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漢向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捐贈《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

2020-12-16 會寧播報

王文漢向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捐贈《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

常琦彪

4月27日,會寧縣慈善會常務副會長、原政協副主席王文漢向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捐贈《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會師舊址管委會黨委書記、主任任秀珍,副主任劉勇出席捐贈儀式。

王文漢向會師舊址捐贈了《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任秀珍向王文漢頒發了收藏證書。

《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屏風中間為木刻毛主席招手站像,兩邊為木刻「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詞句,出自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一詞,《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由毛澤東於1963年創作,是在《光明日報》上讀到郭沫若的詞深受感動所創作的一首鼓舞人心的反霸權主義的詞。

《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屏風是1969年時任甘肅省景泰電灌工程總指揮兼黨組書記的李培福贈送給他的司機王文奎的,1970年王文奎轉贈給了弟弟王文漢,已經在王文漢處保存了50年,經過前思後想,王文漢決定將其捐贈給紅軍會寧會師舊址。

王文漢有著深深的紅色情結與基因,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期間,王文漢父母積極搶救紅軍傷病員,用花椒水和煮沸冷卻的尿給紅軍清洗傷口。堅持每天為紅軍總司令部和直屬機關送飯送饃,風雨無阻,深得紅軍讚賞。

紅軍會寧大會師期間,王文漢的叔父王倦參加了紅軍。王倦,1920年生,1936年10月在會寧縣城參加紅一方面軍,曾任冀魯豫軍區某部連長,在部隊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轉戰大別山、沂蒙山區,前後參戰20多次,建功頗豐,1945年在山東沂蒙山區作戰中光榮犧牲,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1952年1月6日,國家給其家屬頒發了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第二野戰軍司令員賀龍、政治委員鄧小平籤署的《革命犧牲證明書》,1952年3月17日,給其家屬頒發了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籤發的《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王氏家族先後分三次無償捐贈了10餘件革命文物。其中朱德總司令贈送給王勤夫婦的瓷茶壺,1986年捐贈給會寧縣文化館,後來被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收藏。「赤化全川」的兩枚銅元,收藏家每牧出資5000元,都被王氏家族拒絕了,毅然捐贈給了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被評定為三級革命文物。

李培福,生於1912年,甘肅省慶陽華池縣悅樂鎮上堡子村人,1933年參加紅軍遊擊隊。1934年9月受黨組織派遣,籌備成立了田河區蘇維埃政府,任主席。1936年2月,他被任命為慶北遊擊隊指揮。6月,曲子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李培福任主席。1937年11月,李培福調任陝甘寧邊區華池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1940年秋季的一天,縣政府通信員的馬受驚踩壞了一位農民種的西瓜,李培福得知後,與通信員一同來到農民家向他賠禮道歉,並用自己的津貼賠了瓜錢,這位農民連呼他是「清官」,並將此事報告給毛主席,「縣長賠瓜」的故事在邊區傳為佳話。1943年2月,李倍福參加了在延安召開的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幹會議,受到表彰,毛主席在他的獎狀上親筆題書「面向群眾」四個大字。1946年11月,李培福升任陝甘寧邊區隴東分區副專員。1949年7月,隴東解放後,李培福奉命離開隴東,支援十九兵團解放蘭州。全國解放後,他先後擔任甘肅省民政廳廳長、省委農村工作部部長、甘肅省副省長、省景泰電灌工程總指揮兼黨組書記、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省第五屆人大副主任等職,長期主管農業。1983年4月30日在蘭州病逝,享年70歲。

