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年報:中信獨攬167億自營 招商資管爬坡規模增8成

2020-12-16 天天基金網

摘要

【券商年報:中信獨攬167億自營 招商資管爬坡規模增8成】2月26日晚,中信建投、海通證券公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加上此前完成年報披露的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等券商,截至目前,已有8家上市券商公布了2019年成績單。(21世紀經濟報導)

  隨著年報披露密集期的到來,上市券商首批2019年成績單相繼出爐。

  2月26日晚,中信建投海通證券公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加上此前完成年報披露的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等券商,截至目前,已有8家上市券商公布了2019年成績單。

  受益於2019年資本市場改革以及A股顯著回暖,八家上市券商無一例外均實現了營收、淨利潤的雙重增長。

  八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454.90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29.81%,實現淨利潤439.27億元,同比增長42.87%。

  結合此前部分上市券商發布的業績快報、業績預告以及月報數據來看,2019年大量券商都實現了業績穩定增長。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自營投資、經紀、投行等業務增長是各券商2019年業績高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受訪指出:「2019年自營業務收入都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主要得益於2019年一季度股市的大幅回暖以及2019年年末股市的小幅上行;科創板落地,眾多券商,尤其是頭部券商從科創板業務上取得了豐厚的收入;資金業務重點發力,股票質押業務、融資融券業務所帶來的利息收入也成為了各大券商2019年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自營業務大幅增長

  已披露的8份年報中,尚無虧損或業績下滑的企業,不過行業格局已定,大券商各項業務規模均遠超中小券商。

  中信證券穩坐「一哥」寶座,以431.40億元營業收入高居榜首,同比增長15.90%,實現淨利潤126.48億元,同比增長28.07%;其次是海通證券,2019年營業收入為344.29億元,同比增長44.87%,淨利潤實現95.23億元,同比增長82.75%。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發現,具體來看,目前已經披露年報的上市券商中,2019年自營投資業務是券商主要營收來源,也是大多數上市券商業績增長最猛的業務板塊。

  具體來看,中信證券2019年實現自營業務收入167億元,同比增長98%,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國泰君安、中銀國際、國信證券浙商證券等自營業務收入分別為73.11億元、2.07億元、29.71億元和8.3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4%、71.21%、199.67%和76.86%。

  「因為去年股市表現很好,包括二級市場走勢、股指成交量都不錯,所以2019年券商業績同比上漲是一個可以確定的事實。自營業績增長也與股市行情有關,現在自營大多已佔到券商營收的第一位,對券商業績貢獻非常大。」3月26日,中部地區一家中小券商非銀行業分析師受訪指出。

  此外,受益於科創板的推出,不少券商,尤其是大型券商的投行業務也成果卓著。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國信證券海通證券等分別實現投行業務收入44.7億元、25.93億元、5.93億元、34.5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3%、29%、127.52%和7.44%。

  不過,與投行、自營等更能體現券商核心競爭力的業務相比,傳統經紀業務雖然仍佔據大多數券商的營收大頭,但影響力正在日漸衰退,大部分券商經紀業務毛利率和營收佔比顯著下滑。

  最為典型的是浙商證券,2019年開戶數量及代理買賣淨收入的增長使得公司經紀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4.08%至10.11億元。但該業務毛利率連續三年出現下降,2019年經紀業務毛利率為26.29%,較2018年下降2.38個百分點。

  國信證券的營收大頭儘管仍來自於經紀業務,但其佔總收入的比重較2018年下滑了6個百分點,且利潤貢獻上,自營業務6年來首超經紀業務,成為其2019年利潤第一來源。

  「一方面原因在於競爭激烈,各大券商佣金費率不斷下滑,使得經紀業務毛利率收窄;另一方面原因在於2019年股市雖有小幅回暖,但整體在2800點-3200點之間震蕩,市場行情依舊不夠樂觀,使得交易量依舊整體不活躍,新入市的投資者也不多,使得經紀業務收入佔營收的比重下滑。」何南野說道。

  主動管理規模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2019年,此前因資管新規影響經營大幅受挫的券商資管業務也逐漸回血。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儘管券商資管整體規模縮水明顯,但在「大資管」格局逐漸建立的背景下,部分大券商憑藉在主動管理方面的優勢,成功突圍,為2019年年報「增色」。

  海通證券2019年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23.95億元,同比增幅為24.43%,主要是資管子公司主動管理規模增長較快;國泰君安資管的資產管理規模已達6974億元,其中主動管理資產規模4,200億元,同比增長35.2%;浙商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也實現收入3.83億元,同比增長45.38%。

  中信證券的資管規模更是連續多年位居行業第一,年末資管規模達到1.4萬億元。

  不久前,中基協剛剛披露了《2019年四季度資管業務各項排名》,2019年四季度前20強券商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合計6.87萬億元,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2.91萬億元,分別同比減少2.49萬億元和1312億元,降幅分別為26.58%和4.31%。

