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女排情結能否引爆電影《奪冠》

2020-10-04 鳳凰涅槃—唐漢

在所有的體育項目中,最受中國人關注的可能是桌球和女子排球這兩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直到現在,桌球一直深受國人的喜愛,桌球也被稱為中國的「國球」。但是,隨著中國男女桌球隊在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等世界大賽上的大包大攬,以及中國海外兵團的強大,人們對桌球的關注度呈現出某種微妙的變化。

女子排球情況則不同。中國女子排球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異軍突起,不斷取得驕人的戰績。從那時開始一直到現在,中國女排作為一個特殊的集體,受到了更多的青睞,以至於大多數中國人有一種女排情結。

中國人的女排情結自然與中國女排取得的成績有關。競技體育,實力是基礎,成績最具說服力。

1981年,中國女排贏得第三屆女子排球世界盃冠軍,第一次為中國奪得集體項目的世界冠軍;1982年,奪得第九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的冠軍;1984年,奪得第洛杉磯奧運會女子排球冠軍,實現三連冠。然後,又在1985年和1986年分別奪得第四屆女子排球世界盃和第十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的冠軍,實現五連冠。2003年、2015年,兩次奪得世界盃冠軍,2004年和2016年,中國女排分別奪得雅典奧運會和裡約奧運會的冠軍。2019年9月,中國女排再次奪得世界盃冠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獻上了一份厚禮,中國女排全體成員也參加了國慶花車遊行。

女排情結的產生,也是一代一代女排姑娘們在訓練和比賽中體現出來的刻苦拼搏精神感動了大眾、激勵了大眾的生動體現。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百廢待興的中國從谷底出發追趕世界前進的步伐。女排取得的成績吹響了中國從站起來開始向富起來進軍徵途上的號角,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進入本世紀,中國女排不畏艱難,敢打硬仗更是可圈可點。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在決賽中逆轉俄羅斯女排取得冠軍的比賽令人盪氣迴腸,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一路坎坷,卻最終依靠集體的力量笑傲江湖。中國女排的姑娘們以頑強的拼搏精神,詮釋了中國人從富起來向強起來闊步前進的精神風貌。

女排情結的產生,也是無數優秀的女排教練員和運動員,用他們百鍊成鋼的雙手,共同在國人的心中編織出來的。

有一定年紀的人,一定還記得曹慧英腿裡打著鋼釘依然拼搏的身影,還記得孫晉芳精準的指揮調度,忘不了周曉蘭贏得「天安門城牆」的美譽,忘不了楊希那「山口百惠」般的淺笑。忘不了張蓉芳、楊錫蘭、楊曉君、姜英、梁豔、侯玉珠、鄭美珠等人的貢獻。特別是中國唯一一個作為隊員贏得五連冠殊榮的巫丹的奉獻。當然,更不會忘記鐵榔頭郎平的一記記重扣落地生根,讓中國女排具有了與前蘇聯、美國、古巴、日本等女排強隊過招的底氣。

稍有一點年齡的人,一定還記得在女排陷入低谷時期,依然有很多優秀的運動員默默地付出和奉獻。孫玥、賴亞文,吳詠梅、崔詠梅、諸韻穎等等,他們的堅守迎來了中國女排新的曙光。

進入新世紀,大多數中國人記住了時常來一個重扣的二傳手馮坤,記住了容易受傷的趙蕊蕊,記住了臨危受命敢打敢拼的張萍,還有技術全面的周蘇紅和劉亞男,更有重炮手楊昊和張越紅,副攻手馬蘊雯,徐雲麗等。年輕的朋友們更是對國手們如魏秋月、丁霞、惠若琪、朱婷、張常寧,袁心玥、顏妮等如數家珍,他們塑造了中國女排新的輝煌。

對於中國女排這個具有傳承性的光榮集體來說,教練員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沒。以袁偉民、鄧若曾、陳中和、郎平為代表的功勳教練,他們執教風格各異,卻用個人的魅力和集體的智慧,為這個集體凝聚了一代傳承一代的精氣神。

