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饃饃揉揉魚魚卷卷呱呱…嗎?

2021-02-10 地道風物

▲ 比臉還大的莊浪大饃饃。攝影/張律堂,選自《風物中國志·平涼》

西北人最尋常的一日三餐,畫風似乎與豪邁不太搭

 

早起就著罐罐蒸饃熬罐罐茶,三伏天的中午,來個biangbiang面或是涼欻欻(chuā chuā)的面魚魚,閒時候吃點水果乾幹,西瓜牙牙,晚飯端一大碗揉揉節節,夜宵再喝份雞湯凍凍……

▲ 來天水,可別錯過呱呱。攝影/甘肅一意孤行,圖/圖蟲·創意

 

山西人微微一笑,張嘴就是一串rap

一早一晚,吃的是耐咬咬、糊塌塌、棗窩窩,等到正餐,吃的是溜尖尖、栲栳栳、圪搓搓……


都說是黃土高原上粗獷豪邁,看你們一天天吃的這些美味,確定不是在賣萌萌?

 

饃饃圈圈卷卷,讓肚肚大大圓圓


在黃土高原上,有多少個山頭,就有多少種饃饃。

 

最普遍的,如涇川罐罐饃,不同於一般的饅頭,反而像是上大下小的壇罐,口感酥軟。開水泡饃,就能頂一頓「晌午」正餐。尋尋無奇的饃饃,也能吃出儀式感,比臉還大,動輒三五斤的莊浪大饃饃,是紅白喜事上少不了的王道配角,而從定西吃到武威的糕糕饃饃,既是日常美味,也能在中秋節代替月餅,在春節大放光彩。

▲ 動輒重達三五斤的糕糕饃饃(花饃饃)。攝影/岷山花兒

 

糕糕饃饃又被稱為花饃饃,表面上是個樸實無華的大饃饃,一切開裡面卻五彩繽紛。紅而微甜的是玫瑰和山丹丹花,黃而辛香的是薑黃和香豆,綠而綿長的是兵豆,泛著油光的是香噴噴的胡麻……樸素的麥香,因這些味道而更有了層次感。

 

西北饃饃裡最為全國人民知曉的,是《舌尖上的中國》裡的陝北黃饃饃。糜子磨麵,特有一種香甜細韌,加入細細磨成的豆棗沙餡,外表樸實,內裡卻蘊含著甜蜜。陝北人愛黃饃饃,也愛另一種圓圓胖胖的油饃饃,中間帶一個小洞,金黃似銅錢,看著就喜慶可人。

▲ 油饃饃。攝影/蓬勃影像,圖/圖蟲·創意

 

饃饃更進一步,就是加持了油炸特技的各種圈圈兒。顧名思義,它中間得有一個洞,小者如陝北的油饃饃,只能串根筷子,大的如通渭蕎圈圈,都可以當做哪吒臂上的乾坤圈了。這些圈圈,個個外焦裡嫩,香甜可口,如果洞上再糊個底兒,製作過程裡少點油,那就變成了另一種主食——窩窩

▲ 在西北,饃饃圈圈卷卷經常一起出現。攝影/張律堂,選自《風物中國志·平涼》

 

卷卷,則介於饃饃和圈圈之間,一個普通的街頭食品攤,常見這三者同臺競技的景象。卷卷同樣是西北人飯桌的日常,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平涼的酒米卷卷,主材料酒穀米是釀酒的好材料。拿酒穀米磨成麵粉,一卷一切,經發酵、蒸製,口味軟糯清甜,更有幾分淡淡的酒香。民勤人就更會吃了。新鮮出爐的胡麻油卷卷飛快風乾,成為西瓜田裡瓜農必備的乾糧。勞作之餘,卷捲成為天然的西瓜勺,一卷一個準,在舌尖上奏一曲甜鹹交融的迴響。

▲ 酒米卷卷,卷卷大多都會捲成漩渦。插畫/林天意,選自《風物中國志·平涼》

一道小吃,能做出多少張「面面」?

