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半年度大比拼!中信建投投行業務收入第一,中信證券自營收益一...

2020-12-16 金融界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周璐璐

中證君8月18日從券商處獲悉,中證協近期向券商下發了《證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排名情況》(以下簡稱「《排名情況》」),對2020年上半年度133家證券公司未經審計經營數據進行了統計排名,共計25項指標。

截至6月末,133家券商中有19家券商總資產超千億,中信證券以7258.39億元的總資產額穩居上半年度總資產榜榜首。上半年有51家券商營收超50億元,10家券商淨利潤超30億元,中信證券在營收和淨利潤榜單中均為榜首。

上半年,中信證券位居證券投資收益排行榜首位,國泰君安(港股02611)經紀業務淨收入領先,中信建投摘得投行業務淨收入榜首,華泰資管獲得資管業務淨收入第一名。

10家券商佔券業總資產半壁江山

據中證協發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6月30日,134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8.03萬億元,而2019年6月30日,131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7.10萬億元。以此計算,證券行業今年上半年總資產同比增長13.10%。

據《排名情況》,截至6月末,有19家券商總資產超千億。其中,中信證券以7258.39億元的總資產額穩居第一;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總資產均超4000億元;招商證券(港股06099)、海通證券(港股06837)、廣發證券(港股01776)、申萬宏源(港股06806)、銀河證券總資產均超3000億元;中信建投、國信證券、東方證券(港股03958)、中金公司(港股03908)總資產則超2000億元。

來源:《證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排名情況》

截至6月末,有12家券商淨資產突破500億元。其中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華泰證券排名居前,淨資產均超1000億元。

上半年度總資產排行榜前十名券商總資產合計約為3.90萬億元,在券業總資產中佔比近五成,行業強者恆強格局凸顯。

此外,營收、淨利潤等指標體現出券業強者恆強特徵。

據《排名情況》,上半年,有11家券商營收超50億元。中信證券上半年營收更是突破了百億元,達146.40億元。國泰君安上半年營收94.74億元,中信建投、廣發證券、申萬宏源、海通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上半年營收均超80億元。而排名最末尾的金通證券上半年營收僅有159萬元。

來源:《證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排名情況》

上半年淨利潤方面,有19家券商淨利潤突破10億元。中信證券以61.80億元的淨利潤金額排名第一。申萬宏源、中信建投、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上半年淨利潤均超40億元。與此同時,有36家券商上半年淨利潤不足1億元,還有9家券商上半年有不同程度淨虧損。

來源:《證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排名情況》

76家證券投資收益超1億元

中信證券一騎絕塵

上半年,券商自營業務獲得較好成績。據《排名情況》,截至6月末,有76家券商的證券投資收益超1億元,35家超5億元。

其中,中信證券上半年證券投資收益為75.35億元,以絕對優勢奪得榜首;中信建投緊隨其後,上半年實現證券投資收益40.05億元;華泰證券排名第三,上半年證券投資收益為35.61億元。

來源:《證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排名情況》

注:證券投資收益=股權類金融工具投資+固定收益類投資+衍生金融工具投資+其他金融工具 投資確認的投資收益+淨敞口套期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據了解,券商自營業務已成為券商取得靚麗業績的重要部分。浙商證券表示,公司上半年投行業務收入、自營投資業務收入同比增幅較大。

61家投行淨收入超1億元

中信建投位居榜首

投資銀行業務是券商上半年靚麗業績的一大「推進器」。據《排名情況》,截至6月末,有61家券商的上半年度投資銀行業務淨收入超1億元,5家超10億元。

其中,中信建投上半年投資銀行業務淨收入為19.65億元,超過中信證券同期的18.00億元,位居榜首。中金公司、海通證券、光大證券(港股06178)上半年投資銀行業務淨收入分別為15.41億元、11.56億元、11.38億元。

來源:《證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排名情況》

注:投資銀行業務淨收入=承銷業務淨收入+保薦業務淨收入+財務顧問業務淨收入

投資銀行業務淨收入包括承銷、保薦及財務顧問業務淨收入。而上述細分業務淨收入排行榜中,中信建投奪得承銷與保薦業務淨收入榜首;中信證券則獲得財務顧問業務淨收入榜首。

信達證券非銀金融團隊指出,在再融資新規、註冊制改革等資本市場改革政策利好催化下,投行業務迎來變革和發展,未來券商投行收入空間達萬億規模。

77家經紀業務淨收入超1億元

國泰君安領先

上半年,受益於市場持續活躍,券商經紀業務獲得大豐收。據《排名情況》,截至6月末,共有77家券商上半年證券經紀業務淨收入超1億元。

具體而言,國泰君安和中信證券2家券商上半年證券經紀業務淨收入超30億元。其中,國泰君安以33.00億元的淨收入位居第一,中信證券緊隨其後,為31.06億元。

另外,銀河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上半年證券經紀業務淨收入均超20億元。

來源:《證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排名情況》

業內人士稱,展望下半年,經紀業務依然會成為券商業績增長的重要支撐。

方正證券表示, 8月創業板註冊制首批IPO項目將登陸A股,漲跌幅限制放寬預計將進一步提振市場交投情緒,疊加監管層多次表態下半年將繼續鼓勵銀行理財、險資、海外資金等中長線資金入市,預計全年股票日均交易量維持在8000億元以上,券商經紀業務將全面受益。

