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過年為啥必須包餃子? | 豫記

2021-02-17 豫記

#這就是河南年夜飯#來稿:

 

我是王冰,河南洛陽人,2014年到廣西南寧工作,如今,已經進入第八個年頭,因為疫情不能回老家過年,年味漸濃,在我的軟磨硬泡之下,老黨來南寧和我一起過年。

 

對於一個洛陽人來說,過年沒吃上餃子等於這個年沒過。之前擔心今年過年吃不上餃子,好歹隨著老黨的到來,這個問題解決了。

 

2017年冬至前幾天,特別想吃餃子,看到洛陽本地一家媒體報導十月底將開通洛陽到南寧的航線,當時並未當真,覺得只是說說而已。後來,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上網檢索,還真有從南寧直達洛陽的飛機,果斷訂票。

 

進了機艙,熟悉的鄉音在耳邊飄起,一瞬間,鼻子酸酸的,「鄉近情更怯」來形容此刻的心情真不為過。

 

當然,落地後我還是先和家人去喝了碗羊湯。

 

喝完羊肉湯,和母親一起去買肉和大蔥,為中午包餃子做準備。

 

沒多大會,母親叫我吃飯,因為父親沒有回家,中午就我倆人。滿滿一大碗餃子,蘸汁已經調好。隨後,母親端了一碗餃子湯給我,這是我多年來吃餃子的習慣。

 

別人的任性,是為了「想走就走的旅行」,我的任性,只為「想回就回的家」。

王又又| © 撰文

XIAXIA| © 版式

相隔千裡終團圓,共坐檀桌前。

舉筷入口皆思念,同襯此時意。

 

有餃子,才叫過年呢!

 

進門餃子出門面,還沒到家,媽便打電話問:「過年想吃啥餡的餃子呀?」

 

自大學畢業留在鄭州,每年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數。每次回家,媽都會興致勃勃張羅著吃餃子。

 

「這在外面吃不著吧。」

「有速凍水餃,想吃的時候也能吃。」

「那哪能一樣啊,餃子還得自己捏的好吃!」

春天的韭菜,夏天的豆角,還有大蔥、香菇,都是做餃子餡的好食材。

 

「今年吃素餃子吧,蓮菜、香菇、蝦米,三鮮餡的,怎麼樣?」我跟電話那頭的母親說道。

 

因為父親不吃肉餃子,以前過年,我們家總習慣性準備兩種餃子餡:韭菜大肉和素三鮮。

 

說是三鮮,實則「五六鮮」都有了。

 

一把嫩的掐出水來的翠綠韭菜,五個新鮮雞蛋,一塊豆香四溢的老豆腐,和切得碎碎的蓮菜、香菇、蝦米做成餡,用香油拌了,一下子滿屋飄香。

 

三十吃過晌午飯,我跟姐姐擀餃子皮,父母親包餃子,伴隨著春節序曲的喜氣洋洋,一家人忙活的熱腳朝天。

 

父親去世後,家裡有幾年沒做過素餃子了。

 

在我們家,第一口餃子一定是祖先先吃。

 

晚上餃子煮好,先撈出一碗擺在祖先供桌前,拜三拜。一邊拜還一邊念念有詞,保佑家裡人平安健康,沒災沒難……

 

求神拜佛,有用沒用另說,無非尋一個心理安慰。

以前三十兒吃餃子,我和姐姐吃完肉餡的,總要搶父親幾個素餃子吃。春節期間大家都不缺油水,連日大魚大肉,吃的人皮膚都冒油。蓮菜脆生生的,香菇、蝦米味道極其鮮美,配上韭菜的清香,十分解膩。

 

本以為,大年三十吃素餃子的人不多,後來才知道,這也算不上什麼稀罕事。

 

鹿邑有個習俗,大年三十待春晚倒計時一過,也要吃一碗素餃子,以表對牲畜的尊重。

 

這農耕時代留下的傳統,教習人們懂得感恩,尊重萬物。如今,大家耕地做農活早已機械化,牲畜不再重要如過去,但傳統就是傳統,存在,就是它的意義。

 

餃子配醋

不僅美味,更養生

前些年姜文電影《邪不壓正》上映時,裡面有個片段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彭于晏飾演的李天然從美國回北平的第一天,其名義上的養父亨大夫接他回家。進家門時,正好遇見姜文飾演的房東藍先生推著二八大槓自行車出門打醋。

 

亨大夫:「藍先生,你這到底是幹嘛?」

藍先生:「我呀,打瓶醋。」

亨大夫:「打醋?走反了,在東邊,南小街二店五店都有。」

藍先生:「那不是我吃的醋。」

李天然:「您的醋可真夠講究的。」

藍先生:「那可不,就是為了這點兒醋,我才包的這頓餃子。改天請你們吃餃子啊!」

 

