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再次召回;這家車企剛成立就融資100億;華為堅稱不造車|嵐圖...

2020-12-11 騰訊網

《撩車》是創業邦旗下的汽車欄目,我們將以全新的內容形式,帶你「撩」動全球汽車產業的新機會。

當下的汽車製造業就是一座圍城,有人拼命想造車,有人卻堅稱「不造車」。上周阿里巴巴與上汽集團、浦東新區聯手造車,融資100億開局。而華為上周也正式對外宣布「不造車」,文件由任正非親自籤發。

除了跨界玩家的入場,領跑者特斯拉在華繼續擴張,先是建充電樁廠的消息流出,後是Model Y被工信部獲批銷售,絲毫沒有受到召回的影響。

2020年即將迎來最後一個月,2021年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說,依舊是一場惡戰。

大公司&大事件

1、特斯拉召回870輛進口Model X

11月27日消息,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特斯拉汽車(北京)有限公司自2020年11月27日起,召回生產日期在2016年3月16日至2016年7月31日期間的部分進口Model X車輛,共計870輛。

據了解,本次召回範圍內的車輛,使用粘合膠將車頂前飾板及中間飾板安裝至車輛頂部,同時需要使用底塗劑來增加兩者之間的附著力。因部分車輛車頂飾板表面的底塗劑可能不足,隨著時間的推移飾板的附著力可能減弱,極端情況下飾板可能會從車輛上脫落。如果在行駛中飾板從車輛上脫落,會增加道路上後方車輛尤其是摩託車發生碰撞或受傷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就在上個月10月23日,特斯拉汽車(北京)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自即日起召回部分進口Model S、Model X電動汽車。涉及左、右前懸架後連杆的更換。

2、華為內部文件曝光: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

11月25日,華為內部網站心聲社區刊出了一份名為《關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的內部文件,文件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該文件獲得了任正非的籤發。同時在文末強調「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從不造車,到造好車,從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到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不難看出,華為加速推進汽車業務是真,對造車敏感也不假。更明確給出了未來在網際網路+出行領域的發展方向,暴露了它「不造車」背後的野心。

3、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聯手造車,創始輪融資100億元

近日,上汽集團與浦東新區政府在上海中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全新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智己汽車」首發落戶浦東新區張江智能園區。據介紹,智己汽車是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

據悉,該電動車項目上汽股權佔比54%,浦東投資佔18%,阿里佔18%,其他佔10%,創始輪融資達100億元。

4、高德地圖啟動「好的出租」計劃,幫助計程車司機收入增長30%

高德打車宣布啟動「好的出租」計劃,助力巡遊出租汽車數位化升級,計劃一年內完成100萬輛計程車巡網融合改造,幫助300家計程車企業數位化升級,幫助駕駛員收入增長30%,讓計程車空駛率降低20%。

高德地圖總裁劉振飛表示,高德打車堅持做聚合平臺,不做網約車運力,做好平臺上出行企業的服務員。以統一標準,對巡遊車網約車進行公平派單,確保巡遊車和網約車享有同等獲取用戶和訂單的機會。

5、特斯拉投資4200萬,在華建超級充電樁工廠

11月26日,特斯拉官方表示,計劃在上海投資4,200萬元,建設一座集研發、生產於一體的超級充電樁工廠。

該項目計劃於2021年第一季度投產,初期規劃年產10,000根超級充電樁(主要為V3超級充電樁)。此舉將加速V3超級充電樁這一全球頂尖充電設備在中國的普及,讓全國特斯拉用戶享受到「充電15分鐘,續航250公裡」的極致體驗。

此前,特斯拉超級充電樁均從美國進口,因此在中國生產充電樁,將使特斯拉在華充電樁建設速度加快,滿足激增的用戶充電需求。作為中國充電樁工程建設最早、自有充電樁數量最多,覆蓋城市最廣的新能源智能汽車企業,特斯拉一直在國內大力布局充電網絡。

