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季度券商資管月均規模出爐!各家資管規模持續收縮,主動...

2020-12-26 財聯社

財聯社(記者,萬佳麗 上海)訊,2020年3月24日晚間,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了四季度證券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和主動管理的前20名名單。

根據中基協數據統計,四季度前20強券商私募資管月均規模合計6.8萬億元,相比三季度下降了約5600億元,規模下降近7.6%,可以看到資管新規之後,券商資管規模仍在持續收縮。

數據顯示,相比三季度,排名前20的券商資管規模在四季度均有所下降,但整體排名並未發生太大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江海證券在2019年三季度以月均規模1716.76億元還位列前20名券商之中,而到了四季度直接跌出了20名排行榜,江海證券在三季度、四季度的月均資管規模均持續下滑。而中金公司在四季度則以1400.11億元的資管規模重新擠入前20名榜單之中。

券商資管規模月均排名前五的券商基本不變,超過萬億規模的仍然僅中信證券一家,第二名國泰君安月均資管規模為7076.67億元,規模緊隨其後的是華泰資管、招商資管、申萬宏源和中信建投,分別為5880.32億元、5795.44億元、5350.76億元、5236.76億元。

在主動管理資管方面,相比三季度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此次四季度中,招商證券以1814.41億元的規模,排名上升兩位,擠入前五的證券公司。而廣發證券、中信建投這兩家證券公司的主動管理規模相比三季度卻有所下滑。主動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依次是中信證券、國君資管、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資管,月均規模分別為4506.06億元、4219.27億元、2522.45億元、1814.41億元和1769.71億元。

