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都沒耐心,愛發脾氣?跟家長有很大的關係

2020-12-22 啞鈴媽媽

|啞鈴媽媽

一天早晨小王女兒靈靈要吃雞蛋糕,小王趕緊給蒸了一碗,靈靈等的不耐煩了。

「怎麼還沒熟啊?快點啊!」催促著媽媽,媽媽加大了火,誰知道了,當雞蛋糕端上時,雞蛋糕糊了。

靈靈又抱怨:「這是什麼雞蛋糕,一點不爽滑,不好吃!趕緊給我重新蒸。」

媽媽哄她:「來不及了,上學遲到了,放學回來再吃好不好。」靈靈直接就火冒三丈,哭著非要媽媽重新做雞蛋糕,情急之下被媽媽一頓打罵,這才乖乖上學。

孩子性格習慣都是從小培養。當孩子還小時,情緒控制能力非常差,很多時候就會表現沒有耐心亂發脾氣,這在很大程度上和父母的教育有關。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沒耐心,遇事就會發脾氣呢

孩子沒有延遲滿足力大多孩子往往沒有很強的時間觀念,他想得到什麼,就要馬上得到,這其實是沒有自我控制能力。而家長也沒有引導孩子自控,所以孩子越發的沒耐心,亂發脾氣。

孩子做事情沒有成就感缺乏關注和鼓勵

孩子有時和大人一樣,做事情需要得到成就感。最簡單的道理,比如孩子想畫一個大蘋果,怎麼畫都畫不圓,再加上沒有人關注她,鼓勵幫助她,這時負面情緒就會來了,變得沒有耐心發脾氣了,紙也撕了,筆也扔了。

這種情況家長們應該遇到過吧,這就是孩子沒有成就感,缺乏關注和鼓勵孩子,所以就變得不耐煩發脾氣了。

三、孩子主要陪護人沒有耐心脾氣暴躁

父母的言行舉止影響著孩子,如果母親遇事經常火冒三丈,這種負面情緒會傳遞給孩子。一個沒有耐心經常發脾氣的孩子,背後肯定有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

所以歸根結底與父母有著很大的關係,與其和任性的孩子講道理或打罵,不如培養好孩子的耐心和穩定的情緒。

怎麼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耐心,和穩定的情緒呢?

一、要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力,就是自我控制能力

人的成長過程中需要自我控制能力,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誘惑的東西來訓練孩子。

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讓每個小朋友們單獨在一個房間裡,每個人發一個棉花糖,告訴他們只要忍住20分鐘再吃,就會再獎勵一個棉花糖。如果沒忍住馬上就吃,獎勵就沒有了。多年以後發現那些忍住沒吃棉花糖的孩子,長大後都很成功。

由此可見這種忍住誘惑延遲滿足的能力很重要,需要家長有意識地培養。當孩子有需求時,不要馬上滿足她,家長要控制,循序漸進的就能培養出孩子的延遲滿足力。

二、家長要家長多陪伴關注和鼓勵孩子

家長有時因為繁忙而忽視了孩子,給孩子一堆玩具,告訴孩子去玩吧寶貝,忙完以後自己抱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而此時的孩子自己一個人玩久了,就會覺得玩的無聊,或者因為積木倒了失望放棄,變得不耐煩,發脾氣。

這時需要家長陪伴關注鼓勵他,安慰穩定她的情緒,他才能把放棄的事情從新做起來。

三、家長自己做事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穩定的情緒

家長的行為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如果家長做事虎頭蛇尾,遇事暴跳如雷,那麼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孩子寫作業不老實,一會站起來、一會坐下、一會跑了,這時家長要做榜樣,你拿一本書安靜地在孩子旁邊坐下,和孩子約定,比比看我們誰更有耐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樣長時間訓練肯定有效果,另外家長平時要注意自己的情緒管理。

四、讓孩子做事情學會規劃,而不是著急的去做

引導孩子事情分輕重緩急,應該先幹什麼後幹什麼,在思想和行為上有一定的計劃性。有些家長會問為什麼?因為孩子小,有時候一件事完成起來很難,中途很容易因為沒有耐心就放棄了。有計劃地分步驟完成,當孩子完成一步時會有成就感,能激勵她繼續做,這樣也能培養孩子的耐心。

啞鈴結語: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孩子畢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思想,有感覺,有自己的行為習慣。