6、瑪莎拉蒂CEO:未來五年,所有新車將實現電氣化轉型

路透社最新報導,菲亞特克萊斯勒旗下超豪華品牌瑪莎拉蒂將在未來5年全面實現電氣化,該公司執行長達維德·格拉索(Davide Grasso)在接受義大利媒體《米蘭財經日報》(Milano Finanza)採訪時表示,旗下所有車型都將電動化轉型,要麼是混合動力,要麼是純電動。

新產品&新技術

1、國產特斯拉Model Y已備上市銷售資格。

11月30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0年第12批),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產品型號為 TSL6480BEVBA0(即國產特斯拉Model Y)入圍。該產品亦獲納入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這意味著國產特斯拉Model Y已具備上市銷售資格。

2、嵐圖汽車首款量產車預生產下線,預計於2021年第三季度上市

嵐圖汽車中大型高端智能電動SUV日前從武漢工廠預生產下線,該車提供純電動和增程電動兩種動力模式,將於12月全球首發,並預計於2021年第三季度上市。

「嵐圖汽車中大型高端智能電動SUV預生產下線,標誌著嵐圖生產製造和質量體系進入實質性運營階段,也標誌著嵐圖即將開啟市場化競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表示,「作為東風自主事業的新生力量,東風公司將在戰略、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堅定支持嵐圖的發展。」

雖然已經預生產下線,但是嵐圖汽車首款產品上市時間卻預計在2021年第三季度,對此嵐圖汽車CEO兼CTO盧放表示:「秉承對用戶體驗和安全的承諾,嵐圖汽車對汽車品質和可靠性充滿敬畏,在2021年正式投產上市前,車輛還將進行多輪嚴苛測試和可靠性驗證。」

最新融資

1、圖森未來超額完成3.5億美元E輪融資

自動駕駛貨運初創企業「圖森未來(TuSimple)」在本月實現了約3.5億美元的E輪融資,超出原定目標至少5000萬美元。本輪融資是由SPAC公司(特殊目的收購公司)VectoIQ的CEO Steve Girsky領投,美國卡車企業Navistar、大眾旗下商用車集團Traton也參與了本輪投資。

圖森未來成立於2015年,專注商用車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致力於打造高速場景下的L4級別自動駕駛卡車。2017年,圖森未來獲準在加州開展路測。

來源:圖森未來官網

全球疫情期間,自動駕駛貨運迎來了新的機遇。此前據外媒報導,今年7月,圖森未來已瞄準風口,與美國聯合包裹UPS、物流服務商Penske、運輸巨頭U.S.Xpress和供應鏈服務企業McLane合作,在美國推出全球首個自動駕駛貨運網絡(Autonomous FreightNetwork,AFN),該運輸網絡由無人駕駛卡車、物流樞紐中心和運營監控系統構成,旨在以安全高效的方式將無人駕駛卡車推向市場。

2、智加科技正在完成1億美元融資,加快部署自動駕駛重卡

重卡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智加科技」正在完成新一輪1億美元的融資,目前已經到帳6000萬美元,投資方包括國泰君安國際、Hedosophia等,老股東也進行了新一輪跟投。這是繼嬴徹科技宣布獲得寧德時代領投的1.2億美元融資後,重卡自動駕駛領域又一筆過億美元級別的融資。

來源:智加科技官網

智加科技集合了人工智慧/深度學習領域的頂尖人才,專注於L4級幹線物流的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應用,自主開發了端到端的全棧無人駕駛技術。公司於2017年初開始公共路段測試,是少數幾家早期獲得美國和中國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的企業之一。

智加科技已經與產業鏈上下遊的領軍企業——一汽解放、滿幫集團和英偉達組建了產業聯盟,為技術落地,大規模部署自動駕駛卡車車隊構建了堅實的產業鏈生態系統。

基於良好的發展空間,智加科技也在積極探索上市路。根據The Information的報導,智加科技已經聘請了全球頂級投行之一的高盛,在尋找一家可以合併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計劃在2021年初完成,從而實現IPO。

