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業大利好!證監會鼓勵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支持國資助力!六舉措做...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證監會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

證監會在答覆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3353號提案時表示,為推動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將鼓勵和引導證券公司充實資本、豐富服務功能、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技術和創新投入、完善國際化布局、加強合規風險管控,積極支持各類國有資本通過認購優先股、普通股、可轉債、次級債等方式注資證券公司,推動證券行業做大做強。

看點一:六舉措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

證監會答覆了《關於做強做優做大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構建資本市場四梁八柱確保金融安全的提案》。證監會表示,為推動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證監會在「服務實體經濟、完善基礎功能、防控金融風險」總體原則下,積極開展了六方面工作:

一是多渠道充實證券公司資本,鼓勵市場化併購重組,支持行業做優做強。支持證券公司在境內外多渠道、多形式融資,優化融資結構,增強資本實力。支持行業內市場化的併購重組活動,促進行業結構優化及整合。

二是進一步豐富證券公司服務功能。鼓勵證券公司以客戶為中心,依法盤活客戶存量資產,發展櫃檯市場交易,試點信用衍生品、場外期權、跨境衍生品及結售匯等業務,研究推進併購融資,進一步完善、深化資產定價、風險管理和面向客戶的綜合服務能力。

三是支持證券公司優化激勵約束機制。按照2018年11月證監會聯合財政部、國資委發布的《關於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計劃,完善人才引進的配套措施與保障機制。

四是鼓勵證券公司加大信息技術和科技創新投入,在確保信息系統安全可靠的基礎上,加大金融科技領域研究,探索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應用,提高金融科技開發和應用水平。

五是支持證券公司完善國際化布局,按照2018年9月證監會發布的《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設立、收購、參股經營機構管理辦法》,依法設立、收購境外證券經營機構,提升為實體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提供配套金融服務的能力。

六是督促證券公司加強合規風控管理,不斷增強自我約束力,按照《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規管理辦法》《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類業務內部控制指引》《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規範》等要求,構建完善的合規風控管理制度和系統,進一步強化投資銀行類業務內部控制,實現合規風控管理全覆蓋。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泰君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閻峰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遞交了《關於做強做優做大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構建資本市場四梁八柱確保金融安全的提案》,《提案》建議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增進頭部券商資本實力,鍛造資本市場四梁八柱,促進市場穩定,防範金融風險,確保國家金融安全。

看點二:引導證券公司充實資本

證監會表示,將繼續鼓勵和引導證券公司充實資本、豐富服務功能、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技術和創新投入、完善國際化布局、加強合規風險管控,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促進證券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針對「以社保基金、匯金、中投相結合的方式大幅加大對國有大型頭部券商資本投入」的建議,證監會表示,將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積極支持各類國有資本通過認購優先股、普通股、可轉債、次級債等方式注資證券公司,推動證券行業做大做強。

這與證券行業正在精心打造的「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相契合。證券公司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

一是要突出主業,按照規律辦事。為投資者提供融資、交易、投資等中介服務是證券公司的「主業」,要將「好鋼用在刀刃上」,以高效的服務和風險管理提升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

二要突出合規,始終依法經營。要將合規意識融進血液、裝進心頭、深入骨髓,切實做到學法守法,合規經營、依法辦事。只有依法合規經營,才能取信於客戶、取信於市場、取信於社會;只有依法合規經營,才能避免犯重大錯誤、釀成重大風險,從而打造「百年老店」。

三要突出創新,提升服務能力。創新發展是證券基金行業永恆的主題,也是安身立命之本。創新必須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具備風險控制能力、專業能力等必要條件,創新要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逐步樹立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行業氛圍。

四要突出穩健,持續健康發展。業務發展必須有「邊界」,要始終做到資本充足,要保證業務穩健、風險可控。

看點三: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為證券公司帶來政策紅利

證監會正在全面推進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深改12條」中有一條明確,要狠抓中介機構能力建設,加快建設高質量投資銀行,完善差異化監管舉措,支持優質券商創新提質,鼓勵中小券商特色化精品化發展。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推進行業文化建設。

