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清萍
每一次我們梅縣鬆口大溫屋家族聚會,在把酒話家常之際,都少不了談到「書香」這一家族品牌。庚子年的春節團聚,大溫屋家族各小家均喜得我的大堂兄溫清澄為紀念他父親(我敬愛的伯父)溫澄葦先生百年誕辰而編輯的《榕園漫筆——溫澄葦詩詞集》。他為此書作了長達6000字的《序》,對他父親的生平業績和為人處世等方面作了闡述和評價。
我們家老祖屋太史第大原堂上方懸掛的據說是歷代皇帝御賜的16塊金匾,其中有賜予恩科進士、曾任湖南嘉禾縣知縣溫伯魁的,還有「文魁」等金字牌匾。這些牌匾的光輝常常照耀著後輩的心田,引導和激勵我們立身處世。自從20世紀三十年代開始,我們家族湧現出了一大批教師,其中包括我的伯父伯母、我的父親母親、我的幾個堂兄妹以及他們的兒女們,許多親朋好友稱讚我們是「書香門第」。
伯父溫澄葦桃李滿天下
我的伯父溫澄葦教書育人四十載,願為燭光照人寰,畢生都過著清貧的日子,「一肩行李唯書報,兩袖清風伴白頭」是他的真實寫照。他年輕時就是一位追求進步的愛國青年,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做了許多抗日工作。1936年至1976年在家鄉鬆口從教40年,新中國成立初期曾任新民和達群學校校長,後在鬆口中學擔任國文教師24年,桃李滿天下,許多學子後來都成為各條戰線上有作為的人才,在各行各業綻放光芒。
我的伯父多才多藝,文學功底非常深厚,他的文章構思敏捷、妙筆生花、語言生動、意境深遠,尤其在詩、詞、楹聯方面頗有造詣。他的《重見文昌閣兼修元魁塔》在海內外的鬆口家鄉人中廣為流傳,婦孺皆知。伯父還寫得一手好字,顏筋柳骨、龍飛鳳舞。如今在鬆口中山公園、鬆口中學、文昌閣等多處地方都留有他的墨寶。退休後,伯父還經常為家鄉父老鄉親寫楹聯。他寫的楹聯不僅對偶工整嚴格,意境深遠,而且政治思想性很強。他題寫的「不以榮枯當得失,須以風節論生平」,一直懸掛在鬆口圖書館會議廳上,給人們很好的啟迪。
《榕園漫筆》收集了伯父幾十年寫下的近150首(篇、副)詩詞、散文、楹聯等。
族人寫家史傳承家風家訓
我的伯父79歲高齡的時候修改補充了他五年前寫的家史。他希望這冊家史能代代相傳、接連續寫,讓散布各地的後代子孫知道自己的「根」在何處,「祖」從何來,知道自己的家風家訓。這是一件何等有意義之事!
身為長兄的伯父在家族的書香傳承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他的弟弟及幾個兒子受到他的耳濡目染,也都喜歡舞文弄墨,筆耕不輟,各自都把小家的家史寫成了書。
我父親編寫的《回憶春秋》,自己用筆書寫、自己繪畫、自己附圖、自己包裝,雖然顯得有些粗糙,但傾注了他很多心血。在這本簡裝版家史裡,記錄了父親的坎坷人生路,體現了父親堅韌不拔的精神,還呈現了他和我母親之間五十多年來用愛書寫的情詩和書信,更是寄託著對兒孫繼承良好家風的期望。
兒孫事業有成家庭和睦
在父輩們好家風的薰陶下,作為兒孫的我們也個個事業有成,家庭和睦。
我的大堂兄溫清澄,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直升機專家,為我軍直升機事業奮鬥了半個世紀,卓有成效。他用事業有成回報了黨和人民的培養,也為父母和家族爭了光。
二堂兄繼承了父母的事業,踏踏實實在家鄉梅縣鬆口中學任教32年,盡心盡責,多次被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培養了大批優秀學子。他寫的長達13000字的《蝸居鬆口大塘之歌》,描寫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讀後令人感慨萬千!
我們兄妹仨也喜愛文學,工作之餘勤讀勤寫,常常有作品見於報紙雜誌。
「最是書香能致遠」
昨夜星辰今夜風,我的父輩雖然沒有留下什麼物質財產,但他們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伯父的《榕園漫筆》、我父親的《回憶春秋》和二堂兄的《蝸居鬆口大塘之歌》是集中體現。
家風是一盞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家風是一條路,引領我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面鏡,讓我們修正弊端。好家風是無言的教育。如今我們家族第三代十幾個年輕人也學成就業,建立了美滿的小家庭,在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添磚加瓦。
流年似水,物換星移,不變的是我們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寫好書的家風。「最是書香能致遠」,父兄給我們家族營造了書香四溢的良好家風,已經根植於我們心中,也會一直傳承下去,就像老祖屋旁邊的大榕樹一樣,根深蒂固,枝繁葉茂!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繫mzrbw@meizh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