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冬健教授:讓孩子成癮,遊戲商有狠招,家長搞清對手才有機會贏

2021-01-11 施冬健教授

家長朋友好!

我是施冬健教授,致力教育研究和諮詢20多年,育兒代表作:《塑造精英二代》(清華大學出版社)。

歡迎訂閱專欄《10堂課讓孩子遠離遊戲癮》。遊戲不可怕,家長升級觀念,換來孩子更好的前途!

今天討論的話題是:知己知彼,家長有必要了解遊戲開發商的道道。

一個家長對我說:「搞不懂,電子遊戲有什麼好玩的?這孩子竟然癮大到逃學。」我說:「多數成人也有某種癮,不知道你抽菸喝酒打麻將是否上癮。就拿電子遊戲來說,種類那麼多,只要你去嘗試,必有一款適合你。」

一、遊戲的分類

按聯網與否,分為:單機遊戲、網路遊戲;按玩家數量,分為:單人遊戲、多人遊戲;按遊戲平臺,分為:街機遊戲、PC(客戶端)遊戲、掌機遊戲、手機遊戲、主機(電視)遊戲、網頁遊戲;按玩家視角,分為:第一人稱視角遊戲、第三人稱視角遊戲;按適宜人群,分為:兒童遊戲、成人遊戲、盲人遊戲等;按內容主題,分為:益智類遊戲、音樂遊戲、格鬥遊戲、冒險遊戲、恐怖遊戲、戰爭遊戲、動作遊戲、賽車遊戲、角色扮演遊戲、即時戰略遊戲、模擬/經營類遊戲、體育運動類遊戲、射擊遊戲,以及深受宅男們喜愛的戀愛養成遊戲等。有些遊戲,可能包含多種主題(例如兼顧角色扮演和打鬥)。這麼多主題和形式,琳琅滿目的選擇,遊戲開發商可謂「考慮周全」,無論大人小孩,只要嘗試很難倖免。

二、遊戲,為什麼能讓人上癮?

許多學者,用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理論來解釋遊戲使人上癮的原理,主流的理論有:

社會認知理論,探討孤獨、抑鬱等人格特質;心流理論,探討心流體驗(也即爽的體驗);動機理論,探討好奇、角色扮演、逃避現實等心理需求。當然,家長朋友們不必花時間去琢磨這些艱澀的理論,聽我通俗解釋即可。