如果此時你的孩子脾氣暴躁沒有耐心,不要著急,只要家長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引導教育,不要一味地指責打擊,一定會幫助孩子培養起耐心和管理情緒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除了耐心,這4個方法建議家長試一試
    相信讓很多家長比較頭疼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經常愛發脾氣。如果說要打孩子的話,現在孩子太小,即使是打孩子,也是治標不治本。如果說是好好和孩子說話,去安慰他,那麼有些時候孩子反而是得寸進尺。所以說搞的家長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孩子愛發脾氣這個情況了。
  • 孩子發脾氣的背後,是對愛的渴望,家長別再忽視孩子的需求
    有些家長面對孩子發脾氣總是沒有耐心去了解,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身為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時,要以平靜的、不容置疑的態度去了解原因。家長平靜的情緒會影響孩子讓他跟著一起平靜。孩子發脾氣,大多數受到挫折、失敗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得不到安撫,就想通過發脾氣來得到家長的注意,讓家長能夠主動安慰他。
  • 孩子總愛哭鬧、發脾氣,比起說教,家長更要懂得讓孩子「共情」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多數家長會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不應該哭鬧,不能亂發脾氣,但是這種說教式的教育,對孩子卻是微乎其微,根本沒有多大的效果。
  • 孩子總是發脾氣、沒耐心?試試這4個方法,比打罵孩子要有用
    不是發脾氣就是又哭又鬧,更有甚者在地上「賴著」不走,滿地打滾都屢見不鮮。每當提起「脾氣差」的孩子,家長們都萬般無奈,而錯誤的處理方法,跟「火上澆油」也沒什麼區別。經常以這種方式對待孩子,很容易與孩子產生隔閡,孩子可能會越來越疏遠你。冷處理:用這種處理方式的家長會無視孩子的「無理取鬧」,就是不給孩子買,孩子哭也不管,哭夠了也就好了。在這類家長看,孩子之所以整天發脾氣,那就是「慣」出來的,耍無賴發脾氣不管他就行了。
  • 孩子發脾氣時,90%的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
    就像一句老話說的那樣:「會哭的孩子有糖吃。」3、孩子發脾氣,可能是自己沒感受到愛心理學家赫爾巴特說:孩子需要愛,特別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在《媽媽是超人3》中,霍思燕閨蜜帶著孩子來家裡做客,小暖男嗯哼突然衝媽媽發脾氣、還放狠話,最後還要和媽媽絕交,甚至要離家出走。
  •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第一句回應很重要!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程程媽最近很是煩惱,兒子三歲半了,一旦遇到問題,就會發脾氣,扔東西,哭,吵鬧。如果你跟他講道理,他會更生氣,甚至開始打人。問他怎麼回事,他還不肯說。程程媽想用冷靜的方法來改善,但對程程基本上是無效的。最後不得不威脅他:「再哭一次,我們都走了,把你一個人留在家裡。」
  • 孩子好勝心強,接受不了失敗,跟你的引導有很大關係...
    旁邊的家長都來安慰,朋友也勸兒子:「沒有關係,輸就輸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兒子卻鬧個不停:「我不要輸,我要贏!」朋友很無奈。兒子太在乎輸贏了,無論是玩遊戲還是比賽,都要爭個高低,就連吃飯也要比別人吃得快,如果有人比他快,就會不樂意。這是為什麼呢?心理學家傑姆斯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和讚美。
  • 輔導孩子總控制不好情緒?修復關係的3R原則,讓發脾氣變得有價值
    各省初高中返校已經有了確切日期,初高中學生的家長興高採烈給孩子準備開學用品,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家長依然在水深火熱中煎熬。有不少熟悉的家長朋友說,現在才是最痛苦的時刻。以前想著疫情在家,孩子學不學無所謂,特別是有的省份還出臺了禁止小學生和幼兒園上網課的政策。
  • 孩子愛發脾氣,媽媽怎麼辦?
    編者按:我們在面對孩子愛發脾氣的這件事兒的時候,應該怎麼樣來做呢?怎麼樣跟孩子來和平相處呢?12月14日,果媽李璇在我們的社群進行了一次免費微課。01孩子愛發脾氣的3個原因孩子愛發脾氣,我們會從三個部分進行分析,首先,我們要注意一下孩子的年齡段,不同的年齡段的孩子,他的其實背後的原因也都是不盡相同的。
  • 孩子亂發脾氣,家長遠離這三種處理方式,正向引導孩子把控情緒
