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始之前提醒一下各位,想讓四維推出投籃指導類文章或視頻的請前往黯然銷魂—Nike Kobe A.D. NXT 實戰測評中進行投票,支持人數達到300之後,四維會嘗試推出相關文章。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翻譯是在四維精選—來自大家的球鞋上腳!的附加投票中獲得總票數第二位的Jordan Ultra Fly 2,這雙鞋上市也有較長一段時間了,來看看Nightwing怎麼評價這雙中端戰靴吧。
*本文非「四維鞋評」原創,版權歸Nightwing2303所有,但為「四維鞋評」翻譯,如需轉載請註明翻譯出處。
原文來自:https://weartesters.com/jordan-ultra-fly-2-performance-review/
*四維在翻譯時有語句微調,但不影響作者本意的表達;本文圖片全部來自Weartesters.com,「四維鞋評」僅作轉發分享之用。
抓地 我對這雙鞋的抓地又愛又恨。紋路本身看上去非常棒,然而灰塵很容易卡進黑色區域中,從而引起一些抓地性能上的不穩定。我很好奇如果整個外底都是白色橡膠的話抓地會不會穩定一些,因為白色部分抓地力槓槓的,無論有沒有灰塵。再次聲明,黑色區域需要在場上多加手動清理才能保持良好的抓地。
當一切正常運行時,這雙鞋的整體抓地是名人堂級別的;如果有了灰塵就有些令人失望了。在外場,這個外底非常有效。每個人都會有像我一樣的經歷嗎?我不確定。我可以預測抓地效果會多麼因場地而異,如果你在乾淨的表面打球,不用太擔心。但如果你的場地條件比較渣的話,你可能會感到失望。
緩震 Ultra Fly 2使用了前後分離的Zoom氣墊。是的,一雙零售價125美元的Jordan鞋使用了前後跟緩震體系。一直摳門到爆的成本控制人員要麼是被炒了,要麼就是終於腦子修好了。歡迎回到一分價錢一分貨的時代,Jordan Brand,你終於做到了。Ultra Fly 2起初感覺有點重,這是因為Phylon中底略有些硬,除了硬度有點高之外,這種泡棉還是讓人有一種磨合後會提供些許回彈的感覺,這讓我能真正感受到前掌的Zoom氣墊。除此之外,鞋底弧線偏圓,這讓前掌Zoom更容易被感受到。
後跟氣墊對於Zoom來說有些太雞肋了,這是個25美分硬幣大小的六邊形氣墊,不過總比沒的好。正如你所見的快傳體育解剖圖,這個六邊形Zoom還是挺厚的。當它足夠受力後,你還是能感覺到後跟在吸收力量。如果後跟氣墊大小和Kyrie 3的一樣會好些嗎?當然。我只是很高興看到Jordan Brand終於重新走上正軌。如果之後的新產品沒有關心後跟緩震,那可能Ultra Fly 2的良心可能只是僥倖。
材料 Ultra Fly 2的鞋面是一種工程編織材料,感覺好極了。不過,這雙鞋使用了一體式鞋面,所以一些人可能不會喜歡整體包裹,我們稍後再說這個。這雙鞋的編織材料延展性還是挺強的,所以如果沒有TPU覆蓋層的話,這雙鞋的支撐會相當菜雞。
TPU覆蓋層並非我喜歡的東西,但有時候它的使用並不會讓你覺得在穿著雙雨靴打籃球,這雙鞋就是其中之一,我感覺自己穿著一雙有TPU保護的編織球鞋在打球。這種材料運用既有效又耐久,尤其是對於一雙零售價125美元的鞋來說。
包裹 Jordan Ultra Fly 2不偏碼,但由於使用了一體式鞋面,它並不會讓每一個人都滿意,寬腳的人很有必要在購買前試穿一下。伴隨鞋面的填充物非常飽滿,所以即使有些緊還是會讓你的腳感到舒服。一旦你系好了鞋帶,你的腳會被牢牢鎖定在鞋裡,我認為當你適應了之後,這是整雙鞋最好的屬性之一。系帶孔從上到下無微不至,它們會幫助你更好地固定住腳。
支撐 整體支撐有模有樣,有防側翻設計,有動態系帶系統,還有內置後跟穩定器。Ultra Fly 2在保持運動時穩固包裹的同時提供了不錯的橫向支撐。外底的形狀看上去只是為了美觀,但其實這讓你的腳位於中底之中而非中底之上,從而達到了更佳的穩定性,這讓我的腳在打球時無處可去。
總結 我真的很希望Ultra Fly 2的出現不是個偶然,Jordan Brand近年來對於實戰鞋的簡配喪心病狂,尤其在其他品牌已經推出了許多150美元以下還配備了全掌緩震的球鞋的情況下。這是很長時間以來我買的第一雙沒讓我覺得被坑了的Jordan鞋,好吧,還有Air Jordan 31 Low。Ultra Fly 2有點重,而且包裹有些神奇,但如果你打得夠久的話,這些問題不會有多麼嚴重。Ultra Fly 2摒棄了上代的所有特質,現在它是一雙真正的籃球鞋。
四維鞋評每一篇評測都是評測人實戰後的真實心得,
希望能為鞋友們提供客觀和有價值的參考。
了解更多球鞋資訊,歡迎關注四維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