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在漢中之戰中,交戰雙方主帥分別為劉備、曹操。劉備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曹操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此戰劉備佔據漢中,領土得到擴張,進而稱王。對於漢中之戰來說,是一場持續兩年之久的戰役。
因此,這場戰役也包含了一些細分的戰鬥,比如下辨之戰,漢水之戰等。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定軍山之戰,也是漢中之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到定軍山之戰,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黃忠斬殺了夏侯淵這位曹魏大將。誠然,在定軍山之戰,黃忠作為身先士卒的武將,起到了重要作用。不過,在筆者看來,定軍山之戰,功勞最大的卻不是黃忠,而是在劉備身邊出謀劃策的法正,也正是因為在漢中之戰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法正得以成為劉備非常信任的謀士。
一
具體來說,建安十九年(214年),當劉備擊敗劉璋、攻克成都後不久,曹操也率軍攻佔了漢中。眾所周知,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和咽喉,如果漢中長期被曹操所佔據的話,那麼益州就將無險可守,隨時有被曹操吞併的可能。所以,為了爭奪漢中之地,劉備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入漢中,進屯漢中西面的門戶陽平關(今陝西勉縣西),與曹軍守將夏侯淵爭奪漢中。相對於三國時期的其他戰役,比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漢中之戰的持續時間相對較久,也即在前一年中,劉備和曹操雙方互有勝負,根本無法看出這場戰役的走向。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率領大軍進攻漢中,與張郃守備的陽平一線酣戰連年而未有突破進展。正所謂攻的艱難,守的頑強。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聽從法正的謀劃,率軍強渡沔水,直插定軍山,佔據了定軍山有利的地形,曹軍夏侯淵部來爭,定軍山之戰就此打響。由此,在筆者看來,定軍山之戰的爆發,意味著漢中之戰終於來到了決勝階段,如果夏侯淵、張郃能夠取得勝利的話,那麼漢中自然會繼續被曹操所掌握。反之,劉備可以取勝的話,就將在漢中之地佔據上風。
二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一月,蜀郡太守、揚武將軍法正向劉備進言:「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遂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建議劉備乘機攻取漢中。對此,法正還表示:「此蓋天以予我,時不可失也。」劉備採納此建議,遂決定發兵北進,攻取漢中。對此,在筆者看來,劉備率軍和曹操爭奪漢中,無疑離不開法正這位謀士的策劃。對於漢中之戰,法正不僅在整體戰略上做好了謀劃,更是在具體戰鬥上出奇制勝。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劉備久攻陽平關仍未克,乃引軍南渡漢水,於定軍山前紮營。定軍山,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城南5千米,三國時期古戰場,有「得定軍山則得漢中,得漢中則定天下」之美譽。定軍山屬大巴山脈,其脈自高廟子入平地,隆起秀峰十二座,自石山子至元山子,號稱「十二連峰」,再東為當口寺孤峰,自西向東綿延十多公裡,如遊龍戲珠,故有「十二連山一顆珠」之譽。主峰定軍山為最高處,海拔833米。
三
在劉備大軍來到定軍山之後,夏侯淵不敢怠慢,立即率軍前來爭山。從夏侯淵的角度來看,如果定軍山被劉備長期佔據的話,那麼己方將有隨時被衝擊的風險。於是,夏侯淵築圍與劉備軍相峙,自率輕兵守南圍,以張郃守東圍。對此,劉備大軍乘夜先攻東圍,張郃軍首戰不利,夏侯淵於是分兵幫助張郃。在此背景下,劉備採納法正的計策,命令黃忠數次鼓譟而不攻,使夏侯淵鬆懈戒備,而後突然進攻南圍,摧鋒進擊,勢不可擋。
於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劉備大軍,夏侯淵大敗,黃忠刀劈夏侯淵於定軍山下。夏侯淵作戰勇猛,與其兄夏侯惇一樣性格剛烈,但對於使用計謀比較忽視。當初,曹操也常常告誡他:「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但最後,還是因為修補鹿角之事而戰死。
四
最後,夏侯淵死陣亡之後,張郃急忙退守陽平關。彼時,曹魏大軍因為主帥被殺,一時間慌亂不知所為。督軍杜襲和司馬郭淮號令軍中:「張將軍朝廷名將也,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舉張郃為主將,出兵安陣,軍心方定。不過,定軍山之戰的失利,還是讓曹操深受震動。公元219年三月,魏王曹操以漢中危急,自長安出斜谷道,親臨漢中指揮作戰。劉備調集兵力,扼險據守,不與交鋒,拖延時間,消耗魏軍。魏軍與劉備軍對峙月餘,士卒逃亡甚多,軍糧接應不上,士氣低落。公元219年五月,曹操以「雞肋」 為口令放棄漢中,撤軍北還。
公元219年七月,劉備自立漢中王,於沔陽(今勉縣)舊州鋪築壇,陳兵列眾,馬超等四十六人上書東漢朝廷,請立劉備為王。群臣陪位,讀祭訖,戴上王冠,就王位。以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率兵屯守漢中。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漢中之戰中,定軍山之戰是一場非常關鍵的戰鬥。此戰,夏侯淵的陣亡,無疑成為曹操最終退軍的重要原因。
因此,對於漢中之戰中立下戰功的黃忠,得以晉升為後將軍,從而和關羽、張飛、馬超、趙雲等人並稱為蜀漢五虎上將。至於出謀劃策的法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而這,顯然是因為法正在定軍山之戰奶豬與漢中之戰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也即可以成為這場戰役的最大功臣了。對於定軍山之戰,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