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平:駐村龐灣,讓「上訪村」邁向「產業村」

2020-12-14 工人日報

高士平在介紹村情

工人日報客戶端9月8日電「高書記,我家的牛都好著呢,你放心吧!」9月8日下午6點剛過,一縷淡淡的夕陽開始慢慢爬上寧夏西吉縣馬建鄉龐灣村的山坡,剛在牛圈裡幹完活的村民馬志賢迎面看見駐村第一書記高士平領著《工人日報》記者走過來,不用多說就知道來意。

從曾經的貧困戶,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到現在成為家中有了十幾頭大肉牛的養殖專業戶,高士平對馬志賢一家沒少操心。今天一見面,馬志賢就知道「高書記」又擔心自家的牛了。

高士平是土生土長的西吉人,2007年從部隊轉業,現任縣軍人事務管理局副局長。2019年4月,在全力衝刺脫貧摘帽的關鍵時期,被派駐到「最難啃的硬骨頭」——馬建鄉龐灣村擔任第一書記。

高士平在接受記者採訪。

進村第一天就吃了個「下馬威」。召集村民開會,等了大半天,稀稀拉拉只來了10幾個人,有年長的村民勸他,「龐灣就是這個樣,各種問題你也解決不了,趁早回縣裡去吧……」

聽到這話,高士平心裡難受。當時的龐灣村還是一個深度貧困村,也是出了名的落後村、上訪村。村民因為原村幹部辦事不公,對村「兩委」意見較大,群體上訪、越級上訪時有發生。此時的龐灣村只有一名支書、一名婦聯主席,曾是二星級的村黨組織面臨被降成零星級。村民不要說脫貧致富,人人都仿佛有一肚子怨氣沒處撒。鄰裡之間也是經常發生衝突,出警率居全縣首位。

高士平走組串戶,一戶一戶交心談心,深挖矛盾糾紛根源,逐人逐項一家一家解難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村「兩委」改選也終於有了基礎。選舉那天,會議從晚上8點開到凌晨4點。最終,終於補選了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婦聯主席,配齊了村會計,新的村「兩委」班子成立,4名年富力強、辦事公道、致富有方、熱心勤快的黨員和群眾進入村「兩委」班子。

高士平在村民馬志賢家的牛圈裡。

寧夏西吉縣馬建鄉龐灣村全景。

高士平帶領新班子,又成立了村監委會,創新開設「廉情診所」,把熱心為名辦事的馬玉龍選為主任,每天詳細記錄來訪群眾反映的問題,經村委會核實研究後答覆解決。

「廉情診所」開展以「坐診」「巡診」「看診」「問診」「會診」為一體的「五診」活動。「坐診」:傾聽群眾訴求,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深入摸排村級治理及村幹部作風等問題;「看診」:對村級各項惠農政策落實、村級事物決策、公開落實等進行全面監督,堅決杜絕優親厚友等不公平問題,杜絕違規操作問題對群眾反映問題答覆處理情況進行回訪,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疑難雜症,通過「五診」活動的開展,全面提升村幹部公信力和群眾滿意度,不斷凝聚了民心,轉變了民風。

不到幾個月,「診所」的筆記寫了「兩大本」,但也帶來了一個可喜的變化——從此,村民有事找村幹部解決,不再越級上訪,昔日「上訪村」開始昂首邁向「產業村」。

高士平又全力按照縣委部署推進網格化管理的模式,為村民「私人訂製」幫扶計劃,並按月跟進幫扶效果。同時,瞄準養殖產業,邀請西吉縣農牧局的專家進村開展肉牛養殖實用技術培訓,推動龐灣村牛存欄量由原來的214頭發展到756頭,羊存欄由原來的3000多隻增加到5000多隻,成功創建養殖示範村,讓群眾一心撲在發展產業上。

到今年5月,全村建檔立卡戶從過去的87戶392人,成功脫貧81戶382人,貧困發生率從37%下降到0.69%,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至9850元。

今天的龐灣就是全力衝刺脫貧摘帽的西吉的縮影。西吉縣位於寧夏南部黃土丘陵地帶,六盤山西麓,是寧夏人口第一大縣、回族聚居縣,也是寧夏最後1個貧困縣。

西吉境內地形地貌複雜、溝壑縱橫、生態脆弱、水資源匱乏,乾旱、寒潮霜凍、冰雹等異常氣候及氣象災害頻發。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被國務院確定為重點扶貧的三西地區之一,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61個縣區之一。這裡集中了寧夏、固原最難的扶貧問題、最艱巨的脫貧任務。