相關焦點

  • 王文漢向會寧縣博物館捐贈收藏精品
    王文漢向會寧縣博物館捐贈收藏精品常琦彪5月12日,會寧縣慈善會常務副會長、原政協副主席王文漢向會寧縣博物館捐贈了他收藏的淺浮雕《蘭亭集序》和絹本《清明上河圖》仿製品。會寧縣博物館館長馬可房向王文漢頒發了收藏證書。《蘭亭集序》既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名篇,更是書法藝術中的傑作,素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盛譽,對後世的影響極大。淺浮雕《蘭亭集序》80年代由天水絲毯廠淺浮雕工藝師手工雕刻,長2.5米,高1.2米,製作精美,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 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有聲有色
    弘揚長徵會師精神,促進民族團結進步。2019年11月,紅軍會寧會師舊址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紅軍會寧會師舊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遵循,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主題,在宣傳民族政策,普及民族知識,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歷史觀、民族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會師舊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創建活動有聲有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開展:一是以調研促創建一年來,國家民委、省市民委領導深入紅軍會寧會師舊址視察和督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工作
  • 會寧:紅軍長徵勝利會師 紅色基因光耀時代
    7月19日上午,由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成員,來到會寧紅軍會師遺址園和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追尋當年紅軍足跡。甘肅會寧,素有「隴秦鎖鑰」之稱,是隴東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作為長徵的會合點,與出發點瑞金、轉折點遵義一道,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的紅色聖地。
  • 會寧紅色遊,許你一段盪氣迴腸的時光
    紅軍會寧會師舊址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於會寧城,標誌著萬裡長徵勝利結束,中國革命開始走向勝利。1958年西津樓改建為紅軍「會師樓」。會師舊址1986年建造了高達28.78米,共11層的紀念塔,正面雕刻著鄧小平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18個大字。
  • 將臺堡:紅軍長徵最後會師地
    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將臺堡,向紅軍長徵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參觀紅軍會師紀念館時,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我們黨領導的紅軍長徵,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偉大的長徵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徵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
  • 會寧,那縷揮不去的鄉愁
    秦始皇、漢武帝西巡,途徑會寧,歷史的風雲在這裡掠過,華夏文明在這裡紮根。「地控三邊」「縣居四塞」「秦隴鎖鑰」 彰顯著會寧這座古絲綢之路重鎮的戰略地位。 會寧是浸透著革命情結的紅色聖地,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勝利會師,是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轉折點,在中國波瀾壯闊的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築起了長徵史上的巍巍豐碑。
  • 紅二方面軍長徵沒有蝕本,兩大奇功,會師時毛主席兩次大拇指點讚
    紅軍陝北會師1936年10月,到達陝北會師時,紅二方面軍人數跟出發時差不多。11月,在陝北保安窯洞,毛澤東高興地迎接前來與他會面的賀龍和任弼。對賀龍兩次舉起了大拇指。會師時,毛主席接見賀龍兩次點讚毛澤東很高興地說:「二、六軍團在烏蒙山打轉轉,不要說敵人,連我們也被你們轉暈了頭,硬是轉出來了嘛!出貴州,過烏江,我們一方面軍是付出了大代價的。二、六軍團討了個巧,就沒有吃虧。」
  • 陝北紅軍幹部龔逢春向毛主席告的1次「御狀」,無意中創造了歷史
    ,因為只有有了這樣的條件和機會,長途跋涉的紅軍戰士才能喘口氣、歇歇腳,紅軍部隊和革命力量才有可能得以補充、聚合、生發並最終演化為革命的支點,所以,可以想見,1935年9月20日晚上,毛澤東同志從葉劍英手裡接過紅軍前導部隊梁興初、聶榮臻他們收集到的報紙,看到陝北有數萬劉志丹領導的紅軍和大片根據地,以及徐海東和程子華率領的紅25軍已經到達陝北並與陝北紅軍會師的消息時,情緒該有多麼亢奮,心裡該有多麼高興啊
  • 歡聚一堂展才藝 共敘民族團結情 甘肅省民族歌舞團赴會寧開展文藝...
    在會寧美麗鄉村旅遊節開幕之際,6月18日晚,省民族歌舞團在漢唐街演藝廣場舉行2020會寧美麗鄉村旅遊節暨「石榴杯」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一廊一區一帶」創建行動文藝巡演,給會寧縣各族群眾奉獻了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
  • 美麗甘肅 | 會寧:大墩梁上埋忠骨 烈士美名頌千秋
    大墩梁是會寧南部中川鎮的一座山梁,屬橫跨通渭、安定、會寧三縣區的華家嶺山系。80多年前,為阻擊敵人,保衛會師,887名紅軍將士壯烈犧牲,長眠在了這座山崗上。在中國革命史冊上,這場「華家嶺阻擊戰」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在紅軍會師前後的10多次戰鬥中,華家嶺阻擊戰是其中最為艱苦激烈的一戰。」在大墩梁烈士陵園內,58歲的大墩村前黨支部書記曹瑛滿含深情地講述著。
  • 【文化動態】民間畫家劉守群向劉基廟捐贈屏風一扇
    (屏風正面)6月10日下午,我縣民間畫家劉守群向劉基廟捐贈東陽木雕落地屏風一扇,捐贈儀式在南田鎮劉基廟舉行,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及下屬相關部門、南田鎮、劉基廟(墓)文保所,劉基故裡旅遊有限公司、太公祭祭祀委員會成員、南田鎮中學部分師生、屏風捐贈者及其家屬參加了屏風揭幕儀式。
  • 紅軍左路軍為什麼渡過黃河,組成西路軍進行西徵?
    毛主席率領的紅軍右路軍由紅四方面軍的四軍、31軍和紅一方面軍的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組成。 張國燾任紅軍總政委和總司令朱德率領的左路軍由紅四方面軍的9軍、30軍,還有中央紅軍的紅五軍團和紅九軍團組成北上。
  • 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助力會寧這一大活動
    10月4日,在「會師金秋·消費扶貧」甘寧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地區地標產品特色產品展示交流活動成果初現之際,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在縣文化館新址開展,旨在向社會各界展現縣委、縣政府讓文化伴隨著經濟一起騰飛和實施旅遊文化強縣戰略的決心和信心,為歡度雙節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 重溫紅色瞬間,銘記長徵精神:七次會師和四大定義
    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徵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徵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麼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徵又是播種機。
  • 鮮為人知的悲壯徵途,詳解紅軍西路軍數萬將士的血淚之旅
    長徵結束後,雖然紅軍主力成功在陝北會師,然而此時的處境卻仍然非常危險—陝北革命根據地的東面有山西王閻錫山,南邊有蔣介石裹挾的東北軍和西北軍虎視眈眈,西邊有割據西北的馬家軍,可謂四面受敵,孤立無援。而陝北地處黃土高原,經濟落後,土地貧瘠,不要說為幾萬紅軍士兵提供武器裝備,就連食物都難以滿足供給。
  •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紅1軍團師長和政委都是誰?軍銜最低是上將
    10月初,紅一、四方面軍終於在會寧會師。10月下旬,紅一、二方面軍又在將臺堡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勝利。紅軍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紅一方面軍下轄第1、第15軍團和第28軍、第29軍、第30軍及直屬部隊。
  • 我省公布100個網紅打卡地,紅軍西路軍古浪戰役紀念館和大靖古鎮榜...
    我省公布100個網紅打卡地,紅軍西路軍古浪戰役紀念館和大靖古鎮榜上有名 2020-07-29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