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豬」穩了!2019成上市券商「爭氣年」 投行經紀自營全面開花 六...

2020-12-23 同花順財經

辭舊迎新之下,隨著12月月報的陸續披露,上市券商全年業績也隨之浮出水面。在年底「衝業績」的助攻之下,上市券商均可「過個好年」。

至1月9日晚8點,共有31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了2019年12月月報,單月來看,在行情回暖影響下,共有28家券商營收環比增幅超5成,22家券商淨利潤環比翻倍,實現2019年度「關門紅」。

隨著12月月報披露,上市券商(母公司口徑)2019年全年業績也可略窺真相。綜合來看,各家券商無論營收還是淨利潤,同比均實現正增長。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穩居行業前三,其中中信證券以255億元營收、117億元淨利潤遙遙領先,增幅明顯。由於此次統計數據系母子分開數據,按照往年慣例,其合併報表數據仍有提升。

全年業績來看,東方證券營收、淨利潤增幅均暫居第一,主要是自營投資貢獻較大,財富管理業務表現也較為亮眼。西南證券、長江證券、中原證券等券商淨利潤也有五倍以上增幅,這其中固然有去年券業整體業績低落的因素,而在資本市場改革全面提速、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的背景下,券商行業經紀、自營、投行業績整體大增早已是行業公認的事實,券商2019年整體業績飄紅已毫無懸念。

值得一提的是,同比增長數據最為驚人的是東方證券和西南證券,淨利潤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225.19%和1127.18%。在有同比數據的27家券商中,16家券商全年淨利同比增幅超六成,佔比60%。

展望2020年,在開年之際多項政策的落地為市場送上大禮。市場在修復對經濟改善預期的同時,也將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估值提升和交易活躍,這對逐步重資產化的券商非常重要。

12月份:22家上市券商淨利環比翻倍

2019年12月,上證綜指突破3000點大關,月內上漲7.42%,共收穫17根陽線、6根陰線。月內A股成交量突破萬億股,成交金額11.24萬億元,環比11月份增幅逾3成,同比增幅超一倍。當月,兩融餘額重返萬億元大關,至12月31日,滬深兩融餘額10192億元,月內增加規模超500億元。

在市場回暖行情持續之下,2019年12月券商實現「關門紅」也在情理當中。就營收情況來看,在目前披露月報的31家上市券商中,共有28家營收環比增長50%,22家淨利潤環比翻倍,對比11月來看,冷淡氣氛被一掃而空。

就單月營收情況來看,中信證券以39.90億元的營業收入一馬當先,穩居行業頭把交椅;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海通證券三家緊隨其後,當月營業收入均超過20億元。在目前披露月報的31家上市券商中,單月營收超過10億元的多達13家,佔比超過四成。有13家券商營收同比超50%,19家當月營收環比超過100%。

而在各家券商最為的賺錢能力上,2019年12月的淨利冠軍仍為中信證券,其在當月實現淨利潤14.57億元,同比增長125.08%、環比增長252.94%,年底「衝業績」成效明顯。此外,華泰證券、招商證券、海通證券三家淨利潤分別為11.19億元、10.75億元、10.19億元,均在10億元之上,領跑行業。

比較來看,由於上年同期行業風險事件頻發,整體基數較低,2019年12月已有18家上市券商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同樣,由於去年11月行情偏向清淡,12月淨利潤環比增長翻倍的券商多達22家。

中信證券全年淨利潤奪冠

在2019年12月月報數據大多出爐後,上市券商2019年全年業績也可大致一窺真相。在2019年的市場階段性復甦、利好政策頻繁落地等一系列好消息之下,證券公司一早就傳遞出「好過年」的信號。不過,具體情況如何呢?

匯集全年數據來看,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公布數據的上市券商同比數據均全面翻紅。在2019年,中信證券奪得營收、淨利潤雙料冠軍,全年實現營收255.77億元,同比增長30.30%;實現淨利潤117.01億元,同比增長42.57%。由於此次統計數據系母子分開數據,其合併報表數據仍有提升。

就營業收入來看,除中信證券拔得頭籌外,國泰君安以200.53億元的成績緊隨其後,海通證券則以149.95億元位列第三名。在披露數據的31家券商當中,共有10家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佔比超三成。

而在淨利潤方面,國泰君安以89.18億元的淨利潤緊隨中信證券之後,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均排入前五名,淨利潤分別為69.47億元、62.54億元、57.49億元。整體來看,2019年淨利潤超過50億元的共有7家,盈利水平良好。

