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動態】民間畫家劉守群向劉基廟捐贈屏風一扇

2021-03-05 文成新聞網


(屏風正面)

6月10日下午,我縣民間畫家劉守群向劉基廟捐贈東陽木雕落地屏風一扇,捐贈儀式在南田鎮劉基廟舉行,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及下屬相關部門、南田鎮、劉基廟(墓)文保所,劉基故裡旅遊有限公司、太公祭祭祀委員會成員、南田鎮中學部分師生、屏風捐贈者及其家屬參加了屏風揭幕儀式。

劉守群,字梅痴,號武陽山人,我縣南田鎮人,劉伯溫第21代裔孫。擅長國畫,主畫人物與梅花。現為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藝術委員會會員、政協溫州市書畫社社員、世界劉基文化研究總會秘書長、縣第五、六、八屆政協委員,2009年被評為首批浙江省「優秀民間藝術人才」。

揭幕儀式上,劉守群及家人向劉基廟現場捐贈了紅木迎客松落地屏風一扇,屏風為東陽當代雕刻家李強先生的作品,長3.6米,高2.2米,厚0.48米。外框以非洲花梨為材,正背面為陽刻回紋、花草圖案裝飾;屏心花板為東北緞木,正面為米黃色紅木迎客松高浮雕;背面隸書陰刻朱元璋贈劉伯溫詩:「妙策良才建聯都,亡吳滅漢顯英謨。不居鳳閣調金鼎,卻入雲山煉玉爐。事業堪同商四老,功勞卑賤管夷吾。先生此去歸何處,朝入青山幕泛湖」。屏風與劉基廟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呈現出一種和諧、寧靜之美。


(屏風背面)

據了解,劉基廟於明天順五年(1460年)十二月建成,為七開間迴廊合院,佔地3024平方米。是浙南現存頗具有研究價值的明、清時代木構建築。於2001年,被中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百多年來,劉基廟雖歷經數次維修,但仍保持當時的形制與風格。唯有儀門屏風沒有恢復,2001年,浙江省古建築研究設計院編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基廟、墓維修設計方案》中建議恢復木屏風,修繕時因缺乏依據沒有恢復,後於2003年做了一個簡易的木落地屏風替代。該屏風高2.6米,長2米,寬1.07米。屏風兩面陰刻回紋裝飾,兩側陽刻黃色卷草龍裝飾,正面為楷體陰刻劉基格言,背面為楷書陰刻朱元璋贈劉伯溫詩。

「由於該屏風不符合劉基廟規制,加上做工較粗糙,缺乏隔斷空間、擋風轉氣、避儀避窺、裝飾美化的作用,安置後一直爭議不斷。今劉老先生慷慨解囊,捐資購紅木迎客松落地屏風安置,恢復了劉基廟尊嚴和肅穆;劉老先生還親自赴東陽商榷購買屏風事議,確定形制,書擬文稿,參與圖案設計,可謂用心至極。」縣文化局副局長、縣文物館館長張璐介紹。


(捐贈人劉守群)

採訪中,劉守群說:「我們的先祖劉伯溫是一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偉人,作為子孫後代我們為有這樣的先祖感到十分榮幸,為表示對先祖的敬意,我的子女出資十萬元為劉基廟捐贈了這扇屏風,以此來紀念先祖。」

來源:文網

記者:張嘉麗

編輯:劉超凡

手機貼身,我們貼心。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文成新聞網客戶端,看有溫度的新聞!

歡迎分享和查閱
1.點擊右上角 …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2.點擊我的頭像 查看歷史消息
歡迎訂閱文成新聞網
1.搜索公眾號 文成新聞網