受政策影響,券商股今年以來表現不俗,截至11月29日,A股36隻券商股2019年以來的平均漲幅近40%。近幾年以來,通過首發上市來募集資金以補充營運資金、增加資本金、擴大營業規模,成為越來越多券商的主動選擇。相關數據顯示,除了36家已在A股上市的券商外,還有多家券商尚在排隊審核序列中,中銀國際11月28日過會,3家券商處於IPO排隊審核序列,萬聯證券,審核狀態為「已反饋」;國聯證券和東莞證券的審核狀態為「中止審查」。

從三季報來看,光大證券認為,券商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排名前十的券商歸母淨利潤合計為565.07億元,佔36家上市券商總歸母淨利潤的70.88%。上市券商股之間業績出現明顯分化,在自營業務、信用業務方面具備優勢的券商股業績表現更加優異。

展望未來,光大證券認為,券商自營業務全年預計保持穩健增長;經紀業務方面,需關注財富管理轉型帶來的增量機遇,尤其是頭部機構財富管理的轉型將會帶來增量優勢;投行業務方面,科創板註冊制提速將帶來增量,目前科創板註冊數量已經突破56家,若年底突破百家,保守測算可為券商帶來40億元左右的收入增量。

看點四:資金大舉掃貨券商ETF

進入2019年,券商ETF獲資金熱捧。數據顯示,證券ETF(512880.SH)由去年底的36.07億份增加至11月底的133.32億份,增加額度接近100億份,特別是在最近一個月(11月份),單月增加了超18億份,創下單月淨買入紀錄。

從三大券商ETF份額變化來看,2019年以來三大ETF均出現較大規模增幅,證券ETF(512880.SH)份額增幅達270%,券商ETF(512000.SH)達323%,證券基金(512900.SH)達290%。而三者在11月份增加份額超過30億份。

看點五:券商轉型勢在必行

資本市場改革將推動證券公司轉型。國信證券研報認為,證券公司從「通道類中介」向「專業型投行」轉型,證券公司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證券公司作為連接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橋梁,投行業務、機構業務、資本中介業務、零售經紀業務將進行相應的模式調整和業務優化,從而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轉型的需求。大型券商憑藉規模優勢、平臺優勢、品牌優勢,龍頭優勢將逐漸擴大,特色券商則有望通過其特色業務的領先優勢脫穎而出。

長久以來,我國證券公司扮演著「通道」類角色,輕資產業務佔比較高,主要表現為:經紀業務以交易佣金收入為主,為機構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的能力不足;投行業務以承銷和保薦業務為主,服務新興產業功能不足;資產管理業務以通道類業務為主,主動管理能力不強。資本市場改革將使證券公司擴大業務範圍,增強專業服務水平,從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國信證券認為,資本市場改革為證券行業釋放紅利。宏觀層面,金融供給側改革提出要增加有效供給,服務新興產業,促進我國經濟轉型,這將有利於我國直接融資比重的增加;基礎制度層面,註冊制改革承擔起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使命,創業板、新三板改革也將增加對創新型成長企業的包容性,這將擴展我國證券公司的業務範圍和利潤來源;對外層面,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政策不斷深化,國內證券公司不僅要服務國內企業「走出去」,還將直面外資的需求和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這將促使我國證券公司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監管引導下資本市場改革全面深化,市場化、國際化、機構化是大勢所驅,將重塑市場新生態。券商行業是資本市場核心參與者,市場變革將倒逼券商打破原有商業模式,構築生態圈模式。行業轉型也是優勝劣汰的過程,未來券商將走出差異化發展模式,治理機制和戰略定位優秀的券商有望突出重圍。

具體來看,資本市場市場化、國際化、機構化大勢所趨,將重塑市場新生態。市場化多維推進,制度市場化邁入「存量和增量共同改革」新階段,業務市場化迎來行業新一輪創新發展周期,監管市場化遵循「穩健發展+扶優限劣」兩大基調。國際化從「引進來」和「走出去」雙輪推進,外資券商進入受監管對外開放節奏和證券公司自身競爭力影響,預計會在高附加值業務上對國內券商形成擠壓。機構化趨勢也將深刻影響A股市場生態,監管積極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外資、保險資金、保障類基金、理財子公司、公募基金五大類機構資金入市可期,將提高券商機構業務重要性。