    最讓家長頭疼的就是孩子亂發脾氣,場面堪稱一部大片。面對孩子亂發脾氣,很多的父母都會面露難色,唯有懂得孩子亂發情緒背後的真實目的,才能夠讓孩子恢復平靜。 小明5歲了,家裡就只有他一個孩子。平時,4個大人寵這麼一個孩子,可謂是百依百順,可是越是被寵著,越是有恃無恐。
  • 家長問|孩子的好勝心太強,不得第一就發脾氣,怎麼辦?
    我記得我曾經問過老媽一個問題,對我啟發很大。我問:「在你眼裡,你是不是覺得我比老爸更重要?」老媽說:「沒有,只是在你小的時候,你爸是成年人,所以我對你的關注更多一些。但是你長大之後,我跟你爸都年紀大了,現在我就需要對他關注更多了。」
  • 孩子總愛亂發脾氣怎麼辦?打罵往往適得其反,家長這樣做更有效!
    你就是不知道心疼孩子!」就這樣,一個溫馨的開始,引發了一場家庭戰爭,他們三個人吵作一團,大好的周末就這樣被毀了。晚上文文跟小姑子打電話聊起這事,小姑子耐心地給文文分析了下,她立馬感覺豁然開朗。她小姑子可是某一流大學幼兒心理學專業的高材生。
  • 從不亂發脾氣的孩子就是高情商嗎?有些懂事的背後就是缺愛的表現
    文/爸媽快來看小時候經常聽到「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句話也幾乎影響了我的半個人生,但隨著社會的各種現實歷經後,我深刻地感受到「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利害,在孩子的教育裡很多家長都過於著重學歷、實際上孩子的情商也非常重要,而一個會說話的孩子往往擁有更多體驗和發展的機會。
  • 幼兒園孩子怒打老師:當孩子有這些行為時,家長要注意了
    (來源:新浪微博)這一系列動作非常危險,雖然現在家長表示已經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但孩子這樣的行為動作帶來的潛在危險依然讓人擔心。很多網友們表示看不下去,覺得這個孩子有嚴重的暴力傾向。(來源:微博截圖)現在想想也真是為周圍的孩子們捏把汗呀。他扔抹布,扔凳子,都是看準老師的位置後,才扔的,說明這是他非常習慣的動作,在家或者在別的地方沒少做。
  • 孩子愛頂嘴?首先就是家長不合格!李玫瑾:這3句話讓娃不再頂嘴
    當家長們開始發現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時,是無比欣慰的,他們都認為自己的孩子能有如此表現,全賴他們的語言能力天分高,屬於聰明機智的一類。但時間久了,卻發現孩子愛「頂嘴」了,無論家長說什麼話,總愛「頂」上一兩句,因為習慣了頂嘴,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這不得不讓家長感到憂心……孩子終歸要成長成人,在成長階段會產生很多情緒,愛發脾氣、愛頂嘴、不聽話,是他們青春期的必經之路,家長不能對他們千依百順
  •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講道理不管用,學會正確溝通效果事半功倍
    可是很多家長卻發現,有的時候和孩子講道理,似乎一點效果都沒,甚至還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加糟糕,甚至到了無法收場的地步,因此感到非常頭疼。 很多家長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會和他們講道理,可是效果並不是很好,甚至會起到反效果。所以這令家長們感到困擾,為什麼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不能講道理呢?
  • 3歲的孩子情緒無常,總愛發脾氣?很可能是到了第一個叛逆期
    一、孩子情緒無常、愛說「不要」?可能是到了叛逆期最近,群裡有人吐槽:「我們家孩子也不知道怎麼了,動不動就發脾氣,不管是什麼事情都要跟你反著來。」我問:「你家孩子幾歲啊?是不是到叛逆期了?」對方回答:「才3歲啊,叛逆期不是要到青春期嗎?」
  • 對誰都有耐心,唯獨對孩子沒有耐心,怎麼辦?深知耐心意義很必要
    在一次看樊登老師的讀書節目中,有位媽媽提了一個問題,她說自己是一名語言藝術老師,教過很多學生,對學生也特別有耐心,從來不發火。可在對待自己的孩子時,往往就很沒耐心,經常不超過三遍自己準生氣,然後就會大聲地吼孩子。針對這個問題,她也讀了一些書,知道了一些方法,可就是不知道怎麼用到自己身上。
  • 孩子敢跟父母發脾氣該慶幸,隱忍的孩子很可憐,原因值得父母思考
    老鄭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較嚴厲,尤其是看到孩子哭鬧,衝著自己發脾氣,無理取鬧的時候,老鄭就會大聲吼叫,讓孩子趕緊停止哭鬧,停止無理取鬧。當孩子不聽話,繼續哭鬧,發脾氣時,老鄭就會動手打孩子。沒幾次,老鄭家的孩子變得很乖巧懂事了,街坊鄰居都誇老鄭家的孩子很懂事,從來不哭鬧,不亂發脾氣。
  • 孩子為什麼說話晚?這個原因,很多家長都忽視了!
    「貴人語遲」不是病,只是家長容易急出病:「這孩子,不會有啥毛病吧?」孩子為什麼說話晚?原因有很多方面,除了生理方面的原因,脫離群體生活,養護人和孩子的語言交流太少,性格過於內向等等,都會造成孩子說話晚。還有一個原因,容易被家長忽視,那就是——家長把孩子照顧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