夏天,最清涼的莫過於一碗「魚魚」。

 

魚魚,不是肉做的,而是面做的。小麥麵細膩、玉米面粗糲、蕎面厚重,「面面」俱到,下開水鍋,煮成糊漿,用漏勺滴入涼開水,就能滴成指甲大小,如同小魚兒的粉團。加一勺清爽酸香的漿水,撒一把韭菜花兒,就是被天水人稱為鍋鯫(zōu)的漿水魚魚,若是調上滷湯與油潑辣子,又一轉身變成了關中地區的面魚。

▲ 陝甘地區的漿水魚魚到了山西,就變成了滴溜。圖/匯圖網

這一份魚魚很簡單,但湯水清涼、穀物清新、蔬菜清香,吸一碗,整個夏天都變得清清爽爽。

 

面魚魚到了山西,就變成了旱魚兒,做法也從「跳水」變成了幹搓。莜(yóu)面,頗有種高原上的厚實,正適合拿來做搓魚魚,配酸甜可人的西紅柿醬或者羊肉和土豆,都挺好。

▲ 莜麵魚魚羊肉湯。攝影/zxmxy,圖/匯圖網

莜麵這種打遍三省的食材,可稱是晉北人的命,另有一道可當主食可當小吃的美味,就是莜麵栲栳栳了(即內蒙古地區的莜麵窩窩)。莜麥麵搭上指頭,捲成一個又一個圓筒,仔細碼放在籠屜中蒸熟,無論是配上西紅柿雞蛋臊子,或是與肉末土豆熬製的臊子葷素搭配,還是來一點簡簡單單的酸菜水,都是地道的黃土地風味。

▲ 莜麵栲栳栳,好吃!圖/網絡

 

同一個疊詞,在黃土地上也代表不同的風味,甘肅人常吃的豆腐角角、韭菜角角,是加大版油炸的韭菜盒子,到了山西,就變成了籠裡的蒸餃呱呱,是寶雞擀麵皮裡的口感主打,在隔著一道秦嶺的天水人眼裡,則成為一道用蕎麥澱粉做成的小吃。無論是哪種呱呱,一勺油亮亮的油潑辣子始終是調味的靈魂。

 

疊詞小吃,也是節日裡最靚的仔,像各地常見的麻葉或蛋散,到了甘肅,不知怎麼地就變成了果果。二月二時吃的炒豆子,在隴東被稱作面豆豆(棋豆),精粉加入雞蛋、芝麻等佐料,擀成一釐米厚的面片,再切成小面丁,加入凝固的豬油,炸炒至金黃,味美酥脆;到了山西臨汾,就返璞歸真,成為用黃土炒出來的「炒泡泡」。篩離土和面豆豆,一顆顆嘎嘣脆,絲毫沒有土味兒,反而帶著絲面香,也是頗為神奇。

▲ 不管是豆豆還是泡泡,都先得切好。攝影/鄭禮

 

 

黃土地的吃喝,莫過於 「吃肉肉」與山藥蛋蛋

吃罷主食小吃,黃土地上最大的美食配角,就是土豆(山藥蛋蛋)。

 

陝北人的黑楞楞,是拿洋芋剁泥泡水,再捏成丸子,涼拌炒菜都好吃;山西的莜麵飩飩,類似春卷,少不了的是土豆絲;慶陽人春季以苜蓿芽或土豆加面蒸成饅頭,稱為苜蓿/洋芋墚墚(liáng liáng);而天水人則喜歡直接用土豆澱粉做成口感綿軟的攪團,攪拌至半透明出鍋放涼,切塊涼拌,就是傳說中的「然然」。

▲ 酸辣可口的洋芋然然。圖/蘋果

不過在黃土地上通行的土豆美味,還是隴東,陝北人口裡的洋芋囷囷(qūn qūn),這兩個字來自《阿房宮賦》,也很能體現出土豆絲的迴旋曲折。土豆擦成粗絲,然後將麵粉均勻灑在上面,反覆揉搓,使麵粉與土豆條緊密結合,再上鍋蒸熟,配合各種蘸料,既是主食,又是零食,健康少油,味道卻絲毫不減。這道菜到了山西,做法微調,就變成了土豆擦擦,不一樣的疊詞,同樣是美味。