相關焦點

  • 航母級券商何時啟航?券業大合併引發無數猜想
    2019年11月,證監會在答覆政協提案中,明確提出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推動證券行業做大做強。在下一步工作中,證監會著重提到兩點:一是繼續鼓勵和引導證券公司充實資本、豐富服務功能、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技術和創新投入、完善國際化布局、加強合規風險管控,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促進證券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 又一券商推百億定增!距離54億配股僅隔半年,加速「補血」成券業...
    來源:財聯社在監管部門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推動證券業做大做強背景下,今年以來已有包括中原、海通、國信等多家券商陸續通過定增充實資本,天風證券也躋身這一陣營。此前海通、國信等頭部券商超百億定增,不僅獲得國內券業同行的參與,更是獲得外資頭部券商摩根、中國平安第二股東深投控以及知名私募機構高毅資產的積極認購。
  • 鼓勵券業併購重組政策刺激,券商股拉升,方正長江等領漲,中資投行看...
    受周末利好消息刺激,券商股周一(7月20日)迎來大漲行情,截至記者發稿,方正證券漲停,西部證券漲超6%,國海、長江證券漲幅均超5%,券商股迎來普漲。值得注意的是,國盛金控走熱相對溫和,開盤後一度拉升,並未過多受到周五國盛證券被託管消息衝擊。監管鼓勵券業併購重組、支持實施股權激勵,做強做大券業周末最大的市場利好消息,莫過於監管鼓勵券業併購重組。
  • 中信等四大頭部券商集結第一創業42億定增局,罕見追捧「同行」背後...
    記者 | 滿樂1四大頭部券商集中參與第一創業定增。「第一創業定增價格6元/股,已經是公司在此輪上漲前的均價,目前市場對今年下半年牛市仍有期待,6個月鎖定期結束後出售股份也符合券商利益」。某券商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第一創業投行業務有著自己的特色,公司在華南地區業務也在行業中表現強勢,屬於券商財務投資的優質資源。
  • 兩大中信系券商紛紛闢謠,合併傳聞事件背後的猜測
    近日,券商股的走勢有些瘋狂。而在券商股瘋狂的同時,7月2日的一則關於「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合併」的傳聞,也是給券商股的走勢火上澆油。但是在上周日(7月5日),涉及此傳言的幾家機構先後發出否認公告,消息被徹底否認。
  • 險變「串新證券」,中信建投券業新一哥能多久
    昨天,中信建投以市值3925.8億元首次超越市值3923.31億元的中信證券,成為券業新一哥。而在2019年11月證監會表示「繼續鼓勵和引導證券公司充實資本、豐富服務功能、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技術和創新投入、完善國際化布局、加強合規風險管控,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2020年6月27日,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兩則信息都表達出了監管層希望促進龍頭券商合併,甚至希望拉來體量巨大的銀行業介入,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強烈意願。
  • 券業整合第一彈來了!國聯「蛇吞象」國金,躍居江蘇第二大券商
    沒有多少人能料到,開啟券業整合大幕的,既不是風傳已久的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也不是同一大股東旗下的第一創業和首創證券,而是遠離鎂光燈的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9月20日,兩家券商雙雙公告稱,國聯證券擬受讓長沙湧金持有的國金證券部分股份,同時國聯證券擬換股合併國金證券。
  • 券業再添「新兵」?青島國資攜手外資行報名「入伍」
    證券時報記者 閆晶瀅在監管放開券商牌照申請後,前來「嘗鮮」的國資力量越來越多。近日,證券時報記者獲悉,青島市國資委旗下的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正在謀求設立證券公司,並已向證監會遞交申請材料。9月28日,國信集團的申請材料已獲證監會接收。
  • 銀行系券商呼聲再起 旗艦投行要來了
    分析人士認為,商業銀行如果獲得券商牌照,對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屬於長遠利好,對證券行業的格局也會產生深遠影響。 銀行系券商呼聲再起 打造旗艦投行預期升溫 自2020年4月1日起,我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當前外資券商正在加速進入我國證券行業。
