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文(右一)帶一批工藝美術人員符少孟(右二)等布置北京人民大會堂廣西廳合影(1960年)
2017年2月10日,春節過後剛上班,我們找到廣西壯族自治區老幹部局安置處,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在遵守關於對老幹部安全與健康管理紀律的前提下,由安置處的領導們負責與葉老聯繫,並按照我們想了解的幾個方面問題,同葉老進行了溝通與請教。後來,應該是葉老提供了一篇早期的文章,讓我們這幅由廣西本土工匠和畫家完成的鴻篇巨製作品來龍去脈得到清晰的呈現;讓「桂作」家具歷史文化又增添了一筆濃墨重彩。
葉老提供的文章名為《廣西廳豔》,我們摘錄其中一些篇段,就把《金田新貌》這座大型屏風製作的歷史得已還原。
1959年底,區黨委、區人委領導到北京開會。參觀了人民大會堂,看到各省、市的廳都布置得非常美觀大方,各有特色,而廣西廳空空如也,回來後馬上研究決定布置廣西廳。區黨委書記伍晉南和政府秘書長林克武親自掛帥。抽調有關人員成立北京人民大會堂廣西廳設計布置辦公室。由區黨委宣傳部《思想解放》主編朱惠然任辦公室主任、廣西藝術學院副院長陳煙橋、區美聯副主席陸某和區手工業局工藝美術科副科長葉兆文任副主任。又從柳州、玉林、梧州調晏立熹、符少孟、梁楊枝、吳長橋和區工藝美術研究院所全體工藝美術人員參加設計布置工作。
1960年春節前集中相關人員在工藝美術研究所辦公。派出有關設計人員前往北京參觀大會堂各省、市布置好的廳,並察看、測量與落實廣西廳的位置及各方面尺寸。
自治區領導明確指示:布置的指導思想,要反映出廣西濃鬱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不需掛牌,不用人介紹、進入廳內一看就知道是廣西廳。並要求「五一」節前布置好。辦公室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和要求,充分發揮各人的藝術才能和智慧,拿出幾十個設計方案,由自治區領導和有關部門選擇。並請區外學者、專家、教授來參加挑選,經過多次反覆研究、會審,最後決定採用以下方案:
進廳的大門首先放一個大屏風《金田新貌》。畫面有山青水秀美麗的風景、襯上巍峨的太平天國起義紀念碑,再加機械化耕作場面和農作物豐收景象。請梧州木器廠專門雕花樟木箱出口的梁楊枝和吳長橋兩藝人製作。屏風背後由林克武秘書長請中國科學院郭沫若院長題詞。」
「廣西廳的設計布置方案。經區黨委、人委領導審查批准後,除部分物品到外地訂貨加工外,廣西製作的,大部分集中到南寧市生產,工場設在區展覽館,辦公室也移到展覽館。從靖西、賓陽壯錦合作社各借調兩名織錦藝人帶織機;融水、三江、德保、梧州等縣、市借調繡花、挑花、編織花籃、雕刻的共二十多名藝人集中在南寧製作產品。
《金田新貌》屏風背後的題詞。由林克武秘書長請中國科學院郭沫若院長題詞。我帶林老給郭老的親筆信到北京西單,大院胡同找郭老。到了該處一看,是一座古式四合院平房,紅油漆的兩扇大門緊閉,敲了幾下門不見動靜,再敲門,發現門邊有個門鈴按鈕,一按,屋裡鈴響,走來一人把大門上約五村寬的小門打開,問找誰有什麼事?我把林老寫的信遞入去說:「廣西來的找郭老。」來人接過信,說聲「稍等」.關好小窗約10分鐘,出來一人把大門打開,說:「你好,請進。」領我到一間擺設很多書、詩畫、古董的客廳坐下。一會兒,郭老出來,很客氣地說:「廣西來的客人久等了。」我說:「郭老好,打擾了。」跟著郭老叫夫人:「立群,廣西老鄉來了。」立群同志即拿出糖果熱情招待我,還對家鄉問長問短,令我對郭老倍感親切。我說明來意並把帶來的《金田新貌》太平天國金田起義設計畫面圖給郭老看,郭老很認真地細看後說:「畫面設計很好,先把它放在這裡,你住在什麼地方?把電話號碼留下,到時通知你來取。」
由此,我們可以理清相關問題:
1、《金田新貌》屏風製作,是因北京人民大會堂廣西廳布置的需要而專門製作,並且是廣西廳布置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2、屏風的畫面主題創意是源於當時年代廣西著名畫家莫士光的中國畫作品《金田新貌》。由此可以說,莫士光也是此屏風主創人之一。
3、屏風背後的題詞,是中國著名文學家、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題詞;郭沫若也是此屏風主創人員之一。同時,郭沫若夫人立群還是我們廣西人,這別具意義!
