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20藥物性肝損傷多學科」腫瘤雲學堂(第六期)-「肺癌患者肝損傷的症狀管理」圓滿落幕。會議分為「主席致辭」、「專題報告」、「案例分享」、「互動答疑」、「大會總結」環節。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感染科主任謝青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
會議伊始,支修益教授發表致辭。
大會主席支修益教授發表致辭
專題報告環節,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王鑫教授、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肝病中心主任傅青春教授分別就「NSCLC免疫治療不良反應管控策略」和「肺癌患者DILI治療策略」帶來精彩的主題演講。
王鑫教授發表《NSCLC免疫治療不良反應管控策略》主題演講
傅青春教授發表《肺癌患者DILI治療策略》主題演講
案例分享環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治醫師李小雪博士則針對「藥物相關性肝損傷」帶來真實病例分享,與大家進行學術交流和探討。
李小雪博士做「藥物相關性肝損傷」病例分享
互動答疑環節由王鑫教授擔任主持,幾位教授就廣大患者比較關心的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幾位教授參與在線互動答疑
互動問題:
1、近年來肺癌治療不斷湧現新型藥物,比如分子靶向藥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均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肝損傷,其原因是什麼,又有何不同?
2、什麼情況下,您會考慮使用保肝藥治療?
3、保肝藥在肺癌治療過程所致DILI的作用,如何選擇及使用周期?
最後,大會主席謝青教授做總結。
大會主席謝青教授做總結
隨著「腫瘤雲學堂」第六期的成功舉辦,由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20藥物性肝損傷多學科「腫瘤雲學堂」系列直播已經圓滿落幕。30餘位學科專家參與線上直播分享,在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平臺官方微信公眾號「CACA雲講堂」欄目的累計播放量達40,499人次,在人民網、新華網客戶端、網易新聞、新浪新聞、搜狐新聞、鳳凰新聞、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家號、360快傳、趣頭條、東方新聞等平臺發布的相關圖文閱讀量達2,880,692人次。
近年來,抗腫瘤治療新藥不斷湧現,腫瘤患者生存期逐漸延長,但同時患者接受多種、長期的藥物治療機會也明顯增加,發生藥物性肝損傷的危險增加。為患者選擇更適合的方案、更恰當的治療選擇,是實施個體化治療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2020藥物性肝損傷多學科「腫瘤雲學堂」聚焦肝損傷領域的熱點話題,搭建起了臨床專家溝通交流的平臺,有力地促進了多學科的進步與發展,而專家參與的在線互動答疑很好地解決了公眾關注的問題,積極有效地推動了《健康中國2030癌症防治計劃》的實施。
未來,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將在總會領導下,發揮自身專家及專業優勢,繼續開展「雲學堂」系列直播,屆時歡迎各位專家踴躍參與,互動交流,以更好地為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