  • 中國券業拐點已至,券商將分化成六類!麥肯錫:錯位競爭成必然
    中國券業拐點已至,券商將分化成六類!「中國131家券商的整合分化進程將全面提速:頭部券商將佔據更高的市場份額,精品券商也將迎來發展機遇;部分中小型全牌照券商則面臨路徑抉擇。」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盛海諾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 ...環境發生變化 華創太平洋和平分手 盤點這些年券業失敗的併購案例
    雖然此次交易未能成行,但作為一家行業排名居中的區域性券商,華創證券的發展思路並未因此而改變。據華創證券內部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介紹,併購整合是擴大競爭優勢的有效手段,未來公司仍將多方關注包括併購在內的市場機會,爭取儘快做大做強。
  • 多家券商年底加急物色副總裁,中小券商需求更大,2020成券業人才...
    財聯社(上海,記者 劉超鳳)訊,券商高級別崗位批量釋放,甚至是副總裁職位。今年投行招聘最為火熱,中小券商的機會更多。專注於券業中高層行業交流的機構——「券業行家」告訴財聯社記者,「近期收到大量高端人才的招聘需求,包括多家上市券商的副總裁崗位。
  • 券業再傳合併傳聞?國資入股引發業內合併猜想,首創證券闢謠
    消息傳出後,第一創業股價直線拉升封板,券商板塊內多隻個股跟隨上漲。 首創證券近期引入京投公司為第二大股東8月7日,證監會官網發布《關於核准首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變更股東的批覆》的公告。公告顯示,7月30日,證監會核准首創證券變更股東的批覆,核准京投公司的證券公司股東資格,對京投公司依法受讓首創證券1.25億元股權無異議。 根據目前已披露信息來看,股權變更手續完成後,京投公司將成為首創證券僅次於首創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 券業大事件!首家兩岸合資券商面世 金圓統一證券終獲批!
    原標題:券業大事件!首家兩岸合資券商面世,金圓統一證券終獲批!一舉拿下三張業務牌照,兩岸股東都有大來頭?而在金圓統一證券獲批後,目前在證監會排隊申請設立的合資券商仍有18家,年內獲批合資券商數量可期。  兩岸首家合資券商花落廈門  2月21日晚間,證監會網站掛出《關於核准設立金圓統一證券有限公司的批覆》,兩岸首家合資證券公司終於獲批籌建,成功花落廈門。
  • 追尋券商併購之路:歷史的機遇與自我的機會
    監管層持續鼓勵券商做大規模,提高抵禦風險能力。國際投行也藉此機會低成本擴張,如瑞銀集團重組北京證券。綜合治理後,券業開始規範化運營,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2007年行業股債承銷額CR5突破60%,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帶來盈利水平的改善,2007年行業ROE達到38%,資產規模迅速擴大。
  • 2019成上市券商「爭氣年」 投行經紀自營全面開花 六...
    辭舊迎新之下,隨著12月月報的陸續披露,上市券商全年業績也隨之浮出水面。在年底「衝業績」的助攻之下,上市券商均可「過個好年」。至1月9日晚8點,共有31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了2019年12月月報,單月來看,在行情回暖影響下,共有28家券商營收環比增幅超5成,22家券商淨利潤環比翻倍,實現2019年度「關門紅」。
  • 又見券商更名!這家新銳投行改頭換面,華興資本布局有何新戰略?券業...
    此時,距離華興資本拿下國內券商牌照已經過去了4年,更名意義不言而喻。在券業動蕩的年份,業內吸收合併、股權變更屢見不鮮,不少券商的名字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即便是在最近兩年,也有中投證券、民族證券等多家券商宣布更名。在新一輪券業更名潮背後,到底有何緣故?
  • 首家兩岸合資券商誕生!金圓統一證券手握三張業務牌照,還有18家合資券商排隊待審
    2月21日,證監會核准金圓統一證券有限公司(下稱「金圓統一證券」)設立,這也是首家兩岸合資券商,廈門市屬金控集團廈門金圓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金圓集團」)持股51%,另一家股東為中國臺灣地區老牌券商統一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統一綜合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