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從不缺「風口」,手機、短視頻、共享單車等等,無不吸引了諸多國內外的市場大佬們下場操盤,汽車市場在其中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新能源市場的風口讓國內市場一夜之間冒出了百餘家造車新勢力,特斯拉更是在上海拿地建廠,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一向行事穩健的國字號車企們並未大肆跟風下場,而是作壁上觀;果然,在歷經近兩年的市場競爭後,高端新能源市場的局勢基本上定型,好好活著的造車新勢力不到10家,蔚來、小鵬、理想成功上市,特斯拉Model 3月銷持續破萬,比亞迪漢後來居上,在2020年如此艱難的市場環境下,高端新能源市場反倒是一反常態的越活越好。
無往不利的國字號車企們覺得「時機到了」,再繼續作壁上觀恐真的要錯過高端新能源市場這塊大蛋糕。於是乎,今年下半年國字號車企開始發力:7月底,東風汽車集團旗下全新品牌—嵐圖汽車舉行了戰略發布會,對外公布了品牌的戰略規劃、用戶及市場定位、核心技術亮點、商業模式等信息,並帶來了首款概念車:VOYAH i-Land;11月20日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宣布廣汽新能源旗下埃安(Aion)品牌將作為高端智能品牌進行獨立運作,後續或會尋求科創板上市;上汽作為多年來國字號車企中的業績老大,在推出榮威「R」標後並不滿足,又於11月底聯合阿里巴巴、張江高科三方共同推出了智己汽車。
再加上背後有創維集團和南京金龍支持的天美汽車,以及財大氣粗、一招「買買買」行天下的許老闆打造的恆大汽車,有關高端新能源市場的新一輪「造車新勢力」再次成軍。不同於上一輪蜂擁而來的「百團大戰」,這次的選手背後可謂是一個比一個有實力。廣汽、東風、上汽一不缺資金,二不愁技術,打造一個新品牌易如反掌,但結合高端新能源市場的現狀以及特性來說,這幾家國字號車企誰也不敢拍胸脯、打包票的說一定行。
廣汽埃安可以說是國字號車企在高端新能源唯一具有較大成功潛質的品牌。埃安在獨立前,廣汽新能源就做足了準備,經驗和技術都不差,自2011年,廣汽集團就開始發展新能源汽車事業,並推出了幾款混動技術車型;2017年,開始獨立運作的廣汽新能源又先後推出了純電車型傳祺GE3等車型;到了2018年11月,Aion品牌及旗下首款車型Aion S亮相,廣汽新能源正式進入Aion時代。埃安從銷量來說是比較成功的,今年1-10月廣汽埃安累計銷量超4.5萬輛,同比增長了72%,埃安S和埃安V都成為了各自細分市場的銷冠。技術上,廣汽還擁有領先行業的GEP 2.0全鋁純電專屬平臺、高性能「三合一」電驅、第四代電池管理系統等,使埃安系列在續航裡程、電池安全性等方面都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但埃安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高端化」,目前已經推出的車型中,埃安S和埃安V的起售價都在十幾萬,中型SUV埃安LX起售價也才20萬出頭,包括其車型在設計、智能化等方面,都跟高端新能源市場有一定的差距。獨立後如何營造「高端化」是埃安的品牌重點。
上汽的智己汽車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上汽提供資金和技術,阿里則在智能化上頗有建樹,但智己汽車的成功機率卻是五五開。在高端新能源領域,上汽自身有意將榮威「R」品牌往高端化發展,精力勢必會分心;且此前上汽和阿里合作的首款車型榮威RX5目前在智能化方面跟同級競品相比並沒有什麼突出的優勢。且根據智己汽車的規劃,其旗下車型將在明年1月才進行首秀,預計到正式交付用戶手裡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新能源市場日新月異,屆時智己汽車恐將很難分到滿意的市場份額。
東風嵐圖可謂來勢洶洶,從品牌LOGO、高管團隊、概念車型等均進行了年輕化的轉變,頗有在高端新能源市場「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勢,但不同於上述的廣汽、上汽,東風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自主品牌孱弱。跟廣汽傳祺和上汽榮威相比,東風品牌旗下的風神和啟辰等,在銷量和品牌影響力方面都要差不少。
特別是東風啟辰,頗有「劉阿鬥」之姿,2017年離開東風日產的啟辰迎來了年銷破14萬輛的銷量記錄,但隨後爆發的一連串質量問題引發了啟辰的銷量下滑,為高歌猛進的啟辰潑了一盆冷水。眼下,啟辰T90被召回,頗受期待的啟辰星也在市場競爭下頗顯乏力,品牌的未來之路希望渺茫。東風系自主品牌銷量不佳、品牌影響力不足也勢必會對東風嵐圖的衝高之路帶來一定的影響,地基不穩何以起高樓?
還有一點是這些國字號車企們都要面對的,就是當下新能源市場已經先入為主的品牌。特斯拉在行業中以及其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已經根深蒂固,扛過難關的蔚來、小鵬、理想也早已成為消費者心中「信得過」的新能源品牌,再加上手握「刀片電池」這一核心技術的老牌勁旅比亞迪,國字號的高端新能源市場徵戰之路並不像看上去那麼順利,至少在突圍成功前,要有至少一半的品牌鎩羽而歸。你說呢?
溫馨提示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圖片來源網絡,歸原作者所有。有趣有料有熱度,從細微變化解讀國內車市。更多精彩內容請查看中部最具影響力的自媒體:車市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