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生活中大多數人會為了一口餃子去買醋,而因為一瓶醋包頓餃子的,確實少見。

但不可否認,醋對餃子的美味程度,的確有直接影響。

餃子和醋是絕配,這對CP之所以能徵服我們的味蕾,也多虧父母打小的培養。

自我有記憶以來,吃餃子就不能少了醋加香油的兩摻蘸料。

 

尤其到了春節前夕,醞釀個把月的臘八醋即將啟封。

 

蒜瓣的辛辣,在與陳醋多日的朝夕相處中,逐漸釋放、融合。原先白胖的蒜瓣,披上青翠的綠衣,多出一絲文雅;淹蒜瓣的陳醋,也沾染上蒜瓣的爽辣。

 

河南人愛餃子,愛醋,愛蒜。除了生吃蒜瓣這門絕技,一口一個臘八蒜,也能把不吃蒜的人看的目瞪口呆。

 

臘八蒜清爽生脆,和葷餡的餃子最配。

 

「咔滋」一聲,蒜咬一半。趁著嘴裡蒜香醋香的馥鬱,來上一口熱乎的餃子,連日的辛苦便在這大肆咀嚼間被熨平。

 

除了臘八蒜、臘八醋,什麼老乾媽、小米椒……餃子蘸料越發豐富,前段時間,我還在超市看到專門配餃子的「餃子醋」。

 

其實,除了美味,餃子配醋也有助養生。

 

餃子皮是死面,餡料也多肉少蔬菜,吃下去並不容易消化。而醋中,含有醋酸,剛好可以彌補胃酸不足,幫助消化。 

餃子

河南人年夜飯上的信仰

 

前段時間,我們在網上發了一個關於「這就是河南年夜飯」的話題,其中,有一道便是餃子。

 

但萬萬沒想到,就是這碗餃子,引起了網友大戰。

 

很多人說,「我們大年三十兒就不吃餃子啊!」

 

每個地方過年都有不同的習俗,有的地方吃元宵,有的地方吃粽子,還有的地方習慣做一桌雞鴨魚肉、生猛海鮮。

 

但在河南,餃子幾乎就是人們年夜飯的信仰。

「餃子」,意為「更歲交子」,本就有新舊交替、辭舊迎新之意。這麼看來,簡直是春節最應景的食物了。

 

而除了「餃子」,它還有扁食、疙瘩、嬌耳等多種叫法。

有的地方,例如焦作、濟源和汝州,葷餡叫餃子,素餡叫扁食。

 

而在滑縣,餃子叫「小包」,就是「小包子」的意思,聽著也十分可愛。

為什麼餃子有這麼多名字呢?這跟餃子的起源和流傳有關。

東漢時期,張仲景為百姓治病,發明了「驅寒嬌耳湯」。「嬌耳」一名,就此流傳下來。

除此以外,「扁食」算是餃子別名中流傳度最廣的。而這個名字,其實是一門小語種發音。

宋朝時,餃子傳入蒙古,「扁食」便是餃子在蒙古族中的音譯。並且,這種叫法直到元、明,一直是餃子的官方稱謂。

「餃子」一詞是清朝時才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的。沒想到,後來者居上,如今竟成了普遍的叫法。

但無論大家管餃子叫啥,三十這天,餃子都不能缺席。

在豫東鄲城地區,餃子甚至可以當做禮品相送。

「十五包,十六送,老人吃了不生病。」由外甥給姥姥送餃子,送的時候,帶上蔥和蒜,「不帶蔥不中,不帶蒜不算」,讓老人吃了餃子耳聰目明。

 

總之,河南人對餃子的感情,簡單而熾烈。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年夜飯五花八門。要大雞(吉)大利,要年年有魚(餘),要招財進寶(八寶飯)……可最終,總得來盤餃子才算圓滿。

吃完餃子,放完炮,歡歡喜喜年來到。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就是河南·年夜飯,

鎖定除夕晚6點的豫記!

