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最可能的真相

2021-01-08 騰訊網

編者按:

五年前,吳斌發表了兩篇關於《清明上河圖》的文章,後來又做過兩次公開講演,指出圖中河流不是汴河,而是五丈河,由此推翻了以往關於《清明上河圖》的所有討論。今日將舊文,增補了一些新內容,重新整編,使表述更加清晰,再次推送,請大家指教。

參考閱讀:

第103期 | 古地圖中的《清明上河圖》線索

第118期 | 《水滸》和《清明上河圖》

作 者:吳 斌

《清明上河圖》是著名宋畫,發現真本的近70年來,論文汗牛充棟。

《清明上河圖》卷後有幾位金代文人題詩,說圖中所繪的河流是汴河。目前所有論文,全是基於金人的觀點,把汴河作為研究的起點,認為《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汴京東南部的汴河出城水門一帶。

卷後金人題跋之一,雲「惟有悠悠汴水東」

但是,學者們根據圖景反覆核對文獻,無一處可對應,眾人莫衷一是,形成一場曠日持久的聚訟。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探索,「汴河」思路下的相關史料,盡矣。這時,真正應該檢驗的,是以往論文的共同起點,即「汴河說」,是否真的成立?

金人題詩時,距北宋滅亡已60多年,他們並非徽宗時代汴京城的親眼見證者。如果 「汴河說」有誤,那麼,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陷阱,誤導了天下後世,沿汴河一線,尋求圖景和文獻的匹配,只能是緣木求魚,永遠無果。

1

汴河是「懸河」,

完全不同於圖中的漕河

事實上,沈括《夢溪筆談》的記載可以排除《清明上河圖》所繪是汴河的可能,「自汴流堙定,京城東水門下至雍丘襄邑,河底高出堤外平地一丈二尺餘,自汴堤下瞰民居,如在深谷。」由於泥沙淤積,汴河在北宋是條懸河,堤岸高聳。而《清明上河圖》中的漕河,不見高堤痕跡,顯然不是懸河。

另外,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北宋《景德四圖》中,有一段「輿駕觀汴漲」,畫的是真宗視察汴堤的情景。堤景與《清明上河圖》所繪完全不同。

北宋《景德四圖》之「輿駕觀汴漲」

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

2

「虹橋」也與史料不符

《清明上河圖》中的大拱橋,之所以被認定為「虹橋」,也是基於「汴河說」來推定的。只因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從(汴河)東水門外七裡,曰虹橋。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 飾以丹雘,宛如長虹,其上下土橋亦如之。

真正的虹橋,距離城門有七裡遠,明顯和《清明上河圖》描繪的不一致;並且,伴隨虹橋的,還有「上、下土橋」,先前我們不知道土橋是什麼。但如果明確了汴河是懸河,一切就很容易解釋:行人慾渡河,必先上由平地上高堤,土橋是行人上下河堤的橋梁。所以,「虹橋」是由三段橋梁組合而成,這和《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大拱橋又不一致。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的虹橋樣式

既然是根據「汴河」來認定「虹橋」,反過來講,如果推翻了「虹橋」,「汴河說」自然也不成立了。

3

從汴京東城牆流出的漕河,

除了汴河,惟有廣濟河(五丈河)

北宋時,汴京並不止汴河一條漕河,還有蔡河、金水河和廣濟河,史稱「漕運四渠」。《清明上河圖》所繪漕河,從城東流出,符合這個條件的,只有城南的汴河和城北的廣濟河。既已排除汴河,那麼唯一的可能,只能是廣濟河,這是二選一的必然結果。

廣濟河,因寬五丈,又得名五丈河,可「歲漕百餘萬石」,是汴京第二大漕河,擔負著從山東一帶運糧的重任。《清明上河圖》的圖景與五丈河倒是可以對得上。

元刻《事林廣記》中繪製有北宋汴京地圖,我們可以看出五丈河的位置:位於城北,自東城牆流出。

▲ 元刻《事林廣記》中的汴京地圖

標紅者為五丈河。標藍者為汴河。

關於「上河」兩字的含義,歷來爭論不休,如果確立了「五丈河」,我們就可以用一種簡單的新說法來解釋:古人以北為上,站在汴京城裡,「上河」即為北邊之河。

4

五丈河從「善利水門」流出

旁邊有座「善利陸門」

《宋史》云:「廣濟河,上曰鹹豐,下曰善利,舊名鹹通,上南門曰永順」。其意是說,廣濟河(五丈河)的入城水門叫鹹豐門,出城水門叫善利門,善利門舊稱鹹通門,鹹豐門南面有永順門。1980年代,鹹豐門被考古發掘,位於西城牆的北部。

