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 | 迎神接神

2021-02-17 霸州微生活

大年初四也稱為羊日,之所以叫大年初四為「羊日」,是因為在傳說裡女媧在這天創造了羊,民間就有「三羊(陽)開泰」的說法,認為這是個吉利的日子。那在這一天都有什麼習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大年初四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灶神」,又稱灶王、灶君、灶王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

灶神的起源甚早,商朝已開始在漢族民間供奉。秦漢以前更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外,還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

 

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上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作所為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而到了大年初四,就要「迎灶神」,把「灶神」迎回來哦。

按照民間的說法,正月初四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盛的果品,焚香點燭並釋放鞭炮,以示恭迎。

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籮(zhēluó)。所謂折籮,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折籮」是老北京以及河北地區的一個特有名詞,寓意來年不愁吃穿,招財進寶。

不過小步還是要提個醒,這個習俗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也是圖個吉利,並不建議大家吃剩菜,尤其是素菜、涼菜。蔬菜本身的硝酸鹽比較多,涼菜更容易受到細菌汙染。

如果有剩菜,一定要及時放冰箱,並且在吃的時候要充分加熱殺菌。

今天可以多多打掃衛生,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把「窮」扔了,新年轉轉運~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 

初四日下午三點,擺上案桌,頭桌是果品如廣橘、甘蔗,寓意財路廣闊,生活甜蜜;二桌是糕點,寓意高升、常青;三桌為正席,供全豬、全雞、全魚,並元寶湯等。

接五路須帶上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請接,每接來一路財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後,依次向財神禮拜。

忌出遠門,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守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

剃頭匠從三十早起就幹活,無論剃頭打辮子,還是洗、剪男頭,一直幹一夜,直到初一早晨。那時剃頭師傅天一亮就卷包兒回老家了,再剃頭,找不到師傅了。這是督促人們,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潔衛生工作。

 

平時打碎器物就犯忌,新年裡打碎器物就更是不好的兆頭。舊時民俗認為正月打碎器物,新的一年內會有不好的運勢。

所以打碎器物時要趕緊說一聲」歲(碎)歲(碎)平安」或者「越打越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等等,以作禳解。

正月裡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裡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


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能用針線。

相關焦點

  • 正月初四,迎神接神!
    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民俗中說的「扔窮」。 在北方有些農村風俗是大年初四,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幫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裡去,代表一年家裡無火災。
  • 正月初四迎神接神有講究,民間還有哪些習俗?
    年初四是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農曆新年的第四天,在年初四這天民間有很多習俗,那麼年初四的習俗有哪些呢?
  • 正月初四,迎神接神
    今天是正月初四,這天比較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迎神,這樣新的一年中才可能會財運亨通,萬事順利,這裡有很多民俗上的講究
  • 正月初四迎財神
    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
  • 正月初四這一天為何有「吃折籮」的習俗?迎神接神的寓意是什麼?
    正月初四這一天為何有「吃折籮」的習俗?迎神接神的寓意是什麼?每當過春節的時候無論南北東西,各個地區都會有比較獨特的春節習俗。雖然這些習俗會根據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最終想要表達的卻都是,「歡天喜地過大年,男女老少盡開顏」的過年氣氛和喜悅心情。
  • 明天正月初四,迎財神!
    正月初四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裡,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羊日是漢族民間迎神的日子。大年初四的習俗1.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
  • 正月初四:迎神接神
    春節習俗之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習俗有哪些?每個地方的正月初四習俗都一樣嗎?  「送年」  一般晚上舉行送年儀式,是送諸神和祖先回天。  民俗專家告訴記者,一般認為從除夕到正月初三都是過年,初三一過,年就過完了,所以正月初四就要「送年」。同時在小年時上天匯報工作的灶王爺這天也要回來上班了,「一般是在中午把灶王爺接回來,還要放鞭炮。 」牛耘告訴記者,在古代,這一天還要到城隍廟進香祈福。  迎神接神  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
  • 正月初四 迎神接福!
    舊歲已去 新年已至 還記得臘月二十三送灶王爺嗎 正月初四 我們又要迎灶王爺回民間了
  • 正月初四 | 迎神接福!
    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 初四:迎神接財保平安
    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那麼,正月初四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一、習俗1.迎神接神根據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正月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的日子。自古就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即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接神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焚香點燭燒金衣。
  • 正月初四迎灶神┃迎神接神吃折羅,祈福新年交好運
    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漢族民俗中說的「扔窮」。在北方有些農村風俗是大年初四,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綁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裡去,代表一年家裡無火災。
  • 正月初四民間都有什麼習俗?為何要恭迎灶神回民間?
    正月初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習俗。事實上在很多不太發達的農村地區,人們依然會遵循一些古老的習俗,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年味濃厚一些。這樣不僅可以增加過年的趣味性,而且也是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住院。在北方農村地區正月初四,家家戶戶都會有迎神接神的習俗。
  • 《習俗》正月初四的習俗
    一、農曆正月初四是什麼日子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中國民俗中說的「扔窮」。
  • 大年初四,恭迎灶神,迎神接神,迎接一年好福運!
    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漢族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神回民間的日子。傳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所以不宜遠出;家家戶戶要吃「折羅」——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扔窮: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
  • 正月初四:接五路行神,品絕佳詩詞,送吉祥祝福
    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正月初四是女媧創世神話的"羊日"。     摺疊迎神接神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
  • 閩南春節習俗:正月初四迎神
    ,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民間迎神的日子。農曆十二月廿三(不少地方認為是十二月廿四)這天,分布於四方的眾位神仙都會啟程上天庭朝拜玉皇大帝,匯報一年來的工作情況及人間善惡諸事,並在天庭過大年,直到正月初四才返回各自崗位。在眾神上天庭、下凡間這兩天,凡間民眾就會分別進行「送神」、「接神」儀式。在閩南有句俗語:「送神風,接神雨」。
  • 正月初四 | 迎神送神有講究
    從月朔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討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達致富。
  • 正月初四習俗多,民間習俗這樣「迎財神」,新的一年會大發大富
    隨著日子的一天天過去,鼠年已然到來,而大年初四也近在咫尺。在古人的眼中,大年初四是祭祀財神的日子,也被人們稱之為羊日。在中國人的眼中,羊不僅僅是一種溫順的動物,並且有著美好的象徵,因此有著「三陽開泰」的意思。而在大年初四這一天,人們一般還有迎財神的行為。
  • 【大年初四】迎神接神,接五路--你所不知道的春節習俗
    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中國民俗中說的「扔窮」。在有些地區,福建莆田和仙遊地區,由於近代歷史的原因,有初四過大歲的習俗,並列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初四迎財神
    正月初四,是女媧創世神話的「羊日」,故常說的「三羊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傳統的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而年前臘月二十四是送神的日子。俗諺說:「送神早,接神遲」,所以,按習俗,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要在16時左右。過去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金紙、放鞭炮以示恭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