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電影《奪冠》,關於「女排精神」
吳剛老師說,電影《奪冠》劇組第一次找到他,沒敢答應。因為中國女排四個字可不是鬧著玩兒的。1981年日本世界盃時,吳剛還在上學。中國隊七戰七捷,一場沒輸。最後的決賽孫晉芳攔網成功從而在日本奪冠,他在電視機前激動得熱淚盈眶。大街上全是歡呼聲!
-
從電影《奪冠》再看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什麼?為什麼今天的中國人仍然需要女排精神?近期有一部非常令我出乎意料的電影《奪冠》,我沒有想到它的質量是如此之高。,又為中國人帶了什麼,以及探討了到底什麼是女排精神。這就是老一代的女排精神,它代表了中國人團結一致,頑強拼搏的這種精神。也是靠著這種精神,女排一口氣拿下了一個五連冠。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每當中國需要在國際影響力上證明自己的時候,女排總是會適時的出現,並拿下冠軍,向世界展現中國人的精神,鼓舞國人。
-
燃情演繹女排精神,電影《奪冠》上映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25日訊(全媒體記者 黃能)如果有一項體育賽事能成為國民記憶,那肯定是中國女排的比賽。當她們的故事搬上大銀幕時,會有怎樣的表現?今日,電影《奪冠》正式上映。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極大振奮了國人,進入新世紀,中國女排在世界盃、奧運會上繼續創造佳績,重現曾經的輝煌。作為一部體育題材的影片,《奪冠》當然不乏緊張、激烈的比賽戲份。電影集中呈現了3場精彩的排球大戰,分別是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中日之戰,2008年北京奧運中美之戰,2016年里約奧運中國巴西大戰,也串起了中國女排近40年的發展歷程。
-
電影《奪冠》熱映 用女排精神書寫女排傳奇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正在熱映的電影《奪冠》,截至今天票房已超3億,該片通過對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中日之戰、2008年北京奧運中美之戰、2016年里約奧運中國巴西大戰,三場關鍵對決的呈現,串起了電影《奪冠》導演 陳可辛:包括從(上世紀)80年代的女排到現在女排的傳承,跟(上世紀)80年代為什麼會贏,現在怎麼再去贏,整個戲核心的事情,核心的關鍵的價值觀跟女排精神,跟
-
電影《奪冠》:熱淚盈眶,回味無窮 給孩子們講講「女排精神」
此外,電影似乎從未直接說出「袁偉民」和「陳忠和」兩個名字,陳忠和擔任總教練期間拿到的成績也並沒有被直接展現。於是,有很多人將《奪冠》成為《郎平傳》。但很弔詭的是,郎平在後半段也並非完全意義上的主角,女排隊員們的堅守和表現更加好看。
-
陳可辛:《奪冠》用中國女排精神拍的電影
19日,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導演陳可辛,監製張一白與主演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出席,分享拍攝故事。 導演陳可辛 電影《奪冠》的故事跨越35年,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重返世界之巔,致敬幾代功勳,再現中國女排這支王者之師一路的荊棘與榮光。
-
電影《奪冠》中女排精神的演變
《奪冠》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它講述的是幾代中國女排的故事,80年代的輝煌和崛起,90年代的沉寂和滑落,00年代的燦爛到谷底,01年代的演變和綻放……,它以1981年擊敗日本女排,2008年中美大戰,2016年逆轉巴西三場酣暢淋漓的比賽和兩句點睛之筆的臺詞,反映了中國女排精神的演變,同時也反映這個時代的變遷。
-
《奪冠》熱映,女排姑娘本色出演,感受女排精神的力量
自從中國大陸電影市場的重新開啟,各類大片蓄勢待發紛紛衝進影院,進入到觀眾們的視野中,可謂是百花爭豔看的觀眾們是眼花繚亂的,畢竟不論是製片方、影院還是觀眾都已經憋了大半年了,眾多作品也積壓至近期才亮給觀眾,而不是像之前正常的定期放映,這樣就給了片方很大的壓力,因為大家只能靠實力硬拼了。
-
《奪冠》電影,飆升中國女排精神,青春光彩再現
中國女排》,這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中國女排精神的真實寫照。8月17日上午,電影《奪冠》官微發文:」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王者歸來,定檔國慶」。電影《奪冠》,再現中國女排一代又一代的付出與傳承,在國際上站住腳並取得輝煌成就,是多少夜以繼日的訓練磨練堆砌而成。又有多少運動員在傷病折磨下再次重新站起來!中國女排給排球賦予了不一樣的新定義,而這個定義是女排獨有的專屬的。