此外,對比上年情況來看,由於2018年行業普遍蕭條,在低基數的影響下,各家上市券商淨利潤同比上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其中,同比增長數據最為驚人的是東方證券和西南證券,淨利潤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225.19%和1127.18%。在有同比數據的27家券商中,同比增長超過100%的達到10家,佔比近四成;16家券商全年淨利同比增幅超六成,佔比60%。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華林證券雖然沒有同比數據,但已經公布了全年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19年全年盈利4.3億元至4.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29%至31.09%。華林證券表示,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迅速,產品線不斷完備,成為業務增長點之一。

2019年,上證綜指從2440點漲至3000點以上,期間最高點達到3288點,整體漲幅23.71%,振幅34%。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更牛,全年漲幅分別為44.08%和43.79%,在全球主要股指中分列第二、第三位。

在階段性行情中,A股量價齊升。全年A股成交額合計126.95萬億,較2018年的89.65億元增加四成,與2016年全年成交額持平。

作為判斷市場景氣程度的重要指標,兩融餘額在2019年末重新突破萬億大關,年內從7557億元增至10192億元,增幅約35%,年內約2600億槓桿資金湧入股市。自2018年4月份以來,兩融餘額從萬億規模逐漸萎縮,至當年年末規模不足8000億;2019年以來,兩融餘額逐漸回升,在8月份攀升到9000億後再度短暫回落,至12月18日突破萬億。其中融資餘額仍是絕對主流,為9968.8億元,融券餘額138.14億元。

2019年,監管對兩融業務的支持力度有目共睹,槓桿資金大力湧入股市,信用帳戶開戶數創下四年新高。9月末數據顯示,個人信用帳戶數量為501.66萬戶,4年來首次再度突破500萬關口。中國結算數據顯示,至2019年11月末,個人信用帳戶數量為503.54萬個,穩步增加。

2019年全年A股有75.46%的股票全年漲幅為正,漲跌幅中位數是15.47%。也就是說,超過七成的股票2019年賺錢了,有一半的股票漲幅超過了15%。隨著行情好轉,可預測券商經紀業務、信用業務甚至自營業務等各項業務都會有優於上一年度的表現。

2019年主承銷收入同比增七成

2019年資本市場開啟改革大門,IPO發行保持常態化,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增量改革,首先利好投行業務。

據統計,2019年,全行業共獲得142.52億元的主承銷收入,較2018年的83.3億元增加七成。其中,中信證券以17.95億元的主承銷收入排名第一,佔據12.59%的市場份額;中信建投證券、中金公司主承銷收入排名二、三,均超10億元。

就首發收入來看,52家券商共攬獲110.11億元IPO保薦承銷收入,較2018年全年的54.27億元翻倍,其中科創板貢獻了4成盈利。2019年7月份正式開市交易的科創板年內共完成70家科創板企業上市,這為保薦機構貢獻了47.5億元的承銷保薦費用,佔全年IPO收入的43%。

2019年IPO收入的最大贏家是中信證券,獨攬14.24億元的首發收入,佔據12.94%市場份額;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證券首發收入均超9億元,排名二、三;廣發證券、國信證券首發收入均超6億元,躋身前五。

此外,併購重組業務在政策寬鬆利好下,過會項目交易金額在提高,全年獲審通過的項目交易金額達5341.54億元,同比增加9%。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華泰聯合證券交易金額排名前三,規模均超600億元,也會帶來可觀財務顧問收入。

2020年展望:預計投行業務迎來大發展

2020年開年監管就為市場送上大禮,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為A股走勢奠定了良好開局。市場在修復對經濟改善預期的同時,也將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估值提升和交易活躍,同時對逐步重資產化的券商非常重要。

資本市場改革正穩步推動,對券商行業形成政策紅利。安信非銀認為,監管層繼續推進對外開放,陸續放開資管、證券等行業的外資持股限制,境外資金擴大A股規模和範圍,券商國際業務布局持續推進;推動基金投顧業務試點、MOM產品獲準發行、銀行理財資金獲準開設股票帳戶等,有助於引導居民財富和長期資本進入股市,推動股市良性發展和支持實體經濟;探索註冊制改革、推動期權品種豐富化、再融資規定優化、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等,資本市場不斷升級下頭部券商更為受益;總體維持流動性寬鬆格局,降低券商整體融資成本,有利於券商進一步擴大自身經營槓桿,從而提升盈利能力。

天風非銀分析師夏昌盛、羅鑽輝認為,在券商業務層面,股權融資迎來大發展,2020年投行業務有望多點開花。創業板改革將穩步推進,新三板改革+分拆上市+再融資+併購重組政策均已落地,今年政策利好將轉化為業績。預計2020年投行業務收入至少同比增加20%至662億。此外,投行業務時激活業務資管,提升券商ROE的重要引擎,股權投資、資本中介、衍生品業務均可受益於此,判斷「投行+PE」模式將在2020年明確體現出業績貢獻。

