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在敗走華容道的同時也不得不接受自己「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統一之夢破滅。不得已,曹操只能暫且放棄了消滅劉備、孫權等最具競爭力對手的想法,轉而安撫軍事戰爭失敗後動蕩的北方大地,並伺機向混亂、割據的關中進軍。
但這一年對孫權等人來說卻是既歡喜又悲痛。
歡喜的是,這麼一場麾下群臣都以為必敗無疑、紛紛勸說早日投降的戰爭自己居然勝了,而且還是大勝。悲痛的是,心腹愛將周瑜英年早逝、早早地離自己而去。
失去了內心支柱後的孫權更是在魯肅的勸說下放棄了周瑜生前規劃的「西徵入蜀,北定中原」的方針,反而是將好不容易佔據的荊州江陵借給了劉備。結果劉備乘風而起,在麾下一眾文臣武將的幫助入據巴蜀、荊州與自己分庭抗禮。
然而,就在公元215年,劉備、孫權等人為著荊州的歸屬怒而興兵、彼此攻伐時,西進的曹操已經正式擊敗了以馬超、韓遂為首的關中聯軍,進而以張郃攻佔張魯佔據的漢中地區,並進入蜀中的巴東、巴西兩郡四處攻城略地、遷徙百姓,嚴重威脅了劉備勢力集團的統治根基。
不得已,劉備只能火急火燎地與孫權暫時性休戰,回到成都指揮部眾擊退了張郃軍隊的攻勢,保證蜀地的安穩。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此時的劉備深知漢中地區只要還有一日在曹操等人的手中,自己的巴蜀根基地就一日得不到安穩。
於是乎,公元217年,趁著曹操回返許都、平定內亂,劉備便在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下,正式揮兵北上,派遣張飛、馬超、雷銅、吳蘭等人攻打下辯、向漢中進軍,而曹操則派遣曹洪、曹休、曹真等人率軍抵擋。
奈何劉備勢弱,北伐漢中的戰局從一開便僵持不下。哪怕劉備麾下的「五虎上將」張飛、馬超、關羽等人接連上場,也是為徐晃、夏侯淵、張郃等人一一攔下,戰線始終是僵持在了陽平關一線。可謂是攻的艱難,守的頑強。
公元218年七月,為表北伐決心的劉備甚至親自率軍進攻由夏侯淵駐守的陽平關、居中調和指揮,而蜀中也是「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竭盡全力支持北伐。作為反擊,曹操同樣也在許都大肆調兵遣將,準備救援漢中。九月,曹操更是率軍親抵長安,作為漢中魏軍的後盾,在後方統籌全局。
不管怎麼看,戰局似乎都在朝著不利於劉備等人方向發展。這時,老將黃忠卻給劉備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驚喜。
公元219年正月,劉備久攻陽平關未下,於是決定引軍南渡漢水,前往地形險要的定軍山下安營紮寨、以圖後效。駐守關隘的夏侯淵同樣步步緊逼、直接率兵前來爭山,並在周圍修建工事與劉備軍相峙,曹軍背靠大山、直面蜀軍,於是由夏侯淵守南面、張郃守東面。
劉備軍乘夜先攻東圍,燒毀張郃駐軍的鹿角工事,以多打少、與其進行肉搏。張郃軍首戰不利,夏侯淵也就不得不分兵幫助張郃。於是劉備用法正計策,命令黃忠數次鼓譟而不進攻。
夏侯淵也就逐漸鬆懈了戒備,結果黃忠率人突然進攻南圍,摧枯拉朽、勢不可擋。夏侯淵兵力不足大敗,黃忠更是在亂軍之中刀劈夏侯淵於定軍山下,徹底打破蜀魏兩軍漢中長久對峙僵局,以至於劉備興奮地說道「曹操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事已至此,哪怕公元219年三月月曹操急忙親率數千萬擔糧草支援漢中,被突破防線的曹魏大軍也是無力回天,最終在趙雲「渾身是膽」的強烈反擊(漢水之戰)下,不得不以「雞肋」自嘲,正式撤出漢中守備軍團,很是惋惜地撤離了漢中戰場。
當然,也正是在即將撤退時,曹操順手把楊修這個屢屢猜中自己心思又大嘴巴的文人以蠱惑軍心為名處死,還順手把亂世中最寶貴的物資「人口」,既曹操麾下的漢中人口通通遷移,給劉備等人來了一手「堅壁清野」。
最為關鍵的是至此曹操再一次失去剿滅劉備勢力集團的最好時機,劉備真正得以在巴蜀及長江上遊地區站穩跟腳。漢末軍閥混戰的局面徹底為天下三分、各自鼎立態勢所取替。劉備更是效仿先祖劉邦進位漢中王,中國歷史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三國#東漢末年#
看完,還不點讚關注?茫茫人海,以後你可就遇不到我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