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合作 | 市委宣傳部精準幫扶汕尾市東尾村文化立村產業興村

2021-01-10 澎湃新聞
扶貧合作 | 市委宣傳部精準幫扶汕尾市東尾村文化立村產業興村

2020-06-04 1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傳承紅色文化 邁向鄉村振興

市委宣傳部精準幫扶汕尾市東尾村文化立村產業興村

原本雜草叢生的田埂修出一條7米寬的遮浪路,村口的水塘裡種上了太空蓮供觀賞採摘,農會舊址、赤衛隊舊址修繕成為教育基地和紅色景點,紅色展館、紅色文化廣場、農產品展銷中心、農家樂、婚紗攝影基地……正一步步從規劃藍圖變成實景圖。走進汕尾市紅海灣開發區遮浪街道東尾村,映入遊客眼帘的是村容整潔、景觀錯落有致的南粵古村,富有人文氣息和生活品位的新農村。

4年前,深圳市委宣傳部開始對口幫扶省定貧困村東尾村。依託東尾村的紅色文化底蘊,毗鄰紅海灣遮浪4A景區的地理優勢,駐村扶貧工作隊將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多維發展鄉村旅遊作為推進東尾村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的著力點,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000多萬元、省新農村建設資金1500萬元,推動東尾村實現全體貧困戶穩定脫貧和貧困村摘帽,並一躍成為鄉村旅遊的新標杆。

就業幫扶 從借房住到建房住

陳響草家是東尾村少有的無房戶,以前借住在親戚家的老宅裡。家裡多年只有他一個勞動力,母親看病、妹妹上學,負擔很重。去年,家裡終於蓋起來了兩層小樓。記者看到,樓房外立面裝修同其他村民的新家一樣漂亮,不過室內基本還是毛坯。

「等攢多些錢,要好好裝修,不著急。」陳響草說,他去年參加了「南粵廚師」幫扶培訓,現在汕尾一家酒樓當幫廚,月收入4500元,比培訓前多了近2000元。村黨支部書記陳德松介紹,工作隊進駐後,教育幫扶、就業幫扶、購買醫療保險等惠民政策為這個家庭減輕了經濟負擔,才能攢下錢起新樓,「黨的政策好,咱們奮鬥的精氣神也不能丟。」

4年來,工作隊組織東尾村貧困戶參加培訓達300人次,6次參加深圳、汕尾的招聘會。

目前東尾村貧困戶在珠三角就業人數達30人,佔全村貧困戶有勞動力人口總數的45%,34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均有在外就業人員,實現每戶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基本目標。

產業幫扶 從老字號到鄉村旅遊新景點

東尾村有一家百年老字號,手工製作海鮮味的沙琪瑪,當地人稱之為「遮浪瑪仔」。

「『遮浪瑪仔』現有10多名工人、其中2名貧困戶,正面臨著升級換代的瓶頸期,我們幫扶一把,對擴大就業、拉動經濟是有幫助的。」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張志銳表示,比如,傳統的包裝比較簡單,分量比較大,如果改成精美的小包裝,更契合休閒食品的發展趨勢。工作隊與「遮浪瑪仔」第四代傳人莊紀成溝通後,2019年投入15萬元幫扶資金,今年計劃再追加45萬元,支持興建新廠房,添置新的生產線、包裝線,每年可為貧困戶和村委創造6萬元以上分紅。

「工作隊不但帶來了扶貧資金,更重要的是引入先進的營銷理念。」莊紀成說,新廠房專門開闢了體驗區,重點吸引親子遊客戶,現場體驗「遮浪瑪仔」的生產,這是打造東尾鄉村旅遊的重要一環。

工作隊還統籌東尾村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以人均1萬元的額度,投資參股紅海灣國營旅遊公司,資金年收益率為8%。目前,該項目為貧困戶發放收益分紅累計約25萬元。

立體幫扶 從修一條致富路到辦十大民生項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很強的先導作用,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

東尾村距離汕尾市區27公裡,距離遮浪4A景區約3公裡,紅海灣大道是連接市區景區的交通大動脈。長期以來,村民們想走紅海灣大道並不順暢。

「以前我去市場趕集賣雞,要繞道X141縣道,途經擁堵的東洲街道中心區,晚上回來縣道又沒有路燈,非常不方便。」貧困戶吳湖說,工作隊走訪調查時,大夥提出如果能修一條路從村裡直達紅海灣大道就好了。

張志銳表示,為東尾村修一條「四好農村路」是市委宣傳部重點推進的民生幫扶項目之一。工作隊對原來的田埂進行了裁彎取直,投入200多萬元,修建了長1.1公裡、寬7米的水泥路直達紅海灣大道,不但節約了村民的出行時間、方便遊客進出,也是長溝、宮前等村通往外界的主幹道,成為整個「遮湖老區」的一條致富路,被命名為「遮湖路」。

