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教育才能變得自律?原來方法很簡單,家長還省事

2020-12-23 陪讀大叔

很多家長羨慕那些自律性很強的學霸,羨慕他們的家長根本不用去過問孩子學習的事,別看學霸們也興趣廣泛,玩起來也很瘋狂,甚至讓別人感覺他們都在玩,為什麼每次考試成績都那麼好?其實學霸的優秀就出自於自律性和計劃性,玩得再瘋狂的學霸,也不會忘記該做什麼作業,而且更多是在完成作業後刻意安排玩的時間。

我曾在一篇《什麼樣的孩子可以不上補習班》的文章裡,舉例過我家孩子從來不去補習班,而且學習成績一直都不錯,課餘時間也迷戀網路遊戲,有網友留言說希望我能介紹一下,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所以家長要把玩與學結合起來,讓孩子從小養成既愛玩也愛學的習慣,玩又不能太過了,否則就不愛學習了。那麼讓孩子自己制定玩與學習的時間,提醒和監督孩子按自己規定的時間表去執行,孩子做到了就給肯定和表揚獎勵,這些都是學前階段就可以做到的訓練。

孩子的學習計劃制定,我是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開始的,開學前一天給孩子布置一個任務,把教室裡課程表抄寫回家<前提是孩子在幼兒園階段要學會寫字>,然後給孩子講解課程表為什麼這樣安排?有哪些是有作業的課程?哪些是沒有作業的課程?有作業的課程要如何安排時間做作業,現在小學低年級都沒有家庭作業,但我建議家長還是可以給孩子一些作業練習,因為我們的素質教育很虛無,除了減負之外,並沒有增加多少實踐課程,孩子往往處於無所事事狀態,適當給孩子一些學習訓練是有好處的。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個學期開學時都陪孩子研究課程表,讓孩子提出課餘時間的安排計劃,後來孩子就習慣了開學時看一下課程表,然後制定一份學習計劃,並一直按計劃執行。

孩子把課程表學懂了,然後按照學校的課程安排,把時間做些有作業和沒作業的區分,教孩子利用空閒時間學習課外知識或自己做些作業練習。我家孩子小學時就會利用下課時間,快速把作業做掉一些,放學後就只顧著去玩,到初中的時候就做得更精細了,下課時間邊走邊偷偷背英語單詞,中午午休的時候把上午遺留的作業全部做完,下午放學回家剩下的作業也不多了,所以總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自律性和計劃性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這種習慣對孩子的學習有著很好的幫助,因為有了計劃而且嚴格按計劃執行了,問題都在計劃時間內解決了,所以也就不會有疑難問題存在,如自己預習一下課程,有哪些地方疑難的在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解,如果沒有預習而在上課時也沒聽懂的問題,就得下課時及時找老師問清楚,所以就不會把問題帶回家再去補習班做作業了。

現在的人工智慧小機器人老師也是很好用的,小學到高中任何課程的內容都能解決,學霸們有時也會用機器人或網絡搜索找答案,這樣的區區幾百塊錢的機器人老師,比天價補習班老師還管用,但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學霸們一定會去弄清楚為什麼是這個答案,而不會只借用答案應付作業,那樣是學渣的舉動。