29家資管業務淨收入超1億元

華泰資管摘得桂冠

據《排名情況》,截至6月末,共有29家券商上半年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超1億元。

具體來看,華泰資管上半年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為11.11億元,摘得該榜單桂冠。東證資管緊隨其後,上半年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為11.01億元。此外,中信證券、海通資管、廣發資管、國君資管、財通資管、申萬宏源、光證資管、招商資管、中信建投上半年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均超5億元。

來源:《證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排名情況》

據了解,包括中信證券、山西證券、國海證券等多家券商已推出資管新規整改方案。業內人士表示,大型券商的綜合平臺將會是券商資管的比較優勢,未來券商資管會藉助母體的綜合平臺優勢,抓住市場化、人才和投研等方面各種優勢,走出一條差異化的發展路徑。

相關焦點

  • 券商炒股集體滑鐵盧?17家一季度自營收入腰斬 中信建投、紅塔證券...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券商「炒股」集體滑鐵盧?17家一季度自營收入腰斬,海通、廣發、國君「輸」最慘,中信建投、紅塔證券成贏家 此前,隨著自營業務連續蟬聯券商營收第一大業務,股票「炒」的好不好,已經成為各大券商核心能力。
  • 37家券商年報透視:去年經紀業務僅中信、山西證券2家負增
    此外,第五至第十名的分別是廣發證券(75.39億元)、招商證券(72.82億元)、申萬宏源(57.35億元)、中信建投(55.02億元)、中國銀河(52.28億元),國信證券(49.10億元)。其中,中國銀河、中信建投、廣發證券、招商證券的增幅均超60%,非常可觀。
  • ...中信證券唯一淨利超百億,多項業務遙遙領先,華鑫證券淨利增近7倍
    投行業務方面,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位於第一梯隊,前三季收入在40億元附近,浙商證券與國金證券增速最快,分別為202.45%、172.08%。 資管業務方面,中信證券相關收入現「航母」特徵,前三季資管業務收入為53.94億元,超過排名緊隨其後的海通證券、東方證券、國泰君安三家券商之和。
  • 2020年投行放榜:浙商、平安等9家爆發式提升,中信、中信建投、中金...
    財聯社(北京,記者陳靖)訊,隨著註冊制、再融資等制度的推行,券商投行迎來大增長的一年。轉眼2020年即將結束,各券商投行座次也已見雛形。收入排名來看,2020年中信證券(600030,股吧)投行收入29.05億元,高居榜首;中信建投27.45億元排在次席;第三位是中金公司,投行收入為22.38億元。
  • 中信建投股權變更落地 投行領先、經紀業務存短板
    五年之後,因「一參一控」政策出爐,即一家公司只能控股一家券商,中信證券向北京國管中心,出讓其所持中信建投的大部分股權。截至今年上半年,中信證券僅持有中信建投5.01%股權。過去的這段歷史,今年以來不斷被反覆拿來製造話題。合併傳聞四起後,上交所緊急向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發出問詢,求證事實。今年7月3日,兩家公司共同發表聲明,稱從未有過股權收購、合併的計劃。
  • 銀河證券自營收入下滑八成 老牌大券商今非昔比
    3月28日,中國銀河(601881)發布了2018年年度報告,這也是在中信證券、廣發證券、申萬宏源等上千億券商市值的大券商發布年報後,又一個年報出爐的老牌大券商,可是比起其他同體量券商,中國銀河的業績情況就顯得平淡了許多。
  • 鄭重看股:從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合併傳言看國內券商的差距
    他分析,中信建投證券4月23日向證監會遞交了《變更持有5%以上股權的股東審批》的行政許可申請,與合併應該有很大關係。實際上,市場對於這一消息如此「確認」,除了兩家公司的名字頗有淵源外,還有就是中信建投證券本身就是中信證券與中國建銀2005年共同出資成立的公司,而且當時中信證券是控股股東。
  • 中信建投第一大股東變更 北京金控集團為第一大股東
    中信建投第一大股東變更,持有35.11%A股股份  根據中信建投證券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北京國管中心根據北京市國資委通知,擬將所持公司26.84億股A股股份(佔總股本的35.11%)無償劃轉至北京金控集團。北京國管中心持有北京金控集團100%的股權。北京金控集團實際出資人職責由北京市國資委履行,其實際控制人仍為北京市國資委。
  •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東方財富、招商證券,誰是證券龍頭老大
    基本面: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自營業務及資產管理等業務的公司。我2018年獲得Euromoney頒發的「2018年最佳投資銀行」稱號。我2018年獲得Finance Asia頒發的最佳券商、「一帶一路」最佳銀行、最佳證券承銷商、最佳權益證券發行機構、最佳跨國併購交易獎、最佳公司債券獎。