在西吉,曾有貧困村238個,分別佔寧夏、固原市的22%和38%,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7372戶155581人,分別佔寧夏、固原市的18.96%、38.64%。6年多來,累計脫貧出列貧困村238個,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51241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4%下降到2019年的0.95%,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222.3元提高到2019年的10416.2元,淨增4193.9元。

西吉縣委常委、政府常務副縣長張永強表示,全縣幹部職工正在持續發力防鬆勁,嚴把標準防闖關,鞏固成果防返貧,一刻不停、一天也不耽誤,堅決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人日報記者 康勁 王偉偉 劉小燕)

相關焦點

  • ...記「河南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盧氏縣林業局派駐下莊科村楊...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小萍 王雪紅 通訊員 張海軍  「我在和陝西兩省三縣交界的玉皇山下莊科村擔任第一書記已經5年多,妻子在熊耳山橫澗鄉擔任人大主席一直管扶貧,相距90多公裡聚少離多……」在盧氏縣組織的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全縣巡迴宣講中,「河南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
  • 駐村 摘帽!-新華網
    作為全省脫貧攻堅事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在貴州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貴州菸草專賣局(公司)始終把定點扶貧、決戰脫貧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不斷加強駐村幫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富民等工作,在脫貧攻堅的路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 永嘉大元下村:從景區村邁向民宿村
    這個被景區環繞的美麗鄉村將利用這些閒置房屋開發精品民宿群,實現村莊的整體升級,從景區村邁向民宿村。大元下村石門臺路上,雲集了兩家民宿以及食堂、農家樂、咖啡屋等多樣業態。 冉夢蝶 攝大元下村位於大若巖鎮,一條溪流穿村而過,石門臺、陶公洞、十二峰等三大景區環繞。
  • 墊江縣三溪鎮向前村:從貧困村向產業村的蛻變
    為進一步增強向前村村民的內生動力,駐村工作隊積極組織村民大力發展黃精、花椒等特色產業,切實幫助村民增收,使扶貧工作實現從「輸血」向「造血」轉變。春風啟簾萬物蘇。在墊江縣三溪鎮向前村的鳳向黃精花椒專業合作社,村民們正忙著為剛出苗的黃精除草。黃精也叫作「老虎姜」。目前,整村黃精種植面積約800畝、李子120畝、花椒60畝,向前村的農業產業正蓬勃發展。
  • 扶貧合作 | 市委宣傳部精準幫扶汕尾市東尾村文化立村產業興村
    扶貧合作 | 市委宣傳部精準幫扶汕尾市東尾村文化立村產業興村 2020-06-04 1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水:駐村要駐心 扶貧要扶根——清水縣黃灣村駐村幫扶典型
    二、駐村工作隊的主要做法  駐村幫扶工作隊以「幫建一個好班子、找準一條好路子、培育一批好產業、打造一個好村子」為目標,按照「遍訪群眾、掌握實情、聚焦重點、先易後難、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堅持每周對村內重點項目督查1次,每半個月至少走訪1遍未脫貧戶,每月回訪1遍建檔立卡戶,每兩月至少組織1次扶貧政策宣講,每季度走訪1遍所有農戶。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  「兩洋村轄2個自然寨7個村民小組共101戶,42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8戶,193人。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
  • ...初心的駐村幹部|黃果樹旅遊區黃果樹鎮石頭寨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俊
    我叫陳俊,是黃果樹旅遊區工委政治部創建辦副主任,按照組織安排,自2018年擔任石頭寨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有近3年了。    3年來,我始終以石頭寨村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為己任,以石頭寨村全面實現小康為目標,帶領駐村工作組及村兩委幹部積極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役第一線,實現了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目標,推動了石頭寨村鄉村振興。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樅陽縣:駐村選派幹部「四抓四強」促村整體提升