此外,若「盤活客戶存量資產」實施推進,將降低券商負債成本+提升ROE。證監會此前表態將「依法盤活客戶資產」,新《證券法》明確客戶資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但假設券商通過發行收益憑證等方式,吸引客戶資金認購,可在一定程度上盤活存量客戶資產(佔總資產比例18%)。若能使用客戶保證金,頭部券商負債成本將下降約0.69PCT至3.45%,ROE預計將大幅提升。

來源: 證券時報網

相關焦點

  • 天公作美經紀投行自營全發力 券商迎來豐收季
    回顧前三季度,資本市場交易活躍度提升,帶動券商經紀業務增長顯著。疊加資本市場改革加速推進,證券行業經營環境持續改善,投行、經紀、兩融等業務的快速增長,給業績帶來了強有力支撐。雖然流動性收緊憂慮與市場交投熱度回落,導致近期券商板塊表現平淡,但不少分析師認為,從券商長期受益於資本市場改革來看,券商板塊向上的邏輯依然成立。
  • 上市券商曬收成抱得「金豬」歸 中信證券獲雙冠王
    隨著12月月報的陸續披露,上市券商全年業績也隨之浮出水面。在年底「衝業績」的助攻之下,上市券商均可「過個好年」。截至1月9日晚間8點,共有31家券商發布2019年12月月報。匯總來看,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公布數據的上市券商同比數據均全面翻紅。
  • 券商年報:中信獨攬167億自營 招商資管爬坡規模增8成
    ,截至目前,已有8家上市券商公布了2019年成績單。截至目前,已有8家上市券商公布了2019年成績單。   結合此前部分上市券商發布的業績快報、業績預告以及月報數據來看,2019年大量券商都實現了業績穩定增長。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自營投資、經紀、投行等業務增長是各券商2019年業績高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 銀河證券自營收入下滑八成 老牌大券商今非昔比
    同時,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銀河自營投資規模,佔淨資產比重的113.6%,自營投資出現虧損,對公司的傷害可想而知。  「銀河證券確實是傳統大券商,經紀和自營業務佔營收比例較高。但2018年市場走勢疲弱,大部分證券公司的自營在權益方向都有虧損,所以銀河2018年自營利潤下降幅度較大,符合市場預期。」
  • ...券商前三季度大賺1327億元,承銷保薦業務收入同比增超70%,自營...
    數據來源:證券業協會製圖:周尚伃自營、投行、經紀全面開花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交易單元席位租賃)較去年前三季度增長43.94%。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較去年前三季度增長15.34%。2019年以來,再融資新規、科創板設立、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後金融委提出要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等將顯著提高A股市場股權融資規模,直接拓寬券商投行業務的發展空間。同時,今年以來,流動性寬鬆環境下融資成本下行,疫情導致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等因素推動債券發行規模增加。」
  • 南京證券一季度業績持續穩增,融資補血做大投行自營業務
    01去年淨利潤翻兩倍,自營業務增成亮點南京證券成立於1990年,是江蘇第一家專業的證券公司。2018年6月正式登陸資本市場,雖然是一家中小型券商,南京證券的業務能力卻不容小覷。4月初,南京證券發布年報顯示。
  • 37家券商年報透視:去年經紀業務僅中信、山西證券2家負增
    從業務層面分析,自營業務成為最大功臣,37家上市券商2019年自營業務收入共計1180.73億元,佔總營收的約30.97%,成為業績改善的最重要來源。與此同時,經紀業務升溫,投行業務也在科創板的帶動下有所改善。相比而言,資管業務沒有增長趨勢,總體與去年持平,且在主要業務收入中貢獻最低。
  • 40家上市券商業績大排行!頭部券商位次如何排?
    40家上市券3818.24億元總營收中,經紀業務收入866.52億元,佔比22.69%;投行業務收入403.77億元,佔比10.57%;資管收入280.03億元,佔比7.33%;自營業務收入1125.11億元,佔比29.47%。
  • 券商半年度大比拼!中信建投投行業務收入第一,中信證券自營收益一...
    上半年,中信證券位居證券投資收益排行榜首位,國泰君安(港股02611)經紀業務淨收入領先,中信建投摘得投行業務淨收入榜首,華泰資管獲得資管業務淨收入第一名。10家券商佔券業總資產半壁江山據中證協發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6月30日,134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8.03萬億元,而2019年6月30日,131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7.10萬億元。以此計算,證券行業今年上半年總資產同比增長13.10%。
  • 券商陣營變陣,「三中一華」地位加強 外資全面布局券商股
    以「三中一華」營收佔比情況為例,據記者測算,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905.56億元,其中「三中一華」實現營業收入989.90億元,佔比25.35%,相比去年同期23.22%的佔比上升2.13個百分點。 若將券商營業收入分為經紀、投行、資管和自營四大業務來看,這種現象更加明顯。
