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6系列轟炸機老驥伏櫪幾十載,的確有些老了,但在國際上絕對不是最老的,美國的B-52戰略轟炸機早在1952年就已經停產,迄今仍然活躍在世界各地。B-52為什麼得以保留至今,那麼轟-6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在沒有選擇中創新是轟-6系列發展的最大特色。
轟-6中程轟炸機是我國在前蘇聯圖-16轟炸機的基礎上仿製而來的,長期以來是人民空軍手中唯一的轟炸機,也是我國「三位一體」核威懾的體系力量之一。儘管的確很老,但老而不退除了沒有後續接替機型之外,其作用也是無可替代的,既然沒得選,那就深挖潛力,改到親媽也認不出來。
至於無可替代的原因,我們先來看一組美國人實戰的數據。根據美國人統計,轟炸機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在海灣戰爭中,美軍使用轟炸機出動的架次只佔總出動架次的10%都不到,但是卻在戰爭中投下了總投彈量70%的彈藥數量佔比。再細化一下,以B-1B轟炸機為例,在科索沃戰爭中,以部署數量不到2%的佔比投下了20%的炸彈;阿富汗戰爭中,出動架次不到5%,卻投放了40%的炸彈。
從實戰經驗來看,轟炸機可以通過減少起飛架次和減少機群,來控制戰場上較大的面積。當轟炸機執行轟炸任務時,它的攻擊目標數比普通戰鬥機多幾十倍,它的使用效率比一般戰鬥機低,作戰效能最高。
轟-6系列轟炸機也是如此,它使人民空軍具有一定的戰略打擊能力,尤其體現在空中核威懾上,不管實際能不能打,其自身至少也是一種威懾力量。
轟-6K和轟-6N在轟-6家族中屬於大改型號,甚至可以稱為是魔改型號。以轟-6K為節點,整個轟-6的機體外形布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用黑色的機載火控雷達取代了機頭的玻璃罩艙;雖然我們在轟-6H上解決了飛彈上機的問題,但直至轟-6K才初步趕上國際主流轟炸機+空射巡航飛彈的防區外打擊模式,轟-6K換裝的不再是鷹擊-6,而是射程超過2000公裡的長劍-20遠程空射巡航飛彈。
同步轟-6K的發動機也有渦噴更換成動力更充沛、油耗更低的渦扇發動機,再加上優化了機體設計,使得轟-6K的腿越來越長,結合長劍-20空射巡航飛彈後,打擊半徑首次超越5000公裡的門檻。因而在轟-6K服役之後,走出國門,翱翔西太就成了常態,在此之前,我們很少看到有轟-6其他型號的機型出島鏈,轟-6K在人民空軍發展歷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歷史性作用。
轟-6K雖然走出去了,但是受到機體結構的總體限制,其作戰半徑還是有限的,並不能滿足空軍的需求,在新一代國產遠程轟炸機出現之前的空檔期內,人民空軍還需一款飛得更遠的轟炸機,轟-6N也就應用而生了。
藉助轟-6K良好的平臺,拓展航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裝空中受油管,使得其具備空中受油能力。轟-6N在國慶70周年閱兵式首次公開亮相,與轟-6K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機頭多了一根受油管,這就意味著其在原有的航程基礎上通過空中加油來實現航程的拓展,理論上只要加油機部署得當,其具備全球巡航的能力,這也是官方將其定位為中遠程戰略轟炸機的原因。
轟-6N不僅僅是增加航程這麼簡單,其在作戰定位上可能也發生了變化,因為轟-6N取消了原來的腹部彈倉,這就意味著該型轟炸機機腹部可以掛載尺寸更大、重量更大的空射武器,網絡上猜測很可能是要掛載東風-21D空射反艦彈道飛彈和無偵-8臨近空間偵察無人機;果真如此的話,轟-6N的作戰功能將發生極大的轉變,在能兼顧轟-6K中遠程防區外打擊能力的同時,還能進行一些不對稱作戰樣式。
因此,轟-6N不僅僅是航程上的提升,同時作戰定位也發生了變化,這是轟-6K和轟-6N之間最大的區別。日後很可能在人民空軍作戰體系中,兩者互補,各司其職,共同撐起THE NEXT服役以前的空軍戰略打擊體系。