推薦閱讀

燴菜的香,只有河南人才懂

在河南,你受待見的程度,取決於能吃上幾個扣碗

© THE END

投稿郵箱:yujimedia@163.com

   商務合作:salome1203(微信添加)

豫記系頭條號籤約作者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河南人普遍認為自己家的餃子最好吃? | 豫記
    春節辭舊迎新吃餃子,中秋團圓相聚吃餃子,冬至納福吃餃子…… 隨便問一個北方人「哪家餃子最好吃?」他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家的最好吃。」這自信源於味覺基因,更源於對家庭的深深依戀。 餃子之於我家,不僅是逢年過節的儀式,更是家庭餐桌的時鮮顯示錶。鄉下的四季分明,春夏秋冬輪迴一遍,我家的餃子也跟著輪迴一遍。
  • 河南人過年,沒法不蒸饃 | 豫記
    手工饃的高光時刻就是在過年。蒸饃,是河南人過年的一件大事,蒸棗山、棗花、花糕、花饃,二十八要把一家人吃到正月十五的饃都蒸齊。在外漂泊的日子裡,老家的饃是最讓人惦記的一種食物,因為這是家的味道。 因此,在「這就是河南」徵集的故事中,有個過年不能回家的豫東姑娘特別想念媽媽蒸的饃。
  • 屬於每個河南人的詩和遠方!|豫記
    豫六一豫記說河南不適合發展旅遊?你錯了!河南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河南的地下文物全國首位,地上文物全國第二,還有許許多多的歷史文化待發掘。於是,深耕河南的文化公司和旅行公司走到了一起,成立了豫記文旅。豫記文旅是詩和遠方的牽手天天聽、天天說河南的歷史文化深厚,相信很多人並沒有什麼具體的概念。總的來說就是,地下文物全國首位,地上文物全國第二。
  • 啥是河南人?|豫記
    豫六一豫記過去,我親眼見過不少人,滿口河南普通話,卻說自己是安徽人、山東人、蘇北人。只有廝混得熟了,才會悄悄說上一句:老哥,俺也是駐馬店類。臨走,還撂下一句:看來,客家人真的就是從河南遷到廣東來的。這是最簡單的河南家常飯菜,並不精細,也沒有繁多的花樣,如同樸實的河南人一樣,但是,它們以實實在在的品性滿足著河南人的胃,滋養著河南人的身軀,支撐著在外的人走得越來越遠。
  • 冬至吃餃子,起源竟然這麼少兒不宜丨豫記
    說起冬至吃餃子,河南人十有八九能拋出一段「醫聖」張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但是,除了紀念醫聖,你可能並不知道,在上古時期,冬至曾經是一年的開端。
  • 說說老北京的年俗:過年包餃子 初二祭財神
    說說老北京的年俗:過年包餃子 初二祭財神 發表時間:2012-01-24   來源:北京日報   包餃子  過年包餃子,至今還是北京人過年的習俗。除夕夜,各家各戶剁餡兒聲此起彼伏,主婦們在廚房裡忙著和面,和餡兒,包餃子。雖然年菜早就備好了,但除夕這頓餃子必須年三十現包。
  • 再難都要衝上去救人,這就是古道熱腸的河南人!|豫記
    豫六一豫記昨天一則好人好事登上了廣州地區的微博熱門,兩名男子救助當街摔倒流血不止的老人,其中一位仗義出手的「英雄」就是豫記成員之一,他叫王冰。豫記成員只是在外河南人的一部分,河南人普遍見義勇為,在好人好事、感動中國人物中,河南人是佔比最多的,王冰、豫記以及全體河南人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這就是河南!這就是俠肝義膽、古道熱腸的河南人!
  • 你過年吃了多少頓餃子
    正月初一吃餃子,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半夜下鍋煮熟,吃餃子取的是「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飽含著對新的一年的祈願和祝福。餃子形如元寶,有招財進寶之意;餃子有餡,相當於人們把吉祥如意包進餃子,寄託吉祥美好的寓意。
  • 比起故鄉撈麵,各大名面都成了浮雲 豫記
    撈麵條不是啥稀罕物,做起來也簡單。這個奢夢與故鄉人相同而不同,他們那個時侯是想吃吃不到,而今天我面臨的依然是想吃卻沒那麼容易。曹延召,1985年生,河南舞鋼人,供職於總裝武漢某部。礪劍衛國與傳統文化並行不悖,手鑄利劍,口饗美食,資深吃貨與食評員融薈一身,原河南社科聯《餐飲文化》記者。推薦閱讀:老家舞鋼的熱豆腐為啥這麼好吃!
  • 暴雨下的河南溫度:生活有多殘酷,就有多溫柔丨豫記