遮湖路的修建是深圳市委宣傳部精準扶貧、為民解憂的一個縮影。

4年來,深圳市委宣傳部共投入幫扶資金1000萬元,推動實施了村文化活動廣場、遮湖小學辦學環境升級改造等10個民生幫扶重點項目,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為提升環境發展鄉村旅遊打下了堅實基礎,有力帶動了貧困戶脫貧增收。

資料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石義勝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發布廳推薦

發布廳邀請您關注「i深圳」

「i深圳」app二維碼

原標題:《扶貧合作 | 市委宣傳部精準幫扶汕尾市東尾村文化立村產業興村》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市委宣傳部精準幫扶汕尾市東尾村文化立村產業興村
    原本雜草叢生的田埂修出一條7米寬的遮浪路,村口的水塘裡種上了太空蓮供觀賞採摘,農會舊址、赤衛隊舊址修繕成為教育基地和紅色景點,紅色展館、紅色文化廣場、農產品展銷中心、農家樂、婚紗攝影基地……正一步步從規劃藍圖變成實景圖。走進汕尾市紅海灣開發區遮浪街道東尾村,映入遊客眼帘的是村容整潔、景觀錯落有致的南粵古村,富有人文氣息和生活品位的新農村。
  • 豐盛愛心年夜飯送到汕尾東尾村
    在離深圳百公裡之外的汕尾市東尾村,有一些人家因患病、殘疾或遭遇災難導致經濟窘迫,他們沒能力甚至沒有心思選購一頓豐盛的年夜飯。1月17日早晨,由深圳市關愛辦、深圳市民政局、深圳晚報社主辦,望家歡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協辦的第十四屆「愛心年夜飯」活動再次啟程,為汕尾市東尾村貧困村民送去百份愛心年夜飯。
  • 脫貧攻堅丨貧困村變「寶藏村」,叻!
    昔日粵西北的「空心村」,在南航的對口幫扶下,插上了產業騰飛的雙翼,讓村民們拔掉了窮根;而粵東的破舊山村,在企業的幫助下華麗轉身成為網紅打卡地,既記得住鄉愁又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廣東通過「萬企幫萬村」行動,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特色優勢扶貧產業,企業各顯神通,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加速跑。
  • 安徽工業大學幫扶裕安區紅石巖村產業扶貧紀實
    > 【摘要】 近年來,安徽工業大學黨委高度重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學校黨政領導每年多次到幫扶村開展扶貧調研,召開專題會議,積極建立校地扶貧工作有效機制。
  •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助力徐聞墩尾村脫貧攻堅—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認真貫徹落實精準扶貧工作部署,採取有力措施,經過近5年的合力攻堅,為其對口幫扶的廣東省徐聞縣下洋鎮墩尾村貧困戶解決了一系列問題,扶貧工作結出累累碩果。 春去夏至,萬物並秀。
  • 【精準扶貧】高樹勇到省檢察院對口幫扶村調研指導
    【精準扶貧】高樹勇到省檢察院對口幫扶村調研指導 2018-07-20 1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鶴城「三到村三到戶」助力精準扶貧
    懷化新聞網訊 4 月21 日,鶴城區委書記熊安臺深入到扶貧聯繫點——賀家田鄉板慄坪村調研扶貧攻堅工作,並將駐村扶貧工作隊送到村裡。他要求該村以設施配套為基礎、發展產業為重點,金融試點為支撐,精準扶貧為契機,抓住內因、外因兩個因素,圍繞就業扶貧、產業扶貧、智力扶貧三個重點,全力打好產業扶貧攻堅戰。鶴城區2013 年11 月起被納入比照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 ...市碧江區召開「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結對幫扶沿河縣板場鎮...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於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化「同心戰貧困·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出新彩、結新果。3月4日,銅仁市碧江區「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結對幫扶沿河縣板場鎮動員會召開。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委書記陳代文出席會議並講話,區政府黨組副書記、碧江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譙勇等出席會議。
  • 市林茶局產業扶貧幫扶村
    本報訊(記者 童 帥)近日,市林茶局主要負責人到定點幫扶村光山縣殷棚鄉五座樓村,調研指導駐村幫扶和林業扶貧工作。 據了解,五座樓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動員群眾,在市林茶局的指導下,利用拋荒地、無林地和部分疏林地進行相對集中連片發展油茶,利用林業技術優勢,幫助該村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利用山地多的資源優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產業發展生態化,林業發展林果化,引導群眾做實做好油茶產業。