-
電影《奪冠》上映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影片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從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期間,幾代中國女排不同階段的狀態與精神風貌。中國女排一路成長的經歷是幾代中國人共同見證的,要把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拍成電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
電影《奪冠》和其背後的女排精神
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攝製拍攝,由陳可辛執導,鞏俐、吳剛、黃渤、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主演的電影《奪冠》2020年9月25日一上映,就吸引了廣大影迷們前去觀看。當地時間2019年9月29日,日本大阪,2019女排世界盃第三階段第3輪,中國女排3-0阿根廷女排這部電影從
-
《奪冠》看得其實不是電影,是去感受那個「女排精神」的時代
本來過年上映的《奪冠》,最近終於上映了,對於我而言,所謂的「女排精神」,其實是一個遙遠的傳說,在文字資料中,在老舊的新聞中,是父母們年輕時,那是年代的口號,與我而言,感受不深,而看了《奪冠》後,最大的感觸是,我應該去了解一下,「女排精神」或許對於當下這個時代的我們,
-
電影《奪冠》中的女排精神,是「繼承」還是「重構」?
首先,作為陳可辛導演的作品,《奪冠》的故事是工整的,敘事基本流暢,演員演技在線,在表現競技體育的鏡頭語言上也很有看點,是一部質量偏上的電影。 不過我這兒不想深究電影的文本,只想談談《奪冠》的主題。 ...
-
電影《奪冠》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很多人都曾問: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真的還需要女排精神嗎?又或者是年輕一些的網友會問:到底什麼是女排精神?相信在觀看這部2020年9月25日上映,豆瓣評分的7.3,由鞏俐、黃渤等人主演的電影《奪冠》後,您會得到想要的答案。
-
《奪冠》的精彩不止鞏俐,還有郎平,更是中國女排精神
是女排精神吸引了人,不是鞏俐像郎平。真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炒鞏俐。中國女排,國人永遠的情懷。她就像圖騰一樣深深刻在我們心中,每次看到這些畫面都能讓人熱淚盈眶,她已超越體育本身,是鼓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發圖強的精神支柱!
-
電影《奪冠》上映獲贊 書寫女排精神的時代意義
本報記者 劉 陽中國人不會忘記那一幕:1981年,人們通過電視和收音機聽到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的消息,在北京,人們湧向天安門廣場,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這一幕,被正在上映的電影《奪冠》搬上了大銀幕
-
電影《奪冠》上映引發熱議 書寫女排精神的時代意義
中國人不會忘記那一幕:1981年,人們通過電視和收音機聽到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的消息,在北京,人們湧向天安門廣場,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 這一幕,被正在上映的電影《奪冠》搬上了大銀幕。《奪冠》展現了中國女排40年的發展歷程,呈現出延續至今的女排精神。
-
國足全體觀看電影《奪冠》 學習感悟「女排精神」
國足全體觀看電影《奪冠》 學習感悟「女排精神」 時間:2020.10.0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奪冠》並沒有體現「女排精神」,但還是感動了不夠努力的我
原本想寫一下《奪冠》的影評觀後感的,昨天回來太累了,主要還是我不喜歡剛看完就評論。希望我明年再來說說看《奪冠》之後的感悟。》改成《奪冠》也好,因為電影並沒有體現出「女排的精或是《女排教練》a或者《朗平》更合適。
-
這個時代缺失的,不是奪冠,而是女排精神
國慶節期間去看了電影《奪冠》,沒想到的是,一部電影,我竟然從頭哭到尾,女排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奪冠》電影01成為教練也是一樣,她引導女排姑娘們明白,是為了什麼而打球。因為只要站在球場上,代表的就不是個人,而是代表了國家。全世界看到的不僅是一場球賽,而是體育精神,中國精神。也許,在球場上,我們沒有巴西隊的技術好,我們沒有俄羅斯隊身強體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