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失蹤150年後, 皇帝曾問及祖宗下場, 張居正的回答含蓄隱晦
在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延綿不絕的國家只有中國,這是中華民族驕傲和自信的源泉。但是長的離譜的歷史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史料繁複雜亂,整理難度極大,信息來源也很廣,正史野史一大片,所以中間就產生了很多bug。
這篇文章要說的就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bug,一個男人的離奇失蹤。
男人是一位被趕下臺的皇帝,趕他下臺的居然是他的親叔叔,有些人可能已經有了答案,沒錯,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關於建文帝的失蹤,猜測有很多。
正史記載了建文帝和馬皇后在宮中自焚,事後朱棣確實找到了兩具焦屍,但是完全沒有辦法分辨是不是建文帝和馬皇后,朱棣將信將疑。
有人說他剃度出家了,《明史紀事本末》中記載,當時朱棣攻進京城的時候,建文帝絕望之際,幾欲揮刀自盡,但是都被大臣攔了下來,最後有一個大臣王鉞突然想起來朱元璋的遺囑,說朱元璋曾留下了一個大箱子,如果子孫有大難臨頭,務必打開箱子。建文帝急忙命人去拿箱子,不一會四個太監搬著一個沉澱的大箱子過來了,箱子的表面還蒙著鐵皮。
建文帝打開一看,箱子裡面有三張度牒,一把剃刀,白銀十兩,書信一封,還有三套袈裟禪杖僧衣僧鞋僧帽。建文帝打開書信一看,大呼天命不可違。信中寫道:「允炆從鬼門出,餘人從水關御溝出行,薄暮可會集神樂觀西房。
看完了信,建文帝命太監為自己剃度。然後建文帝脫下龍袍龍冠,穿上僧服袈裟,帶上度牒和禪杖從鬼門出去了,出去之前命人燒了皇宮。皇后馬氏和很多嬪妃都悲痛欲絕,紛紛投火自盡,建文帝悲怮不已,但是不得不離開皇宮出了家。
但是也有人猜測建文帝逃往國外,並且認為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就包括了尋找建文帝,不然朱棣一死下西洋就戛然而止這一情況實在沒有一個圓滿的解釋。永樂年間有一個事件似乎證明了這一猜測。
胡濙是眾所周知的朱棣派出去尋找建文帝的人,據記載永樂二十一年某夜,在外漂泊了十幾年的胡濙突然回到了京城,朱棣連夜接見了胡濙,兩人在宮中密談了到四更。也就是這次密探之後,朱棣不再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在永樂年間六次下西洋,中間幾乎沒有間隔超過兩年的,而永樂二十一年到永樂二十四年朱棣駕崩,鄭和也沒有再下過海。
此外張居正也證實過建文帝逃亡到了海外。建文帝失蹤150年後,當時十幾歲的明神宗朱翎鈞問張居正建文帝的下落,張居正含蓄隱晦的表示建文帝可能逃走了。當時朱棣已死,建文帝已經不是忌諱,張居正沒有必要撒謊。
但是事實究竟如何,無從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