    近年來,樅陽縣堅持黨建引領,從基層基礎抓起,精準選派黨員幹部駐村任職,廣大駐村選派幫扶幹部積極作為、履職盡責,有力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凝聚力、戰鬥力,為脫貧攻堅如期完成注入了強大動能。  抓班子強隊伍。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緊緊牽住基層組織這一「牛鼻子」。
  • 駐村生活|駐村,我贏來「女漢子」的桂冠
    駐村生活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中,女隊員少之又少,所以,我剛來到村子時,沒等走訪完就發現部分貧困戶對我的到來表示出明顯的疏離感,而且,村裡快速傳開「工作隊來了一個女的」,那言語間透露出「小瞧」的意思。其實,我心裡明白,他們會覺得,女隊員能踏踏實實在這土山溝裡待下去嗎,能吃得了農村工作、生活的「苦」嗎,能像那些男隊員一樣進村入戶拉家常、蹲在田間地頭幫村民琢磨幹實事兒嗎?所以,我理解那份「小瞧」,但我也告訴自己必須用行動作出回答。其實,女隊員駐村工作確實要比男隊員承受更多。2018年10月22日,我第一次踏入輝南縣金川鎮坦平村。
  • 【扶貧先鋒】駐村扶貧辦實事 帶領群眾邁小康!記良塘鎮王瓜村委駐...
    來賓市興賓區良塘鎮王瓜村委的駐村工作組長黃海琳駐村以來心無旁騖履職責,身體力行辦實事,帶領貧困戶邁向小康。2018年6月,黃海琳由來賓市實驗小學派駐良塘鎮王瓜村委任駐村工作組組長。剛上任她就一門心思撲在解決群眾困難,發展村集體經濟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上。「這裡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下來以後就跟村民委班子一起討論發展什麼項目比較好。」
  • 【駐村工作】記清水河縣韭菜莊鄉榆樹莊村駐村第一書記馬鵬飛
    【駐村工作】記清水河縣韭菜莊鄉榆樹莊村駐村第一書記馬鵬飛 2020-09-25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珠暉區:以「產業」為引領 駐村工作隊隊長進行經驗交流
    7月5日,珠暉區全體駐村幫扶工作隊長來到東陽渡街道金松村開展觀摩交流活動。紅網時刻衡陽7月8日訊(通訊員 劉高 王群 記者 石珊)為進一步提高珠暉區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扶成效,7月5日,珠暉區全體駐村幫扶工作隊長來到東陽渡街道金松村開展觀摩交流活動,學習交流金松村在基層黨建、產業扶貧建設、探索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等方面的好經驗和好做法。
  • 吳厚輝:兩年駐村情 永是滾大村人
    冬日的暖陽下,村民們循聲趕來,看到是當年駐村的吳書記,都主動邀請吳厚輝到家做客。脫貧後的滾大張燈結彩曬幸福。「看著你們脫貧了,我真的很高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後大家的日子會過得更好。」
  • 守初心紮實駐村幫扶 爭當脫貧攻堅先鋒隊——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
    原標題:守初心紮實駐村幫扶 爭當脫貧攻堅先鋒隊——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工作隊駐村扶貧工作綜述春發其華,秋收其實。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幹部灑下的辛勤汗水,化作了所轄32個行政村的華麗兌變。——過去「靠著牆根曬太陽」的貧困戶,紛紛種起了砂糖橘、百香果,學技術辦起了微型養殖場,到工廠當上了「上班族,不再「等靠要」。
  • 三兄弟駐村扶貧記
    央廣網南陽12月21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程傳運)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河南省唐河縣趙氏三兄弟先後主動申請駐村任第一書記,三兄弟在工作中比擔當、比幹勁、比成效,交流心得、方法,一時在廣大幹群中傳為美談。
  • 東勝區九成功村大步邁向成功的新路子!
    「今年的智慧農場非常成功,僅此一項村集體收入12萬元,這要感謝東勝區教體局及駐村工作隊」,村支部書記李鐵鎖樂呵呵地說,「不到兩年的時間,我們村實現了班子建設加強、村民收入增加、集體經濟壯大的歷史性變化。」
  • 駐村「博士書記」楊小鋒:念好產業經帶民取「真金」
    2018年初,楊小鋒瞞著家人,主動請纓,前往育才那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用自己的初心、使命、黨性和擔當在那受村這片土地上摸爬滾打,用足跡留下了濃厚的一筆。4年來,那受村產業四處開花,科技助農的種子在這裡發芽,村民的傳統思想被鬆綁;4年來,那受村的貧困戶脫貧了、群眾致富了,那受村的山更綠了、水更清了、路更寬了、燈更明了,村民的腰包鼓了。
  • 【駐村故事】王靜雅的村與家
    這是阿爾泰山國有林管理局駐青河縣查幹郭勒鄉江布塔斯村工作隊隊員王靜雅看似平常的給老公電話視頻的場景,這個電話聽起來簡單,可是對於她來說,此刻的強顏歡笑卻是那麼的不容易。今年2月,單位領導讓王靜雅下鄉駐村一年時,她沒有絲毫的猶豫,也沒有向組織提任何困難和要求,而是自己和家人商量後,把從未離開過自己的6歲女兒交給正在忙著家具店開張的丈夫一人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