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羨慕那些自律性很強的學霸,羨慕他們的家長根本不用去過問孩子學習的事,別看學霸們也興趣廣泛,玩起來也很瘋狂,甚至讓別人感覺他們都在玩,為什麼每次考試成績都那麼好?其實學霸的優秀就出自於自律性和計劃性,玩得再瘋狂的學霸,也不會忘記該做什麼作業,而且更多是在完成作業後刻意安排玩的時間。
我曾在一篇《什麼樣的孩子可以不上補習班》的文章裡,舉例過我家孩子從來不去補習班,而且學習成績一直都不錯,課餘時間也迷戀網路遊戲,有網友留言說希望我能介紹一下,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所以家長要把玩與學結合起來,讓孩子從小養成既愛玩也愛學的習慣,玩又不能太過了,否則就不愛學習了。那麼讓孩子自己制定玩與學習的時間,提醒和監督孩子按自己規定的時間表去執行,孩子做到了就給肯定和表揚獎勵,這些都是學前階段就可以做到的訓練。
孩子的學習計劃制定,我是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開始的,開學前一天給孩子布置一個任務,把教室裡課程表抄寫回家<前提是孩子在幼兒園階段要學會寫字>,然後給孩子講解課程表為什麼這樣安排?有哪些是有作業的課程?哪些是沒有作業的課程?有作業的課程要如何安排時間做作業,現在小學低年級都沒有家庭作業,但我建議家長還是可以給孩子一些作業練習,因為我們的素質教育很虛無,除了減負之外,並沒有增加多少實踐課程,孩子往往處於無所事事狀態,適當給孩子一些學習訓練是有好處的。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個學期開學時都陪孩子研究課程表,讓孩子提出課餘時間的安排計劃,後來孩子就習慣了開學時看一下課程表,然後制定一份學習計劃,並一直按計劃執行。
孩子把課程表學懂了,然後按照學校的課程安排,把時間做些有作業和沒作業的區分,教孩子利用空閒時間學習課外知識或自己做些作業練習。我家孩子小學時就會利用下課時間,快速把作業做掉一些,放學後就只顧著去玩,到初中的時候就做得更精細了,下課時間邊走邊偷偷背英語單詞,中午午休的時候把上午遺留的作業全部做完,下午放學回家剩下的作業也不多了,所以總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自律性和計劃性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這種習慣對孩子的學習有著很好的幫助,因為有了計劃而且嚴格按計劃執行了,問題都在計劃時間內解決了,所以也就不會有疑難問題存在,如自己預習一下課程,有哪些地方疑難的在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解,如果沒有預習而在上課時也沒聽懂的問題,就得下課時及時找老師問清楚,所以就不會把問題帶回家再去補習班做作業了。
現在的人工智慧小機器人老師也是很好用的,小學到高中任何課程的內容都能解決,學霸們有時也會用機器人或網絡搜索找答案,這樣的區區幾百塊錢的機器人老師,比天價補習班老師還管用,但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學霸們一定會去弄清楚為什麼是這個答案,而不會只借用答案應付作業,那樣是學渣的舉動。
你如果發現孩子缺乏自律和計劃,就應該叫孩子認真去做個計劃,然後按計劃執行就不會手忙腳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