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晚期肺癌精準治療,祈福醫院III期肺癌規範化診療中心成立

2020-12-22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 12月8日下午,祈福醫院「III期肺癌多學科聯合規範化診療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幫助III期肺癌患者把握治療「關鍵窗口期」,獲得規範化、精準化、個性化的一站式多學科聯合診療。據悉,祈福醫院是全國首家掛牌該中心的民營三甲醫院,開通聯合門診後,III期肺癌患者掛1個號即可享受多學科專家會診,不必再奔波於多個科室之間。

祈福醫院院長彭磷基博士、腫瘤中心學科帶頭人蔡綺純主任、放療中心龔偉副主任、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梁穎副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包勇副主任、廣東省人民醫院江本元博士,以及祈福醫院其他相關學科的主任專家們都共同出席了啟動會。

III期肺癌特殊,是治療的「關鍵窗口期」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我國最高發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著人民健康,其中III期NSCLC(局部晚期)約佔30%,患者數量龐大,不容忽視。祈福醫院腫瘤中心學科帶頭人蔡綺純主任強調:「實際上,III期患者接受規範化治療後,仍然具備臨床治癒的機會!」

她解釋道,III期肺癌是「關鍵窗口期」,該時期的腫瘤細胞已經發生淋巴結轉移,部分患者有手術機會、部分患者卻不適合手術,異質性強,治療手段複雜、爭議也多,導致臨床治療方案難以定奪,錯失治療良機很容易進展到IV期(晚期)肺癌。「因此,需要多學科專家會診(MDT)以制定最佳治療方案。」

以病為本,掛1個號即享受多學科專家聯合會診

據了解,隨著III期肺癌多學科聯合規範化診療中心成立,祈福醫院也將開通III期肺癌多學科聯合門診,患者掛1個號即可一站式享受多位不同學科專家的聯合診療服務。聯合門診由胸外科、放療科、腫瘤免疫科、腫瘤內科、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學科深度參與,為III期肺癌患者提供診療便利與最優決策。

祈福醫院是全國首家成立III期肺癌規範化診療中心的民營三甲醫院,院長彭磷基教授在啟動會上致辭,對診療中心寄予了殷切期望:「希望通過多學科的合作,為III期肺癌患者提供更便利、更規範、更精準的治療與幫助。」

祈福醫院「III期肺癌多學科聯合規範化診療中心」正式掛牌

為此,祈福醫院整合廣州地區優勢醫療資源,不僅集結院內多位國內腫瘤、免疫專家,如國內放療奠基人之一崔念基教授、知名免疫學家吳長有教授;同時保持與外院機構及多位知名專家同步發展,如攜手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學組秘書長陳明教授開展網際網路+放療等相關技術協作,打造安諾雲智遠程放療中心,與業內多名專家教授合作,開展業務指導、遠程會診、信息互通等業務支持。

據悉,祈福醫院是中國首家通過國際JCI認證的三甲醫院,是中山大學肺癌研究所臨床試驗研究基地、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腫瘤專科單病種聯盟單位,並被授予「廣東省中醫腫瘤名科」。

專家各抒己見,全力助推肺癌診療規範化

啟動會上,各學科專家就自己的專業領域,對III期肺癌的規範化診療各抒己見。

 發揮綜合性醫院優勢,提高生存率

祈福醫院放療中心龔偉副主任就放療和其他治療手段在III期NSCLC的最新應用現狀進行了全方位的解析。他指出,在過去,同步放化療是III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的標準治療方式,而今年9月PACIFIC研究在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上公布的一項數據,打破了治療僵局。

該研究顯示,III期不可切除NSCLC在接受同步放化療後,未出現疾病進展的患者,採用PD-L1免疫抑制劑鞏固維持治療,可以明顯改善PFS(無進展生存期)和OS(總生存率)。「這勢必成為未來III期肺癌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因此規範化的MDT聯合診療顯得更有意義。」

據祈福醫院腫瘤中心學科帶頭人蔡綺純主任介紹:「同步放化療配合PD-L1抑制劑免疫治療方面,更能充分發揮綜合性醫院的優勢,看齊國際水平,2019年美國腫瘤學年會上公布的3年生存率達到57%,我們腫瘤中心也已經達到這個水平。」

減少誤診、延診,提供全程便利、關愛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包勇副主任在發言中首先指出MDT的核心意義:「很多III期肺癌患者都疲於奔走各個科室之間,MDT不僅提供患者規範化診療,也提供了全程的便利與關愛。」