大佬言論

1、何小鵬發全員信:智能汽車成本持續下降 不能只看短期股價漲跌

11月27日,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今天發布一封全員郵件,他表示,客觀因素的變化將對智能汽車的未來變局產生重要的影響。他告誡自己的員工不要只盯著股價的短期起落。短期的經營效果會使股價急劇上揚,同樣地,也有可能導致急劇下跌。只有關注長線的收益,才能獲得個人和企業的真正成長。

何小鵬認為,最近很多的消息都利好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包括國家發布未來15年新能源戰略規劃,美國對新能源產業加大支持的預期等等。藉此,整個行業都受到了資本的青睞,國內幾家頭部的新造車企業從市場反饋和現金流儲來看都很健康,傳統汽車行業也在持續加大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同時包括蘋果、華為在內的科技公司也逐步加入跨界造車的行列,他們已經開始在智能汽車的新戰場出擊。這些變化,都將對智能汽車的未來變局產生重要的影響。

2、華人運通丁磊:今後傳統車將不復存在,都是網際網路汽車

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上,華人運通高合汽車創始人丁磊表示,在技術變革的大趨勢面前,所有企業都是「新造車」,「今後傳統車將不復存在,都是網際網路汽車」,引發廣泛熱議。

圍繞如何定義「新造車」的 「新「在何處,丁磊表示,「在能源技術革命、通訊技術革命、人工智慧技術革命交匯的時代裡,整個汽車行業要發生顛覆性的改變和重構,客戶對汽車的體驗也進化為類似對智慧型手機的多維需求,「我不認為在傳統產業上進行改變就能適應這個時代,傳統產業鏈需要保持不斷進步,但重要的是在其他維度上趕上,沒有人有絕對的優勢。在時代變革的大趨勢面前,所有企業都是新造車,我認為今後傳統車將不存在,都是網際網路汽車」。

3、ARCFOX於立國:李斌做的非常好,我堅持每周末參加一場用戶活動

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ARCFOX BU總裁於立國,回憶起當初搬進「諾基亞大廈」工作時的感受,「腳下踩著諾基亞的『屍體』,感覺身上涼嗖嗖的」。為了不被淘汰,於立國表示極狐ARCFOX正在積極學習蔚來的用戶運營打法,「李斌做的非常好,我很喜歡。我也要求自己無論多忙,都堅持每周末參加一場用戶活動。」

4、愛馳汽車付強:直面客戶是新勢力最大的特點

愛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付強認為,直面客戶是新勢力最大的特點。「原來汽車行業是在大製造基礎上產生工業內容,現在已經向智能化的電子產品轉型,」付強表示,新造車企業把數位化不僅僅貫穿到企業的產品上,還用到了與消費者互動的模式中,因此,外界對其的價值判斷也和傳統車企不一樣。