  • 券商行業專題報告:再論投行資本化,頭部券商新盛宴
    證券公司實質是經營與有價證券 有關的交易、融資等業務的金融機構,而有價證券的上市掛牌交易,即業務的源頭 即為企業發行股票、債券的投行業務。從業務邏輯來看,經紀、自營、資管等業務均 位於投行業務下遊。二是投行業務是直接融資體系發展的關鍵,享有強勁的政策紅利。
  • 最牛券商股2019業績出爐,投行收入佔比27%,3年分紅45...
    最牛「券商股」中信建投證券2019年年報出爐,各業務板塊表現、「99司」員工的薪酬情況均得以一窺真面目。中信建投證券2019年營收136.93億元,同比增25.54%;歸母淨利潤55.02億元,同比增78.19%。各業務板塊收入佔比較為均衡,其中投行收入佔比27%,財富管理收入佔比30%,交易及機構客戶服務佔比27%。
  • 中國券業拐點已至,券商將分化成六類!麥肯錫:錯位競爭成必然
    中國券業拐點已至,券商將分化成六類!「中國131家券商的整合分化進程將全面提速:頭部券商將佔據更高的市場份額,精品券商也將迎來發展機遇;部分中小型全牌照券商則面臨路徑抉擇。」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盛海諾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 ...券商牌照,首家英資合資券商要來了,近四成排隊待審券商有外資背景
    近四成排隊券商有外資背景根據證監會9月30日公布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行政許可申請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加上10月10日遞交材料的渣打中國,目前18家券商排隊申請設立。從申請進度來看,年內有申請進度更新的有兩家:瀚華證券進入第二次反饋意見,青島意才證券獲證監會接受材料。
  • ...或成第二家AMC系上市券商,近五年業績連續滑坡,正改革大動作不斷
    中國信達指出,信達證券為公司非全資附屬公司,目前主要從事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業務。隨後,財聯社記者致信達證券董秘辦方面, 但截至發稿並未得到有效回應。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中銀證券、中泰證券、國聯證券均在上交所主板完成上市,而湘財證券借道哈高科、英大證券借道置信電氣完成曲線上市。
  • 渣打銀行謀求國內券商牌照,首家英資合資券商要來了,近四成排隊待...
    根據證監會披露公開信息,目前尚在排隊申請設立的共有18家券商,其中外資背景的7家,佔比近四成。渣打銀行(香港)申請國內設立券商本次向證監會申請設立券商的主體為渣打銀行(香港)。天眼查信息顯示,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2003年在香港成立,目前全資控股渣打銀行(中國)、並持有渤海銀行19.99%的股份。
  • 券商經紀和直投業務收入有望明顯增厚
    這也意味著,全面推行註冊制的時間表越來越近。值得注意的是,未來市場若全面落實註冊制,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被更好的發揮,有望對整個市場的定價效率、交易機制帶來促進作用,券商的多項業務將直接受益,尤其是經紀業務和直投業務。不過,相較於經紀業務,直投業務還將對券商的定價能力、風控以及投管等多方面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 25家上市券商去年自營投資收益總額增長134%
    截至4月12日,A股37家上市券商中已有25家披露了2019年年報。Wind數據顯示,若以券商年報中的「投資淨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來計算自營投資收益,上述25家上市券商2019年自營投資收益總額為1060.44億元,同比增長133.96%。
  • 渤海證券--證券行業2021年度投資策略報告:關注資本市場改革下券商...
    前三季度營收同比+31%,經紀、投行佔比提升  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423.81億元,實現淨利潤1326.8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43%,前三季度淨利潤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水平,僅次於2015年前三季度。ROE在2018年觸底後逐步抬升,2020前三季度年化ROE達到7.89%,較2019年提升1.8PCT。
  • 證監會鼓勵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支持國資助力!六舉措做...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泰君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閻峰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遞交了《關於做強做優做大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構建資本市場四梁八柱確保金融安全的提案》,《提案》建議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增進頭部券商資本實力,鍛造資本市場四梁八柱,促進市場穩定,防範金融風險,確保國家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