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黃家駒大家都應該不陌生,特別是對於80後90後來說,黃家駒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僅是青春的一個印記,更是一個信仰和源源不斷的力量,因為黃家駒的歌曲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慰藉。
這麼優秀的一個音樂天才,遺憾的是英年早逝了,黃家駒逝世的時候年僅32歲,正直人生事業達到頂峰時期,這樣的意外不僅讓所有的歌迷為之遺憾,讓整個香港樂壇都為之震驚。讓人無法理解的是,黃家駒是在日本去世的。
黃家駒為什麼當年要執意去日本發展呢?音樂老師總結出了以下幾個原因。
1、日本的原創音樂環境吸引黃家駒。
上個世紀90年代的香港樂壇發展確實非常繁榮,一派欣欣向榮的前景。那個時候確實出了不少經典的音樂,那些音樂放在現在看來依舊很經典。但是有很多歌曲卻是翻唱,日本的歌曲,把日本的音樂翻過來換上自己的歌詞,就這麼肆無忌憚的傳上開了。這樣的事情不是發生在某一個歌手身上,而是普遍發生在中國香港樂壇,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舊曲填新詞。
黃家駒是走原創音樂路線的,這樣的環境怎麼能受得了呢?
現實中,黃家駒幾乎不翻唱別人的歌曲,更加不會隨意改編的別人的歌曲,對於一個原創音樂人來說,自己創作歌曲是對自己最高的尊重,但當時香港的音樂環境卻充斥著抄襲、翻唱日本音樂的現象。
面對這樣的音樂環境,黃家駒帶著他的團隊毅然決然去了日本,繼續完成他的音樂夢。可以這麼說,逼走黃家駒的不是某一個人和某個公司,是香港的樂壇環境容不下這樣優秀的音樂天才。
2、香港樂壇的現狀。
當時香港樂壇三分天下:譚詠麟、梅豔芳、張國榮。他們的歌曲,對當時樂壇的影響非常大,也佔據了絕大多數的流量。像黃家駒這樣的樂隊,想要在裡面分一杯羹,確實比較難,不過黃家駒他們樂隊做到了,可想而知他們是多麼的優秀。
但是當時的香港音樂人想要在香港立足,除了做好音樂本身以外,很多是靠著娛樂頭條或者其他事情,炒作起來登上熱門。從事音樂的人要去拍電視劇,或者拍電影,或者參加各種迎合人們口味的綜藝節目,這樣的音樂人怎麼能夠全身心投入音樂創作呢?
黃家駒也不例外。
黃家駒和他的團隊在香港剛剛有小有名氣,就被迫參加各種亂七八糟的商演和演出。與黃家駒的脾氣和性格,當然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他們也在謀求另外的出路,這個時候,日本優良的音樂環境成為了黃家駒的首選之地。
3、黃家駒和他團隊的本身發展需要。
黃家駒去日本發展之前,其實已經多次涉足日本的音樂圈,比如說1992年便開始去日本發展了。黃家駒當時在香港的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擁有了不少的粉絲。1991年黃家駒和他的團隊在香港紅勘體育館,一口氣連開了5場音樂會,這也是黃家駒至今為止被公認最好的音樂會,也是流傳最廣的音樂。很多人聽黃家駒的音樂,幾乎都是從這場音樂會開始的。
從1983年成立樂隊到1993年,在這10年的時間裡,黃家駒已經深刻認識到,香港音樂發展的前途已經不太合適自己,他急需要把自己的音樂像其他地方擴散,黃家駒就是這樣的人要把好音樂傳遞給更多的地方。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日本成了他們發展音樂的第2個故鄉。所以黃家駒帶著他的團隊毅然決然去了日本發展。
去了日本發展之後的第2年,也就是1993年他們樂隊出了一張專輯《樂與怒》,經典的《海闊天空》便是出自於這張專輯。
黃家駒離開了香港去日本發展,看起來一切都挺不錯。不僅出了專輯,與日本的很多音樂大師也有溝通和合作。比如說他們的歌曲《長城》,在編曲方面就是與梁邦彥合作,才有了這首歌經典的前奏。這樣的歌曲還有很多,比如說《我是憤怒》也是跟日本音樂大師合作出來的作品。除此外很多經典的粵語歌曲,也被翻譯為日文歌曲出版,就是這樣,黃家駒把很多經典的音樂傳到了日本。
這也是黃家駒的偉大和過人之處。
雖然黃家駒在日本出了意外去世了,但是他的音樂和他的音樂精神卻得到了世人的歌頌和傳承,我們需要像這樣的音樂人和音樂精神,唯有這樣,我們的音樂才能得到健康的傳承和發展。
喜歡音樂、鋼琴、吉他等樂器的朋友可以點讚+關注,私聊小編,送上600+首吉他彈唱的和弦歌詞譜以及黃家駒吉他譜合集。好的文章往往能拋磚引玉,期待引發的點評比原文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