你如果發現孩子缺乏自律和計劃,就應該叫孩子認真去做個計劃,然後按計劃執行就不會手忙腳亂了

相關焦點

  • 如何才能讓孩子變得自律,家長要學會忍耐,效果事半功倍
    作為成年人,大家都希望自己是一個自律的人,能夠安排好自己的人生,計劃好自己的生活,從而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因此,當成為家長之後,會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自律的人。可是,家長需要清楚,自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復一日的培養,而且家長也要做好榜樣,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也要展現自己的自律性。
  • 如何讓孩子變得更自律?這些教育孩子的關鍵點,你都知道嗎?
    家長都特別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變得更加自律,因為作為一個自律的人才,能夠對他以後的人生發展起到更有力的幫助,然而現在的很多小孩子,在自律性方面簡直可以說是非常差的。
  • 《教育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律、自立、自學的孩子?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做好教育?怎樣才能做好教學?全國知名校長、資深家庭教育專家陳錢林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健全人格;教學的本質,是引導個性化學習。《教育的本質》一書,是陳錢林積多年教育、培訓經驗,從四個方面談論如何陪養孩子自律、自學、自立:一,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健全人格,重精神成長陳錢林年少時曾受過兩次磨難,一次發生在家庭,父親燒青磚賺錢被村民嫉妒陷害,家裡幾乎破產,他下決心發憤學習出人頭地。
  • 自律有助於孩子規範自我,怎樣培養孩子自律性?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家長也需要重視這個問題,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前不久,李女士參加了兒子幼兒園的見面會。發現兒子班級裡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小朋友,不僅僅在學習方面領先於同班同學,各項能力和品格素質也極其優秀。因此李女士忍不住和對方的媽媽攀談起來,想要請教一下是如何教育孩子。
  • 自律的孩子,是這樣的家長培養出來的
    整個視頻都不見孩子父母的身影,原來是父母正還在睡夢中,貌似都已經習以為常,絲毫不擔心孩子起不來,不去上學。 「每天早上光是叫孩子起床就得花費20多分鐘,真是很羨慕男孩的父母,孩子一定是來報恩的!」 「十歲的孩子居然能夠做到這般自律,真的很佩服父母的教育有方!」 然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庭的孩子是做不到像視頻中的孩子這樣具有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通常父母不是起床叫個半天,就是我想要這我想要那,每天必須家長趕著才能幹活。
  • 家長如何教會孩子「自律」?
    01《教會孩子遵守紀律,是教會孩子「自律」的前提》◆ ◆ ◆主講:於磊課程導語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孩子缺乏恆心、存在畏難情緒。導致這些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家長對於孩子沒有「紀律」要求,家長可以通過教會孩子遵守紀律,讓孩子學會「自律」。
  • 孩子太散漫?自律品質養成三步走,簡單又好用
    孩子太散漫?自律品質養成三步走,簡單又好用經常有粉絲私信我說,孩子太散漫,不知道怎麼教導。說真的,其實這就是孩子自律性不強的一種表現。那麼多大的孩子應該開始培養他們的自律性呢?我想這也是家長關心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巧用「馬蠅效應」,孩子會越來越自律
    要讓孩子改正懶惰的壞習慣,變得越來越自律,越來越上進。「馬蠅效應」美國總統林肯少年時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在農場犁地,雖然兩個好夥伴互相幫助,配合默契,然而馬卻走得很慢,兩個人使出了渾身的力氣,馬還是很懶不願意快走。
  • 睿智燈塔教育-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提高孩子專注力的方法
    時間過得好快,不知不覺孩子們開學已經是半個多月,由於放假時間過長,導致孩子往往上學後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上課坐不住、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等,很多家長也是很頭疼。那麼,家長如何培養的專注力?其實,孩子坐不住和專注力不集中是有著密切的關係。有數據顯示,孩子學習好不好,與專注力有很大的關係。
  •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責任心,教育孩子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的好處和方法
    >上完廁所不衝水,東西掉地上不撿一點家務不做,答應的事總辦不到犯了錯誤,死不承認還找理由狡辯……以上都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如果孩子存在上述情況,做家長的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了。學齡前和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關鍵時期,若此時引導教育不到位,很容易助長和滋生不良習氣,養成事不關己、不負責任的性格缺陷,阻礙未來個人成長。下面分別從「責任感的好處」、「清除責任感建立的絆腳石」、「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方法」三個維度就「責任心」的培養分享相關經驗和方法。
  • 家長該如何配合老師教育好孩子