體育凝結著人們的特殊情懷與情感。這種情懷與情感反應在電影藝術上,就是出現了很多優秀的體育題材影片。

我們很熟悉的中國體育電影有:謝晉導演的《女籃五號》(1958年)、《大李、老李和小李》(1962年),還有張暖忻導演的電影《沙鷗》(1981年)。

英美國家也不乏體育電影的佳作。代表性電影是:《火的戰車》(英國),獲得1982年美國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真正以奧運為題材的傳記影片,聚焦英國一夥年輕人參加巴黎1924年奧運會的故事。

美國好萊塢以體育為主題的電影很多。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憤怒的公牛》、《百萬英鎊寶貝》等。大多是傑出運動員、教練員的傳記。也不乏以體育作為電影中的主要元素,表達更為宏大的主題,比如,《勝利大逃亡》。導演史匹柏拍攝的《慕尼黑》是一部1972年奧運會的紀實影片,講述巴勒斯坦「黑九月」組織成員潛入奧運村,打死2名以色列運動員並劫持9名以色列運動員為人質,最終槍殺全部人質的恐怖事件,聚焦反思。

近年來,體育電影成為新的熱點:2017年,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2019年上映的俄羅斯體育影片《決戰慕尼黑》等,在中國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收入。

導演陳可辛拍攝的故事片《奪冠》如同女排奪冠一樣,也充滿了艱辛。電影拍攝期間,不斷出現不同意見。後來,片名從原來命名的《中國女排》)改為現在的《奪冠》,原定今年春節期間上映,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影響,一直沒有上映。

9月25日,《奪冠》將在全國上映。趕上國慶中秋檔,票房如何自然是衡量《奪冠》這部影片的一個維度。但是,我認為,這部電影是否能夠成為爆款,不僅取決於中國人特有的中國女排情結的爆發,更取決於這部影片是否講了一個好的勵志體育故事,是否通過藝術手段全新詮釋了女排精神,通過藝術感染力潛移默化地把女排精神融入億萬觀眾的心中,並轉化為讓中國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動力。