宋代的城市,往往會在水行門旁再開一座陸行門,上段提到的永順門,即是和鹹豐水門配套的陸行門。陸行門不比正城門,規模較小,在南宋《平江圖碑》中,就刻有這樣的水門和陸門,兩門之外,在護龍河和入城河上,還架設橋梁便於通行。這種組合和《清明上河圖》如出一轍。

▲ 南宋《平江圖碑》局部及反白圖

蘇州博物館 藏

關於汴京東北的善利門,宋代汪藻《靖康要錄》記載:「(靖康二年二月三十日),是日風雨至夜大作,城中什物並般(搬)出京北善利門可見,和善利水門配套的,確實有一座陸行門,我們不妨稱之為「善利陸門」。

5

圖中城門是「善利陸門」

大拱橋叫「小橫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又云:「東北曰五丈河,來自濟鄆般挽京東路糧斛入京城,自新曹門北入京,河上有橋五:東去曰小橫橋,次曰廣備橋,次曰蔡市橋,次曰青暉橋、染院橋」。在《清明上河圖》中,五丈河自城牆外的北部南來,轉向流東。張擇端其實並未畫善利水門。

五丈河自城牆外的北部南來,轉向流東

結合以上《東京夢華錄》的記載,《清明上河圖》的城門要麼是新曹門,要麼是「善利陸門」。幸運的是,新曹門遺址已經被考古發掘,是一座朝南偏開的甕城。圖中城門既非甕城,就只能是「善利陸門」,這又是二選一的必然結果。

《清明上河圖》的城門是「善利陸門」

至於圖上著名的大拱橋,按照《東京夢華錄》所列五丈河上橋梁的順序,真正的名字應該叫「小橫橋」,即「東去曰小橫橋」。

《清明上河圖》的大拱橋叫「小橫橋」

《清明上河圖》整體區域示意簡圖

6

一處兵器作坊的破解

《清明上河圖》所繪,似無官方機構,都是民間的一般店鋪,這就造成,圖像和文獻互證的道路,難以走通。

值得注意的是,在城門以西不遠,有一處特殊的場景。屋內,赤膊的人正在試弓,門前擺滿了木桶。北宋朝廷對兵器製造有嚴格的監管,這在《天聖令》等法令中有明確的體現,所以,城區內的這處作坊,應有官方背景。

《清明上河圖》中的兵器作坊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五丈)河上有橋五:東去曰小橫橋,次曰廣備橋,……」這表明,在小橫橋(即大拱橋)之西,有一座廣備橋,它在元刻《事林廣記》的汴京地圖中,也有明確標註。廣備橋,顧名思義,是因為附近有「廣備攻城作」。

北宋王得臣《塵史》道:「八作司之外又有廣備攻城作。今東西廣備隸軍器監矣。其作凡一十目,所謂火藥、青窯、猛火油、金、火、大小木、大小爐、皮作、麻作、窯子作是也。」 廣備攻城作,隸屬於軍器監,是高度分工的兵器作坊群。

雖然並無史料記載廣備攻城作的具體方位,但是,我們可以從五丈河上「廣備橋」的線索探知到端倪:它位於汴京城東北,臨近五丈河的出城水門(善利門)。

如果把弓弩、木桶與廣備攻城作的職能聯繫起來,可以想見,這是製作「火箭」的作坊,北宋的火箭技術非常成熟。如果這處火箭作坊,是廣備攻城作的一部分,那麼,它也反證了《清明上河圖》所繪河流,正是城北的五丈河。

7

谷歌地圖下的《清明上河圖》位置

目前,北宋汴京東城牆的走向已經探明。據考古資料和谷歌地圖,自新曹門遺址至城牆東北拐角大約有2600米,姑取中值,善利門遺址應大致位於新曹門遺址以北1300米的城牆處,大約在鐵牛村和興隆屯村之間、東京大道以東的區域(圖七)。小橫橋則在善利門遺址以東不遠處。

谷歌地圖下的《清明上河圖》實際位置

8

五丈河所運是來自「京東路」的軍糧

北宋定都汴京,主要看中了它是漕運樞紐。當時,運力最強的是通往江南的汴河,據北宋張方平《論汴河利害事》所云,它運來的是「一色粳米,相兼小麥」,都是一等的糧食,年運量能達六七百萬石,被稱為「建國之本」。