相關焦點

  • 規模繼續降!一季度券商資管20強來了,12家主動管理規模佔比過半...
    券商資管持續去通道,多家券商主動管理能力持續增加,或許意味著行業轉型拐點已現。22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了今年一季度資產管理業務各項排名。至一季度末,中信資管以4871.46億元的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10808.52億元的月均資產管理規模均位居行業第一。
  • 券業迎來第17家資管子公司,天風證券拿下資管牌照,主動管理規模...
    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訊,隨著天風資管獲批,券商迎來第17家資管子公司。4月9日,證監會發布了天風證券設立資管子公司的批覆。公司註冊資本為5億元,為天風證券100%出資。從2018年12月,天風證券董事會表示發起設立資管子公司至獲批計算,歷時1年4個月時間。
  • 時隔一年半,券商私募資管前20強主動管理規模再破3萬億,這4家二...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吳永久近日,中基協披露數據顯示,二季度券商資管私募資產月均規模前20強合計約6.60萬億元,相比一季度減少64.52億元,月均主動管理規模約3.17萬億元,相比一季度增長了1691.07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2018年四季度後,前20強券商私募主動管理規模再次突破3萬億元。
  • 券商私募資管「排名戰」幕後 中信1.1萬億規模雄踞同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券商私募資管「排名戰」幕後:中信1.1萬億規模雄踞同業 中金主動管理佔比「另類」趕超券商私募資管理主動管理規模增長持續。11月11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各項資管業務月均規模排名。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 規模近1500億!
    在規模收縮的同時,券商資管的公募化轉型正在逐步加速,無論是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還是成立獨立的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財富管理大潮來臨之時,券商資管正努力應戰。 Wind數據顯示,截至近日,累計有93隻券商集合產品完成了公募化改造,資產淨值總計約1500億元。從規模來看,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轉型速度仍然偏慢,目前為止,全市場有超過7000億的產品尚在途中。
  • 券商資管2020年度榜單出爐:海通資管一產品收益最高,獲近7倍增長...
    頭部券商主動管理提升,豐富產品角逐公募券商資產管理業務是指券商接受委託負責經營管理客戶資產的業務,1995年央行批准開展業務試點,2012年券商創新大會後迅速發展,2017年資管規模達到高峰後開始轉型,整體規模萎縮,主動管理佔比逐步提升。2020年三季度,前20名券商私募資管月均規模合計6.6萬億元,較二季度的6.6萬億下滑2679億元。
  • 券商年報:中信獨攬167億自營 招商資管爬坡規模增8成
    摘要 【券商年報:中信獨攬167億自營 招商資管爬坡規模增8成】2月26日晚,中信建投、海通證券公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加上此前完成年報披露的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等券商
  • 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光大證券資管收入排名相對穩定。數據顯示,近三年光大證券資管收入分別為8.96億元、7.47億元和11.06億元,均排在第七位。招商證券近三年資管收入分別為7.05億元、7.45億元和8.6億元,2017年與2018年排在第八名,2019年則下滑至第十名。
  • 誰是新「資管之王」?
    截至12月16日,新基金髮行募集規模達到3.04萬億元。募集規模打破歷史記錄,首破3萬億元大關。10月末,公募基金規模為18.31萬億元。而作為往日的「資管之王」,銀行理財卻漸現頹勢。截至6月末,非保本理財餘額21.4萬億元,較去年年末的23.4萬億元下降8.5%。兩者差距僅3萬億,或許在未來2-3年,公募基金將成為新「資管之王」。
  • 券商資管公募化改造之路:「大而全」還是細分領域的「精品店」?
    回望過去,券商資管業務規模從2012年的1.89萬億元,快速增長至2017年4月最高峰的18.58萬億元。在重回資產管理本源的思想指導下,截至2019年末,券商資管業務規模降至10.34萬億元。縮減的規模主要來自通道業務和資管新規下需整改的存量資產規模的「雙壓降」。
  • 證券期貨資管規模排名虎頭蛇尾 首尾相差最高逾萬億
    整體來看,不同公司的證券和期貨資管業務發展差異明顯。其中,證券公司私募主動管理規模的TOP20首尾相差近5000億元;證券公司私募資管業務TOP20首尾相差逾1萬億元,排名首位的是中信證券,月均規模為1.15萬億元,排名第20位的是浙商證券資管,月均管理規模為0.12萬億元。
  • 國泰君安資管獲入場券 時隔三年券商資管系公募添新兵
    2021年開年,又一家券商資管獲得開展公募業務的資格。1月4日,國泰君安證券發布公告稱,證監會於近日核准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國泰君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君安資管」)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獲批後,國泰君安資管將進入籌備工作階段,為下一步正式獲得公募牌照積極準備。
  • 這家資管公司董事長、CEO雙雙換人
    2017年12月,中泰資管拿到公募基金牌照,在資管行業嚴監管、去通道、降槓桿的背景下,這也是當年獲批的唯一一張券商系公募牌照,中泰資管成為第13家獲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章飈在彼時判斷,資管行業短期內可能會出現比較普遍的管理規模收縮,此後,管理能力強、風控得力、收益好的機構會迎來跨越式發展機遇。
  • 國泰君安資管拿下公募牌照 總規模6110億元居行業第三
    近日,國泰君安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君安資管)收到證監會《關於核准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批覆》。由此,國泰君安資管成為第14家擁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距離上一次中泰資管於2017年12月獲得公募牌照,時間已過去3年。
  • 陳崢嶸:監管新政下私募資管業務如何改進
    筆者基於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2020年一季度翔實的相關統計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得出如下基本結論:分投資類型來看,和2019年8月底相比,2020年一季度末私募資管計劃產品數量佔比、資產規模佔比按從大到小的排序均未變化,仍然依次為固收類、混合類、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表明權益類產品仍然發展空間廣闊,增長潛力巨大。
  • 德邦資管全新出爐,券商資管子公司已增至18家,有何新...
    2020年開年以來,券商資管行業可算是喜訊頻傳。在券商資管大集合改造如火如荼之際,資管子公司也迎來「新兵」報導。日前,證監會網站信息顯示,德邦證券設立全資證券資產管理子公司的申請獲得核准。德邦資管註冊地為上海市,註冊資本10億元,業務範圍將專注於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在德邦資管獲批後,券商資管子公司的數量已增至18家。
  • 時隔四年券商資管終於迎來了新的子公司「落地」 積極申請公募牌照!
    值得注意的是,資管新規發布以來,打破剛兌、遏制通道業務的效果不斷顯現,券商資管的規模不斷縮水,迫使行業全面轉型主動管理,競爭也更為激烈。據了解,近年來迅速調整戰略、堅定轉型主動管理的安信資管發展態勢良好,主動管理規模大幅提升,產品業績也進入行業前列。截至2019年底,安信資管管理產品241隻、總規模為2086億元,排名行業第9位。
  • 券商「意圖」公募牌照 大資管競爭加劇
    業內人士認為,券商資管的入局會與公募基金在渠道和人才等方面形成競爭,公募基金需要進一步提升主動投研能力建設,形成更為明顯的核心競爭力。「一參一控一牌」國泰君安資管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申請,是「一參一控」限制放寬後,首家申請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機構。國泰君安資管是國泰君安證券的全資子公司。
  • 剛剛,公募業迎來頂級資管巨頭
    在券商系資管公司中,國君資管無論是管理規模還是營收均處在行業最前列。中基協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三季度,國君資管月均規模為5722億元,位居行業第三位;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為3586億元,僅次於中信證券,位居行業第二位。根據國泰君安證券去年披露的半年報,國君資管的主動管理規模佔比已升至62.8%。
  • 財富周報|AIC資管業務新規出臺,華泰證券子公司「換帥」
    資管巨頭繼續加倉,科技股成為不二選擇全球資產管理規模超過七萬億美元的資管巨頭貝萊德近日向美國證監會遞交了一季度持倉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其持倉前四名均為科技股,分別是微軟、蘋果、亞馬遜和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