本周就撩到這裡,我們下周見。

相關焦點

  • 210億融資撐腰、讓用戶造車!成立僅185天的嵐圖,憑什麼賣30多萬
    這家年過半百的車企,將此次IPO的大部分資金,都指向了一家剛成立不到半年的「內部創業團隊」——嵐圖汽車。12月18日,嵐圖汽車在深圳發布零焦慮中大型智能電動SUV嵐圖FREE。它的出現,不單單是攪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更是為了展現給所有傳統車企看,每一個企業轉型和變革的背後,都需要有一顆重新創業的心,去支撐未來的「藍圖」。
  • 210億融資撐腰、讓用戶造車!成立僅185天的嵐圖汽車,憑什麼賣30...
    這家年過半百的車企,將此次IPO的大部分資金,都指向了一家剛成立不到半年的「內部創業團隊」——嵐圖汽車。12月18日,嵐圖汽車在深圳發布零焦慮中大型智能電動SUV嵐圖FREE。它的出現,不單單是攪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更是為了展現給所有傳統車企看,每一個企業轉型和變革的背後,都需要有一顆重新創業的心,去支撐未來的「藍圖」。
  • 嵐圖FREE首發:傳統車企走出來的「新勢力」藍本
    這是一個重振東風的機會,也是傳統汽車大集團向造車新勢力下的戰書。售價不超40萬,2021年第三季度交付儘管首發當晚並未公布嵐圖FREE價格,但CBO雷新給了一個區間值:不超過40萬。傳統車企「新勢力」藍本當嵐圖FREE售價不超過40萬的價格傳出時,外界問的最多的是:東風售價邁上40萬,可行嗎?或許過了昨晚,東風在眾人心中的形象就要改變了。傳統車企在邁向高端之餘,願意把自己稱為傳統車企中的新造車公司。
  • 華為不造車,為什麼「有效期」是三年?
    而在最近兩年來,華為再次送出「否認三連」。2019年1月,任正非公開表示,「華為是有發展邊界的,只做車聯網模塊,永遠不會造汽車。」 2019年5月,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與四大BG平級,同時稱不造車。
  • 車企大佬集體拍了拍自己:不體驗特斯拉就OUT了!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上周,中國汽車圈大佬集體CUE了無數次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事關徐留平、徐和誼、魏建軍、李斌、何小鵬等造車新舊勢力代表齊聚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火花四起,當中自然少不了討論最大的「公敵」——特斯拉。
  • 百度合資造車驚動華爾街,誰會是Apollo組團的最佳車企拍檔?
    如今,國內已經掀起了網際網路巨頭和傳統車企聯合打造中高端智能電動車的潮流。特別是今年以來,多家傳統車企已經宣布與網際網路公司組建合資企業,聯手打造中高端智能電動車全新品牌,包括「長安+華為+寧德時代」的 CHN 品牌以及「上汽+阿里」的智己。
  • 百度合資造車驚動華爾街,誰會是Apollo組團的最佳車企拍檔?_易車網
    如今,國內已經掀起了網際網路巨頭和傳統車企聯合打造中高端智能電動車的潮流。特別是今年以來,多家傳統車企已經宣布與網際網路公司組建合資企業,聯手打造中高端智能電動車全新品牌,包括「長安+華為+寧德時代」的 CHN 品牌以及「上汽+阿里」的智己。此外,東風汽車有嵐圖品牌,嵐圖的首款車將在本周五(12 月 18 日)發布。
  • 嵐圖、智己和恆馳等摩拳擦掌,新一輪「造車新勢力」再次成軍?
    新能源市場的風口讓國內市場一夜之間冒出了百餘家造車新勢力,特斯拉更是在上海拿地建廠,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一向行事穩健的國字號車企們並未大肆跟風下場,而是作壁上觀;果然,在歷經近兩年的市場競爭後,高端新能源市場的局勢基本上定型,好好活著的造車新勢力不到10家,蔚來、小鵬、理想成功上市,特斯拉Model 3月銷持續破萬,比亞迪漢後來居上,在2020年如此艱難的市場環境下,高端新能源市場反倒是一反常態的越活越好
  • 華為小米「上車」記:被造車?不造車?心心念念總有車
    先有長安汽車、華為與寧德時代兩手打造CHN品牌,後有上汽和阿里再次聯姻推出智己汽車項目,近日百度造車傳聞又起,有消息稱百度考慮生產自己的電動汽車,並已就可能性與吉利、廣汽、一汽等幾家車企進行了談判。科技公司造車的傳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從CHN平臺到SL項目,當傳統車企進攻智能高端新能源