你有中國女排情結嗎?你會去觀看影片《奪冠》嗎?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排的《奪冠》終於發行了,擋不住的女排情結
    《中國合伙人》、《如果.愛》、《投名狀》、《七月與安生》,這些電影都是著名導演陳可辛的作品。他也是第一個完成金馬獎、金像獎以及金雞獎的華語大滿貫導演。2020年9月25日,由他執導的電影《奪冠》定檔在中國內地上映。
  • 電影《奪冠》曝「新時代」預告 中國女排全員霸氣登場
    此後女排姑娘士氣大振,接連戰勝荷蘭、塞爾維亞等強勁對手,最終站上裡約奧運會最高領獎臺。這也是時隔12年,中國女排再奪奧運金牌。  中國女排是一種情結,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與希冀。猶記得郎平上任前曾堅持:「我是老女排最後一個在一線的了,應該為中國女排傳承一點東西,留下一點東西。」
  • 新一代女排全員霸氣登場 電影《奪冠》重啟榮耀時刻
    被贊「中國體育題材電影開山之作」的《奪冠》,首度打造沉浸式見證女排奪冠的獨特體驗,瞬間點燃全民女排記憶。「心潮澎湃,看到女排姑娘們仿佛回到那個開著電視,挪不開視線的夏天。」影片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李現特別出演,將於9月25日全國上映。
  • 新一代女排全員霸氣登場,電影《奪冠》重啟榮耀時刻
    此後女排姑娘士氣大振,接連戰勝荷蘭、塞爾維亞等強勁對手,最終站上裡約奧運會最高領獎臺。這也是時隔12年,中國女排再奪奧運金牌。中國女排是一種情結,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與希冀。《奪冠》點燃全民記憶引爆時代共鳴從去年至今,電影《奪冠》備受矚目,淘票票、貓眼雙票務平臺想看人數近170萬人。如今電影吹響國慶檔前哨,成為時下觀眾最期待的影片。
  • 關於電影《奪冠》,關於「女排精神」
    吳剛老師說,電影《奪冠》劇組第一次找到他,沒敢答應。因為中國女排四個字可不是鬧著玩兒的。1981年日本世界盃時,吳剛還在上學。中國隊七戰七捷,一場沒輸。最後的決賽孫晉芳攔網成功從而在日本奪冠,他在電視機前激動得熱淚盈眶。大街上全是歡呼聲!
  • 《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的故事 對於國人來說是有特殊情結
    抗擊肺炎和支持女排本不衝突。加之現如今正值中國傳統節日農曆春節,存在人口大量移動遷徙乃至聚集的情況,更加不利於疫情的控制。春節時觀看賀歲檔影片是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有的傳統,改革開放後兩百方針讓春風拂及了電影行業,在農曆春節這個除舊革新的節骨眼,賀歲檔電影堪稱是優中選優,它凝結的是導演、演藝人員和幕後所有工作人員長時間的心血,更是匯集了老百姓們忙碌一年得以與家人團聚的期盼,攜全家老小走進電影院,似乎成了「年味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奪冠》女排精神:中國人的精氣神
    在中國,有一支球隊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中國女排是中國三大球中唯一拿到冠軍獎盃的隊伍,她們被稱為一支最有「隊魂」的球隊。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在袁偉民的指導下開始騰飛,開啟了風雨40年的奮鬥歷程。中國女排的冠軍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它衝上過巔峰,也走進過低谷,經歷過大起大落,但難能可貴的是,中國女排從來沒有一蹶不振,而是一直在拼搏進取,勇往直前。風雨40年,依然傲立於世界榮譽舞臺。
  • 四十年來,沒有電影能詮釋中國女排精神,直到《奪冠》橫空出世
    ,今晚上映第一時間看完,電影本身的質量和情緒感染力,遠遠超出我的預期。這或許是每一個老一輩中國人的女排情結,也是中國女排對中國人的意義所在。而新一代中國人則可以走進影院,親身體驗那個時候的女排,並真正理解什麼才是「女排精神」。
  • 《奪冠》炸了:中國女排,牛!
    剛剛看完《奪冠》,身上都是滾燙的。電影實在太燃。行雲流水,爽到天際,就感官體驗來說,兩個字:激嗨。中國女排,一經提起,無人不熱血。它像一團火,經年不息,燃翻14億人。但讓我們激嗨,不是《奪冠》的初衷。在電影中,我看到了中國女排身上折射出的另一種情結。這種情結,14億中國人都深埋於心。當成脊梁,當成命脈。它叫:中國魂。電影分為兩個部分。
  • 中國女排40年奮鬥史,點燃全民記憶引爆時代共鳴《奪冠》觀後感
    中國隊教練望向郎平,目光充滿深意,不斷經過的人影遮蔽了他的視線,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被緩緩打開。從7080年代直到16年里約奧運。四十年來拼搏不息,幾代人熱淚盈眶。編劇張冀動容講述創作感悟:「中國女排是時代發展的縮影,幾代女排人一路創造奇蹟,也是在書寫著中國人的傳奇。」
  • 從電影《奪冠》再看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什麼?為什麼今天的中國人仍然需要女排精神?近期有一部非常令我出乎意料的電影《奪冠》,我沒有想到它的質量是如此之高。這部電影也是原定春節檔的,由於疫情的原因不斷延後上映,如今終於跟觀眾見面了,它也是原春節檔目前第一個恢復上映的電影。從春節前到現在差不多有九個多月了,看起來這部電影雖然命運多舛,但在我看來,它最終在這個時間上映其實更合適。首先,正是一年前的9月份,女排姑娘們又一次拿下了2019年女排世界盃冠軍,為祖國七十周年獻禮;另外,更重要的是,1982年女排首次衛冕世界冠軍的日期正好是9月25日。
  • 《奪冠》:女排精神的變化 也是中國人心態的變化
