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想必大家都吃了不少粽子吧。
那麼你們那裡是用什麼植物的葉子包粽子的呢?
我國地大物博,各地風俗習慣有所差異,就連小小的一張粽子葉,在我國各地使用的種類都不盡相同,它一般是蘆葦葉、箬葉、桂竹葉、月桃葉、芭蕉葉、荷葉、粽巴葉、竹筍殼等的葉子。
可以用來包粽子的葉子,有哪些特點?
並不是所有的植物葉子都可以拿來包粽子,除了安全無毒之外,可以包粽子的植物葉子,總體來說需要滿足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葉子的面積要大,只有足夠大才可以包粽子。
其次,要水煮後不破,這樣才能「不漏餡」。
最後,要具有清香味,否則,食物沾染了不好的味道可就下不了口了。
粽葉一般都擁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葉綠素和多種胺基酸等成份,其特殊的防腐作用也是粽子易保存的原因之一,氣味芳香,聞之如有回歸大自然的感覺。
1、箬竹葉
南方地區最常規的粽子葉。箬竹,禾本科箬竹屬植物,同屬植物中有好幾種均可以充當粽葉這一角色,做出來的粽子碧綠飽滿,清香宜人哦。
2、蘆葦葉
禾本科蘆葦屬植物,葉子比箬竹葉窄一些,南北通用,做出來的粽子通常是圓錐形。
3、粽葉蘆
專為包粽子而生的植物,一聽它的名字你就可以知道!這種禾本科的高大草本在南方地區極為常見,土地貧瘠的陽坡上經常能見到,古人深諳此草是極好的包粽子材料,且取材方便,便將其取名為粽葉蘆。
4、玉米
禾本科的玉米葉也是十分寬大,所以包粽子也是毫無壓力。但是,平時用來包裹食物的貌似更多是玉米棒子的苞葉,或許是因為取材更為方便吧。
5、槲樹
殼鬥科植物槲樹,大喬木,葉子也比較大,雖然外觀不規則,但包粽子還是妥妥的,以山東、山西和陝北較為常見。
6、芭蕉葉
芭蕉葉在西南和華南地區用的比較多,寬大的葉子切割後作為包裝材料也是非常常見。
7、荷葉
荷葉用來包食物在我國歷史可謂悠久,除了粽子,基本上什麼能可以包。古代人衣服沒有口袋,所以荷葉相當於古代人民的塑膠袋;另外,荷葉糯米雞,就是超級大的粽子呀!
8、竹筍殼
竹筍大家都吃過,但你知道筍殼也可以包粽子嗎?包粽子的筍殼來源於多種種子,毛竹可能是最為常見的,用之前需要反覆清洗,除掉毛刺,吃完粽子後不要扔掉,洗洗來年還能接著用。四川、浙江、湖南一帶使用的比較多,以規整的四面體形常見。
9、柊葉
竹芋科的柊葉在兩廣一帶南方人民的生活中用的比較多,也是葉大厚實的類型。著名的肇慶蒸粽便是用它做的。而且「柊」字和「粽」字發音相近,除四面體形外還有圓柱形。
10、椰子
椰子樹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用椰子樹的葉子來包粽子可能大多數人都沒聽說過吧?海南及東南亞人民用得比較多。
你們那邊的粽子葉是怎麼樣的呢?歡迎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