▲ 洋芋囷囷,西北人鍾愛的小吃。插畫/林天意,選自《風物中國志·平涼》

 

與土豆扮演同樣角色的,就是高原上茁壯生長的包穀(玉米),它可以磨麵做成麵糊糊、面節節、也可以做成魚魚,可以磨碎做成玉米糝糝(shēn shēn),雖然簡單,卻帶著淡淡的玉米香,一碗下去,滿是憶苦思甜的味道,此外,還有以黃豆為主角的錢錢飯,泡好黃豆,晾乾壓扁成銅錢形狀,再倒入鍋內煮至半熟,加入小米或高粱米,用小火熬成粥狀,粘稠而甜美。

 

 

寧夏人愛吃羊,寧夏灘羊肉的口感、味道自不必說,寧夏的羊肉火鍋裡,則少不了兩道神奇的配菜,洋芋饃饃與涼粉皮皮。這洋芋饃饃口感柔韌、涼粉皮皮晶瑩剔透,涮一涮羊湯,香滑與嚼勁兼而有之,口感也是很神奇的。

▲ 哪個是洋芋饃饃,哪個是涼粉皮皮?攝影/Geethan

與肉搭配的疊詞美味,在青藏高原邊緣的甘肅岷縣更為常見,冬天的早餐,少不了一碗源於古代肉羹的羊肉糊糊,帶骨髓的羊骨頭熬成原湯,小片羊肉與粳米在文火裡反覆磨合,調上湯中靈魂胡椒,這一碗高原寒冬的限定早餐,吃起來實在是香噴噴,辣唿唿。

 

吃罷糊糊,還有青稞麥索索兒,最適合搭配一份細細切好的臘肉。即便是寒冬的夜市攤頭,也同樣熱鬧,撕半隻燒雞,吸溜一碗熱騰騰,滑溜溜的雞湯凍凍。薺薺菜凍凍清香嫩滑,加了胡椒的雞湯則香濃誘人。

▲ 與肉最配的青稞麥索索兒。攝影/岷山花兒

在山西,摩擦擦與肉末或切碎的羊尾巴是絕配,把莜麵和土豆泥攪拌黏稠,然後把用水溼過的籠布鋪在籠屜,用筷子均勻地一條一條撥在籠布上,再加入蔥鹽等佐料,筋而不硬、黏而不軟,調上滷汁吃,最紮實。

 

當然,並不能一概而論黃土高原上只有面面面面和肉肉肉肉。正因過去山野蔬菜不多見,西北人對它們的稱呼尤其可親——灰灰菜、苦苦菜、薺薺菜……這些野菜,要麼加上蒜泥「調和」,潑油涼拌,裝點餐桌;要麼成為西北人漿水裡的綠色「調料」:為漿水菜發酵的酸香增添一種清香,再化進魚魚和攪團等小吃以及一日三餐裡。

▲ 漿水菜裡,藏著許多疊詞蔬菜。攝影/onekeys,圖/匯圖網

疊詞的背後,藏著美食秘籍


如果看黃土高原上溝壑叢生的地形,仿佛這些疊詞美食的誕生是因為古時候「交流基本靠吼」。看著兩個村中間只隔一道溝,那溝卻深不見底,走起來得十天半個月的,是以人們平常只能隔溝對話:

 

「今天你吃什麼飯——飯——飯?」

「蕎面——面——饃——饃……」

 

不過回音誕生了疊詞美食,只是一個簡單的猜想。實際上疊詞既源於上古時期語言的留存,也與遊牧-農耕交界線上長期以來的語言大雜燴有關。而這些「賣萌」的說法,倒是真真切切暗藏著美味的秘籍。

▲ 猜一猜裡面是撈撈還是削削?圖/《風味原產地·甘肅》預告片

 

