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轟-6的故事永遠都說不完,這款老爺機自1969年仿製成功以來,先後生產數百架於1984年國慶才首次公開亮相。農業臺《共和國閱兵裝備》中解說詞裡有這麼一段:它從誕生起就是國家機密,才在世人面前初露崢嶸。
轟-6是一款75噸級中程轟炸機,仿自蘇聯50年代技術圖-16轟炸機,實用升限1.3萬米,最大飛行速度983千米/小時。正常載彈量3噸,最大載彈量9噸(航程縮水),最大航程約5500千米、作戰半徑2500千米。
它的原型圖-16於1955年投入現役,是蘇聯第一代噴氣式中程轟炸機,高亞音速加上有限的載彈量成為過渡機型。蘇聯隨後就投入第二代圖-95,以及超音速的圖-22「眼罩」、圖-22M「逆火」等,戰略打擊能力成倍提,不過對於我們來說轟-6還是目前所能製造最大轟炸機,對於它的下代接班人來說任重而道遠。
回歸重點,農業臺《共和國閱兵裝備》對轟-6進行一系列解說之後,給我們帶來點新鮮消息——轟-20。受邀專家給出了新消息,下代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遠程隱身戰略轟炸機很快將列裝,這款新型戰略轟炸機比轟-6K/N都要強。這應該是較長時間內可靠渠道裡,最新關於轟-20的信息報導。
雖然關於轟-20的傳說滿天飛,甚至連首飛的小道消息也不斷傳出,但是我們以往看到的都是轟-6改。轟-6中程轟炸機是目前空軍和海航主力,我們從基本臨空轟炸型開始,看到幾個關鍵節點上的新機型突破,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轟-6的常核作戰能力。
比如曾經嘗試過的四發轟-6I、六發轟-8,都是想得到一款航程更大,載彈量更多的遠程轟炸機,不過薄弱的工業基礎限制了實現可能性。
對轟-6的大改不僅限於上述未能落地的兩型,在能外掛空射遠程飛彈的轟-6D上線後,關於它的改進版本就越來越多。目前最新型號包括空軍轟-6K及N型,前者實現了六掛架空射長劍-10遠程巡航飛彈能力,同時航程載彈量大增(起飛重量95噸,載彈量9噸,航程8000千米)。後者則帶上受油管,航程突破1000千米,最大載彈量甚至高達12噸。
海航也在轟-6K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最新型號是八掛架的轟-6J,外掛包括翼尖兩個電子幹擾吊艙,以及兩翼6枚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機腹彈艙還能再掛一枚鷹擊-12。每次看到某型新式轟炸機現身這樣的消息,最後總能演變為轟-6新改型,因此軍迷小夥伴們在多次失望後乾脆將轟-20定位為轟-6XXX改型。想像無極限,關於轟-6X的猜想也得到很多網友積極參與,包括下面這兩款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參考轟-6J,換發加載彈量,滿滿當當炸彈卡車。
參考圖-95,增加發動機放機身,實現航程載彈量同步提升。
空中五對輪的轟-6再怎麼改恐怕都難當大任,特別是中程轟炸機的底子明顯跟不上大國空軍建設步伐,對於熱心網友考慮的轟-6改恐怕真的到了一個極限。原型設計上的不足是不可迴避事實,大型帶隱身能力的遠程戰略轟炸機才是首選,雖然前後討論好多年,但以本次農業臺的用詞說法估計轟-20真的不遠了,而且肯定不是轟-6改。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