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原名《中國女排》,這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中國女排精神的真實寫照。陳可辛執導,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這部影片由演員和女排隊員主演,陣容包括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以及陳展、羅慧、朱婷、袁心玥、丁霞等前任和現任女排成員。
8月17日上午,電影《奪冠》官微發文:」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王者歸來,定檔國慶」。
電影《奪冠》,再現中國女排一代又一代的付出與傳承,在國際上站住腳並取得輝煌成就,是多少夜以繼日的訓練磨練堆砌而成。又有多少運動員在傷病折磨下再次重新站起來!
中國女排給排球賦予了不一樣的新定義,而這個定義是女排獨有的專屬的。
從1981年初露鋒芒的排壇新秀,到2016年創造「不可能」奇蹟的硬核統帥,郎平背負著國人「重振國風」的期望,一次次帶領中國女排站上世界之巔,成為代表女排精神的「郎圖騰」。
電影《奪冠》,是拼搏進取和經典之戰清晰敘述與再現。在肩負國家重任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女排精神,像是一種信念,烙在了那一代中國人的心裡。
2016 年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連克強敵巴西、荷蘭、塞爾維亞,又一次拿到了世界冠軍。
《奪冠》這部電影是幸運的。天生就和「女排精神」融合在了一起。中國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中國女排,你可以看到老一代女將即便遍體鱗傷,也要拼盡全力;新一代的女排從無聲到吶喊,最終戰勝自己。
以前我總覺得女排精神是贏,是勝利。但現在才發現,比贏得比賽更難的是戰勝自我。比賽可以輸,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拼到最後一刻。女排隊員的吶喊、歡呼、失落、哭泣時,我感受到的是那麼真實。
「中國女排」這樣家喻戶曉的故事。一句句直擊內心的臺詞,用一場場扣人心弦的情節,將我的內心防線一次次擊潰。人生有時候就是這麼奇妙,這就是《奪冠》最深的心靈驅動。中國女排精神如此的長久、耀眼、牽動人心。曾經揮灑汗水和淚水的運動員、教練、對手,甚至是關心女排的觀眾,都換了一批又一批。
主創合影
時隔多年,一聲「晴空霹靂」,中國女排的影響力,《奪冠》又一次喚起中國女排精神,青春依然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