相關焦點

  • 施冬健教授:一句話打消父親的離婚念頭,孩子是父母最好的導師
    家長朋友好!我是施冬健教授,20多年來從事兩項工作:教育研究和諮詢、執教985大學MBA/EMBA,育兒代表作:《塑造精英二代》(清華大學出版社)。親子關係,是孩子一生成功與幸福的基石,也關乎父母自身的幸福。學習成績不理想、遊戲成癮、性格孤僻叛逆、事業有成但家庭不幸福...... 成長中的煩惱和痛苦,幾乎都能找到原生家庭的影子。親子關係的基本道理,明白越早彎路越少,歡迎訂閱本專欄!
  • 施冬健教授:孩子一到考試就緊張?三階段培養心理素質必有效果
    家長朋友好!我是施冬健教授,致力教育研究和諮詢20多年,教育代表作:《塑造精英二代》(清華大學出版社)。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向最好的學習!歡迎閱讀專欄《高考狀元學習秘籍》,不足一堂培訓課的代價,換來高考狀元群體的學習經驗,兌現孩子更好的前途!
  • 「遊戲成癮」是精神疾病 青少年遊戲成癮怎麼治
    他的母親搖著頭說,孩子成天不出門,手機不離身,已經兩個星期沒有洗澡、換衣服了。而另一位19歲的遊戲成癮患者,偷偷從家中拿走20萬元充值遊戲。事實上,遊戲成癮與吸毒成癮相似,會出現為了獲得遊戲資金而進行偷盜、搶劫的情況。有研究者曾對遊戲障礙患者進行頭部掃描,發現他們的腦部結構發生了改變,遊戲成癮已對他們產生病理上的影響。
  • 孩子打遊戲成癮?光是焦慮沒用,專家給出戒癮方子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鄭健陽 記者 趙曉瑩「雖然知道孩子打遊戲不好,可我們要工作,有時候無奈只能讓他打遊戲。」不少上班族家長經常向記者透露這種無奈。家長們很擔憂,孩子難戒「遊戲癮」。深圳市康寧醫院成癮醫學科、主任醫師、成癮醫學診療研究團隊學科帶頭人楊梅說,在中國,使用過網際網路的青少年,遊戲成癮的發生率一般報導在2~16%之間。並不是每個玩網路遊戲的孩子都會發展成遊戲障礙,也就是通常說的遊戲成癮,一般來說,在經常進行某種成癮性行為的人中,只有10%左右,或者還不到10%,會成真正發展到成癮的程度。
  • 施冬健教授:運動,是世上最好的教育,寒暑假尤其要用好用足
    家長朋友好!我是施冬健教授,20多年來從事兩項工作:教育研究和諮詢、執教985大學MBA/EMBA,教育代表作:《塑造精英二代》(清華大學出版社)。歡迎訂閱專欄《過好寒暑假,規劃十件事》。運動,是許多孩子缺失的一課。今天這一節,就聊聊運動。案例:2020年4月的幾例報導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初三學生李某,體育課上戴口罩跑步時猝死;溫州市某中學九年級學生劉某,體育課1500米測試時猝死。浙江省隨即宣布取消中考體育成績,體育分不計入中考總分。
  • 青少年遊戲成癮怎麼治
    他的母親搖著頭說,孩子成天不出門,手機不離身,已經兩個星期沒有洗澡、換衣服了。而另一位19歲的遊戲成癮患者,偷偷從家中拿走20萬元充值遊戲。事實上,遊戲成癮與吸毒成癮相似,會出現為了獲得遊戲資金而進行偷盜、搶劫的情況。有研究者曾對遊戲障礙患者進行頭部掃描,發現他們的腦部結構發生了改變,遊戲成癮已對他們產生病理上的影響。
  • 孩子手機成癮?家長不用打罵,學會3招,讓他心甘情願放下手機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對於子女,即使我們給予他們生命、給予他們成長中所需的物資,但作為"被給予者"仍有獨立的人格,他們仍需要被尊重,需要平等、理解和溝通。如今眼看就要進入5G時代,智慧型手機以及各種智能設備,已經進入每個家庭。
  • 孩子沉迷讀書無法自拔?警惕,這是「讀書上癮」,孩子成癮難戒除
    父母看到孩子這樣酷愛閱讀,非常高興,都以為這是一種愛學習的表現,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成績。 但其實,愛讀書並不等於愛學習,學生閱讀,大多只是為了娛樂或消遣,和我們所謂的「沉迷遊戲」一模一樣。這種沒有自控力的讀書,會讓孩子「讀書成癮」,孩子成癮後形成「成癮性人格」。
  • 當遊戲成癮,他逃學、摔東西、打人……戒除網癮有多難?
    ……在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成癮醫學中心,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家長悲愴:怎麼戒掉遊戲癮?把孩子還給我! 成癮醫學中心主任覃穎認為:杜絕上癮,做到早發現。入院後,成癮醫學中心對星星進行診治,「經檢查,我們初步判斷他有典型的遊戲障礙。」成癮醫學中心主任覃穎表示:「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性格方面的影響,這種影響,會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處事風格、抗壓能力等等。」
  • 媒體:家長怒進遊戲群控訴,孩子遊戲沉迷的鍋該由誰背?
    媒體:家長怒進遊戲群控訴,孩子遊戲沉迷的鍋該由誰背?視頻中,這位家長發現孩子在玩遊戲,憤怒地進入遊戲聊天群,說自己的兒子才上初二,每科成績都不夠平均分,指責網友帶壞了她的兒子。這位家長一度泣不成聲,大喊「你們真是害人不淺吶你們這個群!」「你們害死我兒子了!群裡的400多人搞動漫和遊戲也會害死你們自己的。」