《清明上河圖》不表現汴河,轉而描繪五丈河,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五丈河,自汴京城東北的善利門流出,往東沿蘭考、定陶、鄆城、巨野、濟州一線入梁山泊,再通北清河,經廣饒注入渤海。從這條水路運往汴京的,是產自「京東路」的糧食。用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的話說,就是「來自濟鄆,般挽京東路糧斛入京城」。

「京東路」大致包括今天的山東大部、豫東、皖北和江蘇東北部,是北宋重要的經濟區。通暢時,五丈河每年能有百餘萬石的運量,但它運輸的糧食種類和汴河不同,張方平說,「多是雜色粟豆,但充口食馬料」。

北宋開國,吸取了唐和五代時「藩鎮割據」的教訓,同時又考慮到汴京地處中原,是缺乏天險的四戰之地,於是「蓄兵京師,以成強幹之勢」,「收四方勁兵,列營京畿,以備宿衛」。《宋史》稱這種局面為「甲卒數十萬眾,戰馬數十萬匹,並萃京師」,汴京的駐軍,幾乎是天下軍隊的一半。

北宋王朝的最大外患是遼金鐵騎,只有足夠多的戰馬才能與之抗衡,即《宋史》所說的「兵之所恃在馬」。從《清明上河圖》,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圖中的大牲畜多是牛和驢,少見馬的蹤影。這是因為,北宋末期戰馬緊缺,民間馬匹多被徵用。

宋真宗時期,尚有戰馬二十餘萬匹,到了仁宗時代,馬政開始衰敗。中原不比遼金,馬匹馴養不易,伴隨著軍事關係的緊張,從北方的「茶馬互市」買馬也變得困難,這導致「諸軍缺馬,人多相與諮怨」。所以,戰馬是當時最寶貴的軍事資源。五丈河承擔的,正是把「口食馬料」從「京東路」送往汴京駐軍的重任,這是一條軍糧生命線。

9

宋江橫行京東

鄆城和梁山泊是五丈河要津

京東路的戰略意義重大。五代時,石敬瑭向契丹割讓了燕雲十六州,長城防線盡失。北宋的北防前線,南移到河北路,京東路則是河北路的後方基地。如果河北路淪陷,京東路北界的黃河,就成為最後一道防線。宋真宗曾言「河冰已合,戎馬可渡」,意思是說,如果黃河結了冰,鐵騎可以直接踏過來。

但是,京東地區自古戰亂頻仍,民風異常彪悍,動輒聚眾造反,尤其是山東,從未安寧。據何竹淇《兩宋農民戰爭史料彙編》,北宋期間,京東路共發生過43次農民起義。

包拯在給宋仁宗的《再請差京東安撫》中寫道:「京東素是出強賊處,不可不即時誅滅」;「應有盜賊,不以多少遠近,並須捕捉淨盡」,並建議皇帝「重行朝典」;《宋史·李清臣傳》也說:「齊魯之盜,為天下劇」;蘇軾在《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對農民起義的後果描述得更加明白:「山東自上世以來為腹心根本之地,其與中原離合常系社稷安危」。

徽宗時代,京東出現的最棘手「強賊」,就是宋江。《宋史·侯蒙傳》載:「宋江寇京東」;「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兵數萬無敢抗者」,《宋史·徽宗本紀》載:(宋江)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而宋江的家鄉鄆城,還有他們盤踞的梁山泊,正是五丈河的通航要津,距汴京不到500裡。

所以,宋江肆虐則京東不寧,京東不寧,不僅會給北防帶來大麻煩,還會卡斷五丈河的軍糧漕運,進而危及汴京的駐軍穩定,形成一系列的惡性連鎖反應。而五丈河,正是京東路局勢的晴雨表。

10

宋徽宗招安宋江

張擇端歌功頌德

南宋李埴《皇宋十朝綱要》卷十八記載:「宣和元年十二月,詔招撫山東盜宋江」,平定了宋江,五丈河的漕運才會通暢。

宋徽宗好大喜功,愛粉飾,樂祥瑞,遼寧博物館的《瑞鶴圖》,即是實物見證。在位時,用河流來標榜太平的例子,並不鮮見。如在《宋史》中,記載了大觀元年、二年和三年的三次「黃河清」;蔡絛在《鐵圍山叢談》卷一中,還說政和年間的新曲《黃河清》「音調極韶美」。自古以來,營造所謂的「海晏河清」, 也是統治階級常用的政治套路。