    本文來源: 豫六一豫記隨著雨帶北移,淮河、黃河形式嚴峻起來。20日,河南防汛應急響應由Ⅲ級提升為Ⅱ級。大概也就是從那天開始,網絡上不斷爆出河南暴雨受災的視頻和圖片。在大災面前,有許多瞬間非常戳人。看到這些,或許你就會明白,為啥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和人種從來沒有斷代。為啥河南多災多難,歷盡滄桑,依然堅強不息。
  • 過年包餃子看這裡!8種餃子餡+6種包法,從皮到餡全都有!
    今天是大年初一,你家吃餃子了嗎?北方人格外愛吃餃子,在北方幾乎每一個重大節日都離不開餃子,過年的這頓餃子更是格外隆重。過年吃的這頓餃子要全家老小齊出動,揉面、擀皮、包餡兒,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聊這一年的收穫,一年中最有年味兒的大概也就是此刻了。餃子形如元寶,寓意來年財源廣進。
  • 走在希望的中原|豫記
    而上個月底,我們才在鄭州相見,「厚重中原,豫記十年」的大會上,大家把酒言歡,推心置腹。所以,今天必須寫一些話,也算自己做些改變。一面是豫記十周年,從最早的「豫記胡辣湯」到今日之豫記,全國2000多位省外河南籍媒體人已有1000多位相互聯通;而另一面,則是疫情不消,各地嚴陣以待。機運很是給力,在11月的月底,豫記十年大會成功召開,近百名豫記成員出席參加大會。
  • 技巧 | 好吃不過餃子,圖解13種餃子包法,過年包餃子不用發愁啦!
    好吃不過餃子,中國人每逢過年,桌子上總少不了一盤盤精緻小巧的餃子。素餡的、肉餡的各有滋味,造型也非常多,今天哈妹教你13種餃子的包法,每一種都有對應詳細的圖解,學會過年包餃子不用發愁啦!1.取一個餃子皮放上肉餡,將中間捏緊。2.左右兩個虎口處卡住餃子兩端,大拇指用力捏緊餃子邊邊,一下就能捏出個圓肚子啦。
  • 鋤頭,連接大地最好的橋梁 | 豫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梁永剛| © 撰文WUDIAN| © 版式推薦閱讀河南人為什麼喜歡「谷堆」著吃飯?看一個人可不可交,吃一次飯就知道了 點擊下面小程序了解豫記區域合伙人計劃↓↓↓以下連結也可幫你了解合伙人計劃↓豫記區域合伙人是什麼?
  • 過年包餃子調餡,這3味料缺一不可,鮮嫩不油膩,實在是香!
    餃子是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像平時有事沒事都會經常吃它,那麼過年的時候,又怎能少了餃子這一美味呢,而且餃子寓意好,代表著團團圓圓,相信過年的時候有很多家庭都會自己包餃子吃吧
  • 蘇北農村人過年之二——寫對聯、貼對聯、包餃子和上墳祭祖
    我最喜歡韭菜雞蛋粉絲餡,所以年三十和初一我家的餃子都是韭菜雞蛋餡的,媽媽說素餡好,吃了一年素淨。同樣是把材料一樣樣剁碎或切碎。下面是和面做餃子皮,和面也是有技巧,和面要做到「三光」,即面光、手光和盆光。面和好後,下一步是醒面。醒面就是讓面反過來勁,讓面休息一會,有時退是為了進,有時慢是為了更快,這就是所謂的欲擒故縱吧。面醒好後,我負責擀皮,媽媽負責包。
  • ◇ 8 種高顏值餃子包法,過年包餃子不用愁了
    來源:吃什麼情報局ID:meishicc馬上就要過年啦
  • 河南農村有什麼風俗?過年的風俗是什麼?身在豫北說豫北風俗
    河南農村的風俗是很多的,基本上,從過年到臘月,幾乎每個月都有。所以我們在講農村風俗時,不可能一下子全講完,只能一個一個講。另外,由於各地生活習慣的不同,這些風俗其實是有變化的,並不完全一樣。從紅白喜事到過年過節,這些都會稍有不同。
  • 兒子不回家過年,老媽寄「包餃子套餐」花費666元,網友直呼真香
    這份儀式感的來源就是價值665.7元的「包餃子套餐」。孩子不能回家過年,母親就送孩子一份「包餃子套餐」。兜媽覺得這份「包餃子套餐」非常有意義。首先這份套餐就可以看出母親對孩子的愛,孩子過年不能吃上「媽媽味餃子」,媽媽就提前把餃子用快遞郵過去,讓孩子過年也能吃上家鄉的餃子。其次,這份「包餃子套餐」並不是速凍餃子,更不是熟餃子,而是半成品餃子。
  • 一億河南人本色裡的俠肝義膽!|豫記
    豫六一豫記◎ 網約車司機艾先生12月8日13時40分,滴滴司機艾師傅為送患病嬰兒去醫院救治,一路闖了3個紅燈。在本以為遭受嬰兒家屬的冷漠對待之後,被證實這場事件是個誤會,艾師傅勇敢地站出來,為嬰兒家屬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