    從孩子進入學校,開始接受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後,孩子的生活節奏、生活習慣和學習活動都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同時也會面臨許多新的問題。筆者收集了一些關於家長配合老師教育孩子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首先、要注意維護老師的威信,現在的家長,很關心孩子,甚至一個孩子,就有很多人愛護,對孩子的老師關注的人就更多,議論老師也就成了一些家長聊天的話題,有時在自己孩子面前隨便評論老師。正確的做法是:不隨便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特別是老師的不足,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評價老師,要讓孩子看到老師的優點,把老師的優點放大再放大,缺點縮小再縮小。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 心理學家&教育家:如何讓孩子主動學習,培養內驅力,自控自律?
    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歸根到底,是源於孩子的自律性差,而「不自律」的背後,是孩子缺乏「自控力」和「自主感」。怎麼讓孩子主動地去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美國作家威廉·斯蒂克斯魯德和奈德·詹森合作寫成的《自驅型成長:如何科學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律》,對於當前普遍焦慮的中國父母來說,是一劑及時的清醒藥。
  • 寫作業不拖拉、早起不賴床:4個方法,教出自律的孩子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電腦一玩一整天,睡覺、吃飯、上學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現。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是家長頭疼的問題。對大多孩子來說,自律都是個稀缺貨。
  • 孩子受欺負也不敢反抗,家長可以這樣教育孩子,讓孩子變得強大
    那麼家長要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太老實總受人欺負,你們可以學著這樣教育孩子,讓孩子的心變得強大,讓別人不敢欺負孩子,就算是有人欺負他們也敢於反抗。生活中有許許多多被受欺負的孩子,這些孩子要不就是比較乖巧脾氣好,要不就是老實膽小,所以一些頑皮的孩子就會專門挑這樣的孩子去欺負他們。
  • 家庭教育,讓孩子學習後勁十足,家長如何引導和教育
    這裡提到的學習後勁十足,家長都很關注,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後勁十足。怎樣能夠讓孩子有後勁,根據我多年的從事教育教學的經歷及教育自己孩子的一些感悟,我認為,家長應重點關注孩子以下幾個方面的養成教育。在你的學習方面爸爸媽媽都支持你,你只有通過自己努力的學習,才能更好地解答生活和學習中的許許多多個為什麼,長大才能做很多事情,去幫助別人,也能讓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關注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需要環境和氛圍,家長要讓孩子喜歡學習,就需要營造出學習的氛圍,首先家長喜歡讀書,才能影響孩子去看書。
  • 家長教育中的5種「情緒綁架」,不僅傷害孩子,還易錯位親子關係
    2、對孩子不依不饒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家長,在孩子跟父母說一些話的時候,他們從來不示弱孩子,孩子說一句他們反駁一句,等孩子說不過家長以後,他們還跟孩子沒玩沒了,一直跟他們講原則理論。家長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感受不到愛與溫暖,還容易讓娃覺得沒有安全感。
  • 孩子辦事總是拖泥帶水,家長應成為激勵型父母,讓自律伴孩子左右
    拖延症晚期,孩子對求學的心態早已不復存在了,一心只是想著如何避免做題,精神食糧不再豐富,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是一落千丈,對孩子未來的升學,評優都將造成影響。3、拖拉致使孩子失去活性,變得不再"重要",失去應有的地位和價值。一個人的精氣神都會浮於人的臉上,什麼樣的孩子對事情是否積極進取的態度,都會被他人讀取到的。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出現以上情況,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孩子缺乏自控力。高自控力的孩子做事情往往更有耐心和毅力,善於控制自己的衝動情緒,並且更有能力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至關重要,上周張桂莉老師和馬志國老師介紹了哪些養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自控力發展,本周二位老師將來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 有種「糊塗帶娃」叫溼巾擦屁股,家長省事了,卻「坑」了孩子
    堅持了兩個月後,小貞覺得這樣有些費勁,於是她就向自己的朋友詢問有沒有什麼省事的方法。 然而有種"糊塗帶娃"叫溼巾擦皮膚,在給孩子使用了溼巾一個多月後,孩子的屁股卻變成了"紅屁股",於是她趕緊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結果顯示孩子"紅屁股"的原因是出在了溼巾的使用上。醫生表示,這種方式家長省事了,卻"坑"了孩子。
  • 睿智的家長用「南風」教育孩子,普通的家長用「北風」教育孩子
    ,南風效應一直是被大家推崇的教育方法,這種把尊重對方作為教育基礎的方法,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南風效應中,寒冷的北風採取了嚴酷的方法,希望逼迫行人脫掉外套,然而事與願違,人們迫於嚴寒,把衣服包裹得更加嚴實,而和煦的北風則用它的溫暖使人們主動解開了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