  • 徐聞下洋鎮墩尾村:脫貧攻堅的「三好戰法」
    徐聞縣下洋鎮墩尾村下轄15條自然村,總人口4150人,是革命老區村。此外,墩尾村有貧困戶74戶,屬於省定貧困村,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掛點幫扶。墩尾村根據上級黨委的相關部署要求,採取技能培訓、轉移就業、產業幫扶等方式,落實因戶施策,總結出「三好戰法」,加快了對貧困的「圍剿」力度。 結好「幫扶對子」,確保脫貧「路徑精準」據墩尾村黨支部介紹,墩尾村現有黨員89人,為做到「精準脫貧」,他們嚴格實行書記遍訪制度,建立黨員結對幫扶貧困戶機制。
  • ...造血扶貧可持續丨正安縣桴焉鎮桃子坪村第一書記姜宏立
    2020年6月,市委組織部選派我到正安縣桴焉鎮桃子坪村擔任掛村第一書記。初到桃子坪村,為了儘快熟悉情況,我積極召集村組幹部開了一個簡單的情況介紹會,從精準扶貧、黨建、集體經濟、鄉村治理、綜治信訪等各個方面聽取大家的看法,儘可能全面地了解村裡近五年來的發展情況。
  • 幫扶村農產品走進廣東工業大學校園,教職工紛紛點讚:幫扶村村民...
    清遠市英德市東華鎮雅堂村是我校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定點扶貧村。近年來,立足雅堂自然資源優勢,聚焦特色產業扶貧,廣東工業大學駐村工作隊組織貧困戶成立「雅堂村雅豐種養專業合作社」,充分結合當地光照、氣候等綜合條件,由學校自籌資金統一購買種子、化肥,三年來,共種植325畝「雅堂大米」。
  • 匯川新莊村:產業興 村民樂
    近年來,新莊村黨支部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主線,以建強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為根本,有序推進「六項小康」建設、易地扶貧搬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產業和就業扶貧等工作,讓黨旗飄揚在新莊村的每一個角落。  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關鍵在黨。
  • 寧都縣駐村扶貧幹部許瑞雪的「脫貧決戰印記」
    初期許瑞雪做的最多的便是做好貧困戶精準識別動態調整、制定村級扶貧動態管理方案和問題整改措施、完善農戶信息採集表、整理村綜合檔案和「五個一批」檔案等工作,同時積極宣傳扶貧工作的先進經驗和典型事例,規範駐村財務管理,撰寫扶貧工作相關材料、扶貧項目協議及章程等。
  • 太原市小店區:五年精準幫扶 助陽曲縣14村脫貧
    作為精準幫扶陽曲縣脫貧工作的對口單位,該局從2016年派員入駐思西村,先後有7人開展入村幫扶,幫助協調10萬隻蛋雞養殖示範園和葡萄示範基地項目建設,協助村兩委調整種植結構,在保證種植優質玉米、穀子等的同時,圍繞設施農業發展鄉村觀光旅遊、採摘項目。此外,還幫助該村完成了人畜飲水改造工程、路燈建設工程,建成了體育健身廣場和老年公寓。
  • 巴中市婦幼保健院駐村第一書記:風雨扶貧路,忠孝難兩全
    巴中市婦幼保健院婦幼信息科科長王清瑛,2017年5月被市委組織部選派為巴中市巴州區大和鄉方壩村「駐村第一書記」,到村以後,她帶領村兩委抓黨建、興產業、搞治理、辦實事,實現了基層黨建和扶貧產業的優勢互補、互動雙贏,她一步一個腳印,逐漸成為方壩村建章立制、扶貧致富領頭人。
  • 清水:駐村要駐心 扶貧要扶根——清水縣黃灣村駐村幫扶典型
    2017年9月,清水縣派組織部幫扶黃灣村,按照「因村選人、優化結構、配強幹部」的原則,安排14名縣鄉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縣委組織部王曉軍同志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工作隊以「幫建一個好班子、找準一條好路子、培育一批好產業、打造一個好村子」為目標,團結帶領全體村民,抓實抓細一戶一策,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啃下了深度貧困「硬骨頭」。
  • 黃智勇調研中院駐村扶貧工作
    3月31日-4月1日,邵陽中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黃智勇到新邵縣三角塘村、新田鋪社區,隆回縣石門村、勤進村、花門村等地調研指導扶貧工作,看望慰問駐村扶貧工作人員。
  • 四年幫扶出成效!英德水心村全村脫貧,村集體收入翻十倍
    去年以來,嘉禾街黨工委堅持「黨建引領、駐村幫扶、項目進村、助力脫貧」的原則,以「黨建+扶貧」的精準幫扶方式,主動促成廣州市妮丹聖貿易有限公司黨支部,與水心村滿東圍黨支部建立結對共建關係。推動雙方籤訂《農產品銷售協議書》,由水心村貧困戶提供農產品,公司負責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大力促進消費扶貧。
  • 視頻|隱藏在紅色村裡的荷花美景,快來紅海灣東尾村打卡
    快來汕尾紅海灣東尾村打卡說起荷花,初夏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盛夏有「接天蓮葉無窮碧」,出水芙蓉或潔白無瑕、或粉嫩嬌豔,婀娜多姿,惹人憐愛。汕尾市紅海灣開發區遮浪街道東尾村正在上演荷花」圓舞曲」。東尾村將打造成為「紅色旅遊綜合體」,主題是以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為主,將一二三產業融合。「除了現有的40畝荷花池以外,我們還有18畝番薯剛收割,現在將新的荷花苗種到這18畝的水池裡去,還有188畝的水稻正在生長,預計兩個月後收割。」黃加倫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