    這一項目將對標蔚來、特斯拉、理想等新造車勢力,而長城汽車也是繼嵐圖、智己之後又一個傳統造車企業成立對標新造車勢力的品牌。當這一新聞還是「謠言」時,長城汽車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並不知道這一事情,但是未來長城一定會進入這一市場。」而當記者向長城汽車副總裁傅小康提問時,其回應:「大潮將至,我輩當躬身入局!」也進一步印證了這一事件的準確性。
  • 華為「造車」,究竟造了什麼?
    事實上早在2014年華為就在其著名的「2012實驗室」內設立車聯網實驗室,蟄伏5年,華為怎麼看都不像玩票,正當國人集體亢奮時,人家馬上交了一盆冷水「我們不造車」。巧的是,百度Apollo也這麼說,我們不造車,幫車企造好車。虛虛實實之間,華為到底想幹嘛?
  • 新一輪電動車造車熱潮席捲而來
    當時有汽車博主認為,在樂視汽車泡沫破滅、特斯拉深陷財務困境面前,新勢力基本都是笑話,「市場已經不會給新勢力們任何機會。」 不過時至今日,傳統汽車企業對於電動車造車的態度有了180度的大轉彎——不再嘲笑,反而開始學習。 比如作為一款大型智能電動SUV,「嵐圖FREE」的身上就有很多來自蔚來汽車、理想汽車的影子。
  • 華為造車?不,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即業務單元)將從原來面向B端的ICT業務轉為面向C端的消費者業務,標誌著華為的汽車業務進入2.0階段  □華為重申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 【福地觀察】恆大能造車,憑什麼華為不能?
    在這之前,更有恆大這樣的房企,與造車八竿子打不著關係,都高調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一下子就發布了6款看起來高大上的車型。 在汽車領域的技術積累,華為比起阿里甚至還處於領先地位,更把恆大遠遠甩下一大截,用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的話說,特斯拉現在能做的,華為都能做到。
  • 對標特斯拉、蔚來等造車新勢力
    其實傳統車企對標「造車新勢力」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在此之前,東風汽車已經於今年7月份正式發布了旗下全新高端電動品牌,中文名稱為「嵐圖」。而在11月份又有兩家傳統車企宣布進入「高端智能汽車」的競爭行列,一個是長安汽車與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打造的CHN純電平臺,另一個則是上汽、浦東政府以及阿里巴巴合資的智己汽車。
  • 華為「造車」背後的陽謀
    事實上早在2014年華為就在其著名的「2012實驗室」內設立車聯網實驗室,蟄伏5年,華為怎麼看都不像玩票,正當國人集體亢奮時,人家馬上交了一盆冷水「我們不造車」。巧的是,百度Apollo也這麼說,我們不造車,幫車企造好車。虛虛實實之間,華為到底想幹嘛?
  • 華為不造車而聚焦ICT技術,要做汽車界的英特爾?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新聞記者 周玲華為造不造車?華為官方答案是暫時還不造車。11月25日,華為內部社區披露了華為「關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這份文件再次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 「PPT造車」團隊退場 造車「後浪」迎來夢醒時分
    這家瘋狂燒掉84億元卻最終沒能造出車的新勢力已走到破產邊緣。  滑向退場深淵的不僅有拜騰,另一家新勢力博郡汽車6月宣告造車失敗,並發通告決定自6月15日起全員待崗,每月僅發放生活費。  以拜騰、博郡等為代表的新勢力,成立幾年,燒錢數十億元,卻遲遲未有量產車上市,因而被大眾嘲諷為「PPT造車」。
  • 何必造車?華為可以inside每一輛車
    從ARCFOX到長安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越來越多車企將華為列為戰略合作夥伴加以強調,華為申請汽車專利被媒體廣泛報導,華為造不造車的老話題也被翻出來再次討論。這其中,最讓汽車業界關注的,是華為宣布要將其智能汽車解決方案logo HI打在汽車車身上。
  • 特斯拉今日入標普500倒計時 看造車「下半場」的無限戰爭
    不過由於補貼,各種良莠不齊的車企各種騙補貼的手段和辦法也開始接連冒頭,市場一度混亂無序,也讓消費者苦不堪言。當時新能源車質量差到什麼程度?冬天不敢開暖風,夏天不敢開空調,坐在車裡不是凍死就是熱死,還動不動自燃……然而就這樣,中國的新能源還是迎來了高光的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