    但陳可辛沒有這麼做,不是他不能這麼處理,而是中國排球之於中國體育歷史、之於中國人的情感,要求創作者儘可能地對不同的時代情緒進行反映。比如1981年中國隊戰勝日本隊首奪世界冠軍,的確對那個時代的國人有巨大的振奮作用,用現在的眼光看(也是《奪冠》第三段故事提出的議題):奪冠真的那麼重要嗎?
  • 《奪冠》:女排精神的變化 也是中國人心態的變化
    比如1981年中國隊戰勝日本隊首奪世界冠軍,的確對那個時代的國人有巨大的振奮作用,用現在的眼光看(也是《奪冠》第三段故事提出的議題):奪冠真的那麼重要嗎?——對於1980年代的中國與中國人來說,真的很重要,這毋庸置疑,不能用現在的體育競技價值觀來衡量那時的教練員、運動員以及為女排奪冠熱淚盈眶的人們,當年女排五連冠所帶來的鼓舞力量,是無法代替的。
  • 《奪冠》描述國民對中國女排的特殊情結,失之於輕淺
    (▲《奪冠》電影海報)文|沈諍摘要衝突在《奪冠》的配套紀錄片《我們》中,導演陳可辛說,不喜歡好萊塢電影老套的結構,就想破一破。問題是,他似乎也沒「破」出多少新意。無中生有編出一批漏洞百出的假衝突,顯得生硬扎眼。真正的衝突不好拍、不敢拍,刻意迴避。
  • 電影《奪冠》熱映 用女排精神書寫女排傳奇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正在熱映的電影《奪冠》,截至今天票房已超3億,該片通過對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中日之戰、2008年北京奧運中美之戰、2016年里約奧運中國巴西大戰,三場關鍵對決的呈現,串起了中國女排在1981年的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七戰七捷,奪得中國足籃排三大球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一定可以」。
  • 《奪冠》:女排精神的變化也是中國人心態的變化。
    現在的體育電影,通常已不再喜歡使用這樣的拍攝手法,為了使作品擺脫紀錄片性質,更有戲劇衝突,創作者通常會圍繞一個點、一條線進行創作,在強化煽情能力的同時,也突出體育電影的緊張氣氛。比如1981年中國隊戰勝日本隊首奪世界冠軍,的確對那個時代的國人有巨大的振奮作用,用現在的眼光看(也是《奪冠》第三段故事提出的議題):奪冠真的那麼重要嗎?——對於1980年代的中國與中國人來說,真的很重要,這毋庸置疑,不能用現在的體育競技價值觀來衡量那時的教練員、運動員以及為女排奪冠熱淚盈眶的人們,當年女排五連冠所帶來的鼓舞力量,是無法代替的。
  • 電影《奪冠》:女排精神是「繼承」還是「重塑」?
    電影《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和頑強的拼搏精神、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影片原定於2020年1月24日上映,但由於爆發疫情,1月23日影片宣布撤檔,於2020年9月25日正式全國公映!時隔12年,中國女排再度殺入奧運決賽。惠若琪的一記探頭球,讓全場屏住呼吸。一個高速旋轉的排球,勾連起幾代排球女將的熱血與青春,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被緩緩打開。行雲流水的故事線,經久不衰的時代精神,中國女排,只要提起它,似乎無人不熱血,就像是一團火在燃燒,燃燒起14億人的激情歲月。
  • 電影《奪冠》定檔:一起走進「球場」見證中國女排「奪冠」
    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該片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影片主要講述了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拼搏故事。關於中國女排的那些驚喜、淚水、遺憾、感動,都將在這部影片中一一呈現,這是女排青春也是中國體育不能忘卻的回憶。
  • 觀看電影《奪冠》感想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因疫情原因,未能去美國與家人團聚,但在這美好的季節,我選擇在這個特殊日子,走進電影院,觀看了嚮往已久的電影《奪冠》,電影真實感很強,在影院,我看到第一代 80年代女排的姑娘們是我們這一代人敬仰的、敬重的,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曾激發了國人的愛國熱情,五連冠的榮耀深深地啟示了,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哪種感覺只有從哪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和對女排有情結的人才有體會。 電影《奪冠》以一種新的傳媒形式把女排精神傳遞給新的青年一代,讓女排精神的傳承生生不息。陳可辛導演做了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觀影之後,我有三點感想。
  • 看電影中國女排《奪冠》,重溫女排光輝歷程
    首語:從春節賀歲檔到國慶檔,由於疫情的原因,歷經9個多月,期待已久的電影中國女排《奪冠》終於近日上映。而我也第一時間和好友走進電影院,懷著深厚的情懷,沉浸在光影的歲月裡,重溫女排光輝的歷程。電影憑藉橫跨40年的中國女排故事,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中國女排的光輝歷程,把女排故事融入了中日、中美、中巴三場歷史性的比賽裡,展現了三位功勳教練袁偉民、陳忠和、郎平和新舊女排的拼搏精神,還原了女排訓練比賽的情境,再現女排跌宕起伏的奮鬥歷程。影片真實還原三場扣人心弦的比賽,令人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