2.掃一掃

3.點擊右上角 … 查看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屏風在現代設計中的創新型應用研究
    屏風作為傳統家具使用歷史悠久,從3600年前的西周開始就已在使用,最早文獻記載是《春秋·後雨》:孟嘗君屏風後,常有侍使記客語。當時稱之為「扆」,寫作依,即設在戶牖之間的器具。有單扇多扇之分,一般採用木頭或竹子製成,蒙上綢子或布料後便成使用。
  • 王文漢向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捐贈《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
    王文漢向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捐贈《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常琦彪4月27日,會寧縣慈善會常務副會長、原政協副主席王文漢向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捐贈《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會師舊址管委會黨委書記、主任任秀珍,副主任劉勇出席捐贈儀式。
  • 中國屏風文化!
    屏風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民族圖騰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形式。在我國,屏風的使用雖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留存的實物甚少。1972年湖南省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屏風,可說是現在見到的我國最早最完整的屏風實物。這是一具彩繪漆插屏,木胎,長方形,通高62釐米。屏板長72釐米,寬58釐米,厚2.5釐米。屏板下安有兩個承託的足座。此屏風是為隨葬而製作的冥器。
  • 屏風畫:傳統的絹、紙繪畫,是如何被用來裝飾屏風的?
    在《歷代名畫記》裡,有關於「論名價品第」的說法,人們會特意將前人的畫作進行估價,其中價值最高的就是前代著名畫家給屏風作的畫品。北宋神宗時期,郭熙為g屏風繪製了大量的畫。但是,這些畫在徽宗時期被拆下來了,然後再把收集的到珍貴古畫作換到屏風上。
  • 2022亞殘運會首例公益捐贈 畫家陳巍捐贈45個瓷藝作品
    2022亞殘運會首例公益捐贈 畫家陳巍捐贈45個瓷藝作品 2020-12-04 0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桂作大型屏風《金田新貌》木雕文化歷史的探源
    後來,應該是葉老提供了一篇早期的文章,讓我們這幅由廣西本土工匠和畫家完成的鴻篇巨製作品來龍去脈得到清晰的呈現;讓「桂作」家具歷史文化又增添了一筆濃墨重彩。葉老提供的文章名為《廣西廳豔》,我們摘錄其中一些篇段,就把《金田新貌》這座大型屏風製作的歷史得已還原。1959年底,區黨委、區人委領導到北京開會。
  • 聽老人述說他的劉伯溫故裡.聽的津津有味,整個劉基廟的歷史畫面浮現在了眼前!
    我只能懷著崇敬的心情上南田山遊覽劉基廟,瞻仰劉基故裡已有好多次了,印象最深的感觸有那麼三次。   1966年暑假,「文革」開始不久,全縣教師集中南田「集訓」參加文化大革命。期間與老同學,劉基22世孫劉忠亮相約去看劉基廟。這是我首次瞻仰這大廟。來到廟前一看,吃驚不少,偌大的劉基廟一片悽涼,頹敗不堪。跨進高高的門檻,前進大合院,堆著一大堆農家燒作肥料的草木灰堆,堆中央一個大坑,滿坑大糞。
  • 屏風,遮不住的千年風雅
    1972年湖南省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屏風,可說是現在見到的我國最早最完整的屏風實物。這是一具彩繪漆插屏,木胎,長方形,通高62釐米。屏板長72釐米,寬58釐米,厚2.5釐米。屏板下安有兩個承託的足座。此屏風是為隨葬而製作的冥器。屏面髹漆,一面紅漆地上滿繪淺綠色油彩,中心繪一谷紋圓璧,周圍繪幾何形方連紋,邊緣髹黑漆地,朱繪菱形圖案。
  • 日本畫家相阿彌《瀟湘八景圖卷》屏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日本室町時代 相阿彌 瀟湘八景圖卷屏風 寬370.8cm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作品鑑賞自唐以後,日本遣唐使來我國學習各種文化和技術,中國裝裱藝術逐漸傳入日本。日本室町時代 相阿彌 瀟湘八景圖卷屏風 局部宋代以前諸多詩人的創作使瀟湘地區具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它深深地浸潤到繪畫領域.宋代以後不同畫家的眾多"瀟湘八景"畫卷又恰好誕生於中國以繪畫為主體的內在精神寫意的轉型進程中,因而蘊含著比前代繪畫更為豐厚的人文內涵,也更多元地承載了畫家們的感性體驗和理性思考,"瀟湘八景"才成為中國乃至海外經久不衰的大畫題
  • 日本和扇文化:日本的皇室女性,為什麼手裡總是拿著扇子?
    而所謂的日本和扇,實際上就是我們中國人眼裡的摺扇,但有一些日本人認為,摺扇原產於日本,並非中國人發明。這種說法自然也是無稽之談,因為扇子的發源地有兩個,一個是埃及,一個是中國。而這裡主要聊聊日本的和扇文化。在古代,日本一直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受唐朝的文化影響。
  • 巫鴻:用「屏風」講過去與未來的故事