一個簡簡單單的形容,口感便有微妙的不同:同樣是一塊明晃晃的涼粉,用漏勺從頂上撈出細條的 「撈撈」和側面用刀削成薄片的 「削削」到底有什麼差別?不到天水去嘗一嘗,就很難得知其中的奧妙。

 

到了隴東(甘肅東部),疊詞就是一碗麵的花樣指南,甘肅平涼人口裡經常念叨的擦擦揉揉,和面醒面揉面,擦一擦,揉一揉,加上臊子顆顆,就是一碗紮實可親的日常主食。拿手搓面,就叫搓搓面,等這面再切成寸許長,就搖身一變成了節節面。除了這些,還有線線面、棒棒面、棍棍面,真是由細到粗,豐儉由人了。

而在黃土高原另一端的麵食大省山西,疊詞指南則更加精細。山西人帶著削、剔、撥、擦、抿、壓、拉、搓等「十八般武藝」,一下就變出了握溜溜、圪搓搓、切板板、斜片片等多種招式,實在是令人眼花繚亂,再加上山西方言十裡不同音的特質,一個地道的山西人都很難說清這一大桌菜的通用叫法是啥。像是祁縣的「耐咬咬」,不仔細解釋,很難想明白它其實是一種涼了就很難咬得動的燒餅。

▲ 山西做面第一式:削。圖/網絡

從隴東(甘肅東部)到陝北再到雁北,大家都吃著同一片黃土地的疊詞美食,主食主體大體相似,重要的是配料和調味:牛羊肉還是豬肉?油潑辣子還是老陳醋?洋芋豆腐臊子還是西紅柿醬?不同的口味,見證了人們對日常風味的喜愛。

 

疊詞美食,也不只是黃土高原人民的吃喝,它開在黃河兩岸的拉拉纓兒裡,活躍在《詩經》和唐詩層層疊疊的長吟裡,讓人們一天天的生活變得紅豔豔、亮堂堂。

你吃過那些疊疊疊詞美食?


 

