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的香港流行金曲我想大家多多少少都會唱那麼幾首,你的歌單裡也或多或少有那麼幾首存在,多少後來音樂界的天王巨星也是在那個時期開始走紅。那個時代是香港流行音樂的巔峰時期,而黃家駒成立的beyond樂隊也在這個時期慢慢成長。
但不同的是,黃家駒一直致力於做原創音樂,由始至終都是超這個方向發展。因為當時的香港樂壇很多都是靠翻唱外國的音樂,或者是用國外的曲調,填上中文詞,然後再由當時比較有熱度的明星演唱的,所以會有很少人注重原創的音樂。
也許有人會說,我管你是原創還是改編,只要有好歌給我聽就行,外國有好音樂,歌星翻唱過來給我們聽,這不是好事嗎?其實,將外國好歌改編過來唱,確實也有其道理,無可厚非。但是,這要有個度。
如果一個地方淪落到沒有自己原創的音樂,完全靠改編來支撐樂壇時,淪落到音樂獎項全都發給翻唱的歌星時,淪落到對本土的原創音樂絲毫不加重視,並且給予打擊時,那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
所以黃家駒對於當時的香港樂壇缺乏原創並以翻唱和改編作品為主而感到不滿。由於當時的香港樂壇的價值觀嚴重扭曲,因為歌手往往要參與不同的社交應酬、拍電影、遊戲節目等等一切與音樂無關的工作及活動,可說是毫無意義。
在某次記者採訪時 ,記者問家駒對香港樂壇怎麼看時,直率的黃家駒大膽的說出了「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這句話。一時引爆香港音樂界,觸到了大部分人的利益,所以遭到了當時許多人的排擠。
而黃家駒及beyond一直堅持一點,就是創作自己的音樂,很不幸的是,香港樂壇是一個及其不尊重音樂的地方!不得已,黃家駒只能帶領beyond遠走他鄉,去尊重原創音樂的日本發展。
beyond的最後一張大碟《樂與怒》就是在日本創作完成的。其中的《海闊天空》,《情人》等多首經典歌直到現在仍有很高的傳唱度。只可惜,天妒英才!93年6月黃家駒因為意外去世。
而黃家駒逝世後,羅大佑也曾經說過一句話:香港沒有真正的音樂人,除了黃家駒。這句話與黃家駒對香港樂壇的看法遙相呼應,說明了家駒對音樂的態度與貢獻。
音樂,不是娛樂那麼簡單,是生命的一個節奏。黃家駒感染著的不只是他那個時代的人,而是代表著偉大的音樂精神。
任何時代,我們都需要尊重原創音樂,給原創者更多更好的發展土壤,才會有越來越多好聽的音樂帶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