至此,《清明上河圖》的真相呼之欲出:張擇端用繁忙的五丈河圖景來表現政局的清明,為宋徽宗「平定京東」歌功頌德。他是宮廷畫家,惟有迎合皇帝的趣味和主張,才符合其身份定位。至於創作時間,應是招安宋江翌年的漕運時節,即宣和二年秋收後。

《清明上河圖》是偉大的現實主義巨作。它所描繪的,僅是汴京城的東北一隅,雖非重要區域,卻已使人想見,那些不曾入畫的知名建築和主幹街道,會是怎樣的規模和繁華!這可視為中國古代繪畫中,「以小見大」藝術手法的一次具體運用。

( 完 )

相關焦點

  • 張擇端與《清明上河圖》
    特別是經歷了北宋一百多年的建造,汴京已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擁有人口一百多萬,繁華無比,正是這樣建都的歷史為張擇端創作《清明上河圖》提供了最真實的場景。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局部   絹本        北宋文學家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對北宋都城的繁盛有著生動的記載:「正當輦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幹戈。
  • 《清明上河圖》高清完整版
    從內城方向走來一隊人馬,前面有儀仗開道、好威風的,常言道文官坐轎,武官騎馬,的確是一個武官,後面還有人替他拿著一把關刀。另有兩人在碼頭兩手拉著嚼口,這是害怕驚馬或失前蹄最有效的方法。在這裡的畫面與前面比出現了一個不和諧之音。這樣的武官怎能打仗,養尊處優到這樣了,內城的文武百官,達官貴人還不知是怎樣。[4]2鑑賞編輯
  • 清明上河圖全景解析(一)
    過去兩天我們介紹了《清明上河圖》的基本信息,以及圍繞它的三大謎題,不過這些東西沒什麼意思,歸根結底,《清明上河圖》還是一幅畫,既然是一幅畫,我們就要看看這幅畫到底畫了一些什麼東西,這就是接下來6天的主要內容,好了廢話不多說,現在我就邀請你一起穿越時空,走進北宋徽宗年間的東京夢華。
  • 黑科技版《清明上河圖3.0》
    這一創新型產品也正是今年博物館日「超級連接」主題下最引人矚目的成果。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清明上河圖3.0》實現了新的突破,它不僅保留了作品原本的美學價值,也讓觀眾走進了文物,體驗了文化。」孫羊店是《清明上河圖》長卷中最華麗的建築一條熱鬧的街市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孫羊店的彩樓歡門——為了吸引顧客,北宋的酒樓往往會在門口使用竹竿和木材,綑紮成一種引人注目的架子,以各色綢緞裝點,叫做「彩樓歡門」。
  • [分享]清明上河圖su資料下載
    >瀏覽數:576 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歷代以來,繪製過《清明上河圖》之人不計其數。《清明上河圖》的版本大致可以區分為3大系統。分別是:張擇端的真跡、明代仇英的「仇英本」和清代宮廷畫家的「清院本」。 本推文未註明均為張擇端版。
  • 《清明上河圖》放大後,奇蹟出現了!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北宋風俗畫卷,作者張擇端是北宋著名的宮廷畫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以全景式構圖,細膩的筆法,真實記錄了宋徽宗宣和年間開封府及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
  • 清明上河圖全景解析(五)
    留給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我覺得《清明上河圖》可能講不完了,那就抓緊時間挑重點。昨天我們說到了虹橋旁邊一個名為「十千腳店」的大酒店,就在這家酒店的前面,發生了幾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首先是酒店的門前停了一輛車,這可不是普通的車,而是一輛運鈔車,我們可以看到,有兩個穿著小馬甲的人從酒店裡面走出來,手裡抬著一串長長的東西,這就是錢,應該是拿到錢莊給存起來。
  • 宋朝軼事:那些收藏過清明上河圖的人,都什麼來頭?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由北宋畫師張擇端創作,自畫問世以來,引各方追捧。那些收藏過此畫的人,都什麼來頭呢?張擇端繪製完清明上河圖後,並未給畫命名,第一時間把畫呈獻給了當時的北宋皇帝宋徽宗。之後還沒來得及去取畫,就連下幾天暴雨,把畫衝毀了,至此清明上河圖徹底沒了。當然,現在我們知道,這事肯定沒發生過。事情的真相是:畫落入了當時權勢顯赫的太監,東廠首領馮保之手。馮保得名畫後,忍不住也在畫上題了跋文,跋文記錄了他獲得此畫的詳細時間。
  • 用英語介紹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一幅傳世畫作。It captures the daily life of people and the landscape of the capital, Bianjing, today’s Kaifeng, from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 《清明上河圖》中隱藏的北宋中醫藥
    在販夫走卒、士農工商之間,竟栩栩如生地繪有藥鋪、郎中、香藥……《清明上河圖》與北宋醫藥文化 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是國之瑰寶。它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北宋汴京「物阜民豐」的盛況,對研究宋代社會生活、文化民俗、工商集市、水陸交通、舟橋建築具有極高價值。但其中蘊含的中醫藥文化,則缺少討論。