- END - 

📖

參考資料

談談陝北方言裡的重疊詞——從「轉圈圈紅」說起  光明日報

那些呆萌可愛的疊音詞,讓山西方言親死個人  山西晚報

 點擊下方圖片,跟風物君一起逛吃逛吃~ 

相關焦點

  • 泉州名小吃崇武魚卷,從軍糧到當地「無卷不成宴」,蒸炒炸都適宜
    如果說到了泉州要吃的小吃,當地人會給你列出一串,面線糊、土筍凍、牛肉羹等等,但如果說到了惠安崇武要吃什麼,那就只有一樣——魚卷。 魚卷則是這裡盛宴及家常喜宴必上的第一道獨有名菜,它含有祝願美好圓滿的意思。
  • 萊州人特別喜歡吃這種魚,關於這個魚的傳說你知道嗎?
    青鱗魚是深受萊州人喜愛的一種魚 可是你知道嗎 青鱗魚還有另外一個名字 叫「七品芝麻魚」
  • 舌尖上的小康|「呱呱叫」的魚滋味
    大黃魚,俗稱「黃花魚」「黃瓜魚」肉細嫩,味鮮美曾是我國海洋四大主捕魚類之一7月15日,在寧德三都澳大黃魚深水塑膠漁排養殖區,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尤維德展示成年大黃魚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上世紀70年代大黃魚因過度捕撈而枯竭幸虧科研人員鍥而不捨人工育苗成功,進而大規模養殖「熊貓魚」變成了「致富魚」如今全國80%以上的養殖大黃魚
  • 你吃過安康魚嗎?
    你吃過安康魚嗎?時間:2018-06-25 17: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安康魚長什麼樣子? 你吃過安康魚嗎? 安康魚長什麼樣子?鮟鱇魚又名蛤蟆魚、結巴魚等,是一種深海魚身體粗短柔軟,無鱗,略呈紡錘形,前部呈圓筒形,後部側扁。一般長著一個超級大的、布滿了牙齒的嘴巴和罕見的平平的身體。
  • 你吃過先生魚與小姐魚嗎?
    大連有一種長相奇特的魚,
  • 朔州特色美食,你吃過嗎?
    ,訂閱請添加微信號:sz0349888莜麵窩窩 (做的時候面軟硬要活好,還要有一塊好的石頭來推,技術活,會的越來越少了)莜麵魚魚 (用手搓,搓成面卷然後一壓,最後放到開水裡面下鍋煮著吃)片了(各種菜弄到一塊混和起來繪成一鍋飯,土豆為主)
  • 中國最名貴的5條魚,第5條魚全身都是寶,但價格昂貴!你吃過嗎?
    中國最名貴的5條魚,第5條魚全身都是寶,但價格昂貴!你吃過嗎?魚肉吃起來細嫩爽滑,裡面還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而且所含脂肪也沒有豬肉那麼多,所以深受很多人的喜愛,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炎炎夏季,當然要多吃這種,又不油膩,又不用擔心長胖的食物,可是說到魚類,我們普通人會想到的就是草魚、白鰱、鯉魚,但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五種魚,可以說是中國最名貴的五種魚,一般人根本沒有聽說過,吃過三種以上,不是漁民就是土豪!
  • 隆重推薦丨一份鳴門卷的味蕾尋夢記
    「四周仿佛用花刀削過,切成片的魚板畫著淡紅色螺旋的齒輪形狀 ,柔軟了吃貨的心。」說的,就是鳴門卷了吧...鳴門卷也叫魚板,是日本一種以魚漿為原料而製成的食品。這時候,不得不隆重介紹這款——近藤鳴門卷(熟魚肉卷)。 或許會有人說,一份配料為什麼要選取那麼好?但這一點,小編並不認同。正是因為每一份配料的用心,才能讓組成的每一份的食物更加吸引。首先近藤牌鳴門卷的製作材料選取優質,淡粉色的螺旋紋,顏值上等更刺激食慾。
  • 甘肅有名的十大特色美食,一起看看你都吃過哪些?
    甘肅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農耕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甘肅美食眾多,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就是甘肅的十大特色美食,一起來看看你都吃過哪些吧!蘭州牛肉麵蘭州牛肉麵,又稱蘭州清湯牛肉麵,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是甘肅省蘭州地區的清真風味小吃。
  • 紹興醉魚乾,魚鮮酒香,油潤適口,你吃過嗎?
    製作醉魚,首先對原材料的選取非常有講究,每年的9到10月份,是草魚集中上市的季節,收購草魚時,對魚的大小也是非常有講究的,要選新鮮、3斤左右、沒有汙染的草魚,魚太大不容易醃製和曬乾,魚太小也沒有什麼吃頭。醉魚的製作,重點在一個「醉」字,魚醃製過後,用根竹籤撐開魚身,釣曬36小時後,再用紹興酒調製醉滷,再把草魚放入浸泡過夜,再次風乾釣曬48小時才可算做成品。這時,魚醉得晶瑩剔透,散發著濃鬱的酒香。