廣東省人民醫院江本元博士分享了III期肺癌MDT中心建設的經驗,他強調MDT的重要性不僅僅在於治療,也有利於在診斷階段即準確判斷患者分期,最大限度減少誤診、延診。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梁穎教授,祈福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區俊文,腫瘤二科/胸部病區杜海堅主任、陳鵬飛副主任醫師、謝國明副主任醫師,胸肺乳腺外科彭秀凡主任、呼吸內科陳小容主任、病理科廖秋林主任等專家也熱烈參與討論了在III期肺癌MDT中心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與會專家一致肯定了MDT模式在III期肺癌診療中的意義,但在臨床工作中,具體的治療方案如何根據患者的個體化情況進行調整和落實,仍需攜手共同摸索。

梁穎教授毫無保留地分享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在III期肺癌規範化診療中心建設初期的經驗:「初期可以從院內科室的III期肺癌病人入手,重點在於累積經驗;對於新入院患者,應儘可能減少病人就診的繁瑣程序。」

相關焦點

  • 江蘇省腫瘤醫院成立III期肺癌規範化診療中心
    12月9日下午,江蘇省腫瘤醫院「III期肺癌多學科規範化診療中心」正式成立央廣網南京12月10日消息 得了肺癌,特別是中晚期肺癌,很多患者往往奔波於胸外、內科等各種科室,往往各個專家拿出的治療方案還不一樣,讓患者十分困惑。
  • 安徽省首家III期肺癌多學科聯合規範化診療中心「落戶」合肥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緊密結合健康中國行動計劃中關於癌症防治計劃的相關要求,8月8日,安徽省首家III期肺癌多學科聯合規範化診療中心「落戶」安徽省腫瘤醫院。它標誌著我省第一家針對III期肺癌的多學科聯合規範化綜合診療中心將正式服務全省及周邊區域。
  • 健康|Ⅲ期肺癌患者把握治療「關鍵窗口期」有臨床治癒機會
    Ⅲ期肺癌是 " 關鍵窗口期 ",接受規範化治療有臨床治癒機會,而錯失治療良機很容易進展到Ⅳ期(晚期)肺癌。為幫助Ⅲ期肺癌患者把握治療 " 關鍵窗口期 ",獲得規範化、精準化、個性化的一站式多學科聯合診療,12 月 8 日下午,祈福醫院 " Ⅲ期肺癌多學科聯合規範化診療中心 " 正式掛牌成立。開通聯合門診後,Ⅲ期肺癌患者掛 1 個號即可享受多學科專家會診,不必再奔波於多個科室之間。
  • 西安交大二附院Ⅲ期肺癌多學科規範化診療中心啟動
    11月19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Ⅲ期肺癌多學科規範化診療中心啟動儀式隆重舉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胸外科、腫瘤科、放療科、影像科及病理科的多位專家教授,就Ⅲ期肺癌的診療策略展開深入的探討和分享。肺癌是目前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 第一屆EAR肺癌精準診療高峰論壇:序寫非小細胞肺癌精準診療未來
    本屆論壇以「在一起 序寫未來」為主題,回顧中國非小細胞肺癌精準診療發展歷程,分享最前沿診療策略及治療成果,進而幫助更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獲益,促進「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關於「癌症總體五年生存提升15%」的目標早日達成。
  • 接受這項治療,肺癌晚期的她生存期大幅提高
    三天的會議,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藥監局、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等高校和醫療機構的專家和學者作了精彩主題演講,他們分享了癌症診療方面的創新研究以及最佳實踐經驗,交流與研討最新的腫瘤防控研究成果。
  • 中國肺癌治療「第一梯隊」,臨床、科研全面開花
    他以《晚期肺癌治療的精準與創新》為題,介紹了該團隊創新性地提出傳統化療 靶向維持治療這一新方案;發現腫瘤異質性是TKI原發耐藥的重要機制;優化了ALK陽性NSCLC晚期患者和肺淋巴上皮瘤樣癌的一線化療方案;建立了野生型NSCLC一線化療聯合國產免疫治療的新標準。 張力教授的重磅研究成果獲得同行稱讚。
  • 家人須知:肺癌已成慢性病,晚期肺癌不等於「死刑」
    祄滜咵瑍鰣瑉搢毮釀褘尒糔鰚佒殣靐絖壙擷簾慎皤輾轤霣遍咼賓唵孰埈慻擻鶗崥旅茾愷色星鏢呸眠嫜礴栦碗搸攚帷其實不然,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黃永剛指出,隨著醫學的發展,晚期肺癌的治療手段越來越多,以靶向治療、免疫療法為代表的精準治療已獲革命性進展。
  • 早篩查、早診斷,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肺癌篩查防治公益行動啟動
    10月12日,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肺癌篩查防治公益行動暨肺癌診療一體化中心啟動。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喬森,市肺小結節診治中心、醫院胸外科主任張康共同為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肺癌診療一體化中心揭牌,並為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肺癌篩查防治公益行動剪彩。
  • 三成肺癌患者站在治癒與惡化邊緣
    在一次退休後的體檢中,龍遊人胡女士查出了一公分的肺結節,萬分焦急的她前往醫院複查,結果仍然讓她無法面對。醫生判斷,胡女士得的很有可能是非小細胞肺癌。怎樣治療,成了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在我國,肺癌是最高發的惡性腫瘤,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在初診時有30%的人已經是Ⅲ期了,也就是局部晚期。這部分Ⅲ期肺癌患者約佔肺癌整體患者的三分之一左右,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龐大的群體。那麼,確診為Ⅲ期肺癌後,該怎麼辦?
