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簡介:孫勇,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科室負責人,郭氏正骨第七代傳人,國家級重點學科繼承人。擅長治療創傷、骨壞死、骨關節病、人工關節置換、人工關節翻修等,對於四肢創傷、股骨頭壞死、髖膝骨性關節炎等壞死、退變性疾患、複雜疾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1、人工膝關節有哪些材料,有什麼差別?
專家解惑
目前人工關節材料大同小異,基本都是鈷鉻鉬合金,有的脛骨基座是鈦合金,這兩種材料都不容易發生排異,而且都可以做核磁共振。
不同之處在於將股骨髁表面金屬陶瓷化的人工關節更耐磨,但相對來說也會更昂貴。另外中間墊片部分,經過射線處理,或者加入抗氧化劑(維生素E)能增加耐磨性,價格也會比普通的人工關節貴一些。如果患者年齡還不到60歲,建議選擇更加耐磨的關節,儘量減少未來再次翻修的機率。
2、國產和進口的人工膝關節有什麼區別?
專家解惑
相對而言,國產的人工關節發展比較晚,缺乏數據驗證;而進口的人工關節應用時間比較久,也有很多臨床數據支持。
但是現在國產關節進步速度很快,一些大型廠家的人工膝關節材料和國外一樣,設計和工具都很好,另外,同樣材料和設計的人工關節,國產的比進口的便宜。
3、人工膝關節該如何選擇?
專家解惑
人工膝關節種類繁多,在選擇時,一定要諮詢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病情合理選擇。
人工膝關節有保留後交叉韌帶型和不保留後交叉韌帶型兩種,病情允許的話儘量選保留後交叉韌帶的這種,可以很好地保留關節本體感覺,更像自己的關節。
如果患者病情嚴重,比如骨缺損嚴重,韌帶功能不好,這種情況下儘量選擇質量好一些的假體。
另外,經濟狀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選擇時不要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以免造成太大的經濟負擔。
4、其他疾病會影響膝關節嗎?應該如何控制?
專家解惑
需要做全膝關節置換的大多都是老年人,常常合併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
有高血壓的患者建議在手術前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這樣可以避免手術時出現腦出血、腦梗。
糖尿病患者建議在手術前後將血糖維持在8~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8.0mg/dl以下。血糖高可能會影響傷口的癒合,並增加感染的風險。
一般近期有心絞痛的患者,建議暫緩手術。有比較嚴重的心率失常、早搏,建議做超聲心電圖和24小時動態心電圖,有心梗病史的患者建議術前做冠脈CT看看心功能,如果做手術風險較高,會暫緩手術,等心臟病情穩定後再手術。
膝關節做過關節微創手術,或者關節內注射的患者,建議在這些操作後3個月後再做關節置換手術,避免增加手術風險。
5、哪些情況不適合做手術?
專家解惑
(1)身體有活動性感染,比如牙齦腫脹,或者剛做過闌尾炎手術,不建議近期做膝關節置換手術。
(2)腿部肌肉力量不好,比如有小兒麻痺、神經病性關節炎,做了膝關節置換後效果也不會好,不建議手術。
(3)關節還不疼,還沒有達到手術的指證,不應該過早做膝關節置換。
6、換了膝關節,假體鬆動怎麼辦?
專家解惑
假體鬆動是膝關節置換後翻修的一個常見原因,患者術後要格外警惕,一旦出現了假體鬆動,應該儘早做手術。如果只是部分組件的鬆動,比如股骨側或者脛骨側鬆動,可以做部分組件的翻修。如果是假體整個鬆掉了,最好還是全部翻修。
發現以下症狀儘早就診:
(1)跟活動有關的疼痛,比如負重過多時膝關節疼痛;
(2)片子上顯示假體周圍出現一些透亮線,代表出現了骨吸收、溶解,透亮線會隨時間的延長增多,說明了骨溶解的範圍增大,嚴重的情況,會直接在片子上觀察到假體位置移動。
7、膝關節置換後發生的關節僵硬要怎麼辦?
專家解惑
如果發現膝關節置換後關節僵硬,一定要儘快找醫生尋求幫助。
一般地,術後6周以內關節僵硬:
在鎮痛下加大康復鍛鍊強度,並且在康復醫師指導幫助下恢復活動。
在麻醉下推拿,在無痛的情況下把患者粘連的組織撕開,之後再加大鍛鍊強度。
用石膏夾板幫助鍛鍊,維持伸直功能。
術後半年以上關節僵硬,建議採取關節鏡下手術,對肌肉進行松解,之後再進行康復鍛鍊。
如果術後一年、兩年甚至更久了的關節僵硬,就只能整個翻修了。
8、3D人工關節可以和原來的關節一模一樣嗎?
專家解惑
3D列印在關節置換領域中已經開始應用,尤其是在髖關節置換領域,已經有3D列印的成品應用到人體。
但是,目前在膝關節置換手術中,3D列印技術主要是用來輔助手術,減少了手術中工具的使用,使手術變得更方便更快捷,也減少了手術中發生骨髓脂肪栓塞的風險。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患者以前有過骨折、嚴重畸形,原有的手術方式會很麻煩,甚至無法完成人工置換,但在3D列印輔助下,可以在手術前模擬手術時可能遇到的困難,測試手術的可行性,輔助制定手術方案。
另外,目前已經有一些3D列印的膝關節墊塊產品在臨床做試驗,但是暫時還沒有通過FDA。
9、換了膝關節,日常要注意什麼?
專家解惑
首先,注意避免外傷。另外,手術後增加骨密度對延長人工關節壽命有幫助,可以適當補鈣和維生素D。此外,一定要預防感染,感染是我們國家膝關節置換後翻修的主要原因。
運動方面要注意的反而比較少,雖然有一些動作(比如盤腿)在手術後無法做到,但是日常的行走、散步、打太極、跳廣場舞都沒有問題,偶爾爬山也可以,要注意避免衝撞型的運動、跳躍和長時間跑步,有助於延長人工關節使用時間。
10、膝關節置換手術後,什麼時候開始進行康復訓練?
專家解惑
一般膝關節置換手術後6小時麻醉失效,患者腿部的知覺恢復,這時候就可以開始進行康復訓練了。
11、膝關節置換手術後住院期間,康復訓練怎麼做?
專家解惑
在麻醉失效、腿部知覺恢復後,患者就可以開始做腳部背伸鍛鍊。早期康復訓練有利於手術後消腫和恢復。
拔掉引流管後,患者可以做一些被動屈膝練習。被動屈膝練習一種是CPM機器輔助患者運動,另一種是醫生用手輔助患者做膝關節屈膝練習。
在患者克服了心理障礙後,可以做主動的屈膝練習。幅度逐漸增加,並扶著助步器適當行走;到術後第5~6天,屈膝可以到120°。開始做主動屈膝練習後,也要做直腿抬高練習,目的是增加患者日後走路的力量。
原標題: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孫勇:膝關節置換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