  • 這麼醜的魚在國外是高檔貨,在台州菜市場卻是白菜價,你吃過嗎
    台州19樓網友發帖 這魚長得醜,叫什麼蛤蟆魚,只賣7元一斤,估計不大好吃吧?誰吃過?這麼大一條能吃好幾餐? 網友評論:你錯了,這魚又便宜又好吃!
  • 有一個下「魚雨」的國家,成千上萬的魚會從天而降,你知道原因嗎
    在人類生活中,通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下雨,一到冬天,就會下漫天大雪,這些都是非常常見的自然現象,人們對此並不感到驚訝,但是,有時候,從天而降的不是雨或雪,而是很多魚,這讓人感到很驚訝,魚雨在中國是看不到的,但在澳洲和英國卻相當普遍,尤其是在澳洲,魚雨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澳洲人甚至習以為常
  • 饃饃是山東人的十全大補丸
    回到山東的山東人,咬一口饃饃,才能把自己的靈魂勾引回山東,有回魂之效。我的朋友劉永恆在上海奮鬥,吃不慣那的飯,回家,吃一口饃饃,就立刻有精神,你說奇怪不奇怪。不對,你說正常不正常。山東人得吃饃饃,才行啊。在「舊社會」的山東,也就是60年代生人的那批的山東人裡,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為什麼外邊沒有饃饃。
  • 適合寶寶吃的3個魚食譜,簡單易學
    魚肉中富含優質蛋白、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適當吃魚有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對於大多數的寶寶來講,只要沒有過敏發生,就可以在6個月後開始添加於魚肉類的輔食。下面將為大家具體介紹寶寶吃魚的一些注意事項和食譜。
  • 順德精品菜 古法彭公鵝 塘裡魚歡暢 燕奶金絲球 碧綠炒縐紗魚卷 吉列春花餅 金蚌幹撈澳龍蝦 君萊豉味肉 飄香養生豆腐
    獲得金牌的「桑基本蠶繭香」、「塘裡魚歡暢」等菜品最具順德桑基魚塘特色。在2006年的第十六屆廚師節,「塘裡魚歡暢」獲得美食展示百雞宴/百魚宴優秀獎。前者用鯪魚膠捲著鮮嫩的菜心和火腿絲;後者則開闢了灌湯魚球的新做法,外層用幼如髮絲,略經油炸的腐絲、蛋絲包裹點綴;素白的魚卷井然有致地圍著「金球」鋪開;取肉去骨後完整無缺的魚皮外殼,被迅速炸至金黃通透,鯪魚的形象躍然活現在綠波之上,為菜式造型畫上點睛妙筆。
  • 養過龍魚,你養過恐龍魚嗎?和龍魚一樣古老的恐龍魚怎麼養?
    前言:在眾多觀賞魚中,有這樣一類觀賞魚,擁有著龍魚一樣的悠久歷史,酷似龍一樣的軀體,威武霸氣的外觀,那就是恐龍魚。2、恐龍魚適宜的水溫至於溫度方面,其實最好能夠控制在25攝氏度以上,這也是恐龍魚除了吃食以外最大的要求了。
  • 河南開封夜市明星,「黃燜魚」已傳承四代人,你吃過嗎?
    今天要說的這道菜呢,就是河南開封夜市明星菜品,「黃燜魚」已經傳承了千年,你吃過嗎?也是開封十大金牌小吃之一。黃燜魚在製作用料上很精緻。製作用的魚取自黃河中的魚。它是由煎和燉的多種工藝製成的。味道鹹香,魚嫩,湯濃。特別是燉製工藝使得燉魚的味道無魚腥味,這讓很多食客感到好奇。
  • 你知道嗎?魚的記憶不只有7秒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這恐怕是我們聽過最荒謬的謊言之一。傳說只有7秒記憶的魚,其實是歷經3億年演化的神秘高智商動物。《魚什麼都知道》一本顛覆認知的趣味科普讀物在這本顛覆你認知的魚類趣味科普讀物中,巴爾科姆以他幽默的文字,帶我們走進海洋中魚類的秘密生活。
  • 感冒可以吃魚嗎 感冒吃魚竟有這誤區
    感冒是我們常見的病了,尤其體質較差的人最容易感冒了,那麼感冒可以吃魚嗎?很多人說感冒不能吃魚那是為什麼呢?感冒吃什麼水果好呢?感冒不能吃哪些水果呢?相信一定有很多的朋友都想知道答案吧,那麼就請看下文吧。感冒可以吃魚嗎有網友稱,感冒了要多吃清蒸的魚。人體相對虛弱時,要注意優質蛋白的補充。
  • 來湘潭必吃的5種美食,每一種都讓人回味無窮,看看你都吃過嗎?
    大家好,我是尋食小哥:來湘潭必吃的5種美食,每一種都讓人回味無窮,看看你都吃過嗎?當然,湘潭也不乏有很多美食,今天給大家推薦來湘潭必吃的5種美食,每一種都讓人回味無窮,看看你都吃過嗎?1.韶山火焙魚韶山火焙魚,是湖南湘潭的非常有特色美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