  • 2020券商IPO業務全掃描:中信建投承銷規模反超「老大哥」中信,國信...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分居前三,海通證券、民生證券、華泰聯合、國金證券、光大證券躋身前10,華南大型券商國信證券和廣發證券退步嚴重。不過在IPO募集資金方面,中信建投已反超「老大哥」中信。截至12月10日,首發上市的358家公司共募集4392億元,較去年全年募集金額增長73.44%。
  • 天公作美經紀投行自營全發力 券商迎來豐收季
    前三季度淨利增幅可觀10月27日,紅塔證券、第一創業、國海證券、東北證券相繼發布了前三季度業績。至此,已有10家上市券商率先交出了成績單。儘管其中僅有中信建投一家頭部券商,但從中已經可以大致窺探出上市券商前三季度的業績整體表現。
  • ...券商前三季度大賺1327億元,承銷保薦業務收入同比增超70%,自營...
    同時,2020年前三季度券商的淨利潤已超2019年全年淨利潤總和(1230.95億元)。數據來源:證券業協會製圖:周尚伃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券商第一大收入來源的證券自營業務,今年前三季度繼續蟬聯,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實現收入1013.63億元,收入佔比為29.61%。
  • 險變「串新證券」,中信建投券業新一哥能多久
    2020年6月27日,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兩則信息都表達出了監管層希望促進龍頭券商合併,甚至希望拉來體量巨大的銀行業介入,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強烈意願。這種背景下,突然傳出中信建投證券和中信證券合併的消息,引起了資本市場的追捧,中信建投證券A股在三個交易日中連續漲幅接近20%。當時,中信建投證券和中信證券均發布了澄清公告。
  • 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併傳言再起 看五大合併可能
    有業內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後續中信集團將分為兩大分集團,一個是金融集團,一個是實業集團,其中金融集團將由現任董事長組裝。背景二:中信集團對中信建投的業務和人事有較大話語權時至今日,中信建投證券依然在沿用中信的商標,無聲地向市場傳遞一種聲音,「我們淵源頗深」。
  • 券商年報:中信獨攬167億自營 招商資管爬坡規模增8成
    摘要 【券商年報:中信獨攬167億自營 招商資管爬坡規模增8成】2月26日晚,中信建投、海通證券公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加上此前完成年報披露的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等券商
  • 券商「炒股」成績曝光!9家自營收入增長超50%,來看重倉股名單
    具體來看,自營收入同比超過10%的券商有17家,中信建投證券以44.5億元的自營收入實現近200%的同比增幅;但是,也有12家券商自營收入出現下滑,有券商自營收入下滑幅度超過90%。在波動的證券市場中,各家券商因對市場的不同判斷以及自營投資策略,得到不同的收益結果。
  • 2020IPO募資大爆發創10年新高:中信建投募資奪得行業第一,中信證券...
    「個人感覺中信建投投行業務還是鋪得很開,項目儲備得很均衡,無論是主板還是創業板,哪怕是新三板都有不錯的表現。中金雖然整體規模下滑了,但項目質量還是有目共睹。」有北京地區資深投行人士評述道。一眾券商中,承銷IPO項目募集資金排在第二位的是海通證券,合計為621.49億元,同比增速達到了驚人的1686%。
  • IPO募資創10年新高:中信建投募資行業第一 中信證券項目存量領先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020IPO募資大爆發創10年新高:中信建投募資奪得行業第一,中信證券項目存量遙遙領先難以撼動截至12月21日,372家企業合計通過IPO募集資金4513億元,募資額創下自201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11萬億!
  • 自營成券商上半年業績「頭號功臣」,中信、華泰和海通證券勇奪...
    記者丨馬曉甜證券公司上半年業績無限風光,作為第一大收入來源的自營業務可謂是「頭號功臣」。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131家證券公司實現證券投資收益702.74億元,同比大增13.24%,佔總營收的比例達32.93%。從上市券商角度來看,據國盛證券測算,39家券商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392億元,自營和經紀業務對於營收貢獻最大,分別為29.48%和22.24%。
  • 明年投行大戰關鍵比儲備!中信、建投、民生IPO排隊項目居前三,民生...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IPO承銷及保薦收入排名前三的投行分別為:中信建投排名第一,IPO承銷保薦收入為17.45億元;中金公司位居第二,IPO承銷及保薦收入13.61億元;中信證券(600030,股吧)排名第三,IPO承銷及保薦收入12.0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