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去銀行辦理業務最怕的是排長隊、等待時間過長、辦理業務慢,也有很多人質疑銀行為什麼不多開幾個窗口,讓辦理業務的人等待的時間短一點?
現在,人們發現在一般的時間,銀行營業大廳辦理業務的人越來越少,但是在退休人員發工資的日子仍然會有排長隊的情況,這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01 銀行營業大廳平時辦理業務的人越來越少,反映了銀行科技的進步和人們辦理業務習慣的變化
從以前的門庭若市排長隊到現在一般時間營業廳人員越來越少,實際上反映的是銀行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為人們辦理銀行業務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便利,同時人們辦理銀行業務的習慣也在發生很大的改變。
一是現在非現金業務越來越多的廣泛應用,從而推動人們對銀行網點的直接需求越來越少。
隨著銀行卡支付、掃碼支付、電子支付的普及,以前大量使用現金的習慣方式已經讓位於各種非現金支付,人們不用進行頻繁地去銀行提取現金和存現金,自然也就不需要頻繁地去銀行營業大廳辦理業務,所以,人們去銀行網點直接辦理業務的頻次自然也就越來越少了。
二是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人們各種網絡化銀行業務辦理方式越來越方便
金融科技的發展倒逼銀行業務網絡化發展,自助銀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得到迅猛發展,線上渠道的掌上銀行、網上銀行不斷迭代更新;遠程渠道和雲服務中心建設更是十分快速,豐富二維碼、網點WiFi、微信、微博等各類新型渠道都已經成為銀行業務操作的入口與工具,將銀行金融服務的觸角有效地滲透到線上線下的各個場景。這種趨勢的發展極大地減少了人們對銀行營業網點的依賴。
三是銀行業務的離櫃率越來越高,對營業網點銀行櫃檯業務的大大減少自然是不需要頻繁去銀行辦理業務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平均離櫃率達到89.77%,相較2018年的88.67%提高1.1個百分點,而9年前的離櫃率數據僅在45%左右。多家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櫃面交易替代率更是在90%以上,部分銀行已超過95%。
同時,銀行各種自助設備也得到極大的發展,有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銀行業布放自助設備共計103萬臺,其中創新自助設備2萬臺,自助設備交易筆數約400億筆,交易總額達66萬億元。
去銀行辦理業務的人越來越少會是一種趨勢,所以以前在銀行網點排長隊的現象也得到了根本性的緩解,這既是科技應用的結果,更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02 在離退休人員的發薪日為什麼銀行的營業網點排長隊?這又說明了什麼呢?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現實中很多人發現,老年人每到養老金發放的日子,大部分都很快去銀行把錢取走,為此經常在發放養老金的日子一些銀行由於取款的人集中還排起了長隊。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這是因為老年人養老金每個月一發下來就會去銀行取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是老年人對養老金的消費依賴比較高,工資一發放儘快取出是為了滿足生活消費
一些早年退休的人員,收入有限、積蓄不多,無論是是工人家庭、公務家庭、老師家庭,很多人一生的積蓄也就20—40萬;養老金的標準也不高,大量的人養老金的收入標準在2000—5000元之間,因此,每個月的養老金就是老年人的生活支出保障,許多老年人特別依賴於每個月的養老金也就不難理解。正因為如此,每個月養老金一發下來,老年人一定會儘快取出來用於生活費用支出。
二是老年人養老金一發放就去銀行取款,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客觀原因是一些老年人的存錢和購買理財產品的銀行不是養老金發放的銀行,養老金的發放銀行一般是老年人以前的工作單位所在地的銀行,而存錢和購買理財產品的銀行一般是生活所在地的銀行。老年人的養老金發放以後,老年人要去銀行取出現金,一部分用於日常生活消費開支,另一部分則用於存錢和購買理財產品。
主觀原因是老年人只有從養老金發放的銀行取出來才放心。老年人的習慣是使用存摺和現金,他們不習慣於從銀行卡裡看到數據,只有拿到自己手裡的現金才是真實的,存入銀行的存摺裡才是真實的。
所以,很多老年人都是從養老金發放帳戶取出現金,數完以後留一部分用於日常生活開支,另一部分再存到另一個存摺裡。
三是老年人養老金一發放就去銀行取現,還有一個對金融科技應用不習慣和金融科技對老年人並不友好的原因
雖然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快,銀行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線上交易和網絡化業務處理越來越便捷,但老年人仍然並不習慣,很多手段和方式也不會應用。
隨著移動互聯技術、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各商業銀行藉助金融科技讓人們可以感受到銀行智慧化、綜合性的服務體驗。但這些智能化設備和智能化服務對老年人來說卻是一種煎熬。更重要的是,老年人使用網銀和手機銀行比較少,不可能像青年人那樣工資發放後可以通過網銀和手機進行工資的轉帳和歸集,不可能通過網銀和手機銀行購買理財和存款。要將新發放的養老金進行轉帳或者支付其它開支,取現就是最習慣和便利的作法。
因此,老年人工資一發放就排隊取現,根本的原因是對智能化設備操作的恐懼,以及對操作過程便利性的無奈,還有就是對操作結果的不可預知性的擔心。因此,讓老年人與智能化更友好就要從這些方面上提升老年人的適應性。(麒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