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上頭條,多半沒好事」——美團CEO王興與中國足球圈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口水戰,並持續發酵,越來越多的人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入進來,至今不見有消停的跡象。
起因是這樣的,美團CEO王興幾天前發文稱:「我第一次被中國有些行業標準之低所震驚,98年在清華上體育課,男生三千米成績12分鐘內就滿分,不少同學能做到。但中國男足考核12分鐘跑,許多本土大牌球員卻跑不過及格線。」隨後,這句話遭到了以董方卓、劉建宏、範志毅為首的足球圈人士以及球迷的大規模反擊。
觀點都源自於事實,所以,貼上原話,更有討論價值。
單從王興這段話來看,至少王興還是關注一下中國足球的,或者說他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至少還查了查中國足球「12分鐘跑」的標準。但很可惜,這個對比做得並不恰當。
「12分鐘跑」只是足球運動員眾多體能測試中的一個部分,實話說,我在上高中的時候也能達到「12分鐘2800米」這個標準,但我能把球踢好嗎?顯然不能。反過來說,一個人12分鐘內跑得越遠,就越有機會成為足球明星嗎,這個真不一定,他也許未來會成為一名長跑明星。
曾經的YOYO體測(資料圖)
王興對行業標準的設定嚴重值得商榷,這像極了當下許多企業的用人標準,例如要UI設計師會插畫,要內容運營懂數據分析......恨不得一個人上能造火箭,下能通馬桶,可能這也是當代企業價值觀的一個縮影吧。
從2018年世界盃期間的「黃西噴國足」事件,到如今的「王興吐槽12分鐘跑」事件可以看出,中國足球真不是想罵就能罵的。於是,王興文字中的這個漏洞很快被足球界人士抓住了。上到董方卓、範志毅、劉建宏等足球圈內的頭部人士,下到自認為了解並同情中國足球的球迷,開始為中國足球的形象而辯護,並有人帶頭卸載美團APP。
李毅、尹鴻博稱已經卸載美團APP
一場持續發酵的口水戰又開始了,劉建宏一句「清華北大可以名列百強的排名也遮不住中國教育底色的蒼白」讓事件再度升級,更多的人捲入其中,不厭其煩地吵著、罵著。就像街頭因為瑣事大打出手的兩個潑婦,互相揪著對方的辮子,誰也不肯放手。
劉建宏借清華北大抨擊中國教育
「清華北大可以名列百強的排名也遮不住中國教育底色的蒼白」這顯然又是一個謬論,把足球和教育放在一起比誰的貢獻大?這簡直荒謬至極,就說足球內部,梅西和馬拉度納誰更強?這個問題比出結論了嗎?有可比性嗎?再加上足球界人士把一口大鍋直接扣給清華北大,後果可想而知...
大家發現了嗎?非足球圈人士的中心論點集中在「國足這群富翁踢得這麼臭,居然還罵不得」,足球圈人士的論點集中在「中國足球你不懂,外行亂插嘴就像個小丑」。不光是王興吐槽12分鐘跑這件事,您往前推,哪次爭論不是如此?吵了多少年了?有結果嗎?
這真就是一場拙劣的辯論賽,正反雙方手裡都拿著寫著謬論的卡片,雙方還為此樂此不疲地爭吵。雙方都有立場,沒人願意冷靜下來去尋找最優解。
事件本來不至於發展到這個地步,但足球圈人士卻非要跳出來說話。就好比兩人打拳擊,對方打你的時候你不但不防守,還拼命反擊,就算自損八百,也要殺敵一千。
這真的毫無意義,並不需要進行分析,而是以往太多次的爭論都證明過這一點。
試問,黃西把中國足球罵醒了嗎?「白斬雞」把中國足球罵醒了嗎?就連範志毅這樣的足球圈人士都罵不醒中國足球,顯然這不是口水戰就能解決的問題,那為什麼還要樂此不疲地打口水仗呢?
這件事的結果,無非就是媒體開心了,球迷找到快感了,那一丟丟卸載量對美團不會有什麼影響,中國足球同樣還是老樣子。
足球小社會,社會大球場,光靠中國足球人自己努力是改變不了現狀的,光靠外界的「激將法」也不能讓中國足球崛起。與其在網絡上高談闊論,倒不如潛下心來做點實事。這並不是什麼新觀點,關鍵是要堅持地去做。
聽說中國的「05後」足球基礎不錯,堅持下去,或許未來還真就能品嘗到青訓結出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