  • 探訪遊戲成癮的青少年治療區:家庭教育問題多
    「他們多數還有一些共同點,比如頭髮長,經常一兩個星期不洗澡,身上有一股餿味。」  家長們對孩子的描述也趨於一致: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拒絕你的進入;一旦被強行幹涉,他們會極力反對,擺出一副捍衛自己權利的姿態。  世衛組織提示的「遊戲成癮」診斷標準主要包括:對遊戲失去自控力、日常生活都必須讓位於遊戲、過度遊戲導致負面影響後仍會繼續、持續12個月以上。
  • 培養孩子「三商」,是現代教育的必須,除了智商情商,還有哪一商
    培養孩子「三商」,是現代教育的必須。除了智商、情商,還有哪一商?那就是財商! 上學期我們班出了一件事,一個男生的媽媽找到班主任訴說自己的兒子遊戲成癮,偷刷家長支付寶裡一萬多元買新手機。
  • 施冬健教授:猶太少年連續創業,清華博士不知找啥工作,差距在哪
    家長朋友好!我是施冬健教授,20多年來從事兩項工作:教育研究和諮詢、執教985大學MBA/EMBA,教育代表作:《塑造精英二代》(清華大學出版社)。歡迎訂閱專欄《過好寒暑假,規劃十件事》。今天這一節,談談如何通過寒暑假實習,為孩子一生的職場成功和人生幸福打下基礎。案例:清華博士,不知道找啥工作在「奇葩說」的一期節目中,選手梁植自我介紹在清華讀了三個學位:法律學本科、金融學碩士、新聞傳播學博士。然後,他問三位導師,「請問各位老師,我畢業後應該去做什麼好呢?」
  • 網癮不是「壞孩子」——家長要正確認識網癮孩子
    01 正確認識︱「網癮不是壞孩子」很多家長把網絡成癮歸結為青少年個人品質問題。認為成癮單純是因為孩子自控力差,甚至直接把網絡成癮等同於「壞孩子」。認為逼孩子「戒網」才是唯一的出路。這其實是對孩子內心訴求的忽視。研究發現,網絡成癮的青少年有很多內心訴求得不到滿足,甚至得不到理解,這是成癮問題的重要原因。
  • 孩子對網路遊戲成癮?巧用「阿倫森效應」,幫助孩子戒掉網癮
    我的小侄子今年才七歲,剛上一年級,正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年齡,本該在這個年紀裡對很多事情抱有好奇心,也喜歡到處玩,可我這個侄子並不是這樣的,他最喜歡的事就是抱著家裡的平板電腦玩各種遊戲,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候叫吃飯還要表示再等一等,這一局遊戲結束再吃。孩子這麼小就如此沉迷網路遊戲,這令我的哥哥嫂嫂十分苦惱。
  • 洪蘭教授直言:想讓寶貝讀書好,家長從小就要注意開發孩子大腦
    從媽媽剛開始懷孕起,就會為了孩子多吃許多核桃、魚肝油等據說能夠讓孩子變聰明的食物,孩子一出生,也是給孩子安排上各種的營養餐,給孩子準備許多益智類的玩具和書籍。如果市面上有一種藥物宣稱能夠開放孩子的大腦,讓孩子變聰明,提高學習成績,那麼我相信各位家長們都會爭著搶著也要買上這樣一瓶藥。
  • 網路遊戲成癮有多嚴重?失控、無法自拔甚至影響日常生活!
    很多人的排解時間的消遣,就是網路遊戲。但如此重度的依賴,對人類的現實生活會有什麼影響?玩遊戲會「上癮」嗎?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超過8千名臺灣18歲以下青少年的調查顯示,約有3.1%的玩家有網路遊戲成癮現象,略高於西方國家1%。
  • 青少年為什麼會網絡成癮?網絡成癮危害有哪些?
    其次,有些孩子會出現睡眠障礙、偏頭痛、食欲不振、眼睛漲痛、頭暈目眩,學業倒退甚至輟學,與同學朋友的關係疏遠,變得封閉、警覺,情緒敏感性及反應性增加,自尊心差,出現焦慮抑鬱情緒。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了以上的情況應該及時向專業醫生諮詢,不要採取偏激的方式勒令禁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三種反應,長大後「雙商」往往會更高
    每次說到育兒,相信家長們就會想到李玫瑾教授,她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出色的育兒專家,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研究得很透徹。很多家長為了做到科學育兒,不僅會在網上學習李玫瑾傳授的育兒方法,還會到現實去聽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而關於孩子睡眠影響智商的話題中,李玫瑾坦言:孩子睡覺時,若有這三種反應,長大後「雙商」往往會更高!
  • 《星際爭霸》撕裂韓國:遊戲成癮到底是不是病?
    Lee Hae-kook 認為,遊戲會讓人越來越上癮,其設計宗旨就是「讓用戶玩的時間越來越長。」1998 年,韓國遊戲公司 Nexon 開創了「免費遊戲」的商業模式,人們在玩遊戲時是免費的,但玩家需要不斷續費才可以在遊戲中升級。從那以後,遊戲公司如法炮製了大量的電子遊戲,讓用戶以類似賭博的方式在遊戲中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