  • 《清明上河圖》參觀手冊
    《五牛圖》、《伯遠帖》、《遊春圖》等「重量級國寶」悉數登場,其中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跡更是10年來首次在京城全本展出!這麼難得的機會,當然不想錯過。不過,要想一飽眼福,一定得做好準備功課,別傻傻分不清楚,光看熱鬧~
  • 立體書《清明上河圖》:讓大宋風華「躍然紙上」
    大宋風華「躍然紙上」立體書巨製重新詮釋《清明上河圖》2020年是紫禁城肇建600周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還是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故宮博物院藏)發現和研究70周年。《大宋風華:立體》套裝以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藏品《清明上河圖》為主題進行設計研發,由《大宋風華:立體》、《面面觀》和「收藏集高清《清明上河圖》拼圖」三部分構成。全書以五米的巨幅、原作比例、精準還原《清明上河圖》內容的立體版圖書。
  • 《清明上河圖》裡描繪的河流,到底是什麼河,真相在這裡!
    《清明上河圖》畫中所描繪的河歷來被認為是汴河,而很多人認為,這條河並不是正河,而是別浦,即用作渡口的自然河。周邦彥《蘭陵王·柳》又有『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之句,其中的別浦,並非送別之浦,而是別通之浦。唐白居易的《白氏六帖》引晉周處《風土記》釋浦曰:『大水有小口別通曰浦。』
  • 《故事會》[作品賞析]清明上河圖
    這寶貝不是別的,正是銷聲匿跡許久的名畫《清明上河圖》。劉舉是書畫鑑定的行家,見多識廣,他對這幅《清明上河圖》所用的布帛、題字、印章等細節進行了仔細推敲,最後認定,這幅畫是張擇端的真跡。從朱廉家出來,劉舉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神情。其實,他從未在朱父手中見過這件寶貝,只是有一次和朱父在一起喝酒,朱父喝多了,無意中透露出此事。事後,劉舉多次向朱父提起,都被他否認了。
  • 《清明上河圖》的題跋裡暗藏玄機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局部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出自宋代畫家張擇端之手,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裡的第一處題跋(上圖),有一條非常有趣的內容:.按向氏《評論圖畫記》云:《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燕山張著跋。張擇端有兩幅作品被評選為「神品」,除《清明上河圖》之外,另外一幅作品名為《西湖爭標圖》。而按照古人的排名習慣,《西湖爭標圖》甚至排在《清明上河圖》之上。
  • 中國十大傳世精品名畫-《清明上河圖》知識鑑賞
    一、《清明上河圖》畫家小傳《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時期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張擇端(生卒年不詳),字正道,又字文友,今山東諸城人。青年時期生活在汴梁,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善界畫,人物、城郭、市街、舟車等。
  •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
    不過在當今社會,真的有人把畫「復活」了,不是隨便哪張畫,他「復活」的可是我國國寶級文物、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今天要說的這本書,就是一本以「清明上河圖」為構思腳本,歷經八年才創作出的中國大型原創懸疑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
  • 散文|參觀《清明上河圖》作者:琚向東
    參觀《清明上河圖》文| 璩向東上海之旅期間,我們於7月9日在上海世界愽覽會中國科技館觀賞了《清明上河圖》。上海世博會中國科技館展廳內長約二十餘米的巨大電子屏幕上,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動態的《清明上河圖》。全圖景觀從右到左,從城外到城內,讓觀者看得有滋有味。
  • 《清明上河圖》並非清明時節的景色,那「清明」二字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想必大家都知道,就算不了解其中的細節,也會知道中國有這麼一幅規模宏偉的畫作。這幅畫長528釐米,寬24.8釐米,不管放在哪個時代,都是一幅受人歡迎的巨作。畫中所描述的是北宋年間的都市生活,裡面的每一個景象,每一個角色都畫得非常細緻、清晰。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是啥意思?4種意見專家爭執不休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1101年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畫,現在屬於國寶級文物,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如果一提起《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二字,大家恐怕首先就會想到的是清明節,這個時節要去祖先墳前掃墓,天氣也應該是陰雨紛紛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