    策展人希望這是一個不同的角度,通過「畫屏」這一獨特的題材來探究現代人已不太熟悉的中國傳統文化、古代的生活、古代的美學。當談及為何將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與古代藝術作品放在同一個展覽中時,巫鴻說:「屏風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接口,我和此次參展藝術家們認識多年,他們有的在創作中就以屏風為元素創作。
  • 民間故事 | 忠孝屏風
    但王亶望中舉後又多次參加會試,卻都名落孫山,王亶望一氣之下,就花錢捐了個東陽縣的縣令,王師聽說兒子捐了官也無話可說,只希望兒子能像自己一樣清廉為官,但王亶望卻跟他爹截然相反。  王亶望當上東陽縣令之後,加捐加稅大肆搜刮,吃喝玩樂沉迷享受,縣裡的妓院酒樓都是他流連之所,搞得百姓怨聲載道,而他自己還不知足想要早日高升,於是決定向自己能接觸到的最高一級領導閩浙總督行賄。
  • 深圳民間向印尼捐贈一批新冠肺炎防疫物資
    捐贈啟運儀式現場。 鄭小紅 攝(抗擊新冠肺炎)深圳民間向印尼捐贈一批新冠肺炎防疫物資中新網深圳4月29日電(鄭小紅 鍾琦)「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深圳民間向印度尼西亞捐贈的一批新冠肺炎防疫物資,29日從深圳穩健醫療集團啟運。價值300多萬元的醫用口罩、額溫槍等,由「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展(深圳)研究院發起募集,穩健醫療、源德盛塑膠電子、貝斯曼精密儀器等企業參與捐贈。部分捐贈物資。
  • 著名畫家楊志印為西北師大捐贈國畫
    著名畫家楊志印為西北師大捐贈國畫 2020-11-15 13:32:20   來源:甘肅零距離網    11月11日下午,甘肅省著名畫家楊志印先生受邀來到西北師大美術學院
  • 隔斷之美 | 屏風遮不住的千年風雅,古韻又時尚
    在我國,屏風的使用雖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留存的實物甚少。1972年湖南省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屏風,可說是現在見到的我國最早最完整的屏風實物。這是一具彩繪漆插屏,木胎,長方形,通高62釐米。屏板長72釐米,寬58釐米,厚2.5釐米。
  • 著名畫家劉山民作品捐贈儀式在豐縣趙莊鎮隆重舉行
    12月16日,劉山民書畫作品捐贈儀式在豐縣趙莊鎮舉行。參加捐贈儀式的嘉賓有:鎮黨委書記魏尊誠;鎮人大主席王華東;趙莊鎮初級中學校長孫建強;豐縣文聯主任科員、秘書長王剛;著名畫家、作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劉山民;中書協會員、原豐縣文聯主席張尊軍;中國美協會員、豐縣美協主席王宏;江蘇省美協會員、豐縣美協常務副主席梁成斌;江蘇省美協會員、豐縣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朱燁;江蘇省青年美協會員、豐縣美協副主席邵偉;豐縣報社副主編高榮光;豐縣美協辦公室主任劉召飛。
  • 隋代貼金彩繪屏風式石棺床與粟特人及粟特文化
    ,此展覽是隋代貼金彩繪屏風式石棺床專題展覽。這些商隊不僅帶來了異域琳琅滿目的農作物和商品,也帶來了神秘的宗教文化。這其中,久已消失在歷史煙塵中的粟特人和他們信奉的祆教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20年來,隨著西安安伽墓、史君石槨墓、太原虞弘墓等國內粟特人墓葬的不斷發現,粟特人和粟特文化成為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的熱點,收藏於天水的隋貼金彩繪屏風式石棺床也因具有粟特文化的特點,在默默無聞多年後受到更多的關注。
  • 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向南蘇丹捐贈筆記本電腦儀式在南蘇丹駐華...
    海外網11月13日電 (記者湯佳麗)11月13日,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向南蘇丹捐贈50臺筆記本電腦儀式在南蘇丹駐華大使館舉行。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執行主席龍宇翔出席儀式,並與南蘇丹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昆巴·蒙代進行深度會談,就進一步在文化藝術、經貿投資、人才培養等領域的未來合作達成共識。
  • 棗莊圓形不鏽鋼滿焊屏風隔斷公司動態【眾鈺金屬】
    棗莊圓形不鏽鋼滿焊屏風隔斷公司動態【眾鈺金屬】 不鏽鋼隔斷屏風呈現出來的文化底蘊和營造出來的悠然、清淨的氛圍,恰好是居家生活中能夠讓人倍感愜意和舒適的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不鏽鋼隔斷的裝飾作用自然也不能忽視。今天就給大家帶來關於屏風隔斷布置的相關知識和技巧。
  • 【西涼長歌】‖王城堡楊氏十八扇清代屏風隱藏的不解之謎
    ,共18扇,上面藍底金字,周遭刻有花卉人文圖案,距今279年。       在清代,祝壽時贈送屏風,是司空見慣的事,但是,在這組看似平常的祝壽屏風之中,卻隱藏著驚人的秘密。       此十八扇屏風,由於保管不善,常年日曬雨淋,導致部分破損,但除了附錄其後、字體較小的祝壽者名單有極個別字跡模糊不清外,大多內容清晰完整,足可辨認。      不看則已,一看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