學會這幾個方法,讓家長不再煩心
    孩子特別討厭學習拼音,每次一學起來就哭鬧不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普通話也不標準,上學那會學的拼音早就還給老師了,更別說要去輔導小孩"、"孩子面對學拼音完全沒有幹勁,就算家長一遍遍地教,孩子也是記不住"。
  • 家長可這樣幫助孩子,上好網絡直播課,您屬於哪一類型的家長呢?
    而在這特殊的時期裡,每一個家庭的付出都是偉大的,家長為了孩子們能上好網課,也付出了許多的精力和時間,可孩子們能理解家長的付出嗎?總是達不到家長的要求,天天要挨吵,問題堆積的多了,讓矛盾就開始激化。如何緩解這期間,父母和孩子的心理壓力呢?又如何減少親子之間產生的衝突呢?如何共同營造更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我想,這些都需要家長們往前再邁進一步。
  • 孩子辦事總是拖泥帶水,家長應成為激勵型父母,讓自律伴孩子左右
    拖延症晚期,孩子對求學的心態早已不復存在了,一心只是想著如何避免做題,精神食糧不再豐富,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是一落千丈,對孩子未來的升學,評優都將造成影響。3、拖拉致使孩子失去活性,變得不再"重要",失去應有的地位和價值。一個人的精氣神都會浮於人的臉上,什麼樣的孩子對事情是否積極進取的態度,都會被他人讀取到的。
  • 孩子學英語太費勁?家長要牢記這3點,讓學習過程事半功倍
    孩子學英語太費勁?家長要牢記這3點,讓學習過程事半功倍英語的分數雖然在重大考試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低,但是學會這門語言對於孩子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既能夠讓孩子多掌握一門外語,也能讓孩子順利的與外國人溝通,只是對他們而言,學習外語是比較困難的。
  • 孩子可以有多自律?監控下10歲男孩的清晨日常,引多少家長深思
    很多孩子很難做到自律,總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或者協助下才能夠有意識地去完成生活中的一些事。比如在父母的大聲叫喊下起床,不情不願地穿衣服,刷牙洗臉後再迷迷糊糊地吃著父母準備好的早餐。但是,最近一個十歲的男孩的舉動就在網絡上火了起來,原因是他自律的行為超過了許多人的想像。
  • 孩子總愛哭鬧、發脾氣,比起說教,家長更要懂得讓孩子「共情」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多數家長會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不應該哭鬧,不能亂發脾氣,但是這種說教式的教育,對孩子卻是微乎其微,根本沒有多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