  不過在這一降幅下,仍有8家主動管理月均規模逆勢增長,其中招商資管主動管理規模增幅近八成,國君資管和海通資管的主動管理規模增幅也超過30%。另外,前20強主動管理規模佔比首次突破40%。

  長城證券非銀金融團隊認為,新證券法明確資產管理業務的統一性,料競爭將加劇,「大資管下,不同行業從事資管都要走向大資管的統一監管和功能監管的思路,未來每一個法的修訂涉及這部分內容的都會進行相應調整,《證券法》是第一個調整的法規」。

  質押風險潛伏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項業務穩定增長、平穩運行的同時,部分業務的風險也悄然潛伏。其中信用中介業務中的股票質押風險仍在,且不少券商業績受到拖累。

  如國泰君安,2019年公司計提信用減值損失20.49億元,其中10.4億元來自股權質押業務,主要因履約保障比例小於100%且逾期天數大於90天的股質規模上升所致,2019年末此部分資產規模帳面價值48.6億元,約佔股票質押總體規模的16.1%,履約保障比例為74.6%,已累積計提22.5億減值準備。

  國信證券的信用業務雖仍是2019年第三大利潤來源,但這一數據卻創下了近3年最低,信用業務盈利能力的下降,即與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計提資產減值準備6.09億元有關。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不完全統計,除上述企業外,西部證券第一創業長江證券西南證券等多家上市公司也發布了計提減值準備的公告,其中大部分為質押業務。

  「雖說2018年以來多家券商主動調整股票質押回購業務定位,採取措施審慎開展增量業務,股票質押業務存量規模持續下降,但股票質押成為計提資產減值的重要來源,必須引起重視。」長城證券非銀金融團隊指出。

  不過,也有機構人士認為股票質押風險不必過多擔憂,前述非銀行業分析師便認為:「券商股票質押業務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了,現在計提比較充分,質押規模已經沒有那麼大;此外2018年以後,券商的質押業務都非常謹慎。」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首批八份券商年報勾勒「危與機」 中信獨攬167億自營佔鰲頭 招商資管爬坡規模增近八成)

(責任編輯:DF522)