4、梧州木器廠專門雕花樟木箱出口的梁楊枝和吳長橋兩藝人製作屏風:那麼,此屏風主要雕刻人員只有2人:梁楊枝和吳長橋,專門負責木作雕刻,排除了外請其他省工匠的說法,確定了屏風中的浮雕、淺雕、鏤空雕等多種技法在廣西木作史上早有傳承與使用。從《廣西廳豔》文章後配圖說明來看梁楊枝相片中的面貌,判斷他當時(1960年)年齡特徵,應該是在四十歲左右。那麼,按中國傳統手工業拜師學藝的習俗和他們現有高超雕刻技術來看分析,他們從師學藝的歷史應該解放之前,還是他們少年之期。這就能尋找「桂作木藝」一些歷史之源。
5、區黨委書記伍晉南和政府秘書長林克武親自掛帥。抽調有關人員成立北京人民大會堂廣西廳設計布置辦公室。由區黨委宣傳部《思想解放》主編朱惠然任辦公室主任、廣西藝術學院副院長陳煙橋、區美聯副主席陸某和區手工業局工藝美術科副科長葉兆文任副主任。又從柳州、玉林、梧州調晏立熹、符少孟、梁楊枝、吳長橋和區工藝美術研究院所全體工藝美術人員參加設計布置工作。1960年春節前集中在工藝美術研究所辦公。派出有關設計人員前往北京參觀大會堂各省、市布置好的廳,察看廣西廳的位置及各方面尺寸。由此段文字中得出:布置廣西廳與製作《金田新貌》屏風時,專門成立了布置辦公室,其人員構成:
廣西廳布置辦公室(1960年):
領導小組: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伍晉南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秘書長林克武
辦公室主任: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思想解放》主編朱惠然
副主任:
廣西藝術學院副院長陳煙橋
廣西壯族自治區美聯副主席陸XX
廣西壯族自治區手工業局工藝美術
科副科長葉兆文
成員:
柳州的晏立熹、玉林的符少孟、梧州木器廠專門雕花樟木箱出口梁楊枝、吳長橋、研究所林景椿、區工藝美術學院所陳華、廣西壯族自治區工藝美術研究院所全體工藝美術人員。
廣西廳布置辦公室和作品的主要工作場地:
廣西區展覽館
參加此屏風設計與雕刻及實施完成的主要人員應該是:
伍晉南、林克武、郭沫若、朱惠然、陳煙橋、陸XX、莫士光、葉兆文、梁楊枝、吳長橋。
這一部由廣西人主創的大型香樟木屏風《金田新貌》,是一個集體與團隊的智慧結晶;是代表了廣西六十年代工匠藝人的藝術水平。
註:參考資料:
1、《廣西廳豔》,作者:葉兆文
2、《回眸布置北京人民大會堂廣西廳請郭沫若題詞》,作者:葉兆文。廣西壯族自治區老幹部局官網
3、《廣西文學藝術六十年 》作者:謝 麟 責任編輯: 梁琦。廣西壯族自治區文聯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