  • 兩大革命性突破讓晚期肺癌變成「慢性病」
    國內頂尖胸外科中心專家們匯聚一堂,為如何改善中國肺癌患者的生存獲益探討交流,廣東衛生在線與你一起了解肺癌防治最新進展。本次會議由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廣東省人民醫院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CTONG)主席吳一龍教授擔任主席。他指出,肺癌的治療依賴於現代技術的進步,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兩大革命性的突破使晚期肺癌變成了慢性病。
  • 中國首個國產三代靶向新藥獲批上市 打破晚期肺癌患者耐藥困境
    像李阿姨這樣的肺癌患者在中國不算少數。中國每天約有一萬人確診癌症,肺癌位列我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第一位。從單純的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再到近年來興起的免疫治療,肺癌診療方式日新月異,療效持續提升。對於有基因敏感突變的晚期患者而言,第一代的靶向治療已成為標準選擇。
  • 肺癌患者如何優化策略實現精準治療
    早期肺癌通過手術治療,治癒率可達90%以上,因此要推動肺癌的篩查和早診早治。然而,事與願違,絕大多數肺癌患者就診時已是中晚期,中晚期肺癌的治療方案不同於早期,治療手段複雜多樣,個性化治療和綜合治療並舉,效果往往因人而異。
  • 小細胞肺癌5年生存率只有2%!華西醫院有了專科門診!
    肺癌已經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第一大癌症。其中,小細胞肺癌因具有侵襲性強、增殖迅速、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為晚期、預後極差等特點,一直以來被看作肺癌領域的「硬茬」。小細胞肺癌5年生存率僅2%據2017《中國腫瘤的現狀和趨勢》①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因肺癌死亡人數約為63.1萬例,死亡率為45.87/10萬。
  •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陳俊輝:射頻消融在肺癌治療中的地位
    核心提示:目前在我國,患者來醫院診斷時30%-35%屬局部晚期,40%有遠處轉移,能手術切除者約佔15%-30%。剩下的肺癌患者該怎麼辦?「射頻消融給中晚期患者應該來說是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陳俊輝說道。
  • 聚新力,譜新章丨肺癌教育發展蓄力啟航
    10月17日,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肺癌醫學教育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肺癌醫學教育高峰論壇在京順利召開,同期舉行的中國胸外科肺癌聯盟學術年會、華夏醫學肺癌防控高峰論壇、早期肺癌微創精準診療論壇暨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全國肺癌診療新技術新進展學習班》也圓滿舉辦。
  • 免疫+手術刀=肺癌治癒?——胸外科可主導肺癌治療全局
    帶著這些問題,本平臺在今年的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年會期間採訪了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外科主任張蘭軍教授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楊帆教授。同濟大學附屬上海肺科醫院最近剛剛統計了在30年間上海肺科醫院癌譜的變化情況。其中一個變化就是可手術的患者從過去的不足30%增加到現在的80%,也就是說他們現在收治的患者中80%都是早期肺癌。這些可手術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自然要比III期、IV期患者高出很多。
  • 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召開肺癌診療一體化中心項目啟動會
    長城網訊(記者 劉昆鵬 通訊員 樊璠)為改善肺癌的防治現狀,推動肺癌早診早治,提升肺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10月16日,肺癌診療一體化中心項目啟動會暨2020年保定區域肺癌診療新進展學術研討會在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遠程會診中心召開。
  • 吳一龍教授:2019 年免疫一線治療晚期肺癌的五大關鍵詞
    NSCLC 的適應證則標誌著我國以化療為代表的晚期肺癌的系統治療正面臨「改朝換代」; 而當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教授在 2019 年的世界肺癌大會上公布帕博利珠單抗單藥一線治療 NSCLC 的 KEYNOTE-042 研究的中國亞組和中國擴展研究結果時,我們知道「去化療」的「春風」正在逐步成型,並朝著國內
  • 國內首個、世界第二的肺癌第三代EGFR靶向藥獲批上市
    上海胸科醫院 供圖肺癌位列中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第一位。陸舜稱,中國每年新發肺癌70萬,其中40萬是晚期肺癌患者。從單純的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再到近年來興起的免疫治療,肺癌診療方式日新月異,療效持續提升。他表示,對有基因敏感突變的晚期患者而言,第一代的靶向治療已成為標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