相關焦點

  • 券商私募資管「排名戰」幕後 中信1.1萬億規模雄踞同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券商私募資管「排名戰」幕後:中信1.1萬億規模雄踞同業 中金主動管理佔比「另類」趕超券商私募資管理主動管理規模增長持續。11月11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各項資管業務月均規模排名。
  • 37家券商年報透視:去年經紀業務僅中信、山西證券2家負增
    而第十一名東方證券,2019年淨利潤同比大增97.81%至24.35億元,但不及第十名國信證券的49.10億元的一半,呈現出小幅斷層。據統計,前十名券商累計實現的淨利潤在37家券商盈利總和的佔比中超過6成。
  • 規模繼續降!一季度券商資管20強來了,12家主動管理規模佔比過半...
    中信資管以4871.46億元的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排名第一,相比2019年末增幅8%;國君資管以3921.22億元的主動管理月均規模排名第二,較去年末縮水7%。就券商資管而言,主動管理資產規模的前二十名門檻有所提高。2019年末,533億元主動管理規模就能躋身前20名,但是至今年一季度末,646億元是上榜前20的門檻。
  • 券商半年度大比拼!中信建投投行業務收入第一,中信證券自營收益一...
    上半年度總資產排行榜前十名券商總資產合計約為3.90萬億元,在券業總資產中佔比近五成,行業強者恆強格局凸顯。此外,營收、淨利潤等指標體現出券業強者恆強特徵。據《排名情況》,上半年,有11家券商營收超50億元。中信證券上半年營收更是突破了百億元,達146.40億元。
  • 2019成上市券商「爭氣年」 投行經紀自營全面開花 六...
    辭舊迎新之下,隨著12月月報的陸續披露,上市券商全年業績也隨之浮出水面。在年底「衝業績」的助攻之下,上市券商均可「過個好年」。至1月9日晚8點,共有31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了2019年12月月報,單月來看,在行情回暖影響下,共有28家券商營收環比增幅超5成,22家券商淨利潤環比翻倍,實現2019年度「關門紅」。
  • 2019年四季度券商資管月均規模出爐!各家資管規模持續收縮,主動...
    根據中基協數據統計,四季度前20強券商私募資管月均規模合計6.8萬億元,相比三季度下降了約5600億元,規模下降近7.6%,可以看到資管新規之後,券商資管規模仍在持續收縮。數據顯示,相比三季度,排名前20的券商資管規模在四季度均有所下降,但整體排名並未發生太大變化。
  • 銀河證券自營收入下滑八成 老牌大券商今非昔比
    3月28日,中國銀河(601881)發布了2018年年度報告,這也是在中信證券、廣發證券、申萬宏源等上千億券商市值的大券商發布年報後,又一個年報出爐的老牌大券商,可是比起其他同體量券商,中國銀河的業績情況就顯得平淡了許多。
  • 券商炒股集體滑鐵盧?17家一季度自營收入腰斬 中信建投、紅塔證券...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券商「炒股」集體滑鐵盧?17家一季度自營收入腰斬,海通、廣發、國君「輸」最慘,中信建投、紅塔證券成贏家 此前,隨著自營業務連續蟬聯券商營收第一大業務,股票「炒」的好不好,已經成為各大券商核心能力。
  • 時隔一年半,券商私募資管前20強主動管理規模再破3萬億,這4家二...
    在總規模上,中信證券仍然佔據首位,招商資管則超過國泰君安資管晉升為第二名。同時,華福證券時隔五個季度再次進入前20強。在主動管理規模上,中信證券、招商資管、廣發資管和海通資管二季度新增百億元以上。此外,國信證券、申港證券進入主動管理規模前20強。
  • 券商「炒股」成績曝光!9家自營收入增長超50%,來看重倉股名單
    券商半年報披露接近尾聲,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券商各細分業務正在加劇分化。目前已有37家A股上市券商發布了2020年半年報,很多券商的業績表現為「成也自營,敗也自營」,綜合實力較強的頭部券商越來越展示良好的投資交易能力,但也有不少券商受制於資本實力和專業投資能力不足,上半年自營收入欠佳。
  • 25家上市券商去年自營投資收益總額增長134%
    截至4月12日,A股37家上市券商中已有25家披露了2019年年報。Wind數據顯示,若以券商年報中的「投資淨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來計算自營投資收益,上述25家上市券商2019年自營投資收益總額為1060.44億元,同比增長133.96%。
  • 券商資管2020年度榜單出爐:海通資管一產品收益最高,獲近7倍增長...
    、中信證券、國信證券、國泰君安資產、中信建投、恆泰證券。頭部券商主動管理提升,豐富產品角逐公募券商資產管理業務是指券商接受委託負責經營管理客戶資產的業務,1995年央行批准開展業務試點,2012年券商創新大會後迅速發展,2017年資管規模達到高峰後開始轉型,整體規模萎縮,主動管理佔比逐步提升。2020年三季度,前20名券商私募資管月均規模合計6.6萬億元,較二季度的6.6萬億下滑2679億元。
  • 40家上市券商業績大排行!頭部券商位次如何排?
    各項業務表現來看,40家券商經紀業務今年前三季增速均值高達45.77%,上市券商投行業務平均收入超10億元;資管業務分化明顯,超7成券商未達到平均水平;自營業務增速方面,中信建投是40家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同比增速翻倍券商,同比增速為104.06%。
  • 基金專戶排名:建信創金合信博時前三 建信工銀瑞信Q1規模降400億
    同時,一季度前20強榜單規模合計達到2.91萬億,較去年底的「20強」減少了1149.2億元,幅度在3.8%水平。基金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前20名情況券商資管月均規模:中信證券、國君資管、招商資管位列前三券商資管月均規模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 券業喜迎紅四月:46家券商業績環比增五成 中信「登頂」興業成...
    原標題:券業喜迎紅四月: 46家券商業績環比增五成 中信「登頂」興業成「扭虧王」   疫情逐漸好轉,迅速帶動證券業回暖。
  • 百大券商2019年度經營業績全排名揭曉(公司財報版)
    其中,規模與業績的相關數據多採用年報合併報表口徑,為統一比較口徑各項業務收入採用相關科目數據予以考察,與公司實際業務分項收入或有差距。01百大券商規模與業績總資產方面,102家證券公司2019年末合計資產8.63萬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約15.63%。超過千億規模的證券公司有19家,比2018年度多1家。
  • ...國泰君安最新獲準300億短融債,今年獲批500億僅次於中信,券商...
    截至7月24日,國泰君安今年已經獲準發行500億公司債,位列全行業獲批債券規模第二位,僅次於中信證券650億元公司債。目前國泰君安已經發行上市但未到期的債券25隻,累計發行規模890億元。若上述300億短期公司債的第一期債券在今年發行,預計可突破千億。
  • 134家券商上半年成績出爐:各項指標排名揭曉,前十大券商手握...
    134家券商上半年成績出爐:各項指標排名揭曉,前十大券商手握行業近五成淨利!三、營業收入:51家券商營收超過10億元今年上半年,134家券商實現營收2134.04億元,同比增19.26%。其中,共有51家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
  • 又一券商推百億定增!距離54億配股僅隔半年,加速「補血」成券業...
    近段時間,無論是上市券商還是非上市券商,增資此起彼伏,證券公司的淨資本實力直接影響了其業務資質和業務規模。因此,證券公司都在發力持續不斷夯實資本實力。據財聯社記者統計,今年來已發布預案或已完成實施的上市券商定增融資金額已達118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來券商定增頗受各路資本歡迎。
  • 券商自營半年大賺702億元 中信證券達118.87億元居第一
    原標題:【圖觀數據】券商自營半年大賺702億元 中信證券達118.87億元居第一    今年上半年,自營業務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